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張忠謀點名星巴克 商業創新模式讓他佩服〉〈LTN〉〈2017-04-20〉
頁: [1]

iiifgh 發表於 2017-4-25 01:48 PM

〈張忠謀點名星巴克 商業創新模式讓他佩服〉〈LTN〉〈2017-04-20〉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7-4-25 01:49 PM 編輯

張忠謀點名星巴克 商業創新模式讓他佩服
LTN     2017-04-20  11:5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經濟50大論壇演講,強調商業模式創新是最值錢也最常發生的,自己也相當佩服星巴克的商業模式創新。

根據《中央社》報導,張忠謀指出,創新不是一個想法,想法只是「創意」,創意與創新差了一萬八千里,創意很多;但真正把創意成功實現才是創新,這個就少多了。張忠謀強調,創新的價值應該以產生的附加價值來衡量。


    張忠謀強調商業模式創新是最值錢也最常發生的,自己也相當佩服星巴克的商業模式創新。(美聯社)

而什麼樣的「創新」最常發生?張忠謀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是最值錢也最常發生,他佩服星巴克的商業創新模式,星巴克是提升附加價值的創新,成功觸及了對咖啡有品味的潛在客戶。



張忠謀:國家企業成長不一定要創新轉型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20 日 12:00 |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雖然創新或轉型固然是成長的好辦法,不過,國家、企業成長不一定需要創新轉型。

張忠謀出席經濟 50 大論壇,演講「成長與創新──不變的恆值」;張忠謀表示,成長一定需要,創新也需要,成長指的不是營收的成長,而是附加價值的成長。

張忠謀說,他擔任企業高級經理人五十多年,曾經歷過公司不成長階段,更多時間是公司在成長,他並提出兩種情況下要處理的問題。他表示,不成長時,要撙節開支、限制人員,甚至裁員;另外,客戶走掉了,也要想怎麼挽回,是非常痛苦、非常不愉快的階段,公司員工士氣總是非常低,因為可能被裁員。

至於企業成長要處理的問題,張忠謀表示,要雇人、找人、多發紅利及加薪,不過是愉快的問題;電力不足、水不足也是好問題。

張忠謀說,國家經濟若沒成長,稅收將停滯,將會是不快樂的國家,不是蓬勃發展國家。張忠謀表示,創新或轉型雖然是成長的好辦法,只是成長不一定需要創新轉型,資本投資、人才人力投入也是可以帶動成長。

他說,大家都懷念台灣 1970 年、1980 年黃金時期,當時居四小龍之首,只是當時台灣不是靠創新成長,而是就業人數增加及投資增加。美國大戰之後也有很快成長,張忠謀表示,雖然有創新因素存在,不過,絕大部分是靠就業人口增加,尤其是女性,使得經濟成長。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為什麼張忠謀說:創新是分配的罪魁禍首?
天下    嚴珮華  2016-10-26 Web Only


圖片來源:王建棟

一向以喜怒不形於色、惜字如金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24日參加工商協進會早餐會,不僅提前離開會場,更駐足讓媒體問個得夠。他語氣激動,對政策高分貝指出「創新其實是分配的罪魁禍首」,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更引發全球對這位半導體巨人的側目。

張忠謀與蔡政府關係良好,林全更是他禮聘為旗下世界先進董事長,甚少出席工商界活動的張忠謀,今年四個月兩度參加會都因為林全。但這次張忠謀為何如此激動?

時間回到今年6月15日,三三會邀請林全演講,講題是「五大創新發計畫、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產業成長動能」。新揆首次定調示經濟發展新模式: 創新、就業、分配。

林全開出根本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的解方,指明引進五大創新產業,包括生技醫療、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產業、國防產業。邏輯是,新產業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有了投資,就會增加勞工就業機會,解決勞工就業問題,特別是年輕人就業與分配問題。

因此,林揆點明,提升勞工就業為政府唯一的KPI;能增加就業的,才是政策的第一優先。政府將扮演產業點火的角色,規劃成立國家級的投資公司,以有限的資金,針對重點產業發揮點火功效,對當場的企業大老直言,「除了投資,一切免談」。

這就是新政府以「創新、就業、分配」為經濟成長的主軸與邏輯。

4個月後,10月24日工商協進會的聚焦「雙林」早餐會,即與行政院長林全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台積電張忠謀意外出席,再因為林全。林揆在會中談的主題,由5大創新產業,變成了5+2,增加新農業及循環經濟,依然沒有半導體業,顯示,半導體在政府投資中並沒有獲得資源分配。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指出,「創新」、「就業」希望產業用提高附加價值來達成企業成長,而不是用降低成本,削價競爭,否則產業為追求低成本反會外移,也將使勞工失業,這會造成分配更不均,對基層勞工不利。

換句話說,政府認為傳統的製造業就等於削價競爭、降低成本,而將大舉的資源放在創新產業上,因此,張忠謀重話直言,創新與分配相互矛盾,沒有經濟成長,就業與分配無從解決,認為創新其實是分配的罪魁禍首!他認為,政府發展5+2產業固然好,如果政府若只管推「新」產業,把現在的都給忘了,「恐怕新的產業即使通通成功了,也補償不了老產業的衰退!」如他認為成長才是最關鍵。

