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入胎識不是六識
頁: [1] 2 3 4

chenm91 發表於 2018-9-22 02:29 AM

入胎識不是六識

本文將會分成兩個單元說明十因緣和十二因緣與識的關係:第一個單元為「十因緣的入胎識不是六識」,第二個單元是「流轉門與還滅門」。
前文已經針對緣覺菩提的修證做了一個概略說明:緣覺菩提的修證是透過因緣法的觀行來斷除我見,乃至於斷除我執,來取證緣覺菩提的解脫果。然而,因緣法的修證,必須以「入胎識出生名色」為前提,才有辦法建立十二因緣觀——也就是必須以十因緣法之入胎識(如來藏)出生名色為前提,才有辦法建立十二因緣觀。所以說,入胎識就是兩種因緣法聯結的最主要關鍵——而這也正是為何  佛在演說十二因緣法之前會先講十因緣法的道理所在。 十因緣中出生名色的這個入胎識、這個如來藏,祂不是六識——不攝在識陰六識中。十因緣的觀行方法如下:一旦我們開始探究老、死、憂、悲、惱、苦從何而起?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當我們逆觀探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覺,之所以會有老死憂悲惱苦,是因為有生。而之所以會有有生,有老死憂悲惱苦,就是因為有“有”;「有」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從“取”來!取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因為有“愛”!愛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因為有三種“受”!受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因為有“觸”!觸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因為有“六入”! 六入從何而來?就是因為有名色!名色又從什麼地方來呢?名色就是由“識”所出生的。十因緣法探究到這邊,已經沒有辦法再往前推了,這個叫作「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所以在《阿含經》裏面,佛說:“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十二。
佛在這裏說得非常清楚,就是說:當十因緣法探究到這邊而知道「名色由識生」,是「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不能再往前探索了。然而,「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這個「識」是什麼識呢?我們再來看一下《阿含經》裏  佛怎麼說,佛回答阿難說:“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於此。”——《長阿含經》卷 十。所以 佛說「緣識有名色」的這個「識」就是入胎識,佛所說的道理就是在這個地方。
然而,這個(出生名色的)入胎識又是哪一個識呢?這個入胎識是識陰六識嗎?可是六識中這個意識心,在中陰滅後就斷滅了,是沒有辦法到未來世去的!意識心屬於所生法之「名色」所攝、是依他起性、依他而生的生滅法;所以祂沒有辦法到未來世去,當然無法出生未來世的名色。那麼入胎識會是意根嗎?由於意根也屬於名色所攝,雖然能貫穿三世諸法,但祂只是萬法出生的所依緣,並非出生萬法的根本因!
那麼入胎識會是虛空嗎?如果是虛空的話,佛說虛空無法,虛空是色邊色,虛空是沒有辦法出生名色的!那麼會是自然出生名色的嗎?如果執著自然是出生名色的因緣的話,那就落入自然、無因生的自然外道論!那麼名色是因緣法的諸緣所生的嗎?然而,十二因緣法的諸緣本身就是無常法——也就是生滅法,生滅法怎麼有辦法出生名色呢? 有的人就認為說:如果這些都不是的話,那應該是大梵天!應該是有一個主宰(上帝)所生的!但是大梵天跟上帝同樣是名色之身,他們的名色還得靠他們自已的入胎識來生起,怎麼有辦法出生別人的名色呢?既然如此,這個入胎識到底是哪一個識呢?事實上,這個入胎識就是輪迴生死的根源,萬法出生的根源,祂叫作本識!又叫作所知依!又叫作本際! 為什麼叫作本識呢?因為三界一切萬法,都是從這個根本識所出生的——祂是萬法的根本,所以叫作本識。從本識這個名相,就能夠看出來,所有一切法都是從這個根本識所出生,沒有辦法外於這個本識而有另外一個識出生萬法!如果本識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本識的話,那就是本識的本識!這樣則會有無限衍生下去的問題出現,而這樣子不斷的往前推求的時候,就會落入了「無窮過」——因緣觀永遠無法觀行成就而無法證道。所以這個識祂就是本識,就是  佛所說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中的本識。 這個本識又叫作所知依,因為祂是所有一切意識心,乃至於意根了知三界六塵萬法的根本依;所有的了知心,全部是依於這個如來藏,依於這個入胎識,才有辦法了知三界六塵萬法!而為什麼叫作本際呢?本際的意思,已經很明白地說出了:萬法到這裏為止;「際」就是界限的意思,就是到這裏為止,沒有辦法再超出這樣的一個法!若有人認為有一個法可以超出這樣的一個法的話,他就是屬於虛空外道,要不然就是落入意識心之中了。
這個入胎識,在《般若經》裏面又稱為:非心心、無心相心!為什麼稱為非心心呢?因為這個心不像六識心,不像意根末那識是有心相的,不像其他的五識是有了別五塵之心相的,所以祂並非一般人所知道的心,所以叫做非心心!雖然祂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但是祂不去了知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沒有六識、七識、五識的這種心相,所以祂又叫作無心相心。 入胎識也是禪宗所開悟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因為有這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才能夠出生三界六塵萬法,是造成眾生流轉的根源——因此禪宗也稱 之為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這個心又有另外一個名稱——生滅與不生滅和合的阿賴耶識!當三界六塵萬法在運作的時候,當你的意識心、意根在了知這些法的時候,在生滅不斷的時候,這個如來藏本身是自處於不生不滅的境界中的!雖然祂出生了三界六塵萬法給眾生受用,但是祂本身是不生不滅的。也就是因為有六識種、有七識種的流注,與這個如來藏和合運作——亦即因為有眾生分段生死未斷的這些種子與如來藏和合運作(看起來好似一心而無二心),所以稱這個識為阿賴耶識!
