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教宗、皇帝、國王,中世紀的歐洲究竟誰說了算?(轉載)
頁: [1] 2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9-5-15 08:31 PM

教宗、皇帝、國王,中世紀的歐洲究竟誰說了算?(轉載)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9-5-15 08:58 PM 編輯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了。


西羅馬帝國,是在一波又一波的蠻族入侵浪潮之中倒下的。此前,帝國的軍隊早就因為長時間的養尊處優而戰鬥力全無了。為了應付南下的蠻族部落,羅馬人耍起了「以夷制夷」的手腕,僱傭蠻族來防禦蠻族。這招一開始別說還真管用,大量的蠻族戰士成為了帝國新的防禦力量。本來蠻族的戰士就是為了財而來,羅馬人為了和平,大家倒也相安無事。不過,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羅馬人就開始拖欠蠻族士兵的工資了。蠻族戰士們先開始罷工,羅馬人又火上澆油地來鎮壓,結果罷工變成了造反,把皇帝都趕出了羅馬,躲到瘴氣圍繞的拉文那去了。這簡直就跟幾百年後東方的大唐帝國發生的「安史之亂」一個套路嘛!


隨後的皇帝越來越不靈光,直到476年,末代皇帝也被蠻族給廢黜了,西羅馬帝國倒在了一片崩潰的廢墟之中。

皇帝沒有了,此時的西歐基督教世界,羅馬教宗的地位就凸顯出來,成了昔日帝國的最後一位代言人。對於基督教的信眾來說,此時他們的心目只知有教宗,不知有西羅馬皇帝。教會作為早期中世紀還存在的僅有的有組織、有紀律、有領導的團體,不得不負擔起城市管理的職責。教堂成了人們議事聚會的地方,主教也不得不兼任市政人員。在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首領阿提拉進攻羅馬的時候,站出來去媾和的不再是皇帝了,而是羅馬教宗兼羅馬城的守護者。

當時,被後人稱為「偉大的利奧(Leo)」的教宗利奧一世勇敢地站了出來,懇請阿提拉放過一城的百姓。教宗所面對的阿提拉,可不是書中描寫的高貴的、有著俠肝義膽的英雄人物,反而很可能是一位手持刀劍,凶神惡煞的粗野人物。出人意料的是,阿提拉接受了這個提議,並且撤軍了。有人說,看到了大天使米迦勒手持利劍站在利奧的頭上,把阿提拉嚇退了。但是也有人說,那只是因為阿提拉的軍隊在攻到羅馬城下的時候糧草不足,如果再戰下去,恐怕羅馬城未破,匈人自己已經支撐不住了。


總之,羅馬教宗在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彷徨無計的時候,無論在信仰上,還是在社會組織上,都成為了民眾的主心骨,教宗的聲望空前提高。


但是,教宗並不總是處在全歐洲領袖的地位上,甚至可以說經常不處在那個地位上。

作為教宗,他面臨的第一位正式挑戰者,其實也是他的合作者,就是查理曼大帝。

西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之後,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各種蠻族國度,是查理曼又重新統一了這些國家,並建立了查理大帝帝國,也就是現代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查理曼是一名熱心支持基督教的皇帝。在當時的歐洲,蠻族國王之中流行的信仰是基督教的異端阿利烏派,查理曼打敗這些信仰異端的國王,建立了統一的帝國,幾乎統一了歐洲大陸。查理大帝帝國的疆域大致上相當於西羅馬帝國歐洲部分的疆域,他也以復興了羅馬帝國的輝煌而自命。


但是查理曼面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是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沒有人站出來承認他的地位。而此時的羅馬教宗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在經歷過那麼多次蠻族國王的攻擊之後,他也急需一把大傘來保護自己。這樣,查理曼和教宗兩人一拍即合。如果教宗承認查理曼的皇帝之位,並為他加冕,他則會為教宗提供像過往的羅馬基督教皇帝一樣的安全保障。

但是這時候讓人撓頭的問題出現了:查理曼大帝的皇位是來自教宗的加冕,而教宗卻又是查理曼大帝的一名臣民——到底誰大?到底帝國該聽誰的?教宗還是查理曼?

