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雲和山的此端 -【百度宅男當崇禎】《連載中》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0 AM

第一百零五章 徐光啟(三)

徐光啟走了。

楊改革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悶不作聲。

整個房間,沒人打攪,氣氛壓抑得很。

自己依為左膀右臂的孫承宗,徐光啟,都太老了,都快七十歲的人了。以前孫承宗整天的幫自己訓練新軍,看似身體還行,自己沒有覺得這是一位快七十歲的老人,到了今天,徐光啟居然在自己面前昏昏欲睡,雖然有長途的勞累的關系,但是,這也說明,自己的臂膀,年紀,都已經太大了,新一代的年輕支柱,又在哪裡?又是誰呢?自己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扛不起整個國家啊!

楊改革忽然覺得有點害怕。

怕時間太快,人太容易老。

怕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作為穿越利器的歷史先知先覺,會因為自己對歷史的影響太大而改變太多,到時候,自己沒有了可以預測未來的這個利器,又沒有值得依靠的臂膀,該怎麼辦?

三月十九。

早朝上,楊改革準備談論一下關於推廣一下抗旱作物番薯的事,看到下面一群官僚嘰嘰喳喳的為一件小事爭論不休,實在提不起討論的興趣,在楊改革看來,他們不過是一群會灌水,歪樓的小白,對要辦的事,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自己如果提出推廣番薯,還不知道他們會把樓歪道那裡呢。

匆匆結束了早朝。

“大伴,將幾位師傅,閣臣們,各部的尚書都請到文華殿裡去,朕有事要商議。”楊改革決定縮小討論的範圍。

“是,皇上。”

文華殿。

很快聚集了十來人,有孫承宗,徐光啟,幾個閣臣,各部的尚書。都是大明朝的頂樑柱。

楊改革做在龍椅上,表情寂落,嚴肅。

推廣番薯這件事,讓楊改革傷透了腦經,到現在腦子裡還一團糟,沒什麼好主意。昨天又夢回百度,搜索過一次,發現,這明末,確實曾經大規模的推廣過番薯,可惜效果實在不怎麼樣。

具體原因,楊改革自己總結的就是,皇帝的聖旨也抵不過經濟的規律。賺不到錢,別人憑什麼種番薯?

見人都到齊了。

崇禎帝楊改革才開口說到:“昨日,朕和徐師傅商議過推廣番薯的事,諸位卿家都談談,說說自己的看法,看有什麼主意將這番薯推廣出去。”

一位大臣出來奏到:“啟稟陛下,敢問何為番薯?有何用?為何要推廣?”

楊改革鬱悶,自己一心想著推廣番薯,現在朝中的大臣,居然還有人不知道,這資訊,傳遞的也未免太遲了吧。

“徐師傅,勞煩你給諸位卿家講解一下什麼叫番薯吧。”

“遵命,陛下。”徐光啟答應到,然後轉身有給諸位大臣解釋什麼是番薯。

徐光啟很快就把什麼叫做番薯,為什麼要推廣說給各位大臣聽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既然這番薯能夠抗旱,又不爭地,產量又高,實乃對抗天災的不二法寶,該推廣。”徐光啟解釋完什麼叫番薯之後,很快就有人出來贊成了。

“啟稟陛下,臣也贊成,此乃天大的幸事,乃我大明之福啊!”另外一個大臣也贊成。

見有人開頭,其他幾位也都贊成,心想,這事也不算什麼大事啊!小小的推廣一個農作物,也值得我們如此之多的大臣在這商議?

崇禎楊改革坐在龍椅上,眉頭還是緊鎖,道:“徐師傅,將推廣難的事介紹給各位卿家聽聽。”

都知道這推廣番薯是好事,能對抗天災,可就沒人想到,你下了聖旨推廣,會有人執行嗎?這糧食二兩銀子一石,你這番薯多少錢一石啊?聖旨也抵不過經濟規律強悍啊!

“遵命,陛下。”

“誠然,推廣番薯,利國利民大家都認同,可惜,這推廣卻是難題,糧價是二兩銀子一石,北方,一畝地,也能產個一兩石,就是三四兩銀子,番薯就算是產量較高,畝產到四五石,也不見得能賣到二兩銀子,所以,這其中的差距,接近一二兩銀子,百姓又如何會改種番薯呢?就算推廣,也就是百姓在田間地頭種一些罷了,遠談不上大規模種植,不能大規模種植,又如何對抗天災呢?……”徐光啟徐徐的將這番薯推廣難的問題解釋出來。

“啟稟陛下,這有何難?只要陛下下道聖旨,說明這種番薯的產量高,能對抗天災,想必天下百姓都會樂意改種番薯的。因為,一旦災荒,只有這番薯能填飽肚子,想必天下百姓都會明白這個道理的。”這位大臣把問題看得很簡單,以為聖旨就是靈丹妙藥,下道聖旨,天下的人都遵照執行,卻沒想過,這聖旨出了紫禁城,還有多少效力。

崇禎帝坐在龍椅上,面無表情,說到:“徐師傅,你解釋一下。”楊改革懶得說話,直接把問題推給徐光啟解釋。

“遵命,陛下。”

“天下的地,大多集中在官宦,地主手中,就算是天災,對他們的影響也甚微,餓也餓不到他們……,地主逐利,他們又怎麼會積極的種不如糧食值錢的番薯呢?平民百姓家,要交賦稅,交地租,這糧食的價高,必定會首先種植糧食,否則,稅賦就交不上了,地租就交不上,到時候家破流亡,又怎麼會種番薯呢?”徐光啟解釋得很直白。大家家裡都是地主,地租一直就是地主們的一大收入,如果種地不賺錢,誰會種地?為了什麼對抗天災乾旱?天災乾旱從來就只對老百姓其作用,地主,一般都對天災有一定的免疫作用。餓肚子也輪不到他們,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心情和你一起種什麼對抗天災,不值錢的番薯。

徐光啟一番話,下面的大臣都不說話了。

大家都是地主,這裡面的那點貓膩,別人一點出來,大家都心知肚明。

官宦之家,首先別人不交稅,種田就是為了賺銀子,沒銀子賺,你說上天,也不會種番薯。乾旱,絕收,他們也不會餓肚子,至於糧食會減產,那沒關系,災荒了,糧價會蹭蹭蹭的往上漲,平常年景,不過二兩銀子一石,一旦災荒,就要漲到五六兩去。所以,即使是災荒了,大面積絕收了,和他們關係不大。他們還盼望著三五年,有一個災荒年,好將囤積多年的糧食高價賣出去。

老百姓,要交稅,交地租,糧食值錢,當然種糧食,地主家也只收糧食,不收番薯,你種這樣多番薯,別人不收,你拿什麼交地租?交賦稅?到時候落得個家破流亡的地步,怪誰去?皇帝在紫禁城,可管不了你餓不餓肚子。

所以,這要大規模的推廣番薯,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要靠著番薯度過災荒,難度也不是一般大。頂多就是在田間地頭,荒山河灘裡種一些,規模遠遠談不上大,沒有規模,也就談不上儲備,談不上抵抗災荒。

文華殿裡,又是一片沉寂。

過了一會,估計有想到對策的,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可以將番薯列為折色,列為賦稅徵收,這樣,必將有人會改種番薯。”

“哦,仔細說說。”

“啟稟陛下,臣以為,將番薯列為賦稅的一種,可以折色,例如,兩石番薯折糧一石,或者是兩石半番薯折一石,這樣,可以用番薯交賦稅,天下百姓,必將大規模的種植。”

這有點意思,楊改革也來點興趣了,要這樣,那種番薯的人肯定會大增,形成規模。

“此策不可,陛下,臣以為,徵收番薯折色簡單,但是番薯如何儲藏?難道給官員將士發俸祿發番薯不成?”...<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1 AM

第一百零六章 徐光啟(四)

番薯的儲存,楊改革小時候在農村看到過儲藏番薯的地窖。要保存過冬也不是難事。

不過那也就是平常老百姓家的儲藏方式,如果官府大規模的儲存,還真的是一個麻煩問題。楊改革也沒見過現代國家級的番薯儲備是怎麼弄的。

至於給官員和將士發番薯,這還是一個問題。

用折色把番薯收上來應該不是問題,但是如何發下去是個難題。你給那些官員發番薯,恐怕他們會跳起來罵娘。

楊改革開動腦經,思索著這個問題。思索著後來這番薯是怎麼儲藏的,是怎麼變成經濟作物的。

徐光啟站出來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用折色收番薯可行,給官員,將士搭配一些番薯發放,也是可行的,這番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乃是上等的補藥,據說,海外多長壽,皆得益於長食此物,百官們,整日為了大明朝操勞,殫精竭慮,正需要此物來補補,發給官員們番薯,正是顯示了陛下對百官的愛護……”徐光啟從藥理的層次出發,從番薯屬於補藥的理論出發,給皇帝搭配發放番薯作出了解釋,實在是一“強人”。