張忠謀是言過其實嗎?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資料統計,半導體為台灣創造2.3兆產值,去年直接就業人口達22.6萬名,再加上下游原料、設備、倉儲、支援服務等整體產業鏈產值,及員工用於消費上帶動其他經濟活動的誘發效果,產值合計4.7兆元,而創造整體就業人口達70.5萬人,占我國就業人口的6%。

換句話說,半導體是撐起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的樑柱,一旦半體產業衰退,不要說提升就業機會,我國製造業100名中17名,就可能失去工作;加上整體服務,每100名就有6名飯碗可能受到影響。

再從經濟成長率GDP結構分析,今年GDP因半導體業成長才有機會保一。IEK區域研究部經理陳志強表示,製造業占我國的GDP比重約近3成,半導體業附加價值獨占製造業四分之一強,居冠所有製造業,而台積電一家公司更占半導體約5成,占我國GDP3.6%。

張忠謀在運動會上發給員工1.2萬元「小禮物」就是豪氣的4.32億元大紅包。

台積電更對台灣經濟貢獻具關鍵性影響,它是去年是繳稅大戶,共繳438.73億元;對員工大方,發給員工紅利205.57億元。更大舉投資研發665億元,除此之外,投資廠房、設備等資本支出達2575億元。政府要求企業投資、對員工加薪台積電不僅做到,而且金額拿下第一,以一抵千,等於是其他公司加總的數字。

面對三星、英特爾,張忠謀胸有成竹的毫無畏懼。他帶領台積電以創新為核心,從商業模式的創新、製程創新到組織的創新,台積電從破壞式創新到維持性的創新,才走到如今的全球晶圓代工巨人。因此,他絕不反對創新,台積電下一波的成長正是由無人車、物聯網、人工智慧、高速運算晶片等創新產業所帶動。

但政府一味只見新人不見舊人。台灣所忽視的半導業,卻是中國現正用傾國之力扶植的產業。全球半導體軟體大廠新思科技總經理李明哲指出,在中國政策強勢支持半導體業下,今年上半年半導體產值約2280億美元,已經正式超越台灣2000-2100億美元。

李明哲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目前處於秋天,中國正處於春末進入盛夏。

中國半導體業就像油菜花田,他形容,不稀奇,廉價、哪裏都有,但這些油菜花可用來做下一季農作物肥料。中國2015年IC設計的廠家736家,今年第三季遍地開花至1362家。雖然台灣只有250家,但台灣業者如牡丹,嬌豔動人,一枝獨秀,以一抵十遠比這些遍油菜花價值高。但他擔心的說,再過幾年後,這些油菜花變成下一批花的堆肥,企業吸收了堆肥的養份,將前仆後繼快速成長。

趁這些油菜花需要成長,台灣應採行購併的行動,購併這些油菜花,變成自己的養份,曾在新思科技中台兩地的李明哲建議,台灣少子化,半導體業面臨人才缺乏,政府應給予獎勵、配套措施,但現在政府本末倒置,碰觸大陸,都視為禁忌,都不能談了。

外有追兵,內若不再支持,我國半導體業僅次於美國居全球二大地位難保,而半導體最需要的資源是穩定的電力與土地。要支持,政府就要拿出實際行動。

但張忠謀最擔心未來幾年內用電、用地問題,林全卻提早給了個未來一、二年內可能限電的答案。這令張忠謀無法忍受,政府資源都分配在創新的產業上,未來半導體業只等著衰退? 因此,他重話指出,「創新與分配矛盾,創新其實是分配的罪魁禍首!」

事實上,我國創新產業必須架構在半導體業才能成長。根據工研院IEK分析,5大創新產業都離不開半導體,每個產業在生產過程,平均每100元就需要用到6.1元的半導體產品或服務,換句話說,沒有半導體產業基礎,5大創新產業根本玩不下去。

政策談創新、就業、分配,最終目的是以鼓勵新產業、年輕人,就如林伯豐所說,創新是年輕人致富的捷徑,年輕人願意努力應該鼓勵,但如強制要達成分配上的公平,「那就次序顛倒。」

對台灣產業,政策應全盤思考,拿出因應之策,否則如同揠苗助長、本末倒置,挫敗的不僅是台灣舊產業,更可能令創新產業的迷路,屆時,就業與分配不僅難以解決,更可能雪上加霜。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eyyy001 發表於 2017-5-2 02:47 AM

他說的是很實在 業界慘忍的程度不在話下
創新成功者 只要還有錢途 勢必在下一步被大集團 大公司收購

那再多的才能 最終也是被吸收

真是情何以堪

kimosogood 發表於 2017-5-11 10:18 PM

政府發展5+2產業固然好,如果政府若只管推「新」產業,把現在的都給忘了,「恐怕新的產業即使通通成功了,也補償不了老產業的衰退!」

~~心有同感, 何況新產業不一定成功~{:49:}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