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緣覺菩提簡介
頁: [1]

braveturtle 發表於 2018-7-9 01:32 PM

緣覺菩提簡介

   本文旨在說明緣覺菩提的內容。何謂緣覺菩提?緣覺菩提就是三乘菩提中(大乘的佛菩提道、中乘的緣覺乘、小乘的聲聞乘)的緣覺乘,又叫辟支佛乘或中乘。為了與大乘菩提有所區別,通常會將緣覺與聲聞合稱為二乘菩提。緣覺菩提的主要修學內容是透過因緣觀的現前觀察,實際證得解脫。
     
    緣覺乘行者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在無佛之世,透過自己的觀察体驗而實證因緣觀,這種人叫作獨覺或辟支佛,或無師獨覺。這種人的特質是對于六塵的執著很微薄而且悲心比較低劣。此外,他們是無師獨覺的;不願拜人為師,完全靠自己自參自悟而證得解脫功德。由于緣覺人過去世曾經親近無量諸佛,再加上自身種性的緣故,他的誓願就是在無佛之世成就辟支佛,解脫三界生死。

    第二種緣覺乘行者,是在佛世時,在佛座下修學的聲聞人;因為透過聲聞菩提的實證,而證得聲聞菩提的少分、多分、甚至滿分。由于佛為他們開示因緣法與因緣觀,這些聲聞人除了現觀聲聞菩提,也就是五陰十八界的四聖諦之外,還從因緣觀的角度,來觀察現象界的法,是生滅,苦、空、無常、無我的,以致于實證解脫得以出離三界。
        佛如此施設的原因是佛在剛開始度眾時,發覺必須先讓眾生能夠實證解脫,所以就直接教導眾生從聲聞乘的內涵來實證解脫。在眾生實證聲聞菩提之后, 佛希望眾生的智慧能更為深利,因此 佛又進一步開示因緣法。

      因緣觀也攝屬于大乘法,所以菩薩也要學習因緣觀,乃至成佛也要究竟實證因緣觀的任何一分法。因緣法的現前觀察的范圍非常廣大而且深細。經典中曾提到,阿難在聽聞 佛開示因緣觀之后,就現前觀察,認為因緣法非常簡單,可是 佛制止阿難說:“止啊,止啊!因緣法甚深極甚深!” 如果一個人能夠究竟而且深入地了知因緣法,他不僅要觀察現象界,還需證得實相界,才能究竟了知與親證因緣法的實際內涵。事實上只有諸佛如來能夠真正通透因緣法;諸菩薩隨 佛修學,因為親證了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能夠了知更深細的因緣法;這就是大乘的因緣法,與二乘的因緣法截然不同。
     接著來引用阿含經中一段 佛的開示,來詳細說明因緣觀的內容。佛說:「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長阿含經》卷12。 “有因有緣集世間”,是說深陷于無明之中的眾生,在三界中流轉生死,不停地集聚因與緣而形成具足五陰的世間;也跟其他眾生因共業而集成器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則是說由于眾生仍陷于無明之中,繼續造作種種的身口意行,因緣聚合就形成了世間。 佛的開示說明五陰世間與器世間確實是”有因有緣”,不是只有緣(唯緣無因),或者只有因(唯因無緣) 。有些人就誤以為因緣法是緣起性空,就是一切法空,誤認為只要眾緣和合諸法就會出生,眾緣壞滅諸法就會壞滅,然而 佛開示說有因有緣而集成所有的世間,無論是五陰世間或器世間,都必須有因有緣才會形成。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講的是,聖弟子能夠如實了知眾生流轉的現象,知道眾生都是”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透過 佛的聖教,實際觀察因緣的生滅來滅除形成世間的因,回歸于如來藏本來寂靜涅槃的寂滅境界。聖弟子藉由因緣法的觀察斷了我見與我執,能不取后有,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后有;由于實證解脫而滅掉未來世的五陰世間,聖弟子不再輪迴于三界生死。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攝屬于流轉門,是指眾生流轉生死的現象。”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攝屬于還滅門,是指還滅于本來寂靜涅槃的境界;只要實證這個境界,就成就流轉與還滅二門了。
    欲探究因緣法,必須從流轉門與還滅門這二門來觀察;流轉門對緣覺乘而言,無論是無師獨覺的辟支佛,或者是在佛座下因聽聞因緣法,進而從因緣觀的現前觀察而實證的行者來說,皆能現前觀察流轉事實的真相,也就是流轉門的主要目標是確認因緣流轉的事實,而不是從流轉門直接以還滅的方法觀行。
  
