查看完整版本: 〈資本流出壓力暫緩 中國央行鬆綁跨境人民幣結算〉〈北京新浪〉〈2017-04-21〉
頁: [1]

iiifgh 發表於 2017-4-21 08:39 PM

〈資本流出壓力暫緩 中國央行鬆綁跨境人民幣結算〉〈北京新浪〉〈2017-04-21〉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7-4-21 08:39 PM 編輯

資本流出壓力暫緩 中國央行鬆綁跨境人民幣結算
北京新浪網 (2017-04-21 09:12)

1.陳雨露副行長在個人信息保護與徵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央銀行

在四月北京美好的時節,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會共同主辦「個人信息保護與徵信管理」國際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討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及其對徵信業規範發展的重要意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向各位來賓特別是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

借今天這個機會,我想談三點認識,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首先,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是依法維護公眾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就法理權利屬性而言,個人信息權具有人格權的特徵,與個人的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等同樣重要;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個人信息權也逐漸具備了財產權的屬性,即所有權、收益權、處分權等。「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競爭力」的觀念日益為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所認同和重視。因此,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就是對公民基本權利、個人財富和競爭力的保障。

其次,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是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個人信息正在被大規模電子化、數字化和產業化應用,個人信息採集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信息流動日益突破地域和行業限制。個人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在這種背景下,只有築牢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牆,才能為數字經濟的持續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是積極應對公眾信息泄露事件多發的迫切需要。當前,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侵權、網路詐騙等違法活動在一些地方和領域呈現多發態勢,不僅嚴重影響公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監管部門依法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公眾自身提升個人信息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有效遏制侵害公眾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蔓延的態勢。

第二點,人民銀行認真履行職責,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徵信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

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在履行徵信管理職能過程中,始終將維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作為監管的核心理念,在五個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在徵信制度下,為保障參與個人信息共享的當事人享受最大的福祉,需要在國家層面推動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我國徵信市場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雙線推動的積極作用,促進各類徵信機構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推進徵信服務對經濟金融領域、社會生活領域和行政司法領域的全覆蓋,切實維護信息主體權益和經濟金融安全。

二是著力完善徵信法規制度。2013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徵信業管理條例》,賦予信息主體知情權、異議權和救濟權等權益,這在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引導徵信業規範發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條例》發佈以來,人民銀行不斷深化徵信法律制度建設,出台了《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徵信機構監管指引》、《企業徵信機構備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及行業標準,始終把保護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作為制度設計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三是不斷提高監管的強度和有效性。一方面,強化監管責任擔當,對發生信息泄露、違規倒賣客戶數據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接入機構、徵信機構及其主要責任人,依法從嚴懲處,有效發揮行業監管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監督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客戶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工作,規範金融機構展業行為,有效強化金融機構個人信息保護和法律合規意識。

四是大力開展徵信宣傳教育活動。針對社會公眾,充分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14」信用記錄關愛日、金融知識普及月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個人信息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社會公眾的誠信意識和維權意識。針對徵信從業人員,加強培訓力度,防範崗位風險,提高徵信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

五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認真履行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雙牽頭單位之一的職責,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加強與最高人民法院、發改委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推進「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動相關行業、相關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

第三點,進一步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和徵信管理工作的三點思考。

當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推動徵信市場規範發展,既面臨著歷史性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平衡好一對關係,應對好雙重壓力,把握好三方面的監管協調。

平衡好一對關係。這對關係是指商業化應用所需的數據自由流動與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但需要平衡。一方面,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應用是徵信行業的基石,缺少自由流動的數據,徵信在防範信用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改善金融生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可能無法充分地顯現。另一方面,不排除一些市場機構個別內部人員出於逐利的目的,存在違法買賣數據、危害信息主體權益的動機。因此,徵信行業必須在信息共享與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的動態平衡中前進,關鍵是要讓信息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自由流動,充分釋放信息流動所產生的紅利。

