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人超愛買保險 卻被說「保障不夠」 花錢保心酸的?
頁: [1] 2 3

iiifgh 發表於 2018-5-4 12:06 AM

台灣人超愛買保險 卻被說「保障不夠」 花錢保心酸的?

本帖最後由 iiifgh 於 2018-5-4 12:08 AM 編輯

台灣人超愛買保險 卻被說「保障不夠」 花錢保心酸的?
2018.04.26  撰文者經濟日報網 孫中英



「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台灣人保障明顯不足」。三不五時就會看到這類報導,多數人看到台灣拿下全球第一,可能稍稍振奮一下,但沒時間深究,這其實是兩個有點對立的說法,且用來形容台灣保險市場,都有點「似是而非」。專家指出,保險滲透度名列前茅的國家,都是小規模經濟體,台灣人不必在意在這個指標上是不是世界第一。而國人年花15萬元買商業保險,關鍵在需求和缺口能否補足,也不是只有死亡保障夠不夠的問題。

1、長期低利率、GDP沒成長,保險滲透度意義不大

「保險滲透度(Insurance Penetration)」,是指一國的「全年保費收入/當年GDP」,可用來衡量保險業對一國經濟貢獻的重要程度。

台灣「保險滲透度」比率,去年已達20.5%,在全球名列前茅。台灣保險滲透度居高不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原因之一就是台灣的「保費收入(分子)」,尤其是壽險業新契約保費進帳年年大幅成長,「分母(GDP)卻幾乎沒成長」,分子越來越大、分母不夠大,保險滲透度自然偏高。

為何「保費收入」越來越高,這跟台灣大環境有關。彭金隆說,台灣人原本就重儲蓄,在長年低利率環境下,利息越來越薄,但其他穩健保守理財工具又不多,大量資金因而湧向「有儲蓄功能的保險」,民眾都把買保險當理財,保費收入自然年年居高不下。

從另個角度看,若其他產業貢獻經濟更多,保險滲透度比率就會被稀釋;像美國,201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和GDP,各高達1.35兆美元及18.5兆美元,都是全球第一,但美國保險滲透度僅7.31%,只排到全球第16名。

美國是全球最成熟的保險市場之一,保險滲透度排名卻遠落在台灣之後,其實這代表美國其他產業貢獻美國經濟更多。台灣因為GDP沒成長,台灣人又愛買保險,才讓保險滲透度指標偏高。彭金隆說,這個指標有其意義,但跟現實環境一對照,就會了解,其實真的不必太在意。

2、台灣保險滲透度不是全球第一

坊間常有人說,台灣保險滲透度世界第一。根據保發中心摘譯自瑞士再保的統計,台灣保險滲透度自2007到2014年起,的確連續8年都是全球第一,但自2015年起,全球保險滲透度最高地區是著名的避稅天堂「開曼群島」。雖然自2015年起,台灣保險滲透度已不是全球第一,但有壽險業還是很阿Q的改成台灣「壽險」滲透度仍然是全球第一,硬是要坐上冠軍寶座才過癮。

其實若細看瑞士再保的統計,保險滲透度全球前3名,開曼、台灣和香港都是規模不大的經濟體。像開曼,近年因為當地金融管理局CIMA積極發展保險業,許多國際大型財產、船舶、醫療保險專業保險公司都跑到開曼註冊、營運,讓開曼群島保費收入、尤其是財產保險保費暴增。但開曼群島的保費收入及GDP規模,比台灣更迷你,所以真去研究這種指標,或在意有沒有拿到全球第一名,還真沒什麼好比的。