在查理曼大帝有生之年,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成為問題。查理曼負責國家的行政管理,教宗負責人民的精神生活,即使偶有衝突也很快消彌了。但是在他死後,帝國一分為三,這個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義大利的羅馬附近地區,受到教宗影響最大,這裡早在查理曼帝國之前就形成了一個以教宗為中心的聯邦國度——教皇國(Civitas Ecclesiae)。當年查理曼的父親,「矮子」丕平,為了贏得教宗對他的支持,又把一部分土地贈給了教宗。這就讓教宗本人成為了義大利的世俗統治者。另一方面,德意志一直處在幾個大公國分裂的狀態,他們的國王都是大家選出來的。除了曾經的奧託大帝——另一位德意志的查理曼——能叫板教宗之外,其後德意志的領導者都不得不忌憚教宗。


他們為什麼忌憚教宗呢?因為當時的教宗,手裡握著一個絕殺一切的核武器,也是教宗宣稱自己的權力高於王權的最大資本。那就是教宗有權把任意一個人,上至國王,下至農奴,開除出教會。這個就是被稱為絕罰令(Excommunication)的東西。甚至對一個國家,教宗也可以實施類似的懲罰令,那就是「禁絕聖事」,也就是說所有的神職人員不得在這個國內進行任何的儀式。這種命令,在那個宗教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年代,無異于晴天霹靂,簡直像相當於褫奪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

如果你還沒對這個命令有個直觀感受,就看看歐洲中世紀最有名的一個對於國王的恥辱事件吧。在德意志當時流行一種買賣神職的現象,教宗格里高利七世發現這種行為,決意加以禁止,就將絕罰令指向了皇帝身邊的幾位近臣。結果當時年輕有為的皇帝亨利四世並沒有把教宗的絕罰令當作一回事,同時他派兵進入了義大利,自己選派了幾個主教。最可惡的是,他居然還派羅馬當地的貴族把教宗給劫持下來,要不是對教宗忠心耿耿的民眾,教宗恐怕早就見上帝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教宗一紙絕罰令投向了那位年輕的皇帝和他的帝國。這條命令瞬間就在德意志全境炸開了鍋,神父們停職罷工,百姓們怨聲載道,連以前被武力降服的地方大貴族都開始暴動起來反對皇帝。他們甚至聯合起來開會,決定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內求得原諒,就要自動換一位皇帝。無奈之下,皇帝只好派特使求情。但是一位特使的道歉,是遠遠不能令教宗滿意的。於是在這一年期限將至的冬天,皇帝隨身只帶了一名隨從,冒著風雪,穿過阿爾卑斯山,來到了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歇腳的卡諾莎城堡。他身著麻衣,赤裸雙足,頭上披灰,在冰天雪地里還不斷地哭泣悔過。直到三日之後,教宗才心滿意足的赦免了他。這便是著名的「卡諾莎悔罪」事件。


這次事件被視為中世紀時教宗權力的頂峰。但事後證明,這不過是年輕的皇帝故意的委曲求全。一旦他恢復了教籍,集結了軍隊,他又捲土重來,把給他恥辱的格里高利七世教宗逼到了牆角。