我們上面所說的種種心,雖然名稱不同,卻都同是能夠出生名色的這個心——都是同一個能夠出生名色的入胎識。只是 佛在阿含經、般若經、和三轉法輪的唯識經典裏面,為了方便開導眾生,用不同的名相教育眾生!為了方便引導眾生,而有不同名稱之施設與建立。 這個入胎識本身是出生萬法的根本因,祂不是緣。祂不像名色、六入乃至於生、老、憂悲惱苦,每一支都是緣:每一支都以前因為緣,所以是緣緣相依,不是本因。也就是十二因緣裏面,以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每一支其實都是依前因相待為所緣,並不能夠出生萬法;所以十二因緣必須以入胎識為根本,才有辦法成就十二因緣的觀行——所以  佛在十二因緣法之前要先說十因緣法。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觀察,十二因緣(識緣名色)的識是哪一個識呢?十二因緣說的識就是六識身。十二因緣說的識是無明緣行、行緣識的這一個識,這個識就是過去世的六識身!過去世的六識業種未斷,以至於如來藏再度的執取名色入胎。那我們再列表來比較一下: 十因緣逆推:老死→生→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入胎識)
十二因緣逆推:老死→生→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六識)→行→無明
從以上的表列,表面上看來,相較於十二因緣,十因緣是差了三支—六識、無明、行,但是實際上,它只是差了無明和行。眾生在從十因緣裏面探索這個入胎識,探索出生名色的因緣到這個入胎識「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時候,進而探究這個入胎識為什麼會有再度入胎的動力呢?它(再受生的動力)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而入胎識為什麼會再度的(執)取名色,讓眾生因為生出名色而生出了六入,乃至於生出了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斷地輪轉?答案是因為有過去世的六識身,有過去世的六識種(執著)未斷。而過去世的六識種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就是因為由於過去世的無明支!因為過去世的無明、業種,造作了身口意行,而成就過去世的六識(諸行)業種。這些業種儲存在如來藏裏面,死後又再度執取名色,才會讓眾生繼續輪轉生死,不斷地在三界裏面受生。眾生探索至此,知道過去世的無明、行、六識就是讓入胎識再度入胎的最主要動力。於是就想要去滅除無明,滅除無明就必須要先滅行,滅行就必須要先滅除六識的業種!
可是滅除無明、滅行、滅六識,該如何滅起呢?過去世的無明跟行還有識,已經過去了,我們要怎麼滅?過去世的無明跟行、識已經過去,到底它是儲存在什麼地方呢?正是儲存在入胎識裡面──含藏無明業種的這個地方!由於有如來藏這個入胎識,含藏了過去世的無明業種,所以才會繼續地出生名色。所以當眾生探索到這裏的時候,想要去滅無明,想要滅過去世的行,想要滅過去的六識,就必須探索如何滅除無明、行、識的道理──後續講到還滅門與流轉門的時候,將會對此進行仔細的說明。所以要滅無明、要滅行、要滅六識的業種,也就是在消滅入胎識再度入胎的動力。換言之,我們要滅掉的是入胎識再度入胎的動力,而不是滅本識!所以  佛之所以先說明十因緣,再說十二因緣,就  是要成就這個道理。 接著來探討,究竟  世尊為什麼要先說明十因緣,再說十二因緣呢?最主要就是要避免眾生落入外道的無因論中。因為如果沒有以“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入胎識,為建立觀行的一個基本道理的話,當眾生從十二因緣去觀行,從老死憂悲惱苦往前推:生、三界有;一直往前推,推到「為什麼會出生名色?」名色是因為有過去世的識種未斷,過去世的識種是因為有過去世的(識陰造成的)身口業行!過去世的身口業行,是因為有過去世的無明業種未斷!繼續深入探究,就一直往前推,那請問究竟過去世的這個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又是儲存在什麼地方?是過去世、過去世的無明(轉到過去世的)嗎?……可以無止盡地推究下去,那就陷入無窮的過失裏面去了!而陷入了無窮過,就是否定萬法根本因之無因論所造成的第一個問題。 如此,還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會陷入斷滅論。當眾生沒有辦法確立「入胎識就是出生名色的根本因」的時候,如果眾生把過去世的無明業種,從名色那邊把它滅掉的時候,把無 明、行、識滅了以後,那會成為什麼狀況呢?就會成為斷滅!這個就是  佛世的時候,舍利弗訶斥焰摩迦比丘的一個道理;焰摩迦比丘就是執著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也就是說漏盡阿羅漢(解脫的阿羅漢)身壞命終,死後什麼東西都沒有了。什麼東西都沒有了,這個就是斷滅見!世尊先說十因緣,再說十二因緣的道理,就是為了要令二乘人於內無有恐怖(二乘人依本際——入胎識不滅之理,知道死後入無餘涅槃不會落入斷滅空)。也就是說,二乘人相信  佛說的本際不壞,所以能夠勇於滅除名色、滅除六入(最主要是內六入);勇於把六入、名色滅除,而沒有恐懼。因為有本際的依靠,所以當滅除了名色,滅除了六入以後,入了無餘涅槃不會成為斷滅空。這就是 世尊先說十因緣再說十二因緣的道理,也就是要令二乘人於內無有恐怖。 再者,世尊先說十因緣再說十二因緣的道理,就是要讓大乘的行者,于生死無有畏懼;唯有親證如來藏,唯有以如來藏為前提來修行,來入于菩薩道的修行,才有辦法免於生死恐懼。也唯有以如來藏出生名色的這個入胎識為依歸,大乘人才可以地地進修,而不斷除我執,留一分的思惑,生生世世利樂眾生永無窮盡。
所以  佛說這個道理,也就是為了要建立還滅門與流轉門!因為必須以十因緣這個入胎識為前提,來建立十二因緣,才有辦法建立真正的、真實緣起的流轉門與十二因緣觀的還滅門,令三乘有學斷盡我見與我執——這才是十因緣與十二因緣(顯示)中所說的這個入胎識不是六識的真正道理。
心得: 佛說「緣識有名色」的這個「識」是入胎識,祂不是識陰六識,不是虛空,祂是三界六塵萬法的根本依如來藏.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2 04:44 AM