楊改革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徐光啟也是蠻牛的,居然能拿出這種理論來,也算是異想天開了。

“啟稟陛下,這純粹是瞎扯,番薯怎麼是補藥?還是長壽仙丹?這明顯就是騙人,長壽的仙丹,從來都是用來哄騙帝王上當,以卑鄙手段達到接近帝王為目的,只會誤國壞事,還請陛下不要誤信。”扯到仙丹,長生,扯到皇帝,這就不是好事,很多大臣是天生的反感皇帝尋什麼長生不老藥的,搞得一些騙子比他們這些大臣還受皇帝重用,說的話比他們這些官員說的話還管用,官員們當然相當的不爽。

楊改革笑了笑,這番薯是不是補藥不知道,楊改革只記得,這番薯吃多了會放屁,一想到這滿朝的文武早上吃過番薯之後來上班,一個個都蹩著屁,就好笑。

徐光啟也不含糊,立刻反駁道:“啟稟陛下,臣非浪言,據《本草綱目》記載,這南人用番薯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為何就不是了?陛下,此話可是有據可查的。”這徐光啟明顯是博學多才的,辯論起來,十分犀利。

剛才那個反對的人明顯不是這徐光啟的對手,偃旗息鼓了,這《本草綱目》是藥理方面的巨著,但是屬於課外級的,不是人人都讀的四書五經,如果是四書五經,當官的都還可以扯幾句,說到《本草綱目》,如果不是有興趣,讀的人就不多了。

《本草綱目》?楊改革被這個東東吸引住了。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本牛書啊!成就巨大。李時珍,上小學的時候學過,楊改革到現在也不會忘記他的名字。這《本草綱目》裡也記錄了這番薯?還寫了他的藥用價值,還能長壽。要這樣說起來,這折色收上來的番薯,還當真可以當作百官的福利發放下去,抵俸祿。

皇帝賜給你能長壽的食物和補藥,你敢說不好?楊改革想起這強悍和牛B的一塌糊塗的理由,就想笑,就好比這日後,用黃金搭檔、腦白金之類給那些公務員發工資。

這可當真是一個很強悍的理由。楊改革覺得,如果推廣番薯實在不行,就可以如此操作。起碼這番薯的種植規模是上去了。等日後那些旱災爆發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這番薯,是救命的好東西,到時候,不用自己用力推廣,他們也會積極的種番薯了。

想到這裡,楊改革繃緊的神經,多少鬆了一些,起碼,這事算是有點著落了。這《本草綱目》和他的作者李時珍,楊改革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問一問,可是一位牛人和牛書啊!

“徐師傅所言出自《本草綱目》?可是李時珍寫的那本?成書多久了?”楊改革也不確定《本草綱目》的成書時間,只記得這李時珍是明末的人,具體是什麼年月,就不記得了。如果是和自己同一個時期,李時珍還活著,楊改革不介意收這樣一位大才。自己的人才庫裡,又多了一位。

“啟稟陛下,正是,此書正是出自李東璧之手,此書成書大約在五十年前,乃藥理之寶典也,上面所說,自然是假不了的。”徐光啟的知識顯然相當的豐富,準確的回答了崇禎的話。

楊改革嘆了口氣,果然,和自己預想的差不多,自己原本估計,這李時珍就不可能是和崇禎一個時期的人物,應該比這個時間早,現在書都寫成五十年了,這人,估計也早死了。這李時珍,自己是沒有機會再見到了,想到這裡,楊改革又是一陣唏噓。

“不錯,這《本草綱目》乃是一本藥理方面的巨著,朕此前也聽說過,以前沒放在心上,既然今日談到了此書,那麼,朕想刊印一些,送予各州縣的醫館,為救死扶傷的大夫們增加知識,增長經驗,或是以備查詢,以此,大夫們能更好的為我大明朝的百姓服務,也算是朕積德,為天下百姓謀點福利……”

楊改革心血來潮,決定要印書,《本草綱目》作為一本巨著,實在應該推廣,不該埋沒了它的價值。既然自己穿越過來當崇禎,那麼,這些華夏民族的瑰寶,就不該埋沒,應該發揚光大,讓世界矚目。

“陛下仁慈……”聽說皇帝要印《本草綱目》送給天下的大夫,這當真是一件積德行善的大好事,也是聚集天下民心的舉措,皇帝要這樣幹,自然沒人反對了,誰腦殘到反對皇帝籠絡民心去了?這可是大禁忌啊!

得一干大臣們的稱贊,楊改革小小的得意一把,番薯的問題,勉強算是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楊改革也輕鬆了不少。

“那這推廣番薯的事,就算是定下來了,諸位卿家,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啟稟陛下,臣想問,這番薯的種從何而來?如何發放到百姓手中?如何栽種?如何防禦病蟲?”

有大臣立刻提出實際的操作問題了。

“這……”楊改革傻眼了,自己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都一直在考慮如何推廣的事,把這番薯的種子問題給遺忘了。

好在徐光啟早有準備:“啟稟陛下,此事臣早已有準備,早年,臣在天津試種了不少良種,用荒山種了不少的番薯,就是為了將來有朝一日能大規模的推廣之後,能夠提供種子。”

“這,徐師傅實在是……”楊改革不知道該怎麼感謝這為可敬的老人,想得實在太周到了,連番薯的種子都準備好了。這左膀右臂,還真不是白叫的,這為國為民,當真是費盡心思啊!

“啟稟陛下,臣想問一下,徐少保,徐大人有多少種子,這一旦推廣,可是在整個大明朝推廣啊!就算徐少保徐大人準備了種子,也不見得夠啊!”來了一位找茬的。

楊改革也為難了,是啊!這推廣,不說整個大明朝,起碼也是北方幾省,那得多大的面積?得多少種子?徐光啟準備得過來嗎?

徐光啟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推廣番薯一事,宜在北方選取一兩省中的幾個縣,作為試種,一來作為制種的產地,二來為熟悉這番薯的習性,三來熟悉番薯的儲藏等,為明年在我朝北方的大規模推廣做好準備。”

徐光啟果然考慮得很周全,滴水不露啊!計劃,基地,推廣。一步一步,層層推進。

“好!好!好!徐師傅果然是排算周全啊!此事,就按照徐師傅的意思去執行了,此事,也就交給徐師傅負責,當然,徐師傅不必自己親自跑去負責,朕還離不開徐師傅,朝廷還有更重要的事需徐師傅去做,所以只在京城遙控指揮就行了,徐師傅可派一些信得過的人去做就是。”

楊改革連說了三個好,推廣番薯一事,算是定了下來,這下,自己又可以鬆口氣,勒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根繩子,又鬆了不少,日後有了天災,這抵抗力,也就高了幾分,也就少了些人造反。自己的日子,也就好過些。

徐光啟,果然是個牛人。...<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2 AM

第一百零七章 徐光啟(五)

“陛下請稍等,容臣問一下。”一位大臣連忙出來奏到。

還有什麼問題?楊改革納悶了:“卿家就說吧,什麼問題?”

“啟稟陛下,臣想問,這折色要折多少,這要占到賦稅的幾成?”這位估計是戶部的。

“這……”楊改革又犯難了,折色問題,自己也沒咋考慮過,這幾石番薯折一石糧食,還是個問題,這個還要看實地種番薯之後的產量才行啊!現在定,也太早了點,二十一世紀和現在番薯的產量,可大不同。至於佔幾成比例的賦稅,那就更沒譜了。

佔賦稅的比例少了,這規模上不去,這佔的比例多了,天天給官員們發黃金搭檔,腦白金也不是一個事啊!楊改革是左右犯難,再看看徐光啟,徐光啟動了動嘴唇,又把目光對準地上,沒說話。

楊改革心思急轉,記得這番薯可是好東西,為什麼推廣就這樣難呢?再不行,自己就拿番薯餵豬,這總行了吧,正好搞工業化農場,正要發狠把這番薯佔賦稅的比例調到極高,孫承宗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折色問題,暫時可不急,待徐少保試種之後再做定論,至於佔幾成賦稅,這個,臣以為,佔個三成比較穩妥,當然,最好還是在徐大人試種之後再由陛下聖裁。”

孫承宗出來說話了。楊改革總算是鬆了口氣,再不濟,比例也不會低過三成了。這東林黨的抗靶子發話了,也是蠻有影響力的。

“那就如此吧,折色問題,待徐師傅試種之後再討論,至於佔幾成賦稅問題,待朕想想。”楊改革覺得,這三成太少了,自己就算是拿來餵豬,也是能發財的,因為這番薯的產量實在太高了。楊改革有點印象,這二十一世紀的番薯畝產都在好幾千斤以上的,和明朝北方畝產不過二三百斤的糧食可是有著十倍以上的差距的,當然,明朝不可能種出二十一世紀的番薯產量。

這會議,還是取得了一些效果,起碼推廣番薯,是定了下來,由徐光啟負責。

結束了會議,楊改革還在思索著佔幾成稅賦的問題。

孫承宗說的這三成,實在是太少了,當然,這也不能怪孫承宗,這也是保險期間,在番薯沒有什麼好去處的時候,強行給官員、將士們發番薯,也不是什麼好事,孫承宗說三成,也是老成的考慮,為朝廷考慮。

楊改革苦苦的思索,這番薯在未來到底能幹什麼?