3、保障到底夠不夠,不是一個數字說了算

台灣保險市場,還有一個大迷思,就是官方和業者經常都說「保戶保障不夠」。各界最愛用的統計數字就是,2016年全台壽險死亡給付總額983億元、死亡給付人數17.6萬人,一除下來,平均每人僅拿到56萬元。台灣人年花15.1萬元買保險(14.5萬是壽險、0.66萬是產險保費),身故後才賠56萬元,看到這個數字的確既辛酸又震撼,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但真是這樣嗎?彭金隆說,因為利率太低,很多人買保險又以儲蓄為目的,雖付了很多保費,但購買的是儲蓄性質重、保額不高的保單,所以的確會拉低民眾的壽險死亡給付。但光看這種統計數字會有盲點,首先是若大部分人本來就不是為了保障去買保險,這種平均死亡給付金額,並未顧及環境和保單產品結構已發生變化,很容易造成誤解。

其次,民眾死亡保障夠不夠,還要考慮現實面。彭金隆說,因為台灣社會真的不是只有靠壽險來抵抗死亡風險,不管勞保、公保都有一定保障,一般公司行號也會買員工意外險,把這些輔助機制都算進去,實際答案就不是一個56萬元這麼簡單。

最後,台灣人壽險、年金險投保率已達240%,亦即很多人都不止買一張保單。若參考壽險公會歸戶後統計,台灣人「壽險平均保額(死亡時給付)」在2016年為177萬元,2017年已提升到180萬元,並沒偏低到一個連喪葬費用都付不起的離譜程度。

4、保障夠不夠,要看需求是什麼

彭金隆說,以他來說,已經50多歲、小孩念大學,他在意自己老後的風險,更遠大於死亡風險,亦即提供死亡保障的保險,對他已沒多大意義。但老後風險,包括因應長壽必須做的資金安排,還有醫療保障的規畫,才是需求所在。

也就是說,保戶要評估自己的保障夠不夠,保障需求(缺口)能否被滿足,才是關鍵。官方不能一股腦的說民眾死亡保障不夠,就要大家多去買壽險。尤其台灣今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325萬人,14歲以下幼年人口只有309萬多人,當長壽高齡風暴來襲,得更慎思自己到底欠缺何種保障。

國泰人壽表示,若跟壽險相比,台灣人的長照缺口更為明顯;以國泰800多萬保戶為例,長照險投保率還不到5%,即使保戶投保,平均保額也不到2萬元,若發生長照狀態,平均每月支出可能要3.5萬元。另外,包括癌症、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也是國人常見疾病,國壽保戶目前也僅約4成投保,平均保額也不足30萬元,若以不幸罹患大腸癌第二期為例,6個月醫療費用粗估就要130萬元。

國泰人壽指出,除最基本的壽險保障之外,保戶還應視需求,補足其他有關長照、重大疾病、住院、手術、意外等缺口,才能讓自己的保險保障全面升級。

製表:經濟日報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1216lai 發表於 2018-5-14 05:52 PM

錢都花在保險上面嘞!!
未雨綢某得概念呀!!

s84071515 發表於 2018-5-19 03:14 PM

這個問題 大部分都是保險公司的錯 要保人怎麼會知道要保啥呢

mazdaaries 發表於 2018-5-23 12:03 AM

真的~~保險規劃要靠有良心業務,不然條文不見得看得懂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3 04:50 PM

怪了
台灣人買保險還不就是這些保險業務在那邊規劃
在那邊推銷
台灣人保險有問題保險公司要付最大的責任
對於要保人來說
資訊完全是不對稱的
你不會知道你買的險種究竟有多少人拿到理賠
你也不知道你保的險種究竟有多少人會得保險裡講到的病
要保人完全沒有任何資訊可以判對要不要買值不值得買
最後當然是這個結果呀
甚麼叫做保險缺口
現在就是拼了命的要你買長照不是嗎
台灣的保險公司對客戶根本不是長期規劃
通通都是炒短線
只會看政策賺錢
而不是帶給民眾更多保障

在台灣
凡是廣告越溫馨的企業
行事就越下流
而保險業務員大概是全世界最會情緒勒索的職業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cdfkt 發表於 2018-5-26 06:41 PM

本帖最後由 cdfkt 於 2018-5-26 06:46 PM 編輯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3 04: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怪了
台灣人買保險還不就是這些保險業務在那邊規劃
在那邊推銷


你似乎誤會保險了...?
我跟你分享幾個例子吧,你參考看看。

台灣人買保險還不就是這些保險業務在那邊規劃其實買保險未必是業務規劃,特別是針對儲蓄險的部分。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建議保戶最該做的保障沒齊全時,就先購買儲蓄險。
(純醫療、壽險、防癌等)


儘管我為了對方好,給予不少建議,保戶最後還是可能會不採納我的建議。
而這又衍生出一個問題,難道保戶沒有自主權嗎?
還是我個人的專業分析可以凌駕於他金錢的自主權?