但是無論如何,「卡諾莎悔罪」事件都是屬於教宗的勝利。可是同樣的招數再用在法國國王身上的時候,不僅不那麼靈了,相反卻給作為教宗招來一場巨大的災禍。那時候同樣是法國國王腓力四世不滿意自己的財政收入,為了斂財,於是命令法國地區的所有主教不得向教宗再繳納什一稅。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教宗卜尼法斯八世的神經,畢竟這是要斷了教宗的財路,同樣這也是對教會權威的一種挑戰。於是,教宗反應強烈,立即要把同樣的絕罰令投向了法國。但是,這已經不是一百年前的光景了,絕罰令招來的可不是法國國王痛哭流涕的認錯,而是近乎瘋狂的報復。當卜尼法斯八世坐在屋子裡盤算腓力四世會不會像當年亨利四世那樣卑躬屈膝前來懺悔的時候,腓力四世卻不管不顧地派兵潛入義大利,把他打了一頓。這件事和「卡諾莎悔罪」事件一樣都是史無前例的,卜尼法斯八世遭此大辱,尊嚴盡失,很快就鬱鬱而終。

教宗和皇帝、國王們的權力之爭,在中世紀此消彼長,各有千秋。隨著世俗世界的崛起,民眾意識的覺醒,宗教的力量漸漸消退,那一段中世紀的陰影,也漸漸被歷史輕輕揭過去了。






~~~上文轉載自”網絡隨便報”~~~






個人心得:


此文前半內容中,所謂的查理曼大帝(法文:Charlemagne),雖說是一種華文音譯方式,但若照原文語意翻譯,謂之”查理大帝”或許更恰當。


因為音譯曼字的部份,原文語意(法語:-magne)由拉丁文(magnus / 華譯「偉大的」)演變而來,字詞本身已含有「大帝」之意。


此文後半內容中,言及教宗權力與帝皇權力的政治性鬥爭部份,有史學家將之定義為「主教敘任權之爭(英譯:Investiture Contest)」。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6 01:30 AM

首先時間順序不對
阿提拉攻打歐洲時西羅馬帝國還在
阿提拉死後過了20多年西羅馬才滅在日耳曼人手中
這也跟阿提拉的匈人無關了

還有中間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先說前因
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後
基督信仰也跟著拆分成了兩塊
一個是西方基督教也就是後來大家比較熟悉的天主教的前身
一個是東方基督教也就是日後東正教的前身
此時的基督體系並沒有教皇的存在
信仰方面是由牧首帶領教派與教區的
日後的教宗在當時也只是羅馬教區的牧首而已
且當時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皇帝對於宗教的干預權還是挺大的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西方基督信仰的權柄第一時間是被東羅馬帝國給接收了過去
交給了當時的東方基督教管理同時義大利地區也被東羅馬帝國所干預
但是兩大基督信仰體系早就因為多年來的信仰紛歧而難以互容所以過得並不愉快
(這個紛歧吵到今日還是一樣)
不過日耳曼人在滅了西羅馬後也轉頭繼續打東羅馬
同時當時盤據於今日俄羅斯一代的斯拉夫人也跟著南下攻打東羅馬
加上此時伊斯蘭信仰也崛起開始攻打東羅馬
偏偏這時候東方基督教又陷入了教義紛歧鬧內亂
所以原本靠著東羅馬作為依仗暫且從日耳曼人手中苟延殘喘的羅馬教區
就因為東羅馬帝國的自顧不暇徹底放手義大利地區而變得朝不保夕
因此羅馬教區不得不開始重視這群滅了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
所幸古時候的教會也是知識文化的傳播中心
日耳曼民族雖然滅了西羅馬卻也學起了西羅馬的制度
所以基督信仰就在日耳曼民族中傳開
羅馬教區於是找上了法蘭克人做為合作對象
先是替矮子丕平背書讓他從宮相即位成為國王
因而借到法蘭克大軍趕走了同樣是日耳曼人的倫巴底人成立了國家
此時的羅馬教區主教才因此成了教皇(不過東方基督教並不承認)
之後查里曼統一了日耳曼各族後
教皇再替查里曼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算是承認他繼承了西羅馬的一切
這才接續到上面文章的中段

中世紀前西方教宗的地位是經過政治利益交換後出來的
並不是因為民眾信仰的主心骨而讓他的地位上升
因為在大多數日耳曼人都信基督時
倫巴底人仍舊控制著義大利地區
教庭仍舊得依附於政權之下
最後讓他地位上升的是原本不在義大利的法蘭克人...<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ax12006 發表於 2019-5-16 06:47 PM

一直對歐洲這種政教糾葛感到興趣
