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地震避難處選擇的謎思
頁: [1]

jiunn36 發表於 2018-2-21 02:06 AM

地震避難處選擇的謎思

  日本東北外海2011年3月11日下午發生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震央位於三陸外海﹐震源深度24公里﹐地震規模達9.0﹐其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萬5,848顆原子彈威力﹐是921大地震的355倍。引發超過30公尺高的大海嘯﹐並造成房屋倒塌和核電廠﹑煉油廠起火﹐二萬多人失蹤死亡﹐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甚至包括台灣﹑紐西蘭﹑智利等太平洋沿岸30多國也都發布海嘯警報。此外﹐更令人心驚的是核電廠爆炸起火﹐輻射外洩﹐恐釀成人類浩劫﹐不僅喚起了台灣全民及政府的災害警覺﹐也觸動了我們的危機神經。 
  反觀台灣﹐同樣地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歷年來遭受許多重大的災害性地震。1999年的921地震造成2,456人死亡﹐房屋毀損達10萬6,685棟﹔這些地震提醒我們在劇烈的板塊碰撞帶上﹐未來仍可能再次面臨類似921之大地震﹐這是我們應有的認知﹐也就是﹐地震是台灣居民無法避免﹑勢必一再發生﹐而且必須面對的重大天然災害。因此﹐為有效減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除了加強地震防災科技之研究與應用推廣外﹐地震防災教育的落實更是不可或缺。
  既然地震防護那麼重要﹐我們該如何做呢?對於地震發生時的應變﹐聽聞美國道格庫普先生(Doug Copp)所極力提倡的「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理論﹐建議民眾躲在桌子旁﹑沙發旁或牆角﹐此與傳統的躲在桌子下的作法截然不同。但是﹐這一套避難理論並沒有獲得官方的認同﹐仍然建議優先躲在堅固的桌下。到底﹐地震發生時如何應變是最適當的﹐本文將做分析比較及探討。
     
  在網路及媒體宣揚所謂的〈正確的地震保命法〉中﹐提及﹐「地震來時﹐你躲在哪裡?如果你依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床舖底下﹐那麼﹐我必須告訴你﹐你的傷亡率﹐高達98%!!那該怎麼辦? 美國國際搜救隊長教你正確的躲避位置。」
  〈正確的地震保命法〉是美國國際救難總隊隊長道格庫普在民國86年到中華民國搜救總隊所做的演講﹐但一直到921地震後﹐這篇演講才受重視。沈寂多年後又因日本的311大地震後在網路廣為流傳。道格是世界上最有經驗的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merican Rescue Team International, ARTI)的首席救援者。從1985年墨西哥地震至今﹐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曾經和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成立的各種救援小組一起工作過﹐也曾經在875個倒塌的建築物裡爬進爬出。
     
  在1996年﹐道格及美國國際救援小組﹑土耳其政府等聯合製作了「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的研究影片。模擬摧毀了一座學校和一個裡面有20個人體模型的房屋。其中10個人體模型用「蹲下和掩護」方法﹐另外10個模型使用「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結果顯示那些用「蹲下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存活率。
  道格所稱的「生命三角」﹐是指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或樓版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會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當物體越大﹑越堅固時﹐被擠壓的部分就越小﹐而所遺留下的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可免於受傷的機會就越大。
  日本素來是地震的耐震及防震技術與觀念最先進的國家﹐有一主題為「日本強震即時警報之學校防災教育」的影片仍然教育日本學童要躲在桌下來避震﹐在筆者的提問其對美國國際搜救隊長的主張時﹐日本教授仍堅持原先躲在桌下的做法。此外在日本東京消防廳網頁地震安全十要點中的第一點亦強調地震時優先保護自己﹐並躲在桌下的做法。
     
「日本強震即時警報之學校防災教育」的影片可看出﹐日本教授仍然教育日本學童要躱在桌下來避震。
  美國也是地震科技及研究執牛耳之國家﹐尤其美西加州更是地震頻繁﹐地震災害潛勢相當高的地區。由一份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所﹑紅十字會﹑加州地質調查所﹑南加州地震中心﹑聯邦緊急管理局(FEMA)等單位共同發行的地震防護手冊《保護您的家庭﹐應付地震-地震安全的七個步驟》中的第五步驟﹕在地震中保護﹐在室內的做法是蹲下﹑藏身和抓牢﹐即蹲到地面﹐在結實的辦公桌或桌子下面藏身﹐繼續抓牢﹐直到地震停止。
     
