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台灣白花蝴蝶蘭
頁: [1]

dream1123 發表於 2018-4-2 09:20 AM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台灣白花蝴蝶蘭

文章長分二段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台灣白花蝴蝶蘭
一、前言
Phal.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台灣白花蝴蝶蘭,是艾芙洛蒂蝴蝶蘭的亞種,台灣習慣稱阿媽(阿嬤)或阿婆,大部份都叫阿嬤較多,其他白花蝴蝶蘭、白蝴蝶蘭等稱呼而較少叫,俗稱怎麼叫都沒闗係,但使用學名必須正確,一是符合國際的認定,二是對蘭花尊重,三是使自己瞭解正確學名。而台灣白花蝴蝶蘭為何阿嬤、阿婆等名稱混亂,主要在分類學上aphrodite 、amabilis 、formosana三個名稱常常混用,直到2001年學名才正式確定下來,另外Phal.aphrodite (艾芙洛蒂)蝴蝶蘭,有人用台灣白花蝴蘭來稱呼,這個中文名稱現在並不合適,所以有人用”菲律賓白花蝴蝶蘭”,用這個名字可以區分台灣產區。下面介紹這段歷史。

二、 阿嬤稱呼的由來:
台灣白花蝴蝶蘭的稱呼較少人使用,反而最多人使用俗稱是台灣阿嬤或阿婆,但阿嬤較多人使用,阿嬤是由字由amabilis的ama的發音阿嬤,主要是在1908年奧克斯埃姆斯(Oakes Ames)將Phal.aphrodite艾芙洛蒂蝴蝶蘭更改為Phal.amabilis var. aphrodite,在2011年由Govaerts導正,但大家己習慣使用阿嬤(amabilis),而Phal.aphrodite是最初的台灣白花蝴蝶蘭使用的學名,二是在1921年日本人島津氏認為台灣原生的Phal. aphordite是Phal.amabilis的變種,而它產地是台灣(福爾摩莎),所以將它命名為Phal.amabilis var.formosa,這個命名是裸名,並不被國際所承認,但在園藝上大家喜歡用這個名字,名字中有阿嬤又有台灣名字,所以這個英文名字在園藝上廣為流傳,中文上的俗稱台灣阿嬤,名字具有親和性又貼近人民,當時蘭園和養蘭者都喜歡用這個名字。

三、 台灣阿嬤風華
日治時期就有人種植山採台灣阿嬤蝴蝶蘭,當時種植和採集的數量不多,直到1952、1953年(民41~42年)由士林園藝試驗所送去美國參展,連續二屆在美國加州國際蘭展得到金像獎(Golden Oscar),此株又在1956年(民45)參加法國楠特(Nantes)第三屆國際花卉大展,在眾花卉中,出類拔粹獲得金質獎(Grand Prix),從此聲名大躁,此株參展時花朵數達到300多朵,實在令人驚嘆,民國42年中華郵政以台灣阿嬤蝴蝶蘭印成郵票發行,民國50-70年發行舊版新台幣一元背面就是台灣阿嬤蝴蝶蘭,在享有名聲同時也為它帶來浩劫,因為在當時國內外蘭園和蘭友爭相收藏和種植,始得台灣阿嬤身價水漲船高。在利益驅使下,引發國內爭相入山採集販售,而在出名後,山採的台灣阿嬤蝴蝶蘭身價增漲30~40倍之多,因此台灣阿嬤數量銳減,又加上環境破壞,到現在要找一株真正野生台灣阿嬤蝴蝶蘭,相當困難。

在1990年台糖公司以台灣阿嬤和人工雜交種白花二百多株,參予日本名古屋國際蘭展獲得蝴蝶蘭類獲得最高獎之銅牌獎。在1994年又在東京蘭展獲得銅牌大獎。使得台灣阿嬤蝴蝶蘭風潮再起,但當時野山台灣阿嬤蝴蝶蘭已經難再尋其蹤跡,台糖為使台灣阿嬤蝴蝶蘭巿場化,人工選育4倍體品種,選出花型圓整飽滿質地優4倍體園藝個體,大量分生組織,在2000年以超級阿嬤蝴蝶蘭 (super amabilis),在日本造成巿場風潮,使得台灣阿嬤白花蝴蝶蘭在日本巿場佔有一席之地。現在在巿場看到花形圓整質地厚的台灣阿嬤蝴蝶蘭,大多是台糖園藝種流傳下來較多,少數蘭園自行交配選育

現在台灣阿嬤,還是許多蘭友喜愛品種,但由於過度開採,數量稀少,蘭園常以菲律白花蝴蝶蘭或者與台灣混種,冒充純種台灣阿嬤,導致巿場真假難辨,使得品種混亂,購買者常買混種或假冒而不自知,現在號稱純種台灣阿嬤,常使得人懷疑。