這在中華國朝歷史上是見不到的
宗教竟能凌駕在政權之上
對於看慣中國歷代興衰的華人們而言
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7 01:10 AM

max12006 發表於 2019-5-16 06:47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對歐洲這種政教糾葛感到興趣
這在中華國朝歷史上是見不到的
宗教竟能凌駕在政權之上


這也是因為中世紀前主導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是日耳曼民族
當時日耳曼民族還保有以前部落分而為治的習慣
所以就算是一個大國家也只是一個到處充斥著諸侯國的零散組織
皇帝的即位也得依賴諸侯國的支持
想要達到實質的一統除了要有過人的實力外名分也是很重要
因此來自於宗教給予的名份就變得很好用
在這環境下宗教自然而然就能大量的干預政治
這狀況直到後來諸多國家的集權性質開始提高後才逐漸擺脫

此外
一神信仰的高度凝聚力也是個關鍵
相比起多神的宗教
一神信仰的宗教凝聚力的確強上許多
因此更能集合成一個具有強烈影響力的團體
在當政者必需借助宗教的力量時
借助多神信仰的很容易擺脫宗教包袱但是借助一神信仰的卻很難
要擺脫都費時日久
看看如今的三大主流一神信仰:基督、猶太、伊斯蘭
每一個都在所屬的團體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雖然如今不像中世紀前被宗教領著跑
但是宗教的勢力仍舊在政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中原王朝得利於相當早進入了高度中央集權
以及主流信仰多屬於多神信仰的宗流
自然不容形成西方那種宗教過於干涉的狀況...<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9-5-17 01:29 AM

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9-5-17 01:55 AM 編輯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6 01:30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時間順序不對
阿提拉攻打歐洲時西羅馬帝國還在
阿提拉死後過了20多年西羅馬才滅在日耳曼人手中

皇帝沒有了,此時的西歐基督教世界,羅馬教宗的地位就凸顯出來,成了昔日帝國的最後一位代言人。對於基督教的信眾來說,此時他們的心目只知有教宗,不知有西羅馬皇帝。教會作為早期中世紀還存在的僅有的有組織、有紀律、有領導的團體,不得不負擔起城市管理的職責。教堂成了人們議事聚會的地方,主教也不得不兼任市政人員。在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人首領阿提拉進攻羅馬的時候,站出來去媾和的不再是皇帝了,而是羅馬教宗兼羅馬城的守護者。



當時,被後人稱為「偉大的利奧(Leo)」的教宗利奧一世勇敢地站了出來,懇請阿提拉放過一城的百姓。教宗所面對的阿提拉,可不是書中描寫的高貴的、有著俠肝義膽的英雄人物,反而很可能是一位手持刀劍,凶神惡煞的粗野人物。出人意料的是,阿提拉接受了這個提議,並且撤軍了。有人說,看到了大天使米迦勒手持利劍站在利奧的頭上,把阿提拉嚇退了。但是也有人說,那只是因為阿提拉的軍隊在攻到羅馬城下的時候糧草不足,如果再戰下去,恐怕羅馬城未破,匈人自己已經支撐不住了。


總之,羅馬教宗在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彷徨無計的時候,無論在信仰上,還是在社會組織上,都成為了民眾的主心骨,教宗的聲望空前提高。

///////////////////////////////////////////////////


根據上述(節錄自轉載文章前半部份內容),似乎並沒提及西羅馬帝國為匈人阿提拉兵團所滅,而是羅馬教宗利奧一世(拉丁語:Sanctus Leo PP. I /AD440~AD461在位)出面和匈人阿提拉媾和,阿提拉接受和議並撤軍。