  綜合以上資訊﹐對於地震避難處的選擇顯然與道格庫普地震避難處選擇的主張有所差異﹐那麼民眾該如何遵循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道格庫普的理論﹐有無缺失?在美國國際救援小組網站道格等所製作「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的研究影片。
     
  片中模擬摧毀了一個裡面有20個人體模型的房屋。結果顯示那些用「蹲下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存活率。但該影片在模擬大樓倒塌時﹐是直接倒塌﹐樓版直接往下覆蓋﹐在道格的模擬中並未先做水平方向樓版的搖動﹐與真實地震引起樓版的反應有所差距。我們要了解當近距離的大地震來時﹐是先上下振動(P波引起的)﹐然後是S波及表面波引起更強烈的水平方向的振動﹐此時非結構物的櫃子﹑家具﹑冰箱等如未事先做好固定的準備﹐則會移動或滑動撞擊甚至壓擠旁邊掩蔽的人體﹐造成人體的直接傷害。因此﹐如果要採用道格所稱的「生命三角」理論時﹐必須先做好地震前「三重四得」的準備工作。
     
  另外﹐在道格「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的家具所要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類似柱子的功能﹐去支撐或擋住樓版或橫梁的直接往下覆蓋﹐但先前條件是此家具是固定不動的﹐才能有類似結構物元件的支撐作用。但以國人目前地震前的準備來看﹐「三重四得」這部分是欠缺的。因此若採取生命三角法可能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至於國內外傳統躲在桌下的做法﹐也具爭議處。倡導躲在桌下的理由是避免身體遭受外物傷害﹐尤其是頭部的受傷﹐因為地震會造成室內天花板﹑電燈﹑吊扇﹑窗戶玻璃等掉落的危險。屆時身體躲在堅固桌子﹐所形成的空間會比「生命三角」要安全。
  因此﹐人員在室內避難時﹐建議優先躲在堅固桌下﹐而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可隨之移動﹐形成較佳的防護屏障﹐避免受傷。但是躲在桌下的做法﹐當建築物樓版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子壓毀﹐人如果躲在桌下﹐反而壓縮了逃生空間﹐變成人肉三明治?尤其是學校的課桌能不能承受的起教室樓版倒塌落下的重量﹐實在值的懷疑?
  以本文的看法﹐早期要求學生在防震演習中﹐躲在課桌下﹐其原因是要避開因地震造成天花板落下的物品(燈管﹑電風扇﹑玻璃﹑剝落混凝土塊等)對學生頭部的重擊﹐並未進一步考慮到整個樓版會塌陷下來﹐直接壓傷學童﹐畢竟這樣的地震少之又少﹐那這樣的強震民眾及學生如何判斷呢?建築物樓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子壓毀﹐人如果躲在桌下﹐反而壓縮了逃生空間﹐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桌旁﹐桌子可以緩衝倒塌物品的力道﹐而且旁邊可製造一生存空間。
  在經歷過921地震後﹐我們知道如果地震是發生在白天上學時刻﹐則學校教室的建築結構是無法保護學童的。因此不怕一萬只求萬一﹐我們依經驗及往例﹐彙總的做法是﹕「躲避在課桌椅旁﹐背向窗戶﹐身體姿勢放低﹐並用書包保護頭部﹐避免被碎玻璃或是懸掛物品﹑其它高處掉落的物品如燈具﹑電風扇﹑剝落混凝土塊等掉落擊中」。
  實際避難還是要因地制宜。地震時很難找到可以保護自己而且絕對安全的地點﹐但是在相對安全的地點避難﹐一定可以大大減少傷亡的發生。另外在家中或辦公室則必須要先做好地震前的準備工作﹐「三重四得」﹐固定好家具﹐再加上道格的「生命三角」﹐才能見效。此作法類似於有專家學者所提倡家中衛生間﹐因周圍有較多的承重牆﹐為室內相對安全的避難地點之一。
     