所以後面保戶很堅持的話,我就尊重他個人的意思。
畢竟我們還是要尊重保戶個人的意見。




對要保人來說資訊完全是不對稱的
各行各業資訊都不對稱,這點並不僅限於保險業。
況且我不認為有必要達到資訊對稱。
要達到完全資訊對稱,說真的太困難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但是我個人會將理賠細項完整列出讓保戶得知。
以避免我因疾病、意外造成身故或行動不便,而不在職位上時。
接手的業務卻又不會看條款,進而造成保戶權益受損。




或許你會斥之以鼻,不予認同。
那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例子一、
零加乘因為扁桃腺發炎,而去看醫生。
我不會為了所謂的資訊對稱,而先跑去念醫學系。
我只是單純的想滿足我的需求,就是將扁桃腺治好而已。


例子二、
零加乘因為肚子餓,而去夜市吃牛排。
我不會先跑去問廚師那隻牛吃什麼草長大的。
甚至他怎麼料理的我也不想了解。
只要讓我能吃飽、好吃、不會中毒就好了。




你不會知道你買的險種究竟有多少人拿到理賠
一般來說,我不建議用超值不超值來做保單的衡量。
大家太講究CP值了,才會導致一堆人只看重有沒有賠。
卻忽略的保險最重要的,理賠多少?


保險、保險,他其實是保障你的財務風險。
換言之,就是分散事發時你無法承擔或是不想承擔的財務風險。
而不是保健康、保證啥都有賠的。
再簡單的說,你理賠個幾千元也是賠,理賠個幾十萬、幾百萬也是賠。
但是其中的幫助,兩者卻天差地遠。


而我個人建議要就理賠個幾十、幾百萬那種。
因為幾千元、幾萬元,你戶頭就有了。
那為何需要買保險,不如把錢省下來會比較實際?




你也不知道你保的險種究竟有多少人會得保險裡講到的病
要保人完全沒有任何資訊可以判對要不要買值不值得買
關於這點,其實可以推估得出來。
你可以去衛生福利部查一下資料。
而這也是那些精算師在算保險費率的指標之一。


但我會建議你先買重大傷病險或一次性理賠防癌險。
還有針對殘廢/失能的險種。
因為就如同我上述所說,保險不是讓你買超值的。
正確觀點應該用風險的角度來作切入。
換言之,那就應該要先以金額最龐大(無法承擔)的情況來做考量。




現在就是拼了命的要你買長照不是嗎
我不建議你買長照險,建議你買殘扶(廢)險。
煩請參閱此篇文章:
殘扶險、長照險,內容有多少差異?


而一般會建議買殘扶險,最主要是目前政府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
退100步來說,老年後假設都無投保醫療險,我們還有健保可以依賴。
但是殘廢失能的情況,卻沒有可以依賴的方式。
儘管長照2.0早就出來了,但是其內容大概了解過就會知道有多不堪...


而且以定期殘扶險來舉例:
30歲男性;5萬保額;年繳保費也只要2495$
30歲男性;5萬保額;年繳保費也只要855$
我覺得付出少少的保費,換取當不幸發生後每月5萬的理賠金不會是壞事。
甚至論超值,我反而會覺得這張最為超值。






看了上述幾段的回覆,希望能讓您了解保險規劃方向,
畢竟購買保險最重要的用意,就是將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害轉嫁給保險公司。

要提供保險方案給您參考,請再私訊或來信告知詳細生日與性別,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也歡迎私訊或來信詢問,謝謝。