版大所po之文所述的理論除佛經論上之外  多餘的"入胎識" 這是作者自己發明的  這些都不究竟
因為說有個甚麼能生起萬法  或是萬事萬物都從這個開始  其實這樣的理論在真正的佛法來說都是屬於戲論 外道  行者要小心莫誤入歧途

she20180918 發表於 2018-9-26 04:22 AM

{:34:}{:34:}{:34:}{:34:}{:34:}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9-26 09:24 PM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2 04:44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大所po之文所述的理論除佛經論上之外  多餘的"入胎識" 這是作者自己發明的  這些都不究竟
因為說有個甚麼 ...

這麼武斷,說不定錯的人是你,難道你沒聽說萬法唯識嗎?那麼依你之見萬法唯識的識是那一個識?
阿含經中,佛問阿難:若識不入胎,有....不就在說入胎識嗎?...<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6 11:36 PM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9-26 09:2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麼武斷,說不定錯的人是你,難道你沒聽說萬法唯識嗎?那麼依你之見萬法唯識的識是那一個識?
阿含經中, ...

好吧 就都依你 改成"萬法唯入胎識" 這樣行了吧! <br><br><br><br><br><div></div>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9-27 09:38 AM

本帖最後由 papashiue 於 2018-9-27 09:38 AM 編輯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6 11:3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吧 就都依你 改成"萬法唯入胎識" 這樣行了吧!
行,隨喜讚嘆
千萬要放在心上,萬法唯識的識是入胎識,不是意識,此識於經中另有他名
,如:真如、第八識、如來藏...等
記住這個讓你於未來世有修學大乘法的緣。...<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18-9-28 08:54 PM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2 04:44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大所po之文所述的理論除佛經論上之外  多餘的"入胎識" 這是作者自己發明的  這些都不究竟
因為說有個甚麼 ...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是了解達到修行的目標站, 但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則是在到達前所要過度的, 雖然其中是差個執著罣礙的不同, 但當要談論佛法時, 那應該也不能忽視省略, 因為畢竟各有因緣歷程, 否則何須還說有佛法不是嗎!