  對於地震發生時的應變﹐不論身處何處﹐都應立即選擇一安全的避難處﹐避開危險區域﹐趨吉避凶。然而﹐何處是安全的避難處﹐哪裡又是危險的區域。我們在此作一探討及說明。
  地震時很難找到可以保護自己而且絕對安全的地點﹐有一些原則可以讓我們找到相對安全的地點﹐先談室內的避難原則有二:
  一﹑堅固桌子的旁邊﹐大柱旁﹑牆角。理由是避免被掉落的物品打傷﹐這些地點可以躲避吊燈﹑破碎玻璃﹑傾倒的櫥櫃等掉落物的傷害。
  二﹑衛生間(廁所) 等承重牆較多﹐跨度較小的地方﹐並且要避開外牆體等薄弱部位。
  至於屋外的避難原則﹐地震來時要不要衝到屋外?由於每個人所處空間的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考量與反應﹐有一些原則可決定逃生方式。通常在一樓的人比較有可能逃至戶外﹐如果戶外有空曠地﹐例如公園﹐或身處學校的一樓教室﹐外有空地﹐這時可選擇逃至戶外。但如果在都會區大樓的一樓﹐要衝過騎樓﹐逃至屋外﹐則要考慮招牌﹑花盆掉落的危險以及會不會有車輛衝出﹐人行道的空間夠不夠大以避開大樓掉落的東西。通常二樓以上的人比較沒有可能逃至戶外﹐只能就地避難。
  如果你待的地方是有潛在危險的﹐這時要儘量放低身子﹐緩慢移動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時如果選擇就地躲避﹐則首先要做好預防火災的處理﹐即使是被壓住或困住了﹐無法立即逃生﹐但還有機會等待救援人員的救助而不會被衍生的火勢燒死﹑嗆死或烤死。在地震所引起之二次災害中﹐以火災最為可怕了。地震時因劇烈的地面振動﹐會使瓦斯管斷裂或是使瓦斯桶傾倒﹑電線鬆斷﹐外洩的瓦斯若碰上電線走火或火爐﹑瓦斯爐移位﹐以致於引起火災。同時也因地面振動使水管破裂﹐而無水源可救火﹐倘若地震發生於人囗密集的住宅區﹐火勢將一發不可收拾﹐迅速蔓延﹐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地震發生時﹐保持鎮定﹑正確的反應與防護是保證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的關鍵。逃生或避難應先後遵循的幾個原則﹐說明如下: 
  一﹑保持鎮定﹐判斷地震大小及遠近。
  二﹑決定戶外逃生或室內就地躲避。
  三﹑戶外逃生勿慌張進出建築物﹐除非有逃生的時間以及立即的危險﹐否則不要跑出室外。
  四﹑室內就地躲避:
  火的處理:先關閉爐火﹑瓦斯﹑使用中的電源如電熨斗﹐烤麵包機等電器用品﹐立刻拔掉插頭以防止火災。如有起火情形﹐迅速滅火。如時間許可﹐也立刻將門窗打開﹐以免地震過後門窗扭曲變形﹐無法開啟逃生。
  備好地震緊急包﹑尋找堅固庇護點﹐如堅實的家具旁﹑樑柱之角隅或牆角﹐以軟墊或雙手護頭﹐身體姿勢放低﹐避免被碎玻璃如窗戶﹑鏡子或是懸掛物品﹑其它高處掉落的碎裂物給擊中。主震過後﹐應迅速撤至戶外﹐離開危險區域﹐高層人員應盡量避免乘坐電梯。注意安全門﹑出口樓梯人群擁擠所造成的傷害。地震時我們可能正在家裡﹑辦公室﹑車上﹑海邊或山上﹐也可能正在學校﹑百貨公司﹑戲院等人很多的地方﹐所要採取的臨震反應措施均不相同。
  大地震所帶來的災難雖無法避免﹐但我們如能事前有計畫﹐臨事時能處理得當﹐應可將災害減至最低程度。而在地震發生時極為短暫且可能驚慌混亂的情形下﹐臨震反應與緊急避難疏散必須靠平時的準備與常規性的演練教育才能落實﹐才能做出正確且有效的反應﹐而真正達到減災的目的。希冀透過本文有關地震防災教育的傳授﹐普及讀者地震防災常識﹐加強對於地震災害的認識及防範﹐並提升防災知識智能﹐以有效適當的地震防護反應﹐減低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woody20501 發表於 2018-2-24 01:59 PM

多看看新聞 那些生還者試在哪救出也能裡出一套道裡{:33:}

dannyssbt 發表於 2018-2-24 10:44 AM

現在的居家環境大多未將大型家具做好固定的工作,強震來時這些家具反而成為最危險的避難場所,建築材料崩落時若有高於自己位置、能保護自己的堅固物品我想會最適合做為避難的地方,這次看完花蓮大地震的一些影片後,我覺得危機意識和臨場反應相當重要,瞬間的決定往往是影響最後是否能存活的關鍵。

fleida 發表於 2018-2-23 03:30 PM

有些大坪數的房子,不知樑距是否也跟著變大,
地震來時程受的扭轉的力矩也比較的小房子大?

koon1101 發表於 2018-2-22 03:41 PM

地震來時 需要找適當的地方躲避
並隨時準備好居家防震包<br><br><br><br><br><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