PS:
儘管要追求完全的資訊對稱是不符合效益的事情。
(我個人會將此時間拿去看電影或專注本業之類的)
但是建議最少、最少要了解自身的保障項目、理賠金額。
並且考慮當事情不幸發生時,那筆理賠金額真的對你有幫助嗎?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easonichng 發表於 2018-5-26 09:10 PM

很多都是業務人員有很大問題
不夠是買不對的保單買一堆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6 10:42 PM

cdfkt 發表於 2018-5-26 06:41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似乎誤會保險了...?
我跟你分享幾個例子吧,你參考看看。



你似乎誤會保險了...?
我跟你分享幾個例子吧,你參考看看。

台灣人買保險還不就是這些保險業務在那邊規劃儘管我為了對方好,給予不少建議,保戶最後還是可能會不採納我的建議。
而這又衍生出一個問題,難道保戶沒有自主權嗎?

所以我提到了情緒勒索
保險業務員的話術不外乎我有個朋友如何如何
沒保險最後很慘
有保險渡過難關
保險是對家人的責任
這類的話
但重點是...要保人本身發生意外的機率有多高
保險公司早就已經有一套標準
把所有人的職業分類
如果你的職業比較危險
像是消防隊員
你想承擔對家人的責任還沒辦法承擔呢
這就是我所說的資訊不對稱


對要保人來說資訊完全是不對稱的
各行各業資訊都不對稱,這點並不僅限於保險業。
況且我不認為有必要達到資訊對稱。
要達到完全資訊對稱,說真的太困難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舉個簡單的例子
買保險就是買保險商品
跟你去買一部車子是一樣的
如果我今天賣車子給你的時候我宣稱當你從數層樓高的高架橋上摔下來的時候
在車頂安裝氣囊可以增加九成的存活率
而且可以分期付款十年每年2000元即可讓你得到摔下高架橋比別人多九成機會活命的好處

你會裝這個氣囊嗎
台灣每年從高架橋上摔下去的人有多少
這是你買這個氣囊的時候想知道的吧
如果全台灣每年根本沒人從高架橋上摔下去
或是你的生活圈根本沒有高架橋可開
即使每年只要2000元
正常人應該都不會花這個錢吧


這就是資訊對不對稱的問題
要保人本身發生意外的機會由要保人自己評估
但是
這張保單所分擔風險的發生機率
保險公司總要提供吧

保險公司提出這張保單的保戶人數
曾經賠償的機率

大多數人買多少金額
實際上賠償下來對要保人有沒有幫助


有這些東西對保險業務員與要保人來說才算是公平吧
不然我一直跟你說得某癌症會如何如何
買保險以後萬一得某癌症可以幫你解決多少困難
結果這張保單根本沒有人被理賠過
或者申請理賠從來沒成功過
這樣為什麼要保這個保單

新聞也都報出來了

有些保單根本在理賠或是還本上不是當初所說的那沒美好
當保戶錢花了
真正發生意外的時候
有保沒賠大概是最淒慘的狀況

這或許跟保險業務員的專業沒什麼關係
但是在台灣買保險基本上就是瞎子摸象
我怎麼知道我買的保險在我出事情的時候會不會賠
保障多少不是重點
發生的機會與是否會理賠才是關鍵
但這誰都說不準吧

如果保險公司可以提供一些數據
至少對保戶來說是多一點點保障
不然發生意外已經很慘了
繳了多年的保費
拿不到理賠金
還要跟保險公司打官司
又不一定贏

這樣當初幹嘛要買保險呢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dfkt 發表於 2018-5-27 03:56 PM

本帖最後由 cdfkt 於 2018-5-27 05:50 PM 編輯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6 10:4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似乎誤會保險了...?
我跟你分享幾個例子吧,你參考看看。


所以我提到了情緒勒索
保險業務員的話術不外乎我有個朋友如何如何...以下恕刪


你那個說法比較符合公平性的問題。
我覺得這些很合理,不清楚你說的問題在哪?


