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的人均何時能超越南韓?答案是......〉〈apple〉〈2017-07-24〉
頁: [1]

iiifgh 發表於 2017-7-26 02:18 PM

〈台灣的人均何時能超越南韓?答案是......〉〈apple〉〈2017-07-24〉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7-7-26 02:20 PM 編輯

台灣的人均何時能超越南韓?答案是......
apple     2017年07月24日09:51


網友在mobile01發問,台灣的人均何時能超越南韓。資料照片

南韓本月調高最低薪資,月薪超過4萬台幣,遠高於台灣,有網友在mobile01發問,台灣的人均何時能趕上韓國,日本與韓國都在3萬美金出頭,台灣一直在2.2萬美金,台灣一直沒長進,韓國調整最低薪的幅度也比台灣多,而且韓國人來台灣玩都說台灣很便宜,正如台灣人去泰國玩,都說泰國很便宜,台灣人到底要追求物價便宜還是要高薪?有人說,物價再便宜下去,食安問題就會更多,物價再低,都非常有限,台灣的食安若品質要高,就不能一昧鼓吹低物價,就算鼓吹,也低不下去了。台灣目前的經濟問題,在於FTA簽署的不夠多國,這部份當然是政治因素,無法排除。

但也有人說,說當 韓國百姓比台灣百姓幸福的,真的有在韓國生活過嗎?況且韓國這幾年經濟也跟台灣相同的慘!有人則認為,以實質購買力排行來看,台灣還在南韓之前,南韓平均所得比台灣高很多,來台灣覺得很便宜,但那又如何?他們會這個月領到薪水,下個月到台灣住一個月,然後再回南韓?要是我不會想像他們一樣,薪水漲70%,物價漲數倍,帳面上收入提高,但實際生活更苦。

還有人分析,韓國的成功方式,台灣是無法複製的,韓國主要是靠幾個大企業起來的,包括三星、LG,跟汽車產業如現代、起亞,這幾個企業有政府提供大量資助跟政策扶持,加上政府呼籲全民支持國家產業,讓人民買東西幾乎只買國內產業的商品,讓這幾個大公司迅速成長成為國際級大企業,崛起模式一如日本當初的狀況。

而韓國民族性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要複製這種模式,光民族性就已經沒有了,政府花錢扶植大企業更是會被批翻,一定被罵,我繳的稅為何要幫助無良企業慣老闆?加上你有看到多少人買東西會在意MIT微笑標章?馬上說,我辛苦賺的錢當然是要買自己喜歡的,哪個便宜或潮買哪個啊,這樣的邏輯在台灣才是對的,何況台灣的經濟還沒到達韓國日本這種高度,就即將要因少子化而開始衰退了,所以不但無法追上,接下來經濟只會越來越差,直到政府或國際情勢有重大的改變。(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南韓全民加薪 超商老闆先叫苦
2017-07-22 13:29聯合晚報 編譯郭宣含/綜合報導


南韓調高基本時薪,將影響零售業。圖為首爾街頭的上班族。 路透

南韓明年起將調漲基本時薪16%至7530韓元(約台幣221元),外國投資銀行估計,此舉雖能刺激消費,但將造成超商和折扣連鎖店的利潤縮水。

南韓總統文在寅競選時曾承諾,他將在2022年5月結束五年任期前,將南韓法定最低時薪調升至1萬韓元(約台幣293元)。文在寅希望將仰賴出口的經濟結構,轉變為更依賴國內消費,因此提供高薪高品質工作變得更加重要。

南韓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稱,南韓2-3人家庭要過有「基本尊嚴」生活,需要時薪1萬韓元的薪水。

勞資雙方與政府代表組成的「最低工資委員會」經過連月協商,終在15日達成共識,決定調漲最低時薪16%,此為2000年以來最大漲幅,將影響約463萬名韓國勞工。

南韓國際金融中心的報告推測,此波調薪將讓超商業者的利潤減少8%至9%,折扣連鎖店的利潤則下滑5%至6%。

該報告引述匯豐銀行的預測,調升最低時薪會進一步加重小型商家和自營業者的財務負擔。日本野村證券指出,南韓央行提早升息,是因為調高基本時薪會加劇通膨。

文在寅要達到1萬韓元的基本薪資目標,每年得至少增加15%的最低時薪;2010年至今基本時薪漲幅約為8%,過去5年平均增幅則為7.4%。南韓勞動部指出,2016年5人以上員工的企業支付給全體員工的薪水,與2015年相比,平均增幅為3.8%。