對該轉載文章而言,可能是一種倒序補述。至於其他方面,轉載文章可能著重於陳述西羅馬帝國衰亡後,羅馬教宗權力地位的逐漸攀升,甚至和神聖羅馬皇帝爆發權力鬥爭(指主教敘任權之爭)的相關形勢發展。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7 01:38 A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9-5-17 01:52 AM 編輯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9-5-17 01:2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皇帝沒有了,此時的西歐基督教世界,羅馬教宗的地位就凸顯出來,成了昔日帝國的最後一位代言人。對於基督 ...
文章再往前看

前面先說的是西元476年西羅馬滅亡
後面接的是阿提拉攻打歐洲
但是阿提拉在西元453年就死了
所以時間順序錯了

還有
阿提拉攻打義大利時西羅馬的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還在
他把西羅馬的皇帝從拉文納趕跑後才是羅馬教區主教(當時可不是啥教宗)利奧一世出來媾和
這次的媾和除了利奧一世外元老院議長以及禁衛軍統帥都有出席
所以媾和成功也不是利奧一世一人的功勞

而瓦倫提尼安三世可是一直當皇帝當到阿提拉死後才因為西羅馬內部的政變被殺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9-5-17 02:05 AM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7 01:38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章再往前看

前面先說的是西元476年西羅馬滅亡


前因陳述,恐怕不是此轉載文章內容要旨所在。


而且根據閣下頭香之論,倘若連東羅馬帝國領域的政教形勢發展也一併牽扯進來,恐怕連轉載文章的標題也得改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7 02:17 AM

從內文來看
撰文者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算是高看

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帝國可說是非常好玩
政體非常的鬆散、皇帝權力可說是走不遍全國
原因就跟查里曼死後王國一分為三的原因差不多
日耳曼人當時還保留著部落時期分而為治的政治體系
諸子共分上一代的遺產
作為上一代的父輩也大多會按照這傳統將遺產分開
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與其說是皇帝倒不如說是共主
下面的諸侯國承認你你就是
皇位絕嗣也不關諸侯國的事
有人能再度得到諸侯國的認同就會成為皇帝
所以神聖羅馬帝國出現過皇帝的空位期
因此在這種制度下想要當上皇帝的人往往需要藉助宗教的力量
所以這就是為何當時教宗手上有著這麼大的權力

再看看後面的例子
後面的例子說的是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帝國當時在位的菲力四世屬於卡佩王朝的皇帝
而卡佩王朝從查里曼後代的卡洛林王朝手中繼承到法蘭西
其中發生過多次的宗教干預
後來卡佩王朝穩定後就加強中央集權並抑制各封建諸侯的權力
等於同時限制了宗教對於政權的支持
所以法蘭西境內出身的主教幾乎都是受到皇室支持才就任的
變相的把宗教勢力限制在皇權之下
因此法蘭西帝國有本錢跟教宗作對

兩個例子的皇權背景全然不同
所以一併討論本就有所偏頗...<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7 02:57 A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9-5-17 09:12 PM 編輯

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9-5-17 02:05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因陳述,恐怕不是此轉載文章內容要旨所在。



因為基督宗教體系內部的紛爭
對於歐洲的歷史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很多重大事件與國際紛爭都跟宗教有所牽扯
想要排除在外討論本來就很難

羅馬帝國分裂
背景有著基督信仰的分歧
十字軍東征
背景是宗教支援
英法百年戰爭
背景是天主教大分裂
波蘭-立陶宛的擴張
背景有著宗教改革後的新教體系擴張
甚至說遠一點
蒙古人的伊兒汗國前期對信仰伊斯蘭的馬穆魯克的紛爭
也有著基督信仰的影響在內
(這同時牽扯到基督信仰的三個流派:天主教、東正教、景教)