因為保費的計算,其實有包含危險保費。
(危險保費=理賠金額*理賠發生率)
不過為了避免太過冗長,就先不談保費計算的方式。


像你舉的例子,因為職業的關係,導致他們身份較為特殊。
投保自然會有多種限制。
打火兄弟的職場本來就會有眾多的危險因素在。
這也因此它們薪水較高,甚至因公殉職的撫卹金能破千萬。
相反的,一般人因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死亡,只有40個月的遺屬津貼。
(不過的確有打火兄弟問過我,我是建議他投保消防團險)


何況兩者職場上的危險因素截然不同。
不知道為何你會拿兩種來做比較?


而疾病的部分亦同,也是考量到公平性的問題。
我這麼舉例好了...
假設0+*因罹患癌症(三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
故心急的想要投保壽險,而保險公司若也確認承保。
自然容易造成危險保費的增加,連帶著保費自然會增加。
這點我不認為對其他身體健康的保戶公平。
簡單的說...其他人沒義務、責任替你承擔你所選擇的職業或罹患疾病。


若要追求齊頭式的平等。
聽說中南部有互助會...
這個你可以參考看看,但是倒會後請不要來找我。





買保險就是買保險商品
跟你去買一部車子是一樣的...以下恕刪

之前的回覆,我有建議你去找資料來看。
而我也提供你關鍵字了...

你這樣回覆我,讓我覺得有點沮喪。
因為我就是希望能盡量減少資訊不對稱的情形,所以才知無不言的回覆您。
但是你卻完全沒上去看資料,那我不知道該如何幫你。

我隨便弄個範例圖讓你參考:

(資料來源:衛福部)



而保險公司的確有提供數據讓保戶做參考,DM上面印的那些就是...
只是我建議你DM那玩意看看就好,因為很容易被誤導。
不如上去衛生福利部查資料吧,至少他有一定的公信力且無利益衝突。
或是你直接google:保險兔
歡迎參觀我部落格,我希望部落格能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新聞也都報出來了
有些保單根本在理賠或是還本上不是當初所說的那沒美好
當保戶錢花了...以下恕刪


這是業務溝通的問題。
而這也是少部分人在想辦法努力的。
否則我不會一篇打這麼長的文字在跟你做溝通。


不過...意外險本來就有它的灰色地帶。
賠與不賠我很難跟你說,所以他不曾在我規畫的主軸內。
通常保戶自己有額外要求,我才會去幫他做規劃。
(一般來說是為了拉高意外死殘額度)
並且我會跟他溝通好,盡量把意外險針對交通事故的意外。

因為保險對於意外的定義,其實跟大家認知的不同。
保險法131條
傷害保險人於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及其所致殘廢或死亡時,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
前項意外傷害,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所致者。
簡單的說,要符合以下三點:
一、外來性
二、突發性
三、非由疾病原因所引致者

像是一般常見的跌倒,算意外嗎?
還是算自體施力不當?
還是算疾病?(因貧血暈眩而跌倒)
這會有很大的爭議。
(不過考量到他費率便宜,我偶爾會拿他來補強)



我怎麼知道我買的保險在我出事情的時候會不會賠
保障多少不是重點...以下恕刪
我通常幫保戶規劃保單,只有規劃4大險種。
一、殘扶險、殘廢險
二、重大傷病險或一次性理賠防癌險
三、壽險(需視是否有家庭責任)
四、實支實付險

扣除掉實支實付險,你診斷書或死亡證明書提供給我。
那問題絕對不會是能不能賠。
而是為何不賠?
這兩者看起來很接近,但是意思截然不同。

而這四張,基本上無法承擔的風險都含括到了。
殘廢/失能、重大傷病(癌症)、身故、醫療自費。
(實支實付險,依照風險的角度來看他並非無法承擔,純粹他好用)



另外,身故理賠金其實也不用特別申請。
105年9月1日起,民眾至戶所辦理死亡登記時,可同時免費申請將亡故者死亡登記資料通報到壽險公會。
經壽險公會交由各保險公司協助清查後,主動通知保險受益人辦理相關理賠給付。