南韓企業反對大幅調薪,稱會影響獲利,甚至不得不解雇部分員工。根據南韓中小企業基金會6月的一份研究,若基本時薪在未來3年內調至1萬韓元,55%的企業表示可能會破產。



搶救低薪大作戰/日本悲歌 大缺工…不加薪
2017-06-28 01:28 經濟日報 編譯 劉忠勇


日本經濟有這麼一個極難解釋的大謎團:失業率降到2.8%,求才求職比接近1990年的高峰,儘管勞工奇缺,薪資卻不動如山。

國際貨幣基金(IMF)提醒,如果薪資停滯不前的問題不解決,全日本都會淪為輸家。

IMF日本部主任艾弗拉特(Luc Everaert)接受彭博訪問時說:「我們擔心勞工工資議價能力減低太甚,日本勞動市場有利資方的彈性給得太多。」

但勞動市場正是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想努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因為日銀量化和質化的寬鬆措施,目的就在推升薪資,進而拉抬物價。薪資不漲,也可解釋為什麼經過四年的貨幣寬鬆,日本仍陷零通膨的邊緣。

經濟學家提出各種解釋,包括女性大量進入職場,勞工在多年通縮陰影下不敢提出加薪等等。但最近日銀出現一個新理論:生產力提升了,而工時減少了。

金融時報指出,多位委員最近日銀的會議紀錄提出的見解是,企業久經經濟遲緩,人力運用上漸嫌浪費,提升每單位勞動投入之產出(output per worker)的能力也受壓抑。

當放棄低生產效益的工作,業者根本不必替員工加薪。零售業就是一個例子。



其中一位委員解讀:「若零售業放棄大夜班,而非加薪聘請上這種班的人,勞動生產力就會上揚。零售業普遍改變原有作法時,日本整體勞動生產力就會上揚。」「營業時間縮減,也降低就業需求,短時間會抑制薪資成長,拖累通膨率加速的步調。 」

理論上來說,經濟數據所顯示的生產力應會升高,但能帶動消費的薪資不會增加。當勞工和工會著重於縮減工時而非加薪,或許有助解釋為什麼勞動市場緊俏,薪資卻遲遲不見起色。

日本工會寧捨加薪,也要爭取以全職員工終身就業,至於人數漸增的兼職、約聘、和臨時的工作,在工會幾無代表,也發揮不了作用。

IMF的艾弗拉特認為,日本已由有礙企業隨經濟變化調整的終身僱用制的一個極端,轉向非正式員工沒保障沒福利的另一個極端。艾弗拉特認為,勞資合約應折衷於兩者之間,像是讓企業重組人力,一面提供合理的資遣條件和福利,像是可攜式退休金。

他認為提升正式全職員工的流動率,無論對活絡薪資或有效分配勞力都有好處。

印度 自動化衝擊就業

【編譯 葉亭均】儘管印度西部工業重地古吉拉特邦失業率只有0.9%,為全國第二低,但這裡勞工示威與罷工仍時有所聞。例如Anil公司的員工今年初遭欠薪數月後, 正尋求當局協助他們討回公道。

塔塔汽車(Tata Motors)的薩納恩德廠工人們去年罷工長達一個月,目前仍與資方進行談判,要求提高薪資。就連近期已關閉的美國通用汽車(GM)哈洛爾廠,也曾經歷多次罷工事件。古吉拉特邦去年1至10月中發生過16件罷工事件,2015年則有13件,專家把原因歸咎於薪資過低且工作不穩定。

在古吉拉特邦,在非農領域的非技術性勞工每日平均薪資僅190.53盧比(2.9美元),遠低於全印度的242.7盧比。

印度官方的失業率只有5%,因此問題在於低薪,不在失業率。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但就是無法獲得想要的薪資。曾任尼赫魯大學教授的社會學家薩哈(Ghanshyam Shah)表示:「古吉拉特邦失業率是全國第二低的,然而薪資卻比馬哈拉什特拉邦、哈里亞納邦與德里還低。」

薩哈指出,僅管產業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卻沒跟著變多,原因是自動化導致工廠所需勞力減少。此外,許多勞力屬於約聘性質,工作的不穩定性加上勞工意識抬頭,也引發社會動盪。

自動化也開始大量削減印度資訊科技(IT)、金融與電信產業工作機會。無論是塔塔顧問服務公司或馬恆達科技(Tech Mahindra)等企業都受到北美需求減少及低技術工作逐漸被自動化取代的衝擊,被迫大砍徵才計畫,未來增聘規模可能減少逾四成,也可能衝擊薪資議價空間。



南韓 高學歷失業率高

【編譯 劉忠勇】有這麼一位韓國女生,求學期間立志當博物館策展人,大學和兩個碩士唸的都是藝術相關科系,其中一個碩士還是在英國拿的。她勤練英語,也在藝廊兼職來累積經驗。

