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聖母峰成全球最高垃圾山 中國政府禁入海拔5200公尺以上區域
頁: [1]

wifero123 發表於 2019-6-17 12:34 AM

聖母峰成全球最高垃圾山 中國政府禁入海拔5200公尺以上區域

林思怡                    2019年02月15日 17:02:00
                SHARE                                        google          twitter          linkedin                  
                                                        https://www.upmedia.mg/upload/article/20190215160451086055.JPG              西藏境內聖母峰北坡因為過量垃圾將實施更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中新社)
            
                                                                                   https://www.upmedia.mg/upload/ad/20190527110909897247.jpg                     
                    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珠峰)因近年遊客人數攀升,造成驚人的垃圾量充斥整個景區。中國西藏自治區政府1月中宣布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རོང་ཕུ་དགོན་,海拔5150公尺)以上核心區域無限期封閉,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西藏政府網站15日澄清,公告僅針對遊客禁止進入絨布寺以上核心區,不涉及攀登珠峰活動。
https://www.upmedia.mg/upload/content/20190215/dc190215160243220241.jpg登上聖母峰是許多登山者的夢想。(湯森路透)

禁入核心區
珠峰保護區範圍包括西藏日喀則市定日、聶拉木、吉隆和定結四縣,總面積3萬3800平方公里,位於中國境內及中尼邊界上的5座海拔8000公尺以上山峰均在區內。
珠峰保護區內每年春季會設立登山大本營,是各國登山者從中國西藏攀登聖母峰的宿營地。該營地位居海拔5200公尺,未獲登山許可的普通遊客不得前往。
定日縣旅發委主任唐武14日下午告訴北京《青年日報》記者,禁入核心區規定是在2018年12月5日公布,「大家比較熟悉的珠峰5200大本營處於珠峰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根據新的規定,核心區域是禁止任何人進入的」。

限制遊客人數
中國登山協會告訴《南華早報》,接下來會限制聖母峰的攀登人數以保護環境。
根據聲明,西藏自治區組織2018年從核心區清出8.4噸的垃圾,核心區以下則約有335噸。官方計畫2019年讓攀登人數控制在300人以內,且僅限春季登山。
根據中國登山協會,過去8年來有40多個國家、逾2萬名遊客從聖母峰北坡的西藏攀登。追溯最近的記錄,登山大本營2015年接收超過4萬名遊客。
The #MountEverest base camp in #Tibet has been closed until further notice to clear the garbage that has piled up in the world's highest peak. https://t.co/QjCWNIMnY8— myRepública (@RepublicaNepal) February 15, 2019
聖母峰南坡位於尼泊爾,同樣面臨人數帶來的環境壓力。
尼泊爾林業與國土保存部的資料顯示,旅客人數從1973年的3500人急速攀升到2017年的4萬5000人,創下歷史紀錄。
大批登山者遺留垃圾 《央視》報導指,禁止遊客進入聖母峰大本營,也是為了減少聖母峰垃圾清運的難度。多年來,大批登山者前往挑戰極限,以致於山上遺留了大量人體排泄物及睡袋、氧氣瓶等各種非生物可分解的登山設備。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oym789 發表於 2019-6-17 08:41 AM

每年大量登山客攀登聖母峰已經破壞高山的環境,垃圾、排泄物...
登山人數總量管制、登山時段的開放及管制、淨山

eynyluen 發表於 2019-7-7 12:00 PM

應該降低登山人數
進行管制
並嚴格實施規範,才能有效保護環境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