應對好雙重壓力。第一重壓力是指,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加上不同信息主體風險暴露和維權訴求的差異比較大,使得個人信息保護和徵信維權工作面臨點多、面廣、條線長的巨大壓力。第二重壓力是指,個人信息侵權違法犯罪活動採用的技術手段日益複雜,地域跨度較大,現有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力和技術的配置很難滿足有效識別、監測和處理的需求。這不僅體現在徵信管理工作中,也是其他信息行業管理面臨的共同挑戰,直接反映在部分個人信息泄露案件追蹤難、取證難等方面。面對上述雙重壓力,需要繼續積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完善徵信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把握好三方面的監管協調。一是對信息提供方的監管協調。確保信息按照「最低、適用」的理念採集,確保信息的準確性。二是對信息採集加工方的監管協調。確保徵信機構行為遵循徵信規則的要求,確保徵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三是對信息使用方的監管協調。確保個人徵信信息的依法有限使用,確保信息主體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人民銀行正在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發放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各界非常關心和關注個人信息如何在信息提供、採集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併為此提出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人民銀行正在抓緊整理、研究和吸收,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在個人徵信業務活動中,我們強調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則。

第一,第三方徵信的獨立性原則。徵信機構在公司治理結構和業務開展上應確保獨立,防止利益衝突。開展業務要客觀中立,不能受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等其他主體的支配。徵信產品和服務的使用不能與徵信機構股東或出資人的其他業務相捆綁,不能成為股東或出資人謀取他利的手段。

第二,徵信活動中的公正性原則。徵信業務活動應充分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確保政治上的正確性。徵信產品主要用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用違約風險問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既不能當作把人分為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工具,也不能應用於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動,背離徵信的本意。

第三,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原則。在制度建設和日常監管中,強調徵信機構應從保護個人隱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角度出發,保持業務透明度,防止個人信息被過度採集、不當加工和非法使用,防範對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侵害,切實維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與促進徵信業規範發展密不可分。希望各位專家和學者充分利用本次國際研討會提供的平台,深入交流看法,分享最佳實踐,為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保護、豐富徵信管理手段、促進中國徵信業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思想和智慧。

2.IMF2017春季會議明日召開 全球經濟形勢靜候良方

4月21日-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將在華盛頓舉行。本次年會的核心內容是世界銀行—IMF發展委員會以及IMF貨幣和金融委員會的聯合會議,討論世界銀行和IMF的工作進程。此外還有研討會、區域簡報、新聞發佈會以及其他關注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活動。

縱覽會議議程,今年的年會依舊不乏亮點:4月21日上午的「50年發展:國際貨幣體系下的SDR」專題討論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將與其他嘉賓一起探討SDR作為官方儲備改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巨大潛力。新興市場也是IMF的關注重點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張濤將作為嘉賓參與「國際發展中新興市場的經濟韌性」的專題討論。會議還將從多個議題入手,探討全球如何取得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增長,具體議題包括增長與公平、婦女平權、科技技術發展對經濟金融影響等。

SDR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1967年,IMF成員國達成創設SDR的協議,將SDR作為由IMF分配並管理的官方儲備資產。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讓SDR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呼聲:除了其現有的國際儲備資產的功能外,SDR應增加提供有條件的流動性的融資功能、金融工具載體功能和金融賬戶單位功能。

在此背景下,4月21日上午的「50年發展:國際貨幣體系下的SDR」的專題討論將探討在當今越來越多極化、金融關聯度日益加深的全球經濟環境下,SDR如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以此來影響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

易綱將參與該場討論。易綱預計將談及將人民幣納入后的SDR的未來發展、SDR定值和發行方式的完善,以及加入SDR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進程等。他此前曾在採訪中表示,人民幣加入SDR以後,總體上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將會更加穩定、更具彈性,效率會進一步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躋身國際儲備貨幣和可自由使用貨幣后,人民幣的國際公信力和信譽度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繼續深入,離岸人民幣市場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蓬勃發展。近日,非洲首只離岸人民幣債券「彩虹債」日前由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成功發行。