炸薯條?貌似用的是土豆做的,不是番薯做的,雖然帶個薯字。

蒸番薯?烤番薯?這個一年能烤多少番薯出來?倒是能造就一批依靠烤番薯糊日子的手藝人,這也算是擴大就業?

做成番薯糖?貌似過年過節的時候,有這個手藝的人可以小賺一筆,也算是擴大就業?

還有什麼是大規模使用番薯的?

難道真的用番薯去餵豬?楊改革記得,這番薯在農村,就經常拿來餵豬,過年的時候宰殺了好過年。

這明末,人都沒吃的,還給豬吃番薯?楊改革覺得,這人活得比豬還賤些,實在下不了這個決心。

那這番薯還能幹嘛?

楊改革漫步在故宮博物院裡,思緒漫天的飛舞。

由於早朝,外加開會,所以,中午飯都還沒吃,皇后周婉兒早已在乾清宮等候多時了。見皇帝回來,立刻迎上來。

“皇上回來了。”

“嗯,回來了。”

“皇上,還沒傳過午膳吧,臣妾親手做了粉蒸肉。陛下嘗一下吧。”周婉兒在乾清宮等候皇帝多時了,聽說皇帝午膳都還沒吃,一直在商討國事,也很關心,立刻親手做了一些粉蒸肉,等待楊改革回來,照顧好皇帝是皇后的本份,增進兩人之間的感情,這就是好機會。

“粉蒸肉?”一道閃光,從楊改革的腦海裡劃過。貌似點亮了什麼東西。可惜劃過得太快,又消失在記憶裡了。

“是啊!皇上,是臣妾親手做的粉蒸肉哦,陛下嘗嘗,看好吃不好吃。”周婉兒很殷切的看著皇帝,希望皇帝能吃一口自己親手做的粉蒸肉。

“粉蒸肉?”楊改革再一次念到,這東西,肯定和自己剛才一直在思考的番薯有聯繫,可是,聯繫在那裡呢?楊改革就是想不起來了。

“皇上,怎麼了?”皇后周婉兒好奇的看著皇帝,不知道皇帝怎麼了,很奇怪。

“粉蒸肉,粉蒸肉,粉……對了!!這番薯就是可以做成粉絲啊!紅薯粉,我的天!我怎麼把這樣重要的東西給忘記了?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楊改革忽然想起來,這番薯是可以做成紅薯粉的。

這紅薯粉,在以前,是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吃食啊!這豬肉燉粉條,那是鼎鼎大名啊!自己怎麼就把這樣重要的東西給忘記了呢?

想後世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幾斤,十幾斤的紅薯粉,有的作為過年的一道菜,或者是親戚來了之後一起享用,實在是招待客人的不二之選。量大管夠,滑溜順口,和豬肉一起燉了,在寒冷的冬日里,香氣四溢,那不知道有多香。在大冬天裡吃這熱騰騰的豬肉燉粉條,肚子吃得鼓鼓的,身上吃得暖暖的,外帶曬個太陽,實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這一家就需要幾斤,這大明朝,過億的人口,這一年下來,這得多少紅薯粉啊?這得多少番薯啊?楊改革稍一算賬,心裡就澎湃起來。這樣大的需求量,這番薯,自己還要下死命令推廣嗎?只要把這紅薯粉絲祭出來,這天下,番薯會立刻成為搶手貨,搶著種啊!

楊改革的心情豁然開朗。

看著皇后周婉兒道:“婉兒,你當真是朕的福星!得你提醒,朕剛才福至心靈,想到一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這是真的嗎?”皇后周婉兒端著碗粉蒸肉,有點不知所措的看著皇帝忽然大叫“天助我也……”然後又跟她說什麼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已經懵了。

“呵呵,婉兒,這粉蒸肉,朕吃了,這次,還真感謝你啊!”楊改革說完,搶過皇后手中的碗,幾口將碗裡的粉蒸肉吃個幹凈,還叫道: “好吃,好吃。”

皇后周婉兒則一臉幸福的看著皇帝吃自己親手煮的東西。

吃了幾口粉蒸肉。

楊改革的心思又轉了幾轉。

既然現在這明朝還沒有紅薯粉絲,那豈不是說,自己可以弄一個紅薯粉加工廠?壟斷全國的紅薯粉絲市場?這貌似好歹也是一個壟斷。工廠需要工人,能增加就業不說,這壟斷了賺得錢,可都歸自己啊!

又一想,自己用這番薯抵賦稅,其實完全不用當黃金搭檔、腦白金來給官員們發,自己完全可以以低成本收上來,然後經過加工,製成紅薯粉絲,然後返銷回去,變成人人愛吃,家家必備的過年物資,這一進一出,自己可就賺大發了,無本的生意啊!

那這番薯抵賦稅,看樣子,可以全額抵賦稅了。這種番薯的規模,恐怕是相當相當的大。比歷史上崇禎弄的那次推廣,效​​果肯定好得多。

再一個,這番薯的保存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番薯儲藏不了多久,但是紅薯粉,存個一兩年是沒問題的。嗯嗯,這是個好東西,儲藏方便,容易運輸,烹煮方便,吃起來也爽快,想到日後這軍隊的後勤,也少不了這紅薯粉絲啊!這又是一塊市場,這真的是一舉多得啊!

楊改革很想仰天長笑,發洩一下。

又想那歷史上的崇禎,可能不知道把番薯加工成紅薯粉絲,從而導致推廣番薯失敗,而浪費了一個拯救大明朝的機會,又是唏噓不已。

前進一步是天堂,後退一步就地獄啊!...<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2 AM

第一百零八章 徐光啟(六)

到了晚上。

楊改革更是興奮的睡不著覺,反復的嘮叨著。

“蒸番薯……”

楊改革提起竹管筆,寫在紙上。

“烤番薯……”

又寫在紙上。

“煮番薯……”

照樣記在紙上。

“炸番薯……”

再記在紙上。

“番薯糖……”

紙上面,已經記錄了一大堆了。

“紅薯粉絲……”

“餵豬……”

紙已經是密密麻麻一疊了。這是楊改革能想起來的所有番薯的用途,想到番薯能有這樣多的用途,就高興得不得了,用途越大,這價值就越高,需求就越大,這種植的面積也就越大,這儲備也就越多,這抵抗天災的能力就越強,這大明朝,就越不容易翻船,自己就越安全。

晚上,夢回百度,還繼續搜索番薯還有那些用途。

“番薯乾……”

“紅薯粉(粉末)……”

“紅薯酒……”

“紅薯澱粉……”

楊改革第二天一起床,就吩咐王承恩。

“大伴,去請孫、徐兩位師傅來東暖閣見朕,朕請兩位師傅吃早飯。”楊改革無頭無腦的對著王承恩說了這樣一句。

王承恩莫名其妙的去辦差了。

楊改革端坐在桌子前,又在昨天的基礎上,補上了自己一夜辛苦搜索出來的內容。

很快,王承恩就回來稟報:“啟稟皇上,奴婢已經派人去請兩位師傅了,估摸著,小半個時辰就能到了,請問陛下,今日早膳要吃什麼?”

楊改革擱下竹管筆,說道:“大伴,聽說南方有一種米粉,十分好吃,朕今天想請兩位師傅吃米粉,大伴叫御膳房的人去準備一下吧。”

崇禎帝楊改革又是無頭無腦的說了這樣一句,王承恩差一點一個撇腳,摔倒在地,這都是哪跟哪啊?米粉?那是什麼東西?

王承恩有點惴惴不安,不知道這皇帝今天是怎麼了,小聲的問道:“皇上,這米粉……”

楊改革見王承恩一副迷惑的樣子,想了想,解釋道:“米粉?不懂?或許應該叫米線吧?”

