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曹丕沒有配合劉備進攻吳國,是否錯失滅吳的良機呢?
頁: [1] 2 3 4

a4728567 發表於 2017-11-11 03:36 PM

曹丕沒有配合劉備進攻吳國,是否錯失滅吳的良機呢?

本帖最後由 a4728567 於 2017-11-11 04:15 PM 編輯

三國志史書上記載(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賜爵關內侯。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咸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吳悉國應之,而遣使稱籓。朝臣皆賀,獨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備軍敗退,吳禮敬轉廢,帝欲興眾伐之,曄以為「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帶江湖,必難倉卒。」帝不聽。傅子曰:孫權遣使求降,帝以問曄。曄對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承其釁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疑敵人。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帝曰:「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對曰:「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不能止也。今備已怒,故興兵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必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必然 勢也。」帝不聽,遂受吳降,即拜權為吳王。曄又進曰:「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內,陛下受禪即真,德合天地,聲暨四遠,此實然之勢,非卑臣頌言也。權雖有雄才,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士民有畏中國心,不可強迫與成所謀也。不得已受其降,可進其將軍號,封十萬戶侯,不可即以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禦相亂也。彼直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義也。我信其偽降,就封殖之,崇其位號,定其君臣,是為虎傅翼也。權既受 王位,卻蜀兵之後,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為無禮以怒陛下。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人子女以為僮隸僕妾。'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又不從。遂即拜權為吳王。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權外禮愈卑,而內行不順,果如曄言。五年,幸廣陵泗口,命荊、揚州諸軍並進。會群臣,問:「權當自來不?」咸曰:「陛下親征,權恐怖,必舉國而應。又不敢以大眾委之臣下,必自將而來。」曄曰:「彼謂陛下欲以萬乘之重牽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別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大駕停住積日,權果不至,帝乃旋師。)曹丕一開始沒有採納劉曄的建議進攻吳國,後來又因孫權不肯歸順,親自伐吳,曹丕是否錯失了滅吳的良機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7-11-11 04:43 PM

夷陵之戰時
曹魏的狀況其實並不佳
除了還沒從之前的襄樊之戰中回復元氣
還有曹丕剛篡漢立國權力尚未穩定
此時曹魏移都作業也沒完成(曹操晚年把治所放在北方的鄴,死前才逐漸轉回洛陽)
有太多不利的因素讓曹魏難以發動大型對外戰爭

看看後來曹丕閥吳
在這三年內多次的發兵下
每次動員的兵力也才數萬
整個閥吳過程也才總共動員10萬人次左右
可知此時曹魏的情況雖已穩定
但要像之前曹操時期一次能動員10萬人以上的情況不再
等到要能一次動員如此龐大的兵力是曹叡時期的事情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p02mk2 發表於 2017-11-11 08:19 PM

tangoxtc 發表於 2017-11-11 04:43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夷陵之戰時
曹魏的狀況其實並不佳
除了還沒從之前的襄樊之戰中回復元氣


而且吳國已經對他們稱臣了
名義上是曹魏的番國了
是不能對他們動手
反而吳國當時還馬上上表請曹魏派兵救他們呢

nick1220y 發表於 2017-11-12 11:27 PM

只能說在當時曹丕的首要目的是穩定地位,如果大興戰事會不利於控制兵權,另一方面對於曹丕來說孫權已向他稱臣,只要看劉備和他兩虎相爭,待他休養生息後以魏國的人口勢力和經濟都是三國中最有優勢的,何必急於一時。

s1028908 發表於 2017-11-13 07:59 PM

小弟覺得應從多方面去看曹丕接受孫權的受降:
一、曹丕剛剛接受漢獻帝禪讓(一說篡漢),從政治方面來說並不穩定,內有人心思漢,外有劉備稱帝(很多漢民視為正統),現有孫權這個大諸侯來降,可作政治上的宣傳,藉以安定內部不穩之政治情勢。
二、軍事上應尚未完成準備,雖說還沒從之前的襄樊之戰中回復元氣,但我想主因因是禪讓關係,須佈重兵在關中地區防守蜀漢攻擊,相對在東線(合肥、壽春地區)兵力不足以進攻東吳。...<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leonchei0216 發表於 2017-11-16 01:09 AM