2017年4月初,IMF發佈的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數據首次單獨列出了人民幣的持有情況,IMF成員國所持有的人民幣總量為845.1億美元。

新興市場如何維持發展

新興市場經濟體依舊是IMF的關注重點之一。

在過去幾年中,新興市場持續受到外部衝擊。更重要的是,未來,新興市場經濟體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發達經濟體通過財政刺激出現通貨再膨脹的情況,雖然這在短期之內能夠為全球經濟帶來支撐,但由此導致的中長期問題,例如收緊的美國貨幣政策、更強勢的美元、歐元區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金融監管的放鬆等,使得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烏雲密布。

鑒於此,4月20日上午的「國際發展中新興市場的經濟韌性」中,與會嘉賓將探討這些經濟挑戰對於發展經濟體的影響和啟示。張濤將參加該專題討論。

張濤此前在2017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就曾表示:「全球經濟復甦動力充足,但也面臨著金融環境大幅度收緊和政治環境影響的共同挑戰,發達國家需要解決公司高負債問題,新興國家則面臨如何穩健地、宏觀審慎地發展。」

而在4月10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第二章中,IMF也已經探討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如何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維持增長問題。該章肯定了新興經濟體過去二十年的發展:目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佔到全球經濟增長的近80%(20年前的兩倍)。此外,它們作為消費品和服務的最終目的國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現已佔全球消費增長的近85%。其提示稱,外部環境在促進其崛起方面發揮著作用。這些經濟體當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可能比它們最近幾十年已經習以為常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但IMF認為,新興經濟體仍然能夠通過加強自身的體制框架、保護貿易一體化、允許實行靈活匯率以及控制高水平的經常賬戶逆差和大規模的公共債務所導致的脆弱性等措施,充分利用外部環境提供的較弱的增長動力。

追求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增長

4月12日,IMF主席拉加德在《構建一個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的演講中為全球經濟增長「開藥方」。她表示,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需要可靠的國內政策和堅定的國際合作,兩者缺一不可。具體包含三個維度:通過符合各國國情的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政策的配比維持當前的增長勢頭;使得增長更加公平,增長的益處被更廣泛地分享;國際合作,保護自由貿易和金融穩定。

本次的春季年會中,與構建更具彈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經濟的議題也包容萬象,包括平衡發展與平等、婦女平權、科技進步對經濟金融的影響等。與發展與平等相關的專題會議包括4月20日的「上升中的全球經濟在轉暖:這會對所有國家奏效嗎?」和4月22日的「央行和包容性增長」。

伴隨製造業和貿易的周期性復甦以及金融市場的向上趨勢,全球料將迎來增長。但要保持住這股增長勢頭,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支持,處理結構性障礙,審視控制一系列下行風險。這就需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益處被更多人分享,影響受到控制。同時,關於央行在金融危機后的調控政策可能偏向富人和大型機構,而不顧窮人,從而導致發展不平衡的擔憂近來也甚囂塵上。

因此,前一場專題討論將研究經濟融合,技術進步和增長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確保增長的收益為更多人所享有,那些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也能夠得到幫助。后一場專題討論則希望喚醒央行和監管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促成包容性增長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討論將集中在金融服務和不平等之間的交互關係。可能涉及的問題包括:如何限制金融促進不平等;更普及的金融服務是否能帶來更廣泛的集體受益;央行應該如何量身定製監管政策,以此更好地支持包容性發展;如何確保金融機構能創業企業和創新提供支持等。