而今日東歐多數國家所用的文字
大多是從希臘字母延伸出來的
這是東羅馬帝國與東正教教區的範圍
西歐各國所用的文字
多數是從拉丁字母延伸出來的
這是西羅馬與天主教區的範圍
足以見基督宗教在歐洲的影響力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u119 發表於 2019-5-18 12:15 PM

事實是教宗雖然權力強大,但是也沒有大到可以跟大國像英國、西班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 (主要指奧地利)等,互相對尬。別忘了,英國亨利八世為了離婚可以自創英國國教,法國還自立了偽教宗跟羅馬教宗相互對立,你能說教宗世最強大的?

所以實際上是,世俗聽國王的,靈魂聽教宗。宗教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世俗統治,但是也不能過度干涉。<br><br><br><br><br><div></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18 06:55 PM

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9-5-18 07:28 PM 編輯

mu119 發表於 2019-5-18 12:15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事實是教宗雖然權力強大,但是也沒有大到可以跟大國像英國、西班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 (主要指奧地利)等 ...
英皇為了婚姻問題而自創國教是宗教改革的時候
那時候教皇權力已經大落不復中世紀前的地位

教皇權力開始衰落是因為日耳曼民族的國家逐漸走向中央集權化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就如同當年的查里曼一樣
仍舊有著日耳曼民族分而為治的習慣
所以他死後將王國一分為三
神聖羅馬帝國剛成立時也是一個相當鬆散的組織
但是後來西歐很多國王在繼承王位時往往受到宗教干預
有人樂的利用宗教讓自己上位自然有人不樂見宗教干預
久而久之下來就越來越多國王逐漸將權力集中擺脫宗教的過多干預

教宗的地位第一次嚴重下滑就是亞維儂教廷事件
法蘭西國王為了財政問題跟教廷起衝突
最後殺害了教宗並強制把教廷遷往亞維儂
並操弄教宗選舉讓新的教宗成為替他服務的魁儡
亞維儂教廷持續了近百年
雖然最後教廷還是重新回到羅馬但是聲望已經一落千丈

緊接著就是教廷顏面徹底盡失的事件:天主教大分裂
教廷雖遷回羅馬但是法蘭西仍然不甘心
新的教宗選舉結果法蘭西國王不滿
加上當時眾多的主教是法蘭西出身所以就乾脆在亞維儂另立教宗
這時候天主教出現了兩位教宗
兩邊就各自拉上盟友替自己出力
英法百年戰爭的另一個背景就是這個紛爭
英國後面的是羅馬教廷、法國後面的是亞維儂教廷
英法百年戰爭雖然主體是英法衝突
但是實際上幾乎是全歐洲跟天主教有關的國家都被捲入
而天主教會內部為了平定紛亂舉行了一次大公會議重新選舉教宗
結果新教宗不被大多數勢力認可變成了三位教宗並立的狀況造成了更多混亂
後來隨著戰爭的逐漸減緩各方角逐差不多底定
羅馬教廷才重新選舉推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教宗結束了這場百年紛亂
自此以後教廷的地位大減
之後的宗教改革只是教廷更進一步的失勢罷了

在這些紛紛擾擾的期間
歐洲各國基本上都完成了中央集權的階段
從中世紀前諸國並立封建諸侯擁有相當高的權力
逐漸走向國王權力集中封建諸侯自治被大幅削弱轉為勳貴
自此以後宗教對於各國的干預就很少操弄空間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9-5-20 06:56 PM

比較有興趣想知為什麼羅馬會把宗教放到這麼主要的地位。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20 10:25 PM

misshohohin 發表於 2019-5-20 06:5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比較有興趣想知為什麼羅馬會把宗教放到這麼主要的地位。

羅馬皇帝本來就有身兼宗教領導的傳統
這跟古早的皇帝是神的化身或是神的後代
或是後來的君權神授是差不多的道理

在基督信仰崛起前
羅馬帝國主要是信仰多神教
各個皇帝會根據自身的因素或是為了拉攏信眾較多的族群