幾年前, 有兩邊的人開會, 有一邊強調唯一市場, 有一邊強調個自表述, 幾年後有人創造一個共識名; 就像舉著(佛說若識不入胎), 誤舉例為自證專有名詞叫"入胎識". 如果為了方便解釋給自己的信眾了解, 其實也不能怪自創名詞, 但應該不說是佛說......因為那是指(入不入胎之"識")而非專有名詞之立.

我是這樣看待!...<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9 01:06 PM

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18-9-28 08:5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是了解達到修行的目標站, 但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則是在到達前所要過度的, 雖然其中是差個執 ...

ㄜ 兩岸議題 也弄進來了  自性能生萬法的實修實證  算你厲害  

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18-9-29 09:30 PM

本帖最後由 greeneryjason 於 2018-9-29 09:32 PM 編輯

shbjohn 發表於 2018-9-29 01:0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ㄜ 兩岸議題 也弄進來了  自性能生萬法的實修實證  算你厲害
我說的是某個菜市場,您看的是兩岸議題。法法不同,皆出自自我認知,但非關成就之路。此所以重點不在名詞之故!...<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dawnhsu 發表於 2018-9-30 02:05 PM

如果佛教經典沒有,那就表示沒有,好好專注念經就好了,經典不是研究了就會有智慧,而是念了經,福報資量夠了才會有智慧<br><br><br><br><br><div></div>

shbjohn 發表於 2018-9-30 09:07 PM

本帖最後由 shbjohn 於 2018-9-30 09:11 PM 編輯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9-27 09:38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行,隨喜讚嘆
千萬要放在心上,萬法唯識的識是入胎識,不是意識,此識於經中另有他名
,如:真如、第八識、 ...
蕭平實居士出生於台灣中部,根據其自傳,摘錄論述如下:1960年代中期服滿台灣兵役後,前往台北市,五年後成立事務所。1985年,平實居士皈依了三寶,並開始以讀經、打坐、參訪印度聖地等方式研修宗教教義。從1991年起,自覺參悟的平實居士,於中央信託局等民間社團開始講經授課。1997年於台北市圓山地區創設正覺同修會,除了依據經典上課共修,傳授第一義諦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外,其正智出版社,每兩個月定期出版佛法相關書籍,以及講解經論之各種講記,範圍涵蓋禪宗、淨土、密宗、阿含、唯識、般若中觀等,總計已超過一百多本。

平實居士在書中自稱:於定中及夢中,見到過去世在藏傳佛教主張「勝義有」的覺囊派中二世任法王,宣揚他空見

六祖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
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出言暗合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
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
曰:「願仁者為我證據。」
策云:「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
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
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
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師曰:「如是,如是!」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
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
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
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
曰:「分別亦非意。」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
後著《證道歌》,盛行于世。
(諡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10-1 05:34 PM

本帖最後由 papashiue 於 2018-10-2 10:47 AM 編輯

shbjohn 發表於 2018-9-30 09:07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蕭平實居士出生於台灣中部,根據其自傳,摘錄論述如下:1960年代中期服滿台灣兵役後,前往台北市,五年 ...
廣欽老和尚未見其言明法脈何人,卻難掩其悟者之姿,玄奘菩薩西去取經前亦未見師承,然於當時佛教界,有誰敢質疑其法義為誤,反觀台灣的聖嚴、惟覺、星雲、妙天妙覺以及香港的月溪....等等,各個動不動就以某某法脈傳承自居,卻難逃野狐之實,故迷信於傳承於學法何益?
永嘉大師未遇六組之前,難道所悟為偽?果真如此,六祖不會留其一宿,與六祖對話已露端倪,只是師兄不懂而已,永嘉大師若當時不留宿,世上只是少了「一宿覺」的名詞罷了,《證道歌》仍能盛行于世,蓋所悟為真,自有般若慧升起。
玄策法師為何如此說,末學不懂,然末學有一疑問:2千多年前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開悟,是有師自悟,或無師自悟?
末學無意筆戰,只是提出不同的角度供師兄思考,信也好不信也好,於末學無益無害。
另外,平實導師於書中,本有揭露誰幫其證,師兄若有興趣當可自行翻閱。...<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18-10-8 03:14 PM

本帖最後由 greeneryjason 於 2018-10-8 09:56 PM 編輯

玄奘大師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 廣欽老和尚資料更容易查找,怎麼可能沒有傳承!