曹丕也在觀望吧
劉備剛死就派兵分七路攻打了
而且有諸葛亮在
應該也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蜀道易守難攻
蜀國伐吳應該沒有全軍覆沒

gp02mk2 發表於 2017-11-16 10:24 AM

本帖最後由 gp02mk2 於 2017-11-16 10:28 AM 編輯

s1028908 發表於 2017-11-13 07:5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弟覺得應從多方面去看曹丕接受孫權的受降:
一、曹丕剛剛接受漢獻帝禪讓(一說篡漢),從政治方面來說並不 ...
前面剛開始漢中戰的損失以及關羽水淹七軍
鬧到只能派12營新兵以及把合肥張遼遠調來看
當時是真的受了重創還沒恢復

但這些兩年後就恢復了
曹丕因此開始大動作惡整打壓孫權
要孫權把兒子送來中央當人質
孫權敷衍曹丕開始發兵三路伐吳
那一場除了一路守成功外
其他兩路都慘敗
後來因瘟疫作祟以及北邊鮮卑老大不安分
夏侯尚與孟達也才剛擺平東三郡
國內財政問題與曹植派要整肅
讓曹丕不得不罷兵回家

但他留下曹休
結果曹休三不五時給他江南style小熱鬧一下
順便策反了邊境守將以及幫他點燃擴大山岳蠻族
把朱桓給氣到差點腦溢血XD
這一鬧就給他鬧了整整五年
讓孫權幾乎獲得比夷陵之戰慘敗的劉備損失更慘重

直到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
給曹魏突然來個措手不及來不及回防
曹魏被迫緊急回頭面對頭號大敵蜀漢
才給孫權有喘息的機會...<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0 07:10 AM

本帖最後由 k590405 於 2017-11-20 09:40 AM 編輯

三國時代分立的國家除了彼此互相討伐外魏蜀邊境還有外族與吳沿海還有海盜和山區盜賊及外族
除了歷史記載的以外還有很多與東亞周邊個國歷史與現存中國各地少數民族來思考
那些很多都是局部武裝衝突處理的官員與武將也都默默無聞不見歷史記載
還有沒有國家支援完全靠突然消失在歷史中的三國人物組織當地民眾自行防衛{:24:}

孫吳的沿海最長各島北自舟山群島到越南附近沿海諸島自古以來躲藏不少海盜
那些島民生活都很原始貧困與海難船隻生存者後才瞭解外地文化
很多島嶼都靠著濃霧與官方水師對島嶼周邊海況與礁石不熟悉都無法剿滅
直到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台海戰役後那些海盜除了各自投靠雙方被消滅
三國時代朝鮮的各國與日本諸國都處於內戰狀態自然產生不少流亡者
中國、其他東亞與東南亞各國流亡者與島民聚眾武裝成各股海盜也就是倭寇的前身
孫吳必須在東南沿海特別是建業附近派駐軍隊與水師來防止海盜入侵:L

南方各地三國時代在西晉永嘉之亂漢族南遷前都是少數民族各自統治
還有廣西與越南邊境也有大量外族都會與南方少數民族發生叛變
現在中國世居浙江、福建、江西與廣東的畬族、湖南與湖北的土家族
其他還有苗族、侗族、瑤族、黎族、壯族、布依族、京族、彝族......等一大堆少數民族
那些少數民族連西周時的楚國、吳國、越國與兩漢都管不住孫吳更懶得去管
永嘉之亂遷、唐朝黃巢之亂、五代十國的開發、宋朝趙構漢人大量南遷才能壓制少數民族
那些內亂也是迫使孫吳偏安東南和曹魏與劉蜀和平共處的主因之一
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期三國志作者陳壽絕對不會到那些地方包括偏僻的東南沿海考察:P