說到米線,王承恩多少明白了,民間確實有以米磨漿,製成絲,輔以雞魚肉等自製作料,開水燙熟即食的東西,這也叫米粉,而不是像麥子粉那樣的粉末。

“奴婢明白。”王承恩搞明白了皇帝要吃這玩意,立刻退出去,準備吩咐御膳房的人去做了。

“大伴,記得,只要三份,朕一份,孫、徐兩位師傅各一份,不要浪費了,明白嗎?……哦,對了,要四份,給皇后送一碗去……”楊改革話到半截,想起昨天吃了周婉兒的一碗粉蒸肉,因而想起了番薯的巨大經濟價值,今天,也就算是回請皇后吃一頓飯了。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出去了。

乾清宮東暖閣。

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位老人都有些疑惑,這樣早,皇上就派人把他們找來,說是請他們吃早飯,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是什麼事,兩個人在東暖閣裡,兩眼望兩眼,皆不知道皇帝賣弄什麼藥。

“兩位師傅早啊!”楊改革心情極好,率先給兩個人打招呼了。

兩人連忙跪下來請安。

“兩位師傅快起來吧,不用如此,快給兩位師傅搬個椅子來。”楊改革很熱情的“招待”自己左膀右臂。

坐定了。

“今天,朕請兩位師傅吃早餐,大伴……”楊改革對孫、徐兩位說完,又對王承恩說道,意思讓王承恩快點上米粉。

一溜的宮女太監,魚貫而入,擺案子的擺案子,擺吃食的擺吃食,還有擺開胃菜的,還有擺擦嘴用的。本來一碗簡單的米粉,現在變成配了七八個涼菜的高級貨了。

孫、徐兩位不知就裡,互相對看了一眼,莫名其妙。

“兩位師傅,請吃……”說完,楊改革率先開動,用筷子調了調米粉,然後甩開膀子大吃起來。

孫、徐兩位更是摸不著頭腦,見皇帝吃了,也跟著吃,吸吸嗦嗦,東暖閣裡,一陣吃米粉的聲音,好似路邊早點攤。

吃完,楊改革笑著道:“兩位師傅,如何?”

兩人對望了一眼,一同開口道:“美味。”

“呵呵,兩位師傅,朕不光是讓二位吃這米粉,而是朕想到了這番薯的去處了。”楊改革說完,拿目光撇了撇吃空了的的米粉碗。

孫、徐二位見皇帝示意剛才吃過的米粉,心想莫非這米粉裡有古怪?

“番薯的去處?皇上?莫非?……”顯然,對於這番薯,徐光啟下的心思比較多,立刻回過神來。

孫承宗也不慢,道:“莫非就是把這番薯做成粉絲?”

楊改革“啪啪啪”的鼓掌,道:“不錯,兩位師傅果然聰明,這番薯可以做成番薯粉絲,這銷路必不用愁,朕想過了,可以全額用番薯抵稅賦,朕將這收上來的番薯,做成番薯粉絲,再銷售回去,這一進一出之間,就賺大發了,這番薯的推廣,必將十分迅速。”

“這番薯做成粉絲,也許是可以的,不過陛下就這樣肯定,這紅薯粉絲就好賣?”徐光啟很懷疑這紅薯粉絲的銷路問題,如果賣不掉,那豈不是要皇帝當褲子?

“呵呵,徐師傅不用著急,這件事,朕有把握,必定叫天下的人都愛吃這番薯粉絲的。”徐光啟顯然那沒有見過後世買紅薯粉絲過年的場景,如果見過,就不會懷疑它的銷量了。

一家人買五斤過年,這大明朝過億的人口,就算一千萬的家庭,這也有幾千萬斤的銷量,當然,實際銷量肯定達不到這個數。但這還只是過年的消耗,如果算上全年,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番薯製品的消耗,這北方幾省的賦稅,其實,完全可以全額用番薯來抵。

“陛下慎重,此事,一旦全額抵賦稅,這番薯的種植面積,必將迅速的擴大,陛下還是穩妥一些比較好。”孫承宗連忙出言勸崇禎帝,不要太冒進了,這不是過家家,一旦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可沒後悔藥吃。

“呵呵,孫師傅,此事朕已有對策,不光是靠番薯粉絲一樣。”說完,楊改革將寫了番薯的諸多用途的那疊紙,遞給了孫承宗和徐光啟。

“烤番薯……”

“蒸番薯……”

“炸番薯……”

“番薯糖……”

“紅薯粉絲……”

“番薯乾……”

“紅薯粉(粉末)……”

“紅薯酒……”

最後還列了一個“餵豬……”

孫承宗和徐光啟看到番薯的這樣多的用途,看得目瞪口呆。再看看皇帝,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想出這樣多東西的,天生聖人?皇帝實在太強悍了,一個晚上就列出這樣許多的用途。

孫承宗和徐光啟吃驚了半響,才回過神來。

徐光啟實在是好奇,問道:“敢問陛下,陛下是如何知道如此之多的用途的?”能寫出這樣多用途的人,不是一般人。非神人不能也。當然要好奇的問一問皇帝到底是怎麼弄出來的。難道皇帝還有其他的高人指點?

“呵呵呵……”楊改革很得意的笑起來,這當然得益於自己二十一世紀的經歷,得益於自己夢回的,這個,當然不可能和他們說。隨口扯了一理由,準備搪塞。

“此事,其實也極簡單,朕見這番薯也是吃食,所以,按照烹飪的方法,蒸、煮、煎、烤、炸、悶、燙細細的想了一遍,寫下了覺得可能的烹飪方式,也就有了這些,至於後面的酒,朕見這番薯類似果子,也可生吃,傳聞猴子可以用果子釀猴兒酒,那這番薯為何就釀不得番薯酒?至於番薯糖,朕覺得,既然這番薯食之味甘,也許能製成糖……”

楊改革一通胡天胡地的胡扯,扯得孫承宗和徐光啟二人兩眼冒光,好似看到了寶貝一樣。如果都如皇帝所說的那樣,那麼,這番薯全額抵賦稅也不見得不行,當然,前提是皇帝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啟稟陛下,臣覺得,如果都如陛下所言,番薯有如此之多的功效,那以番薯抵賦稅的比例,也可以極大的提高了,關鍵是如何證明這些可行?”徐光啟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呵呵,徐師傅,此事不急,徐師傅回去之後,可派人用番薯逐步摸索,想必能摸索出相當多的用途來,畢竟,這是一個能填飽肚子糧食,不是地裡的雜草。徐師傅不是說過嗎?南洋皆以此物為食,可得長壽?”楊改革順水推舟,將一攬子番薯產品的試制工作,交給了徐光啟。

“這,遵命,陛下。”徐光啟無言以對,只好答應下來。

徐光啟又道:“如此說來,陛下是打算用這些番薯製品的出息來補賦稅?”

楊改革原本的想法是用番薯的製成品賺來的銀子抵該交的賦稅,按楊改革的理解,這北方的一些省,交的賦稅,及其有限,甚至不如南方一個府,一個州,所以,料想,這要的銀子要的也不是很多。

“確實,朕是想用這番薯的製成品賺的錢去抵賦稅的,比如開個番薯粉絲的加工工廠,只要大致能抵消賦稅就行了,朕也不指望這番薯能賺多少錢,目的就是番薯能大規模的推廣開就好。”

“啟稟陛下,臣以為,既如此,番薯抵賦稅的比例,宜為五五開,或者是三七開,較為妥當。”

“臣也贊同徐少保的意見,陛下可漸進,如果用番薯的出息能夠補足該交的賦稅,則逐步推廣開,如果入不敷出,則可縮小所佔比例。”

楊改革思索了一下這兩位師傅的話,覺得有道理,一次性全額抵賦稅,規模有點大,自己把情況想得太理想了,那就看情況,一步步的來把這個抵消的比例提高吧。兩位師傅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兩位師傅說的,從五五開開始吧,如果情況良好,就三七開,甚至全額抵賦稅。”

“陛下聖明。”兩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哦,對了,朕已經選定了幾個試種番薯的地方,徐師傅試種番薯的時候,可以把這幾個地方包括進去,……一處就是陜西的榆林地區,特別是米脂縣,據說這個地方是貧困異常,所以,番薯應該盡快在這些地方推廣,順天府,也至少列入一個,其他的地方,徐師傅就自己安排吧……”

皇帝指定了兩個種番薯的地方?徐光啟摸不著頭腦,為什麼不是其他地方?不過既然指定了,那就在那裡栽種吧。至於為什麼,只有楊改革一個人知道,這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可就在米脂起義的啊!如何不防範他?