在婦女平權議題上,4月20日有兩場專題討論:「提供婦女的金融防護力---保險能做什麼?」和「性別與宏觀經濟:誰是下一個?」。

全球女性的社會經濟地位正在不斷上升,收入漸增,對於家庭支出的影響力也水漲船高,但她們在自己和家庭的資產面料金融風險時,依舊缺乏應對能力和手段。「提供婦女的金融防護力」專題討論旨在探尋出適合所有收入層次的婦女的金融保護策略,並增強她們在經濟發展中的參與度。

此外,雖然婦女平權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顯而易見,相關政策也膾炙人口,但該進程依舊前路漫漫,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性別與宏觀經濟「專題討論中,與會者將探討更多實用性的婦女平均舉措施,評估哪些措施更有效,政府、私人部門以及其他攸關方又應該如何驅動更多改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科技創新與發展,其與經濟、金融的關係越來越密不可分,也因此成為今年春季年會繞不開的討論專題。4月19日的「創新、技術與就業」專題討論即談及科技技術創新發展對工作、勞動市場的影響,探索其促進包容性增長的可能性。

同日的「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的轉變」專題討論則涉及到當下熱議的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從支付、融資、投資、投顧、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的各個領域「顛覆」傳統金融。這些發展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來自公共部門、私人部門和學界的嘉賓共同探討了新科技如何顛覆金融服務的本質和這些改變可能給金融穩定與監管帶來何種潛在影響。

4月23日,「數字化:給財政政策與系統帶來革命」專題論壇還將進一步探討這一議題。與會者將討論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兩難問題:是徹底解放科技發展,並由此帶來財政政策制定和執行領域的革命,還是要顧及隱私問題以及公共部門的能力限制問題。在此討論基礎上,與會者將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指點迷津,協助其找出最適合自身的數字革命道路。

3.美聯儲要縮表了 連IMF也開始操心了!

最新公佈的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中,多數與會者認為如果經濟維持當前的勢頭,在今年晚些時候改變美聯儲到期再投資的政策可能是適當的。自此,有關美聯儲縮表問題討論甚囂塵上,投資者擔心會出現「縮表恐慌」,這不,連IMF也開始為美聯儲操心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Tobias Adri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美聯儲進行資產負債表縮減時,其行動一定要有可預見性,以避免可能導致市場重大震動的情況發生。

他指出,美聯儲有一個額外的貨幣政策工具,那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大小,它可以使用該政策工具來影響長期收益率。我們認為它應該以可預見的方式使用這個工具,從而避免市場動蕩。

他還表示,並不擔心美聯儲行動或是全球金融穩定。但他也強調,金融市場很容易出現波動。「目前市場試圖尋找任何有關美聯儲下一個行動的蛛絲馬跡。當然,如果有要行動的任何消息出來,金融市場將出現大波動。」

他還提到,歐洲和美國政治不確定性仍是市場關注焦點。「我並沒有很擔心。出現政策失誤是正常的,當然這也會影響全球金融穩定。」

美聯儲態度

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表示,雖然有關縮表的討論不太可能引發市場騷亂,但經濟衝擊應該會提升美聯儲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不過2013年削減量化寬鬆的恐慌,如今將不會再現。

美國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表示,美聯儲縮小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速度應該要足以使決策者們不必改變利率上調的路徑。「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的退出方式,應該能繼續使用短期利率為主來放慢或刺激經濟。」

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表示,美聯儲可能在今年稍晚開始縮減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即便聯儲的升息過程是逐步且有耐心的。「我們可能最快在今年稍後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進程,同時傾向於逐步縮減資產規模,以便控制對市場產生的影響。重要的是,美聯儲以可以預見的方式收縮資產負債表。」

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呼籲美聯儲從2017年開始收縮其資產負債表,而且要以一種自動化的方式進行,防止出現快速反轉的情況。「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需要以一種漸進且平順的方式進行,以這樣的方式將其規模調整至正常水平所帶來的風險最小。」