永嘉大師真修實證無需懷疑,證道歌的流傳,或許與六祖的印證有關亦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這就是必然的因緣過程示現了。

若稍為看過釋迦牟尼佛傳記,大概可以知道,在燃燈佛時授記,也記錄過忍辱仙人等等的轉世修行,因此不需要把佛的成就印證當成和我們此世相同的程度來懷疑,用我們的眼光來審度佛的成就就是用世俗來度量真理。若不是當世來成就,就如您還稱呼某位一聲導師,答案也很清楚。
盡我所知與您分享。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勤灭贪欲 發表於 2018-10-11 10:24 AM

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絕。

所以意識非常住, 不能去至下一世。

papashiue 發表於 2018-10-12 12:53 PM

本帖最後由 papashiue 於 2018-10-12 01:57 PM 編輯

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18-10-8 03:1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玄奘大師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 廣欽老和尚資料更容易查找,怎麼可能沒有傳承!

永嘉大師真修實證無需懷 ...
你離題了
我的第一篇貼文針對 shbjohn 的【入胎識】 以及【有個甚麼能生起萬法  或是萬事萬物都從這個開始】,而提出【若識不入胎,有....不就在說入胎識嗎?】及【萬法唯識】來當左證;識不入胎?不就在指有一個能夠入胎的識嗎?識有八個,一般人常搞混的是意識和意根(末那識),常將兩個合為一個,所以惟覺法師說:「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這就是將兩個心變成一個心最有力證據;至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也就是能出生萬法的識,唯證悟者方知其所在,方能觀察到,所以不知,情有可原。故為區別,所以用【入胎識】稱,以免因單用一個【識】而搞不清楚所稱是意識、意根或阿賴耶識,故萬法唯識,常有人解釋成意識,其實此【識】是指第八識,簡單證明,眼跟壞掉的人無法在憑意識出生眼根。所以即便經中找不到【入胎識】,然【入胎識】並未離經意。
同樣,第二篇貼文針對 shbjohn 的【自覺參悟】、【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而請出了廣老和玄奘大師。
我的【法脈傳承】與你的【師承】是有所區別的,我的法脈有開悟的意思,也就是【得法於誰】講白點就是誰【幫我開悟的?】,與你的【師承】--跟誰學?皈依誰?在哪家寺院出家?是有很大的不同,你可以有很多的師承,但幫你開悟的永遠只有一個。

玄奘大師雖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然玄奘大師離京前即已證悟如來藏,會西行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對大乘法的說法不一,尤其真諦三藏自創九識說與玄奘大師認知不同,但卻沒有經論支持,故聽說印度有整本瑜珈師地論才西行取經,玄奘大師非戒賢大師為其勘驗,這點要說明清楚。
至於廣老,網路上可以查到他的生平、出家以及證悟因緣...等等,但卻查不到【得法於誰】?當然或許我的能力比較差如果你知道也請你貼出來以饗大眾。
而【永嘉大師真修實證無需懷疑】,老實說,如果你有認真看我寫的,你應該知道我並沒有懷疑,我甚至於貼文中已明白指出【與六祖對話已露端倪】,不可諱言與六祖【一宿】於證道歌或有鍍金的效果,然永嘉大師若不是悟後去找六祖,即便與六祖【十宿】也寫不出證道歌。為什麼知道?
日前看了一本書提到蘇軾的:「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很多人都認為他開悟了,其實沒有,所以烏巨行禪師說:「可惜雙腳踏在爛泥裡」(禪門剩語-P18-佛陀教育基金會結緣書)。為什麼謹憑一首詩烏巨行禪師就可以斷定他還在爛泥裡,其中的眉角在哪?如果你知道,你就會知道我所說的【端倪】是甚麼。
還是那句話我無意筆戰,只是提出不同的角度供大家思考,善知識難值遇,你現在受學的,到底是真善知識還是偽善知識,你學佛到底是想找真珠,還是魚目,自己要思考清楚,別把魚目當真珠抱著不放,畢竟法身慧命是自己的,佛入滅後沒多久,阿難尊者尚存的正法時代就有把「生滅法」變成了「水老鶴」的亂說法者何況末法時期?
人云亦云、為反對而反對非智者所為。共勉之。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