這番薯的推廣,大的計策是出爐了。連一些細節問題,都考慮進去了,楊改革這個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相當重視的,視為金手指對抗北方乾旱的種番薯,也算是告了一個段落了,接下來,就看徐光啟的實際操作能力了。

歷史,必將不同!...<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3 AM

第一百零九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

崇禎元年。

三月二十日,下午。

楊改革睡了一個好午覺,正準備出去溜達溜達。

王承恩快步走進來,道:“啟稟皇上,剛接到的密匣。”

密匣?這東西貌似還只有毛文龍一個人用啊!楊改革迅速的接過手,看看鎖具,完好無缺,封條也完好。又取出鑰匙,開鎖。

裡面放著幾張紙,毛文龍的來信。半個月的樣子,這個匣子就從京城到毛文龍的手上走了一遭了,又回來了。

“臣毛文龍隔海叩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叩謝陛下賜下軍餉,將士們感激涕淋,皆言陛下乃仁慈之君,聖明之主,必以一腔熱血報謝陛下之恩。”

“……陛下交代的幾件事,臣皆已準備妥當,東江之兵,經年訓練的可戰之兵,在四萬左右,另有三萬為輔助新丁,平時耕種,戰時輔助,另有七八萬勇壯,稍加訓練,就可以參戰,不說野戰,據城而守足以。”

“臣必定會嚴格按照陛下的旨意辦事,不放一個可疑的物資入遼。還請陛下早日派下天使,管理這東江的物資入關事宜,臣再叩首……”

毛文龍這次把兵的數目降低到了四萬了。比以前差不多砍了一半了。楊改革思索著,這毛文龍把這當兵數目的水分,算是擠得差不多了。四萬,不算多,也不算少了,牽制野豬皮,夠了。兵再多,他毛文龍又該生出別樣的心思了。

怎麼回信呢?

想了想,提筆在紙上面寫道:“三月十三日來信已收到,聽聞毛卿所言,朕心甚慰,東江之兵,朕已知曉,務必勤懇練兵,以備將來戰事,不可疏怠。”

想了想,又寫道:“軍餉之事,每月十萬兩軍餉會準時送到,毛卿不用為軍餉發愁,務必專心練兵。”

“關於管理關口事宜,朕已知曉,不日就會有人前來接手,毛卿務必謹記朕的話,除奢侈品之外,其他一概不準入關。凡是敢攜帶違禁品入關者,格殺勿論。”

給毛文龍的信,也就寫了這樣多。

本來,還有很多事需要交代和辦的。

實際上,毛文弄已經同意和皇帝“合夥做生意”了,盼著皇帝早點去接手管理,這可是名正言順了,以後再不怕別人呱噪自己和朝鮮東虜做生意了,這皇帝帶頭幹的,有本事你找皇帝去。可惜楊改革這邊實在沒什麼可靠的人手,這三大班,也就舍人班開業了。太監班和進士班都還沒開業呢,這人手,實在沒有可靠的。

還有,就是軍事上的事,楊改革打算做一些改革,或者說往毛文龍那裡摻一些沙子,可惜,舍人班也沒有畢業,也沒有人手,都是難題。

匆匆寫完給毛文龍的信,準備封匣,想想,還是暫時別發出去,再想想,似乎太急躁了點,還缺了點什麼。自己把合唱團的事給忘記了。

自己那合唱團,似乎也該出場了,這東江的慰問,也該開始了,不知道這歌練的如何了,這帝國是需要偶像的,士兵們,是需要夢中情人的,這有助於提高士兵們的士氣,提高勇氣,增強信念,有利於軍中的團結和安穩,以二十一世紀的經驗來看,塑造這樣一位或者幾位帝國偶像和夢中情人十分有必要。

“走,大伴,去郭桓那裡去。”楊改革猛的站起來,朝王承恩喊道。完了又加上一句:“把孫、徐二位師傅也叫請去。”

西苑。

孫承宗和徐光啟納悶了,怎麼早上才見過,下午還沒辦正事,又被接進宮了?還被叫到了西苑。

“不知道陛下把臣召到這西苑有何事?”孫承宗開口問了。這無緣無故的,跑到西苑來幹嘛?徐光啟也是一臉的迷惑。

“呵呵,是這樣的,朕準備了一個合唱團,準備到各邊去慰問勞軍,提高提高將士們的士氣。想請二位師傅來看一下,看看效果會如何。”

孫、徐兩個人莫名其妙,慰問邊軍?還唱歌?勞軍一般都是派個人送點吃的喝的,送點銀子過去,就算是勞軍了,還唱歌慰問?不會是勞什子軍妓一類的東西吧?徐光啟的臉當場已經黑了,道:“啟稟陛下,陛下應該以仁德、仁慈之心治國,而不是送一群可憐的女子去供邊軍淫樂,這都是父母生養的,為何要受到如此屈辱?營妓,粗鄙的軍漢為之,也就不好多說,陛下乃明君,聖主,為何也行如此荒誕,遭人把柄的事?”

楊改革莫名其妙的被徐光啟訓了一頓,覺得很冤枉。開口解釋道:“徐師傅可錯怪朕了,朕可沒打算送什麼營妓過去,是合唱團,唉,兩位師傅還是跟朕來,看看再說吧,朕覺得,這個東西,對提高士氣有很大的幫助。”

不是送軍妓?徐光啟也覺得不好意思,自己平白就說了皇帝一頓,雖然是帝師,但是,這不明不白的教訓皇帝,實在是太不謹慎了,好在皇帝的度量大,不計較這些。

郭桓十分愉快的盼到了皇帝陛下一行的到來。

“奴婢郭桓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給皇帝磕完頭之外,又給孫、徐二位行禮。

“起來吧,郭桓,這合唱團準備的怎麼樣了。”

“謝陛下,啟稟陛下,合唱團已經將歌、曲練熟,隨時可以給陛下表演了。”

“呵呵,不是給朕表演,哦,不是,也是給朕表演,……這樣,朕先看下效果,如果可以,就派給你們一個艱鉅的任務,如果做得好,統統有賞。”

“遵命,陛下,那奴婢現在就開始了。”

“嗯,好吧,開始吧。”楊改革坐在看臺上,準備欣賞這合唱團的演唱。孫、徐二位分坐兩邊,都準備看看,這皇帝口中所說的合唱團到底是什麼。

第一首就是《遼河之上》。 (改編《松花江上》)

果然是大殺器。

這一首一唱完,徐光啟就含淚道:“陛下,臣有罪,臣錯怪陛下了,……此歌聲音略帶嘶啞,淒涼悲鳴,聲聲催人肝膽,特別是這遼東背離故土之人,一聽此歌,必定聲淚俱下,心中淒慘異常,稍加引導,復仇之怒火必定中燒,此歌一出,必定能抵千萬可戰之士。”

孫承宗也是頭一次聽到這歌,也是感慨萬千,也覺得這皇帝陛下的心思果然奇特,想到用歌曲來提高士氣。想了想,道:“啟稟陛下,臣此前見書上寫漢高祖圍楚霸王於垓下,四面楚歌,楚霸王不戰而潰,不以為然,以為書中杜撰,今日聽此歌,臣方覺得,這四面楚歌,古人誠不欺我也,陛下以此歌激勵遼東軍民的鬥志,想必事半功倍,可收奇效……”

面對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人的誇獎,楊改革也小小的得意一把,這文工團在後世,可是有這光輝歷史的。對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和意志,都有很高的加成作用。自己穿越過來搞槍桿子,怎麼少得了這東西?當然,這些不能和別人說,也就只能在心中樂一樂。

“呵呵,兩位師傅,這就是朕專門為了對付東虜後金所創之歌,目的就是激勵遼東軍民的鬥志,激發他們骨子裡的血性,激發他們報仇雪恨的決心。”

“陛下,此策可行,陛下真乃聖主也。”兩人一口同聲的說道。

第二首就是《精忠報國》。

這首歌曲在朝堂之上都唱過,孫、徐兩位本以為不過如此的。那裡知道,這首歌一經合唱,配樂,效果就大不同了,除了慷慨激昂的男子合唱,還有十餘張古箏的配樂,場面異常的宏大,隨著那那古箏的錚錚之聲響起,就好似那沙場之上的殺伐之氣四溢,金戈鐵馬,熱血沸騰,催的人心頭狂跳不止,眼前猶如刀光劍影閃過,兇險異常。古箏之音時而高昂急促抒發慷慨、豪情;時而悲鳴哀轉,抒發悲壯,惋惜之聲,彷彿把人帶入了幾百年前的那段刀光劍影的徵戰之中。

完畢。

孫承宗半響才回過神來,道:“陛下此歌,當真是催的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老臣就如同回到了戰場,渾身充滿了力量,好似年輕了十歲,隨時可以上陣殺敵一般。用此歌催動士氣,大善。”