四、台灣白花蝴蝶蘭分類史
台灣白花蝴蝶蘭最早是在1879年在台灣蘭嶼被發現,當時並沒有對此蝴蝶蘭正式發表文章,
1892年愛爾蘭籍植物學者亨利.奧古斯丁 (Augustine Henry)到台灣打狗(高雄舊名)擔任海關醫宮,同時在南台灣進行植物採集,台灣白花蝴蝶蘭是在這期間的恆春半島採得,他將採得植物標本1萬5千多份,主要送往英國邱園(英國皇家植物園),由當時標本館館長羅伯特·阿倫·羅爾夫(Robert Allen Rolfe)鑑定,羅爾夫將其歸為與菲律賓白花蝴蝶蘭(Phal. aphordite)同種,享利於1896將其編入福爾摩沙植物名錄(List Pl. Formos),這是台灣白花蝴蝶蘭最早正式文獻紀錄。日本學者矢野勢吉郎(S. Yano)也在1896~1897年間在蘭嶼採得白花蝴蝶蘭,但並未發表相關文章。

1908年美國植物學家奧克斯埃姆斯(Oakes Ames),提出Phal.aphrodite(菲律賓白花蝴蝶蘭),應是南洋白花蝴蝶蘭的變種,將其學名更改為”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aphrodite”並將其寫入在”蘭科植物” (Orchidaceae)一書中,台灣人編寫台灣植物誌二版也是採用此一學名,但在2011年Govaerts將其判定為Phal.aphrodite的同物異名。正式學名又改為Phal.aphrodite。

1921年日本學者島津氏(Shimadzu)將台灣白花蝴蝶蘭列為Phal.amabilis的變種,命名為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formosana但並未發表於正式學術文章,所以此學名,為裸名,不是正式學名。

1941日人三羽氏(Miwa)(暫譯),將台灣原生地台灣白花蝴蝶蘭命名為Phalaenopsis formosana和Phalaenopsis babuyana二個名字,並寫入園藝實踐(Pract. Hort.),formosana和babuyana二個名字是代表台灣不同棲息地,後在1988~2013年由吳征鎰(CY Wu)、彼得·雷文(PH Raven)&洪德元(DY Hong)所編寫英文版中國植物志(Flora of China)將上述二個學名,列為Phal.aphrodite的同物異名。

2001年美國植物學者克里斯滕森(E.A. Christenson)認為Phal.aphrodite台灣和菲律賓產其實有所差異,將其列為底下一亞種,命名為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將其紀錄於蝴蝶蘭專論中(Phalaenopsis Monograph)。其中subsp.是分類學上亞種的名詞。
由於台灣原生白花蝴蝶蘭用福爾摩莎亞種來表示(subsp. Formosan),菲律賓產的就自動分類為另一亞種,以資區分,學名為Phal.aphrodite subsp. aphrodite。

克里斯滕森(E.A. Christenson)是蘭科專家,其對蝴蝶蘭有很深研究,其所著蝴蝶蘭專論( Phalaenopsis: A Monograph)是瞭解蝴蝶蘭重要參考書籍,而研究蝴蝶蘭另一本有蝴蝶蘭聖經之稱的《GENUS PHALAENOPSIS》是由Dr. Herman R. Sweet於1980年所寫,《蘭花文摘》雜誌出版,是研究蝴蝶蘭重要參考書籍,不過此書應該絶版,巿面上不好找。中文書有莊畫婷和蔡奇助著的《搖曳生姿:蝴蝶蘭》,和董新堂編著蝴蝶蘭專集等都是不錯參考書。

台灣白花蝴蝶蘭自2001年克里斯滕森(E.A. Christenson)正式命名為Phal.aphrodite subsp. formosan後,獲得其他植物學家認同,也正式列入國際植物清單(WCSP)中,台灣學者也認同此一分類,採用這一學名。只是在蘭園和蘭友間,常不知正確學名,在書寫時常Phal.aphrodite和Phal.amabilis搞混,既然有正式學名,應採用正式學名Phal.aphrodite subsp. formosan。至於是不是純種台灣白花蝴蝶蘭,不是專家很難辨認。至於販售者所號稱純正台灣白花蝴蝶蘭,在於賣家良心,蘭友很難辨認。
圖一:2014年台南國際蘭展C組分組冠軍,Phal. amabilis “C.A”,蘭展資訊用台灣阿嬤,此花學名有待查証。
圖二:台糖台灣阿嬤
圖三:Phal.aphrodite(1)
圖四:Phal. aphrodite 'Sateen Sheets'
圖五: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dream1123 發表於 2018-4-2 09:23 AM

最後一段

四、台灣白花蝴蝶蘭大事記
1.1879年在蘭嶼被發現,為最早採集紀錄。
2. 1896年植物學者亨利(Augustine Henry)將台灣白花蝴蝶蘭歸於Phal.aphrodite 記錄於福爾摩沙植物
名錄,為最早文獻紀錄。
3. 1908年美國植物學家奧克斯埃姆斯(Oakes Ames),將Phal.aphrodite分類改為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aphrodite。將其寫入在”蘭科植物”(Orchidaceae)。
4.1921年島津氏將台灣白花蝴蝶蘭命名為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formosana。但此命名為裸名,為
無效命名。
5.1941年Miwa氏將其命名為Phalaenopsis formosana和Phalaenopsis babuyana後被判定為同物異
名。
6.1952~1956年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7.1961年(民50)台灣發行一元新台幣背面用台灣白花蝴蝶蘭為圖案。此幣1981年(民70)廢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pizzgo 發表於 2018-7-10 11:12 PM

呵呵,這個偶也種過,真的漂亮,但不幸種不到三年就死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