市場觀點

市場人士認為,逐步漸進加息仍然美聯儲的主要選項,今年再加息兩次仍是大概率事件;而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應是啟動縮表的時間。雖然未來縮錶帶來的緊縮程度將遠大於加息,但是美聯儲考慮到美國自身經濟情況和對國際的外溢效應,必然會給予市場足夠的預期並採取減少或停止再投資的方式逐步縮減資產負債表,而再投資調整的對象將會是使美聯儲資產結構和期限結構不合理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與中長期國債。

市場觀點還認為,加息和縮表較難同步進行。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加息沒有縮錶帶來的緊縮效應直接,因此在經濟緩慢復甦時漸進加息,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經濟過熱,也可以檢驗經濟應對緊縮政策的反應。此外,在經濟整體並不夠強勁的背景下,縮表和加息不太可能同時進行,多位美聯儲官員也表示在縮表時應暫停加息,啟動縮表或將是在今年加息之後的事情。

高盛認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最終會縮減到多大規模存在兩種可能:在「小規模」的情景中,美聯儲最終資產負債表規模將為GDP的11%,約為2萬億美元;在「較大規模」的情境中,美聯儲最終資產負債表規模為GDP的15.5%,約為2.9萬億美元。

按照美聯儲通過停止再投資而非主動拋售資產的的方式縮表來計算,高盛認為,美聯儲將於2020年5月實現上述「較大規模」的最終資產負債表,從開始縮減算起花費的時間為2.5年。

要實現「小規模」的資產負債表,就需要到2022年末才能實現,這距離開始縮減為五年時間。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如果經濟表現符合美聯儲預期,美聯儲可能會從今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開啟縮表之路;但本月6日的美聯儲會議紀要將縮表時間點明確在今年底,比市場預期的早。此外,官員們希望基準聯邦基金利率仍然是美聯儲管理貨幣政策的首要工具。這意味著一旦開始縮表,他們希望這一進程在後台進行,不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另外,為了避免震動市場,美聯儲官員不願大規模拋售其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4.資本流出壓力暫緩 中國央行鬆綁跨境人民幣結算

?隨著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央行近日對於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相關政策有所放鬆。

據此前報導,央行上周三開始已經不再要求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收付執行1:1限制規定。該規定是今年1月11日開始執行,要求人民幣跨境流入流出的收付比例不能超過1:1,即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不能出現負頭寸。

這一政策的放鬆並不涉及跨境外匯資金的流動以及大額的跨境投資,尤其是一些主國內企業與其主營業務無關的境外投資。

今年1月25日,央行曾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跨境人民幣業務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對於符合規定的人民幣跨境收付,沒有設置額度或比例限制。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做好真實性合規性審核,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跨境人民幣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資本外流壓力緩解

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跨境資金的流出壓力得到緩解。

央行數據顯示,中國3月外匯儲備30091億美元,環比增加39.64億美元,連續第二個月上升,企穩態勢明顯。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7年3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3月份國際金融市場變動總體比較平穩,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繼續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趨於平衡的健康發展格局。本月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小幅升值,資產價格變動不大,外匯儲備所投資的貨幣和資產之間發揮了此消彼長的分散化效應,外匯儲備規模基本穩定。

2017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下降14億美元,較前兩季度降幅顯著縮小,體現出隨著我國經濟運行趨穩,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總體有所緩解,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正在逐步趨於穩定。

外管局局長潘功勝近日指出,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形勢比較穩定,跨境資金流動趨向平衡。未來,我國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穩健基礎。

他強調,當前中國外匯管理工作基於兩個基本點,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切實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依法加強外匯市場監管,維護一個健康、穩定、良性的外匯市場秩序,為改革開放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5.央行深入推進會計財務工作轉型