劉備伐吳時孫吳雖然名義上還是魏的附庸但是孫全拒絕將長子孫登交出當人質
曹丕因此發動過討伐孫吳首次在222年9月~10月分別由洞口、江陵與濡須三路出兵伐吳
由征東大將軍曹休奉命攻洞口、大將軍曹仁攻打濡須
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和上軍大將軍曹真攻打江陵
戰事初期三路魏軍都處於上風江陵附近水淺處魏軍搭浮橋以強勢兵力圍城
潘璋認為魏軍勢大不宜正面為教鋒由上游砍伐大量蘆葦達數百萬束製成大筏火燒浮橋切斷魏軍
直到223年2月江水暴漲魏軍浮橋被燒魏軍營內瘟疫四起4月魏軍被迫退兵
曹仁在濡須大敗給朱桓在223年2月退兵並於同年3月過世
洞口之戰剛開始因吳軍呂範艦隊翻船魏軍戰事順利
曹休後孫韶和徐盛的援軍僵持臧霸追敵部將軍尹禮全琮所殺223年晚春退兵
第二次是洞口之戰後吳戲口將晉宗殺死同僚王直投魏
調到魏在江北蘄春的前哨當太守在223年6月多次侵吳
孫權派賀齊督麋芳、鮮于丹、劉邵、胡綜攻打蘄春
晉宗見天熱吳軍大多開始撤退解除守衛吳將賀齊滲入魏軍生擒晉宗
第三次225年8~10月曹丕又準備以水師伐吳自譙坐船到與建業對峙的廣陵寨10月閱兵
當時正值嚴冬大寒江水結冰水師難以行軍曹丕見對岸吳軍嚴密的防禦和自身的情境下令退兵
孫吳廣陵太守孫韶見曹丕班師派部將高壽率500敢死隊半路夜襲曹丕劫獲曹丕副車羽蓋而歸
這次兩軍沒有正式交戰只有對峙最後以孫吳對曹丕失敗的斬首計劃告終
226年5月曹丕病逝後繼位的曹叡派曹休在石亭之戰期間攻吳:@

曹叡死後在曹氏宗族與司馬氏爭權下24年後司馬氏掌權後的東興之戰才開始侵吳
曹丕首次伐吳就是在劉備戰敗後想趁吳軍疲憊時討伐
因此開始時戰事非常順利還利用東天水淺的優勢把朱然被圍困江陵6個月
只是吳軍在223年初的反攻、江水暴漲、浮橋被燒的因素戰敗
潘璋與諸葛謹就是在江水大漲時火燒魏軍浮橋使其退兵
而且孫吳是為了與曹魏瓜分荊州在關羽戰死後才對魏稱臣
夷陵之戰後劉備之後大敗認為沒必要對曹魏稱臣送人質去曹魏才發生衝突
孫吳的勝利除了軍事上的勝利與長江的天險外交的靈活運用也是原因之一:)

曹魏北方邊境也是有外族與割據遼東公孫淵侵擾的問題
曹操討伐袁紹後不少袁紹舊部投靠東胡(山戎幾個部落)東邊部落烏桓與西邊部落鮮卑
首先曹操親征與袁紹殘餘勢力袁尚、袁熙結盟烏桓迫使其北逃投靠鮮卑拓跋部的別支柔然
烏桓北逃後原有地盤被東胡西邊部落鮮卑崛起持續檀石槐死後各部互相交戰
曹丕時和匈奴、氐、羌等外族修好恢復漢朝時在西域的地位並擊敗鮮卑
鮮卑部落最靠近中國北方一支的首領軻比能接受不少袁紹舊部擴大勢力武裝也最精良
曾協助曹操敉平地方叛亂也曾經侵擾邊境被曹彰打得大敗退出塞外
軻比能後來恢復向曹魏政權貢獻曹丕曾遣使獻馬被立為附義王
當時諸葛亮曾聯合軻比能夾攻曹魏眾人都認為距離太遠而忽視只有牽招看出
再加上田豫破壞軻比能與東部鮮卑部落首領素利及步度根的盟約使分化鮮卑各部使其交戰
牽招與田豫共同協助素利、步度根、泄歸泥等與軻比能作戰
直到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殺死軻比能立其弟為首領暫時平定鮮卑的入侵
還有東北方的沃沮與最強大高句麗侵擾曹魏遼東與朝鮮的四郡
光鎮守北方邊境就讓三國最強的曹魏消耗大量資源也讓劉蜀多存活了數十年

補充內容 (2017-11-20 10:06 AM):
劉備是否真為漢室親族很讓人懷疑 疑似德川家康冒用河內源氏的新田氏及杞國同為姒姓的越國類似 姑且稱之為劉蜀較為客觀

補充內容 (2017-11-20 10:39 AM):
曹魏與西晉討伐孫吳大多運用秋冬兩季 除了可利用河川枯水期陸地行軍 日軍在1937年也是在冬天華中特遣軍以陸空優勢打進南京中華門(聚寶門)...<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ris2058 發表於 2017-11-21 05:04 AM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0 07: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國時代分立的國家除了彼此互相討伐外魏蜀邊境還有外族與吳沿海還有海盜和山區盜賊及外族
除了歷史記載的 ...