徐光啟則捋著鬍子,眼神裡似乎盯住某個東西,堅定而又狂熱。

“呵呵,接著下一首。”

第三首就是《我的家鄉》。 (改編《我的祖國》)

第四首就是《臨江仙》。 (老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就是用了裡面的詞。)

幾首歌一唱完,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人,老淚縱橫。原本為了國家,就操碎了心,心中不知道埋了多少心酸和委屈,被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一催動,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楊改革的人生,遠不如孫、徐兩位豐富,來明朝,也是當的皇帝,沒有經受多少這辛酸苦辣之事,加上早聽過這些歌曲,所以有免疫力。而明朝的這些一心為國為民,卻屢遭不公待遇的人,被音樂那直透靈魂的力量牽引,把埋藏在心中的那些心酸、悲苦事,給勾了起來,再也忍不住,哭著發洩起來。

楊改革沒想到,這歌還有這樣大的威力,居然會讓兩位老人哭出來。自己怎麼就沒多少感覺呢?只覺得夠勁,好聽。

楊改革那裡知道,這孫、徐二人的生命歷程裡,經歷了多少傷心辛酸,無奈之事,一心報國無門,委屈求全而不得志,心裡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事。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3 AM

第一百一十章 心思

看這孫承宗和徐光啟哭夠了,楊改革才道:“早知這合唱會惹兩位師傅如此,不來也罷。”嘴上說不來了,實際上,巴不得有人來試驗一下這效果。

“該來,該來。”兩個老人抹著眼淚說到。

“呵呵,和合唱團勞軍的事,兩位師傅,覺得如何?是否可行?”

“可行,陛下。”

“完全可以,陛下。”

兩個人的意思一樣,都表示,這合唱團勞軍是好事。

“郭桓,聽到了嗎?兩位師傅都稱贊這合唱團勞軍是好事,所以,你通過了朕的考驗,你就是這合唱團的正式團長了。朕準備讓你正式的去勞軍,第一站估計你也知道,就是東江鎮,現在天開始暖和了,正好可以啟程,沿途安全問題你放心,朕會關照的。”

“奴婢遵旨。”郭桓到時很平靜的就答應了下來,完全沒有什麼大吃一驚或者懼怕。皇帝的歌明顯就是給遼東人唱得聽的,如果連這個都看不出來,還要在這大明朝混下去嗎?

“嗯,很有幾分膽識,不錯,這樣,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靠近了答道。

“傳旨,派一名錦衣衛千戶領二百精銳,隨團保護,專職合唱團的安全。”楊改革對於合唱團給予了厚望,當然是要給予高規格的保護。這勞軍去的就是男人的集中營,合唱團了的女子又多,搞不好就弄出強姦來,那可就不妙,打了自己的臉不說,這塑造帝國的情人,怕是要破產了。

“兮……”

“唔……”

兩位帝師都不約而同的帶著一點驚呼,得錦衣衛千戶,二百精銳的保護,這個勞軍團的規格,相當的高了,看來,皇帝對這合唱團,確實寄予了相當高的厚望啊!又一想想這楚漢爭霸,漢高祖一曲楚歌,唱得了天下,陛下如此投入,也不算過份。

當然,是在聽過了合唱團唱歌之後才有如此的自信,如果是沒聽過,說什麼也不會同意的。

“奴婢遵旨……”王承恩去辦這件事去了。

“另外,那八名領唱的,每人五十兩,其餘合唱團人員,每人十兩,算是朕給你們出行在即送的一點心意。還有,出行在外,伙食務必吃好,餉銀也要高一點,銀子,朕出,回來之後,朕還有賞賜,務必使這合唱團無後顧之憂,安心替朕勞軍,明白嗎?郭桓?”

“奴婢明白了,嗚嗚嗚……陛下對奴婢們實在太好了。”皇帝又安慰,又是賞銀子,又是提高伙食、餉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皇帝啊!怎麼能不讓人感動。

“嗯,廢話也不多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準備準備吧,有家的跟家里人道個別,沒家的人在京城好好轉一轉。三天之後,就出發吧。”

“奴婢遵旨。”郭桓早就做好了外出的準備,皇帝陛下作歌,就是為了激烈邊軍的鬥志,不到邊關去,如何激勵?所以,這外出遠行,從第一天練習唱歌開始,就明白了。也就早有了心理準備了。有了準備的人,是不會懼怕的。

郭桓離去之後。

楊改革決定和兩位師傅商議一下東江的事。這毛文龍的那幾萬軍隊,始終還是遊離在了大明的有效管轄之外,雖然現在毛文龍對自己畢恭畢敬,可不見的就一直這樣保險,槍桿子問題,容不得半點疏忽。

“孫師傅,關於東江鎮兵額的事,朕想聽聽孫師傅的意見。”楊改革直接開門見山的向孫承宗徵求意見了。

“陛下,可是問東江鎮的兵額?”孫承宗反問道。

“正是。”

“陛下,東江之兵,言過其實,上報來到數字,水分極大,不可能有十幾萬,也不需要十幾萬之多的兵,陛下僅僅是牽制一下東虜,又何來需要這樣多的兵?皇上切不可被毛文龍欺騙了。”孫承宗也是很厲害的,直接就說這東江兵裡有水分,不可能有那樣多的兵,那樣,毛文龍就是天天到別人家裡去搶劫,也弄不到那樣多的銀子發軍餉,沒了軍餉,這軍隊也就不叫軍隊了,另外,也不需要那樣多的兵力,直接指明了問題的核心。

“多謝孫師傅指點,朕知道了,朕給東江的定額,就是四萬兵,其餘輔兵,勇壯都不算在內。”

“如此,陛下,此數和臣估算的數目大致相同,這個定額足夠牽制東虜後金和自保了,再多無宜。”孫承宗也就直言了。

楊改革和孫承宗雖然估算的有效兵額是差不多,但是裡面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孫承宗是從戰略目的出發定的兵額,楊改革則是從後來的歷史知道的大致兵額,這就是差距。

“東江的兵額現在是定了,問題也就來了,十五萬男丁,只有四萬人有餉銀,其他的人又如何過下去?還有依靠他們過活的婦孺呢?東江懸浮於海上,又不產糧食,長期下去,肯定會壞大事啊!”

“這……唉……,啟稟陛下,這確實是個問題啊!”孫承宗皺著眉頭,張了張幾次嘴,,很無奈的說了這句。

這個問題,其實還有深層次的問題,有了皇帝的內帑支持,毛文龍依靠和朝鮮和東虜做生意,完全可以養得起這些人,但是,毛文龍養得起是毛文龍養的,和這大明朝和皇帝就沒什麼關係了。這兵力一多,野心也就大了,日後就不好招呼了。所以,防範於未然,限制,控制毛文龍那邊的兵力,也是必定的。而這些後備的兵員,也是需要找個名目弄出毛文龍控制的地盤的。可別東虜後金沒幹掉,又弄出個什麼大軍閥來。

“這幾年,朕以為,必定會和東虜有一場大戰,所以,新軍擴大,勢在必行了,所以,朕想,從東江那裡招一批兵,解決那邊的隱患,也減輕毛卿那邊的壓力,這能逃到我大明的,想必是心向這我大明朝的人,都是和東虜後金有血仇的人,都想復仇的人,想必,戰鬥力,也會比較強。”

玩的就是心思。

孫承宗也不說破,道:“確實,陛下,徵召新軍,已近勢在必行了,從東江招兵,既可以減輕毛大人那裡的壓力,又可以得一批志在報仇的敢戰之士,倒是一個可行之策。”

“既然孫師傅也認為可以,那孫師傅,以為可以招多少兵為宜?”

孫承宗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可分批進行,第一批,招個兩千人已近足夠了,陛下的捨人班才兩百多人,一帶十,已是極限了,再多,就過於稀釋了,這樣不利於新軍的發展,以陛下的訓練手冊,半年就可以訓練出一批合格新兵,那麼,今年年底,陛下已經有兩千多訓練合格的新軍了,再招募第二批,此時,陛下已經有兩千的新軍,陛下可再擴大十倍,招募兩萬人,只需要半年的訓練,陛下就可得二萬訓練合格的新軍,到明年年底,稍加磨練實戰,就可成為一支可以依為依靠的強軍,如此,如果陛下還想擴大規模,那麼,第三年,稍微擴大一點,就有六七萬的可戰之兵了,如此,東虜後金繞道之時,應該東虜綽綽有餘……”

孫承宗不愧是老謀深算,娓娓道來,將未來的兵力擴張計劃做好了。

“明年年底之前,會有兩萬合格的新兵……”楊改革心中計算著,按照歷史,明年年底就是野豬皮進關的時間了,兩萬新軍?能夠檔得住嗎?第三年,五六萬,七八萬新軍沒問題。問題是,等得到第三年嗎?