中國證券報

央行18日召開2017年會計財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2016年央行會計財務工作,深入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並就2017年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指出,當前人民銀行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內外部條件已經比較成熟,全系統會計財務部門最為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組織好、推動好工作轉型。要發揚全局意識,結合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高度關注匯率、利率改革等政策措施,加強對政策實施成本效益的分析監測,進一步夯實中央銀行財務實力,保持央行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持續健康。要堅持機制創新,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求,從促進央行治理結構完善角度強化會計財務體制機制創新。要堅持理念轉變,強化擔當精神、預算意識和績效觀念。要堅持調研先行,形成調研合力,突出調研重點,創新調研手段,並與實踐緊密結合,為會計財務工作轉型和央行有效履職提供研究支撐。

6.美聯儲副主席:將循序漸進加息

中國證券報

據4月20日彭博報導,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稱,金融市場企穩的主要原因是「海外產出擴張似已更為牢固,」且各國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比前些年大幅下降。Fischer稱,英國脫歐迄今為止沒有嚴重干擾金融市場,中國經濟似已進一步站穩腳跟,而歐洲的失業率在穩步下降。

循序漸進地撤離寬鬆措施似乎既可以令美國經濟擴張的潛能發揮到最大,同時也可以降低海外意外溢出的風險。

Fischer預計,美國經濟的持續擴張將推動美聯儲退出寬鬆措施;由此,外國經濟體有望受益於那些推動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形勢發展。

大多數海外央行應該都能夠通過恰當的政策行動來降低以他們不希望方式收緊金融環境的影響。很多新興經濟體的基本面已得到顯著改善,包括經常賬戶逆差縮小和通脹預期趨穩,這應該讓他們能更好地經受美國緊縮帶來的效應,當然,還有一些弱點依舊存在。

7.比特幣致命短板暴露!技術革命不敵銀行「斷供」

華爾街見聞

全球第三大比特幣交易所市場被強制停止兌付,再度引發市場對數字貨幣安全性的憂慮。新興數字或依然無法傳統避險資產。

本周一,比特幣交易所Bitfinex宣布停止接受所有美元兌換業務。Bitfinex是按交易量計算全球第三大交易所。

Bitfinex發表聲明稱:

「我們停止接受所有比特幣兌換美元業務,目前正在開發其他貨幣的存轉渠道。恢復美元存入的服務會另行通知。」

富國銀行拒絕提供支付服務,導致Bitfinex無法被迫停止美元業務。此前富國銀行為Bitfinex代理全球支付業務。

Bitfinex稱,從4月18日開始,由於富國銀行停止兌付,其在中國台灣所有電子匯款業被台灣銀行拒絕,遭凍結款項達到1.8億美元。

財經博客Marketslant認為,這一事件表明,技術突破,並不能改變銀行主導的交易規則。

「沒錯,技術是破壞性的。但當前市場結構,監管規則,以及遊說和營銷體系都對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有利。技術本質上沒有護城河。正是因為這個本質,比特幣技術最終將成為權力最大者手中的武器。」

黃金頭條網此前曾提及,華爾街已經在快速擁抱區塊鏈技術。

歐洲清算中心(Euroclear)宣布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黃金交易測試取得重大進展。英國皇家鑄幣局聯合智商所(CME),準備在今年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數字黃金產品,區塊鏈可能顛覆當前黃金交易體系。

事實上,比特幣在經歷了去年年底狂熱上漲后,正在迅速降溫。在全球政治地緣政治加劇之際,投資者開始擁抱黃金等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

截至日期:15:50,中國比特幣平台OKCoin報價為7155元,相比今年1月高點下跌了20%。今年迄今黃金價格上漲12%,本周一最高陞至1296美元/盎司。

內部分裂是比特幣面臨另外一個危機?