    還滅門指的是,在確認流轉的事實之后,必須繼續探究:眾生不斷流轉生死,應如何才能回歸于本來寂滅涅槃的境界呢?流轉門和還滅門所要實證的內涵和目標有所差異,次第也不同。如果修學內涵錯亂或次第顛倒,將無法實證因緣觀,因此在證得因緣觀之前,必須先從流轉門確認十因緣法。
    然而, 修行因緣法的人應如何確認十因緣法呢?首先,修行人應觀察生活中的種種苦與探究苦的來源,就會發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苦。確認這八苦之后,再接著思惟這八苦從何而來?才發覺原來有生就有苦,因為有生的事實,所以就必然有死亡的發生,但為什麼會有生呢?因為有三界有的關係,為什麼會有“有” 呢?因為有”取”的緣故。有取是因為有“愛”,有愛是因為有“受” 。因此,有受就有“愛” ,有愛就有“取”,有取就會有“有”,有”有”就會有“生”,有”生”就會有 “老病死” 。
      從“受”再往前推究又是什麼呢?因為有“觸”,因為有觸境界,所以才有領受,有領受就有愛。為什麼會有觸呢?因為有”六入”;為什麼有六入?因為有”名色”,由于有名色的存在,才會有六入的現象,到最后一定會出生老病死苦。推究到”名色”以后會發覺,再怎麼往前推,都只能推到入母胎之前的那個受精卵,無法再往前探究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再往前就會根究到二乘人知曉卻無法實證的法界實相,也就是如來藏心。
       二乘人只能透過推理得知有一個能出生名色的本識,佛對此有開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長阿含》卷10,「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 12。緣覺乘必須透過十因緣觀(流轉門十因緣)來現前觀察十因緣;透過逆觀與順觀,確認有一個”識緣名色”的流轉事實!而這個流轉事實的依止與因果的所依,就是這個本識,又叫入胎識、取陰俱識、住胎識。緣覺乘必須先確認十因緣觀,然后就知道一定有一個本識。雖然緣覺人沒有實證本識,卻可以接受本識。大乘將這個本識叫作阿賴耶識或如來藏。這個本識能出生万法;緣覺人透過順觀與逆觀完成十因緣觀,確認法界一定有法界實相心。由于緣覺人的目標是證得解脫而不是成佛,因此只要能斬斷流轉的”緣”就好,無需從”因”下手,也無需實證法界實相心,緣覺人只要知道有法界實相心,透過推斷,能把現象界流轉的事實斷滅,即可證得解脫。所以,聲聞人聽聞緣覺的因緣法之后,或者緣覺人確認了因緣觀的內涵之后,就確定有一個不滅的本識存在,然后才能進入還滅門。
     在進入還滅門之前,緣覺人必須先確認本識存在不滅。緣覺人觀察十二因緣法在三世的流轉,也就是從過去世的無明、行、識,現在世的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到未來世的生、老、死,由三世的十二因緣來觀察十因緣法流轉的事實;接下來要思考,該如何滅除這十二因緣而證得解脫涅槃,達到究竟寂滅的境界?

    那就是,欲對治十二因緣流轉的現象,得從現象界去觀察這些生、老、病、死等苦;緣覺人發現若要滅除老病死苦,就必須滅掉老病死苦的”因”,也就是“生”,凡有所生必會壞滅;接下來思考,該如何滅掉在三界中出生的那個“生”? ”生”從哪裡來?它來自三界“有” ,因為眾生有三界“有”的種子,不停地熏習,所以就在三界中不斷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生。
          緣覺乘經由現前觀察十二因緣,並透過逆推而得到以下結論:滅掉”生”以后,要滅掉“有” ;滅掉”有”以后,要滅掉“取” ;滅掉”取” 以后,要滅掉“愛” ;滅掉”愛”以后,要滅掉“受” ;滅掉”受”以后,要滅掉“觸” ;滅掉”觸”以后,要滅掉“六入”的現行;滅掉”六入”以后,要滅掉“名色”;滅掉”名色”后會發覺:此世在入胎時就有這個名色,這是因為過去世的識陰不如理造作而有此世的名色。識陰的造作,指的是識陰透過身口意行來造作。雖然阿羅漢一樣有身口意行,可是阿羅漢的身口意行是清淨的,而且阿羅漢沒有無明;緣覺乘探究到最后,發覺問題的症結在于無明,因為無明,識陰才不停地造作。因此滅除無明成為緣覺乘最重要的目標。以上所言是緣覺乘現前觀察十二因緣的內涵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7-18 08:56 PM

辟支佛除了獨覺外,一樣有緣覺,兩者的差別是,獨覺獨來獨往(麟喻),而緣覺則是群居一起互相指導來修學因緣法(部行)。

勤灭贪欲 發表於 2018-7-26 10:46 AM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心是識,事是行,于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舍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braveturtle 發表於 2018-8-17 01:47 PM

願以勝妙文章供養一切眾生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