而實支實付險,每家理賠不盡相同。
有的有理賠門診手術-雜費,有的沒賠。
需要視條款而定。



以上,你參考看看。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dfkt 發表於 2018-5-27 09:10 PM

本帖最後由 cdfkt 於 2018-5-27 09:32 PM 編輯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7 08:4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實你沒回答到問題
跟保單的設計與保險涵蓋範圍無關


可能我溝通上有問題,也謝謝你的回覆。
但還是建議你看完我的內文在做回覆會比較好。

而你貼給我的新聞也是我不推意外險的主因之一。
因為保險公司可能主張疾病。

那就像我所說的,你只要提供給我文件。
我還真的滿好奇,為何不賠?


一般而言,理賠會有糾紛最大的因素在於保戶與保險公司理賠認定上的不同。
但是像壽險...你會有認知上的不同?身故,我想一般人的認知都相同。




最後,我建議你風險自留會比較好。
這樣對雙方都好。
反正不買保險也不會怎樣,日子還是一樣可以過。



PS:我不認為保險這種商品是幫助人的商品。他是防範未然的商品。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7 10:17 PM

cdfkt 發表於 2018-5-27 09:1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能我溝通上有問題,也謝謝你的回覆。
但還是建議你看完我的內文在做回覆會比較好。



或許你可以找找找看你所服務的保險公司有沒有我講的資料
某張保單
多少人保
多少人申請過理賠
多少人成功得到理賠

如果有的話
你也可以自己評估看看自己會不會買這樣的保險

最後
保險跟防範未然無關
保險就是一個轉嫁風險的商品
不會防止事情發生

所謂風險還是跟機率有關
最終還是要回歸發生在要保人身上的機率

台灣人的現況不就是買很多但是保障不足嗎
那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與生活環境有充分的認知
不買保險真的不會怎樣
有更多的錢可運用

回歸到主題
為什麼花錢保心酸
誰造成的
我想不會是那些保戶吧

我也說了
你提供的資料是有道理的
但是依然無法說明這麼多年來
這麼多保險公司保單起起落落
而最終台灣人落到買了一堆保險卻被說保障不足的下場

為什麼?
你並沒有回答到這個問題

但這與我無關
你才是從業人員
如果你的保戶問你這個問題
你該怎麼回答他呢

每個人不管有沒有買保險
風險都是自付的
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
發生意外得到理賠金也是因為有繳保費
發生意外沒有理賠金也不一定就活不下去
而保險確實不是生存必須

請注意那條新聞
“曾一度付不起保費想解約,後來轉念想,若自己出了什麼意外,保險理賠可代他照顧父母“
然而你說保險公司可能認為是疾病?
那麼意外又代表什麼?
你保的險真的可以全面涵蓋?

或許真的這是特例中的特例
但這也就是為什麼讓保戶了解自己買的保險有多少人申請理賠
多少人申請成功這件事那麼重要

大概就是這樣吧
這是我個人對於買了一堆保險卻保心酸的看法
我沒有要攻擊你的意思
只是覺得不公平罷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dfkt 發表於 2018-5-27 10:22 PM

本帖最後由 cdfkt 於 2018-5-27 10:28 PM 編輯

woodlay 發表於 2018-5-27 10:17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或許你可以找找找看你所服務的保險公司有沒有我講的資料
某張保單
多少人保

哀...你真的不看我內文。
可能我真的不善於溝通。

關於理賠率的部分,我已經回覆你了。
就已經含在保費的計算裡面了。


而我覺得我們中文不太一樣。
防範未然,這四個字我不確定你如何理解的。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滿多的,或許風險自留對你是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我就不再回覆。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bluestart116 發表於 2018-5-31 07:46 PM

其實真的覺得買自已付的起的就好

s84071515 發表於 2018-6-1 10:31 PM

保險員有很大的責任 亂推銷

yannchye 發表於 2018-6-5 08:19 PM

心裡會受保險員影響,買了一大堆都是保險員建議。<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