楊改革思索了一陣,覺得還是按照歷史來訓練自己的新軍。二萬人似乎不可靠啊!起碼也要四五萬才行,不過時間又太短,頭疼。

思索了一陣,楊改革才道:“朕見孫師傅以第三年為一個關口,莫非孫師傅認定,東虜會在第三年入關?”

“……啟稟陛下,臣以為,東虜後金的入關時間,最早大概在明年年底,如果明年年底沒來,那麼,以後每年來的可能,會逐年提高。”

孫承宗一語中的,猜中了歷史。讓楊改革小小的震撼了了一把。...<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4 AM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

“孫師傅為何認為明年年底東虜就會入關呢?”

“陛下,這些年,我朝的天災也是不斷,想必東虜那邊也不好過,另外,臣聽袁自如說,東虜那邊很缺糧食。曾希望同我朝通邊,獲得糧食。再一個,東虜就是一個依靠不斷搶劫才能壯大的部落聯盟,如果不能搶劫獲得更多的好處,想必,東虜也就自己崩潰了,用不著大明朝去打了,再,今年正在攻打蒙古,打通入關的道路。所以,綜合各種情況來看,臣斷定,東虜必定會入關,入關,最早必定會是明年年底。”

“高!實在是高!”楊改革仿照某電影的臺詞,來了這樣一句。

這孫承宗根據各種蛛絲馬跡,推測出了大致的歷史,當真是一位戰略高手。

“臣愧不敢當,只是根據情報分析而已。當不得陛下如此贊譽。”孫承宗也臉紅了。皇帝陛下的誇獎,實在太赤裸裸了。裡面很多分析,都是直接採用了皇帝的推測。

“孫師傅的分析有道理,朕也是如此認為的,朕認為明年年底,東虜後金就會來了。”楊改革完全是拿歷史說事。根本算不得自己的分析。

“所以,明年年底的二萬新軍,能否抗得住東虜後金的進攻呢?”這是楊改革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成敗在此一舉啊!道時候還沒有袁崇煥的遼東鐵騎的救援,楊改革還是有點擔心的,擔心自己的小命。

“陛下,到時候,陛下可徵召天下兵馬勤王,聚集十幾萬的兵力,不是難事,只要以這兩萬新軍為核心,控制住中軍不動搖,想必,那東虜也無可奈何。只要能相持下去,一旦袁自如那邊得手,東虜必定倉皇逃竄。”孫承宗說得是頭頭是道。

不求打贏,只求別輸,孫承宗的這個算盤,給崇禎皇帝打得還是蠻好。不過楊改革可不希望僅僅是和野豬皮相持,而是想一戰定乾坤。當然,孫承宗說得更靠譜一些。對雙方實力的把握,更加精準一些。

楊改革和孫承宗兩人談的是很投機,徐光啟因為才到京城,所以,還不熟悉這裡面的由來,稀里糊塗的聽皇帝和孫承宗談論事情,自己一句也插不上嘴,雖然心裡有點不甘,但是也無可奈何,誰叫自己來的遲呢?好在皇帝並不避諱自己,這些事,也漸漸有了些眉目,可見,皇帝還是很看重自己的,這師傅,也不是白叫的,也就安心的跟在後面聽根腳。

“孫師傅,朕還在想一件事,孫師傅給朕把把關。”

“陛下所說何事?”

“呵呵,是這樣的,朕準備對遼東包括東江的軍隊進行一下階梯劃分,重新定位軍隊的職能,以適應日後東虜後金的來襲。”

“陛下準備如何重新定位呢?”和東虜後金有一戰,而且這一戰的時間也許會很近,一兩年的時間就會到來,所以,孫承宗對於軍事上的改革,一般都持支持的態度,自己就曾經編練過新軍,現在的衛所軍,戰鬥力實在太差了,不能作為依靠。

“朕準備將這軍隊分成三個階梯。”

“第一個階梯,為職業志願軍,要求不怕死,敢死戰,沒有下令不允許撤退,有豐厚的報酬和撫卹,主要招收對象就是那些和東虜後金有血海深仇的人。”

“第二個階梯,為守備軍,要求在依托戰備工事的時候有戰鬥的能力和決心,一般不要求和敵人野戰,餉銀一般。”

“第三階梯,為鄉兵,民兵,合稱預備役,只作為前兩者的後備和補充,不要求有獨立和敵人作戰的能力和決心,不承擔獨立作戰的任務,最多只要求輔助守備軍進行防守,主要用於防禦性自衛,平時無餉銀。”

這個階梯,是根據以後軍隊的劃分弄出來的,典型的進攻野戰部隊防守守備部隊後備役補充。

孫承宗思索了一會,道:“陛下,此策設想極好,現在各軍人員混雜,戰鬥力參差不齊,陛下這樣一分,各個階梯的職能,一目了然,上下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戰鬥力也比較可靠,可以一試,可更利於指揮。再者,陛下反正要訓練新軍,不妨在這新軍裡,實行此策,另,袁自如那裡,還需要訓練幾萬可戰之兵去抄東虜的老巢,所以,那邊也可以如此分階,毛文龍那邊,陛下也可以派出人員訓練,最好是輪流上岸來訓練……”孫承宗始終是防範毛文龍的。

“出力多,拿更多的餉銀,得更多的賞賜,但是需要以命博;出力少的雖然輕鬆些,較為安全,但是拿的餉銀少,得到的賞賜也少,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意願了,這樣,混跡於軍中的那些貪生怕死者,可盡剔除第一階梯,能力不足者,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階梯,如此,第一階梯的戰鬥力,可大漲。如此甚好… …”

孫承宗說了半天,說到這用命博厚餉,忽然又停了下來。沉思了半天,又道:“陛下此策,可是要和袁自如的遼人守遼土之策相配。”

楊改革終於等到了這句話,楊改革就是要把這軍隊分三個階梯,每個階梯的職責和能力各不相同,待遇也差別極大。以此來鼓勵那些窮途末路的人用命博命。明末最不缺的就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如果能有一個機會,用性命博取一家人的豐衣足食,相信這個比造反更有吸引力。造反是死,用命博命說不準還能博得一個封妻蔭子。流民對地的渴望是最大的。

“是的,不錯,朕的設想是這軍隊分三階,職業志願軍訓練嚴格,裝備精良,敢死戰不怕死,所以,能得到的地是最多的,餉銀也最多,撫卹優厚,足夠夠一家人吃穿不用愁,死傷,傷殘之後,仍可依靠地來過活,還可以享受子女的免費教育、退役安排工作等,徹底的免除後顧之憂,安心賣命。”

“第二階的守備軍,要求一般,餉銀一般,分給的土地也就一般,不算很多,也就夠一家幾口勉強度日就行。”

“第三階梯的預備役,分的地最少,主要還是給職業志願軍和守備軍耕種自己耕種不了的土地,這樣,土地有了人耕種,可以就近供糧,又可有足夠的後備戰士,又可削弱東虜後金的實力,不知道孫師傅如何看?”

孫承宗呆住了,第一階的職業軍待遇和福利實在太好了,不光餉銀高,還分很多土地,死了還有撫卹,子女可以享受教育,退役還可以安排工作?這個,是不是太……,不知道皇帝是如何想的。這樣一來,天下的軍漢,可就真的要翻身了。好男不當兵這句話,恐怕就要改寫了。

“陛下,這……”孫承宗實在不知道說什麼了。

“呵呵,孫師傅,可是覺得這第一階梯的職業軍待遇過於好了?”