如今,陳妍(音譯)32歲了,仍在待業中,覺得前途茫然。

這個女生不過是英文海峽時報首爾記者所找到的一個例子,卻足以解釋南韓青年高失業率的現象之一:高學歷對職業眼光高,導致年齡15歲至29歲的青年人失業率4月高達11.2%,較去年同期增加0.3個百分點,是整體失業率的兩倍有餘。

南韓每年大約有50萬青年人踏入職場,但政府資料顯示,固定職缺只有20萬個,其餘都是低薪的臨時職缺,不是契約制就是時薪制。最低時薪是6,030韓元(新台幣162元)。

企業時興採用人力派遣制和時薪制,使所得不均更加懸殊。據南韓統計局統計,去年總所得分配比由8.24勁升至9.32,也就是說,就可支配所得而言,所得前20%者所賺的錢已是後20%的九倍有餘。

有鑑於此,新任總統文在寅承諾在任內將最低薪資提高到每小時1萬韓元(約新台幣270元)。企劃財政部日前規劃要創造8.6萬個就業機會,其中7.1萬個是公家單位。種種作法,除了用政府力量介入所得懸殊的狀況,也是為解決高學歷高失業,特別是青年人失業甚至放棄找工作。

為鼓勵青年求職者進入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每聘一名年輕人並任用滿兩年,可獲1,600萬韓元補助,名額為6萬名。政府另將成立合計1.5兆韓元的多檔基金,幫助年輕人創業。



中國 調控漲幅護經濟

【編譯 廖玉玲】中國官方自2004年來致力於縮小薪資差距的努力,確實有了顯著的成效。中美製造業勞工的實質時薪差距,十年間從13倍縮小到三倍。但這兩年薪資增幅開始趨緩,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都連兩年下滑。

中國的最低薪資水準是由省市地方政府決定,今年上半年未結束,中國大陸已有七個省市調高最低薪資,上海提高了5%,達到每月人民幣2,300元(約330美元);山西省今年的最低薪資則比去年提高3.6%,成為1,680元(約240美元)。

儘管如此,最低薪資增速其實已放緩。

根據高盛分析師估計,中國今年第1季薪資漲幅可能趨緩至7.3%,遠低於2013年的逾10%,而2017年全年將進一步降至6.7%。經濟學家說,薪資成長持續趨緩,將對消費支出成長構成壓力。

然而,這項趨勢顯然符合北京當局對於控制薪資增幅以保持競爭力的說法。曾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的信長星去年曾呼籲要控制薪資,以維持民間投資成長,同時不能讓中國失去對其他亞洲鄰國的競爭力。近來愈來愈多跨國企業把生產基地從中國移到其他亞洲國家。

不過這也苦了不少大學畢業生。根據中國智聯招聘網站的資料,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但今年起薪卻是連續第二年下降,而且縮幅達16%。



澳洲 收入追不上物價

【編譯 廖玉玲】澳洲6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比成長 0.3%,創下連續103季或接近26年未落入技術性衰退的紀錄。放眼全世界,只有荷蘭有同樣亮眼表現。

不過,因為油價飆漲等因素,第1季購買一籃子消費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增加2.1%。然而,扣除獎金後的薪資與去年最後一季相比,僅僅增長0.5%;薪資季增率從2014年中至今始終不離0.4%至0.6%之間。而比起一年前也只增加1.9%,寫下歷來最差。10年前澳洲沈浸在大宗商品榮景時,薪資成長率是目前的兩倍以上。

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戴爾斯(Paul Dales)表示,薪資增幅已不足以應付物價攀高,更別談家家戶戶消費恐怕因此縮手。這對經濟實在不是好事。

這種情況在澳洲並非首見,從1998年中期澳洲統計局開始推出薪資物價指數後,這75季當中有13季的薪資增長速度趕不上物價膨脹腳步。

澳洲薪資成長速度如此遲滯的真正原因,至今沒有人搞得清楚,澳洲央行和財政部各有說法,卻沒有確切的結論。而且這個現象也並非澳洲獨有,連不少已開發國家也有相同的困擾。

礦業榮景告一段落,不可否認為當地薪資漲不動的原因之一,而未充分就業的範圍不斷擴大,以及科技帶來的衝擊,也是一個因素。連工會勢力愈來愈式微,也可能帶來影響。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rogersug 發表於 2017-8-1 08:19 PM

台灣老闆如能版把賺的錢回饋員工就好
薪資哪麼低是集體老闆的賺的錢放口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