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做好一個有史德的人?客觀就是好的史德嗎?
頁: [1]

EptMlbc_Killer 發表於 2017-7-14 05:05 PM

如何做好一個有史德的人?客觀就是好的史德嗎?

劉知己要求史學家要有三才,也就是史學、史識、史才;章學誠又多了一個史德,認為這尤為重要。
不知道你們認為史德是如何,又該如何做好一個有史德的人?現在都喜歡講客觀,客觀就是有好的史德嗎?<div></div>

NinaZRdl 發表於 2017-7-14 08:40 PM

歷史沒有客觀啊
事實:人類永遠不能得到所謂的上帝視角
就算是史學家,不能保持中立性就不能進行客觀的評價。而且你也不能看遍全局,你不能看到所有的變數,那你就不能進行客觀的評價
上帝視角是客觀的,因為從這個視角看出來,一是絕對的中立,二是看得到所有的(現在和過去,每個人身上發生的細節變化)情報。但是這樣龐大的信息量不是人類可以得到和處理的,而且就算是瑞士也不是那麼絕對的中立
所以只要記載事實就夠了,不要無中生有或者張冠李戴,更不要明明知道卻不寫上去
有時就算不客觀,事後人也可以知道。比方說被平反的古羅馬『廢柴』皇帝們之類,在當時看來是相當糟糕廢柴的人,他們的決策在後人看來卻是明智之舉
不怕在記錄裡面加上自己的感想,後人就怕資料不足或錯誤...<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ltz040109022 發表於 2017-7-14 10:20 PM

史德我認為類似慎獨:不施加主觀影響,或好或壞。

tangoxtc 發表於 2017-7-15 04:16 AM

是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很難做到完全的客觀
但是至少要做到有證據佐證而不是隨意的腦補猜測
引用的史料也近可能周全些
因為只引用部分的史料容易產生盲點

版上有不少人老是以勝者寫史有所偏頗
又或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點
結果拋棄一切史料證據全憑自己想像說史
這才是最要不得的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7-7-15 05:30 AM

tangoxtc 發表於 2017-7-15 04:16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很難做到完全的客觀
但是至少要做到有證據佐證而不是隨意的腦補猜測
引用的史料也近可 ...

章學誠《文史通義》提到的“史德”,跟你們的理解是有區別的

《文史通義 史德》:
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謂著書者之心術也。
夫穢史者所以自穢,謗書者所以自謗,素行為人所羞,文辭何足取重。
魏收之矯誣,沈約之陰惡,讀其書者,先不信其人,其患未至於甚也。

實際上,章學誠的意思其實比較簡單,歷史學家本人的私德不能太猥瑣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GGYY0819 發表於 2017-7-15 02:03 PM

客觀這部分其實算是用詞有所偏差,
應該說觀點不要帶著有色眼鏡,
或者刻意唱反調什麼的,

譬如數年前流行的大量三國翻案文,
大都是死咬著「演義是小說,所以往反了想就是對的!」的這種思路,
一堆奇奇怪怪的文章都有,
誰誰誰被黑,誰誰誰被其實是智將,誰誰誰其實超強什麼的,
那些看著好玩就好,大部分跟歷史不沾邊,就是二創。

pig86714 發表於 2017-7-24 12:25 PM

我認為史德為史官不該因私人恩怨而醜化、汙名化、消除他人的事蹟,這就是史官的史德也就是史官的自我修養。

grafit 發表於 2017-7-24 06:16 PM

要做到絕對客觀很難
只要做到有多少分證據就說多少分話,我覺得就可以了

              








quick023 發表於 2017-7-25 05:04 PM

愛因斯坦曾說過  所謂的常識不過就是人從小到18歲所累積的偏見罷了
這意味著我們幾使面對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乃以擺脫偏見了
更何況是面對只有片面資訊的 淵常歷史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