關於劉備皇族的身分,
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三國志就直接寫他真的是皇氏宗親。

aris2058 發表於 2017-11-23 04:31 AM

本帖最後由 aris2058 於 2017-11-23 04:31 AM 編輯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0 07: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三國志的說法 事實如何只有當時的人知道 若把1968年金縷衣主人劉勝與內視鏡自劉備墓採集DNA比對 歷史有主觀意識會騙人科學是客觀不會騙人
但在現在也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劉備並非皇族吧,
在沒有科學證據的情況下,
史書記載才是最可靠的。...<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aris2058 發表於 2017-11-24 03:12 AM

本帖最後由 aris2058 於 2017-11-24 03:13 AM 編輯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0 07: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關羽殺顏良與文醜實際戰場上是被小兵所殺   




文醜先不論,顏良在三國志中確實是被關羽斬殺的,
請問你是否有顏良死於小兵之手的紀錄?


k590405 史記把晉國趙莊姬通姦寫成烈女成為影劇題材 這錯誤把天大的笑話鬧到全世界 劉備與劉勝DNA比對絕對正確 史書多少都與實際有誤

那請問劉備與劉勝DNA比對的結果能在何處查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4 01:19 PM

本帖最後由 k590405 於 2017-11-24 01:51 PM 編輯

aris2058 發表於 2017-11-24 03:1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醜先不論,顏良在三國志中確實是被關羽斬殺的,
請問你是否有顏良死於小兵之手的紀錄?



目前還有一個可供參考就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翟泉村的劉禪墓
就是洛陽邙山埋葬著3位亡國之君蜀漢後主劉禪、後蜀後主孟昶、南唐後主李煜
在1960年代墓高還有7米高直轄市15米大塚目前已被夷為平地上面還有農作物
劉備的後代在永嘉之亂時已經完全滅絕其後自稱劉備後代都是冒姓
流亡日本的秦氏只確定大多為前秦苻堅淝水之戰大敗後的渡來人秦始皇後代則不可考
漢氏包括東漢氏(倭漢氏)與西漢氏(河內漢氏)都是引入手工藝、織匠、冶金與武器製造等新技術渡來人
他們與中國漢朝皇室似乎沒有關係大多數是中國七姓(段、郭、李、多、皂、朱、高)漢人與百濟人
其中郭高二姓大多是山東姜齊後代的移民
朝鮮高姓除了高麗羽真氏與高句麗王室只要是中國移民大多是山東與姜姓(姜齊)移民到朝鮮
日本只有傳說中的阿知使主據說漢靈帝的後代但可信度不高:L

羅馬和迦太基在三次布匿戰爭爭奪環地中海霸權時雙方將領互有死亡
古今中外歷史上的戰爭只要有武將死亡除了明確被某人暗殺或是處決
只要奮戰死去的將領並不確定是在戰場上實際是被誰所殺功勞是由砍下敵人武將人頭的士兵領
一般除非有詳細軍事文件記載否則根本無法真正認定
信長公記記載桶狹間之戰時信長2000兵力冒大雨向只有300個旗本的今川義元突擊
信長的馬迴服部一忠首先發現今川義元並以長槍刺傷他立下一番槍的戰功
隨後另一個馬迴毛利新助被今川義元咬斷手指後以太刀砍下頭顱回營領下頭功
有田中井手之戰號稱西國的桶狹間之戰由安藝武田氏攻打安藝毛利與吉川聯軍也是毛利元就的初陣
安藝武田氏的守領武田元繁在戰場中箭身亡使安藝武田家衰落
那箭實際是毛利家、吉川家還是武田家的弓箭手所射中在混亂的戰場中根本無法知道
最後由勝方毛利家判定並宣稱為自家弓箭手所為
顏良與文醜會被我認為疑似是死於曹操的小兵之手除了真正的戰場市非常混亂外
還有讀國中時與30歲左右的未婚夫一起看梁朝偉主演的電影超時空要愛
劇中東吳逃兵是現代人(小混混殺手馬丁)時空轉移到三國滿嘴粗口描述他俘虜關羽的過程
他說當俘虜關羽後被說立大功然後在戰場上到處與不知哪裡出現的鳥兵打起來
顏良與文醜也許是在白馬坡戰鬥被曹操的小兵所殺人頭被關羽搶去向曹操領功;P