所以被推向分裂,主要是各方對於所謂的「區塊大小」(block size)爭執不下。按照現有的代碼,比特幣每批交易的數據容量有嚴格限制。

隨著比特幣交易量激增,這種限制拖慢了交易,以往只需數秒就能清算,現在得花上好幾個小時。各方都認為有必要對此做出改變。

如果為擴容增進「區塊大小」,「硬分叉」將導致比特幣數量增加,從而進一步貶值。

3月,近20家比特幣交易所發佈聯合聲明,聲稱假如比特幣硬分叉真的展開了,他們會將比特幣無限列為新的競爭幣,併為它冠上新的名字,以方便比特幣用戶繼續交易使用。

8.英國退歐全球資產價格如何波動?英國央行權威解讀

華爾街見聞

不要小瞧了英國退歐的影響——英國央行「憤憤不平」:如果你認為英國不過是一個自外於亞歐大陸的封閉經濟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九個月過去,英國退歐公投對相關資產的滲透影響還未褪去。直到今天,它還在壓低英國長期利率,拖累英國股市並蔓延到全球股債。

三名英國央行研究員的一篇博文中詳細列舉了過去一年裡,相關資產價格在關鍵事件發生時受到的市場影響。「這些衝擊的影響各自作用,但共同影響英國乃至全球的收益率和股價,」 英國央行Marek Raczko、Mo Wazzi和Wen Yan在文中指出。「如果不是美國大選把收益率拉起來,英國收益率的下滑還會更嚴重。」

回顧過去這一年,在2月確定公投時間時,長債收益率還未出現反應——這也難怪,那時候可能還沒有人會想到這片土地真的會要脫離歐盟。不過,股市反應就比債市來得更早,在公投進行之前風險偏好就已經開始下行。

BOE研究員還指出,受到英國風險事件影響最明顯的是美國國債和歐洲股市,而日債最為波瀾不驚。若非因為退歐公投,今年1月美債的收益率大概要高25個基點。

2016過去,英國國債收益率相比年初下跌了60個基點,BOE研究員認為「下滑主要是英國的負面預期造成的」。而英國央行也在收益率的下滑過程中推了一把,其在公投后意外增加資產購買,提出在未來18個月中購買100億英鎊公司債,壓低了英國的借貸成本。

英國股市也在公投后經歷了慘重下挫,兩周下跌17%。不過股市方面,英國股市重整的進展是顯著可見的。BOE研究員指出,下圖(a)顯示,在英國央行的寬鬆政策下,退歐公投對英國股市的初始負面影響已經消除了三分之二。

「如果不是美國大選把收益率拉起來,英國收益率的下滑還會更嚴重。」 BOE研究員還分析了其他風險事件(日本央行負利率、美國大選)的影響。文中指出,美國大選的結果推高收益率、引導美股繼續向上,這種積極的影響顯著傳導到其他經濟體,而日本負利率的影響就相對有限。



人行副行長陳雨露: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
2017-04-15 17:06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即時報導


大陸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圖)今(15日)表示,今後要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提高對外投資的綠色水準。圖/擷自百度

大陸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今天表示,今後要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提高對外投資的綠色水準。

中新社報導,陳雨露今天在2017年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暨中國綠色金融峰會上稱,大陸綠色金融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企業沒有充分披露環境資訊,滿足中長期綠色項目融資需求的工具還比較缺乏,投資者和資金需求方資訊不對稱問題還比較突出。

他表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好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力量,要強化資訊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環境資料平台,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標準,透過環境壓力測試體系等手段,打破資訊不對稱導致的綠色投融資瓶頸,防範汙染性投資「洗綠」風險。

陳雨露稱,要繼續深化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各類雙邊綠色金融合作,也歡迎國際投資者通過多種管道投資大陸綠色項目。

目前,中資機構已在英國成功發行綠色債券,中美兩國也在綠色金融領域展開合作。

陳雨露並表示,今後要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有效防範市場風險的前提下,為綠色項目及其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綠色金融產品。

近年來,大陸對發展綠色金融越發重視。2016年8月,大陸官方推出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全球第一個由政府推動,並推出專門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綠色經濟體。另據官方數據,2016年中國大陸在境內外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的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pushups 發表於 2017-4-23 10:04 AM

美其名為鬆綁,實際是換另一種管制方式,如記名制,申報制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