會推行或是自認是某神的代理、化身等理由來強化自己進而更容易統治帝國

後來基督信仰比例越來越高後
君士坦丁皇帝先是承認該宗教有合法的地位
到了狄奧西多皇帝時甚至基督信仰成為大宗所以被立為國教
這時的羅馬皇帝將自己打造爲耶穌基督的代理人與行走在人間的第十三名使徒
保證佔軍隊主流的基督教軍人對皇帝的忠誠
羅馬皇帝藉此將宗教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中
因此當時的基督信仰的教區主教權力是無法超過皇帝的

而後就是上面說的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羅馬教會是如何一步一步透過政治利益交換取得他們在中世紀前的地位
導致了中世紀前宗教凌駕皇權的制度...<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NinaZRdl 發表於 2019-5-21 08:57 PM

max12006 發表於 2019-5-16 10:47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對歐洲這種政教糾葛感到興趣
這在中華國朝歷史上是見不到的
宗教竟能凌駕在政權之上


事實上就我一個華人而言,倒是覺得中國歷史是宗教次於政權非常奇特
一般各國歷史都是神大於君,所以才會君權神授,也就是神派人當君
歐洲有凌駕於政權之上的教會,因為教會是以神之名(對普通百姓而言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是神的意志),而國王是人,所以當然教會比國王更重要
日本索性說君=神,倒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反過來說君的正當性合法性向來是需要神來保障的
而且邏輯上來說,無所不能的老天爺肯定比雖然有權但卻還是血肉凡人之軀的人類君主要值得崇拜得多
但是中國結果上卻變成了君主大於神明
不知道為什麼,是從以前開始中國百姓就不夠虔誠的意思嗎?...<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tangoxtc 發表於 2019-5-22 12:52 AM

NinaZRdl 發表於 2019-5-21 08:57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事實上就我一個華人而言,倒是覺得中國歷史是宗教次於政權非常奇特
一般各國歷史都是神大於君,所以才會 ...

我覺得是一個是中國這裡太早進入高度的中央集權
另一個是一神教的高度凝聚力

在商周以前
天子的概念就如同西方一樣是君權神授的
負責祭祀的職位也都是在政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是春秋戰國的大混戰讓這種想法開始式微
這時候興起的思想學派也都早早的去除了神性化的論說
不過宗教的力量還是有影響
看看秦朝的替自己的上位採用的五德終始說
以及劉邦的斬白蛇起義與採用秦的五德終始說來替朝廷更替背書也是類似道理
隨著秦漢進入高度中央集權後
各種思想與宗教流派也都逐一被皇權壓制
允許宗教的巫覡但是不可違逆皇權
就算要造神也必需是在政府的認可範圍中
歷代的政府也都有著類似的作法

西方政府逐一步入中央集權後宗教的影響力也就減弱了許多
在以往分封封建時期
諸侯擴大勢力後想要進一步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晉位成為國王或是皇帝
除了實力外往往需要名義此時宗教的力量就是一個很方便的選擇
但是相對的各諸侯都可以藉著宗教名義來抵抗皇權
所以在國家逐漸邁入中央集權與諸侯的勢力不再形成威脅後
各國國王都不希望宗教能夠箝制自己的權力
所以也走向了壓制宗教的路上

再來就是一神信仰與多神信仰的凝聚力差異性極大
多神教對於一神教來說是不可以的所以容易排斥與對立
但是一神教對於多神教來說只是多了一種神沒啥不可所以不容易去多家排斥
所以一神信仰容易凝聚信眾形成一個龐大的集團
多神信仰就算大家都信同一宗教會因為拜的神不同而各走各路難以凝聚甚至會渙散
長久下來形成的影響力自然有差
對於政局的影響力自然差距極大
看看羅馬帝國的歷史
早期羅馬帝國是多神教的
但是長久下來信仰一神教的基督體系就超越了多神教派
看看中東世界
再一神信仰的伊斯蘭崛起前也是多神教派的天下
但是伊斯蘭崛起後也是數百年內就超越了傳統的多神教派
直至今日在歐美以及中東世界
這兩大一神信仰體系的影響力仍舊龐大...<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