劉備的身份會被懷疑除了原本身份非常低下自稱皇室難免會被懷疑
劉備漢皇室身份的最大爭議就是完全找不到劉備的廟號
三國志先主傳中完全沒有劉備廟號的記載
劉備的廟號烈祖據考證是由五胡十六國漢趙的開國君王匈奴人劉淵所追贈
只有三國志先主傳中諸葛亮宣讀劉備的遺詔中曾指出劉備廟號是太宗
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來排列祖先牌位
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
天子七廟一祖(始祖)廟、二宗(高祖的祖父和父)、四親(高祖、曾祖、祖、父)廟七廟供奉七代祖先
其中太廟居中(始祖)、左三昭(前6代單數世)、右三穆(前6代雙數世)
孫吳廟號很完整孫堅武烈皇帝、孫策長沙桓王、孫權大帝、孫亮會稽王、孫休景帝與孫皓末帝
劉備只追尊漢獻帝為愍帝之外外他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沒有廟號曾祖父以上完全沒有記錄
漢朝遵守周朝儒家傳統禮制劉備皇室的身份非常令人懷疑{:24:}...<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p02mk2 發表於 2017-11-24 02:18 PM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0 07:1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國時代分立的國家除了彼此互相討伐外魏蜀邊境還有外族與吳沿海還有海盜和山區盜賊及外族
除了歷史記載的 ...



k590405 關羽殺顏良與文醜實際戰場上是被小兵所殺 信長桶狹間斬今川義元的毛利新助還有人知 毛利元就初陣有田中井手之戰射死武田元繁的小兵就沒人知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顏良是關羽殺的
而且當時能見證的還有張遼

至於文醜
再晉初時期真的曾以為是關羽殺的

顏良與文醜也許是在白馬坡戰鬥被曹操的小兵所殺人頭被關羽搶去向曹操領功




〈傅子曰: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歎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那關羽應該是領功後爽爽留在曹營
他何必封金掛印離開曹操
曹操則拿出來的待遇是扎扎實實的封侯封地
就是要留住關羽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p02mk2 發表於 2017-11-24 07:59 PM

本帖最後由 gp02mk2 於 2017-11-24 08:17 PM 編輯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4 01:1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還有一個可供參考就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翟泉村的劉禪墓
就是洛陽邙山埋葬著3位亡國之君蜀漢後 ...
k590405 安息重騎兵能衝破羅馬方陣穿越最後一層 關羽的裝備無法直接"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除非他拿漢朝尚方寶劍(斬馬劍)像唐朝李嗣業那樣勇猛才有可能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禁忌轉密,選用艱難.幽冀二州,久缺不補。(蔡)邕上疏曰:「伏見幽、冀舊壤,鎧馬所出,[一]比年兵飢,漸至空耗。
[一]鎧,甲也。《周禮‧考工記》曰:「燕無函。」函亦甲也,言幽、燕之地,家家皆能為函,故無函匠也。《左傳》曰:「冀之北土,馬之所生。」
《三國志》,卷二十七,〈王昶傳〉
(嘉平)二年,(王)昶奏:「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皆在江北,民夷與新城郡接,可襲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襲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詣夷陵,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為橋,渡水擊之。賊奔南岸,鑿七道並來攻。於是昶使積弩同時俱發,賊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城,追斬數百級。昶欲引致平地與合戰,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還,使賊望見以喜之,以所獲鎧馬甲首,馳環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績果追軍,與戰,克之。績遁走,斬其將鍾離茂、許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寶器仗,振旅而還。


早在東漢末就已經演進重裝了
更別提曹操的軍策令中
就有提到了「遊騎」跟「陣騎」兩個軍種

而且西漢時代霍去病就是使用騎兵的佼佼者
擅長大奔襲 大迂迴作戰...<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ris2058 發表於 2017-11-25 02:28 AM

本帖最後由 aris2058 於 2017-11-25 02:31 AM 編輯

k590405 發表於 2017-11-24 01:1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還有一個可供參考就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翟泉村的劉禪墓
就是洛陽邙山埋葬著3位亡國之君蜀漢後 ...
如果要拿孫吳出來說,
那孫吳在三國志中還只能追溯到孫堅,
劉備至少還能追溯到劉雄那一代。

劉備的蜀漢是承接漢獻帝的東漢,
他當然不可能給父祖廟號,
況且現在沒紀錄也不代表當時沒紀錄。

裴松之不就說了,
記載不全,
但不是完全沒有。

所以,現在科學還是沒證明劉備是否是皇族。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