“啟稟陛下,正是。”要是真的有這個待遇,那天下的人還不打破了頭往軍隊裡跑。

“呵呵,孫師傅,其實這個待遇也不算好,想讓別人無後顧之憂的以命博命,這自然待遇要高,否則,誰還肯賣命?”楊改革想得是極好。

“陛下,容臣想一想。”

皇帝的話,給孫承宗的沖擊力實在太大了。

徐光啟聽了半天的根腳,終於聽出了點眉目了。見孫承宗在這件事上猶豫不決,思索了一會,道:“啟稟陛下,臣有話說。”

“徐師傅有什麼盡管說。”楊改革很高興徐光啟也能提出點什麼好建議。楊改革看過徐光啟的歷史資料,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主,具有穿越的嫌疑,也練過新軍,不過沒有孫承宗那樣有實戰的經驗。但是,對於軍事,絕對不是小白。

“陛下,臣以為此策,完全可行,這不就是陛下的親軍待遇嗎?不過是把範圍擴大了一些而已,為何就不行了呢?”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徐光啟一句話,點醒了孫承宗,也點明了崇禎皇帝楊改革。

孫承宗猛然醒悟,一敲自己的腦袋,道:“陛下恕罪,臣糊塗了。還是徐大人清醒,一語道醒夢中人,陛下此策完全可行,第一階梯的職業志願軍之待遇,完全可以比照陛下親軍對待,如此,一切就順暢了。”

說完,又對著徐光啟行了一個禮,道:“多謝徐大人教誨,孫某受教了。”

“唉……快快請起……徐某不敢當……”徐光啟連忙扶起孫承宗,兩個人在那裡練起了互相恭讓。

楊改革也很雷,心想:自己不過是搬了日後職業志願軍人的一些資料待遇說事,沒想到,這古代,也有“志願軍”,而且還很牛B,皇帝的親軍。

楊改革又一思索,猛然醒悟,自己看了這樣多年的穿越書,都白看了,這清穿的書中,不就是有什麼一等侍衛,二等侍衛嗎?這就是皇帝親軍的身份,不僅地位高,而且待遇好,子女讀書識字更不在話下,外放出去起碼也是個千總,總兵什麼的,這待遇,比自己弄得這個待遇更加的好。為什麼自己就沒想到呢?正如徐光啟說的那樣,不過是規模擴大了一點。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果然沒說錯!...<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6 AM

第一百一十二章 紛繁復雜,事多

被徐光啟一說,楊改革的軍隊分級,後備役計劃豁然開朗,原本以為會有很多難題和阻擾的,現在看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困難,不就是皇帝的親軍規模大了點嗎?

既然是皇帝的親軍,那要求嚴格一點,要求能打一點的軍隊充任,也就很正常了,難道皇帝要一群軟蛋保護自己嗎?

既然是皇帝的親軍,那麼,也就有退役的問題,分配工作,也就理所當然了。歷史上可是很多皇帝都這樣幹的。

楊改革想起,這清穿的書中,這一等侍衛,二等侍衛都是極有地位的,退役之後分配的工作,也是極好的,出去都能當個千總,總兵什麼的,是武官升級的捷徑,這樣做的好處也是大大的,這皇帝身邊出去的人,心里肯定向著皇帝,對皇帝控制全國,十分有利,基本不會養成什麼地方軍閥。這也是清朝能延續二百多年的一大原因。

利用退役的親軍外放控制國家的軍事,可以讓那些親軍更加效忠皇帝,有一個好歸宿了,自然要好好珍惜,賣命的時候,自然要賣命,也可以使皇帝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帝國。

楊改革原本就打算將自己的新軍擴大,在廣大農村招募農民,無產者進入自己的新軍,這將來退役了分配工作,大的不說,可以分配一個村長,或者是村保主任,在鄉裡,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想必,這對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吸引力也是蠻大的,或者是分配到縣城里幹個衙役,衙役頭頭,如果是軍官退役,可以乾個副縣尉什麼的,這個對於平民百姓,也是極大的誘惑了。

這樣一來,自己的新軍的戰鬥力猛漲不說,這還可以用不斷退役的新軍逐漸的控制大明朝的每一根神經,每一個村落,徹底的強化皇權,繞過儒家士大夫。

那些平民百姓,得了皇帝的實惠,自然是皇帝的人,自然向著皇帝說話,將來,一旦時機成熟,這就是一隻無比可怕的力量,任何人要動搖皇帝的位子都要考慮考慮他們這些人同意不同意。

原本,楊改革還怕自己的這個計劃太過於“先進”,遭到反對,現在被徐光啟一說,就都不用怕了,只要安上一個名頭,那就是皇帝親軍,自然就都行得通了,皇帝親軍待遇好,那是正常的。

楊改革信心滿滿,這清朝的皇帝都可以給自己的親軍侍衛安排好工作,自己就不能給自己的親軍們安排一個工作?也沒要太大的官,就要一個村長,衙役之類的。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

“朕決定了,那就新軍分階梯,第一階梯為職業志願軍,可以冠一個皇帝親軍的名義,待遇務必好,戰力務必要高,退役包分配。”楊改革一不小心,把這二十一世紀的詞給用了出來,好在孫、徐都沒太注意。

“第二個為守備軍,第三為鄉兵,民兵,為後備役,為前兩者提供兵員。這件事,還有牢孫師傅負責,擬一個具體的方案出來。”

“臣遵旨。”

解決完了這件事,楊改革心中輕鬆了許多,回到乾清宮。

提起筆,給毛文龍寫信。

在前面寫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

“朕不日會派出合唱團去東江慰問,毛卿務必保證朕的合唱團的安全。”

寫完了信,立刻用密匣封號,然後叫人立刻送出去。

和毛文龍過招,才剛剛開始,既要用他,又要防備他。這鬥智斗勇,密匣裡的事又不好對人說,鬥的是心力,楊改革這個宅男實在是頭疼,沒有那樣多的心思和別人玩捉迷藏。

三月二十一日。

一大早。

楊改革的面前,就是一大堆的紙片。

上面寫滿了“語文”“數學”“歷史”“天文”“地理”“格物”“農課”……

這些都是楊改革給進士班準備的教學科目,自己是在太缺人手了,這三大班的教育,實在是應該盡快展開。可惜,現在的自己,連教材都還沒準備好。

想想就頭疼,於是,又夢回百度,看看二十一世紀都上那些課,一醒來,就抄了下來。

王承恩看著皇帝在桌子上“寫寫畫畫”,不知道寫些什麼,看了半天也沒看明白,看得正莫名其妙,皇帝叫他了。

“大伴,去請幾個人。”

“啟稟皇上,請誰?”王承恩的反應很迅速。

“請孫、徐兩位師傅,李祖白……”

楊改革想請孫承宗,徐光啟,李祖白等幾個自己圈定的教師來商議一下這教學科目和教學內容的事,這進士班培訓,已經不能再耽擱了。還有幾個教師,還不知道在那個角落里呆著,比如徐霞客,是楊改革內定的地理教師,還有那個什麼洋人,現在估計也快到京城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剛走出門,還沒一分鐘,又進來了,又稟報道:“啟稟陛下,方弘瓚求見。”

“方弘瓚?哦……”楊改革想起來,就是那個負責清查魏案銀子的錦衣衛指揮使同知。他來幹嘛?難道魏案的銀子都到齊了?

“他說有什麼事了嗎?”楊改革納悶。

“啟稟陛下,方弘瓚說,陛下招募勇士環球航行的事,現在人已經招滿了,想請問陛下接下來該如何安排?”

環球航海?這事?楊改革覺得自己真的是忙糊塗了,連這樣重要的事都忘記了,是該過問一下這事了。想想道:“那就見見方弘瓚吧。”楊改革覺得自己是在太忙了,教學科目的事都還沒著落,這環球航海的事又來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道。

其實,環球航海這事,不歸方弘瓚管的,奈何這環球航海是皇帝的“私事”,所以也就沒有那個衙門專門負責這事,任務就落到皇帝的私家偵探“錦衣衛”的身上,楊改革有點印象的就是方弘瓚了,所以,方弘瓚又客串了一下管理招募人員的事。

“臣方弘瓚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方弘瓚很認真的磕頭。

“起來吧,方愛卿,有什麼事?”

“啟稟陛下,陛下交代臣辦的招募環球航海勇士一事,臣已經招募到了足夠的人,已經辦妥了。敢問陛下接下來如何辦?”

“招到足夠的人了?招了多少人?”楊改革心目中的人數,是越多越好,那裡是自己將來海軍的搖籃呢。

“啟稟陛下,一共招募了一千五百名。”方弘瓚奇怪,不是皇帝說一千五百人嗎?怎麼現在又忘記了?

“一千五百名?”

“啟稟陛下,是的,一千五百名,不過很多都沒見過水,如果貿然出海,恐怕……”方弘瓚其實根本談不上招募,其實頂多只能算是個報名,因為皇帝交代的,就是只讓方弘瓚負責報名,所以,方弘瓚很鬱悶,盡管別人聲稱自己不會游泳,但是方弘瓚根據皇帝的命令,還是把人登記起來。算是“招募”了。

現在人是齊了,但是要出海,恐怕比泥牛入海更泥牛入海,方弘瓚覺得自己的差事是在是夠倒霉,只好硬這頭皮來見皇上,看皇上怎麼說。

一千五百名,起碼可以武裝一二十艘大型的船舶了,一二十艘大型船舶戰艦,算得上是一隻大型的艦隊了,沿途的海盜什麼的根本就不敢露面,這樣才夠安全,歷史上麥哲倫環球航海,才五艘船,二百多人,平均每條船上面才不過五十人,船小人少,環球的夠嗆,自己還死在路途之中,所以,楊改革當時交代的是招募至少一千五百人。...<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6 AM

第一百一十三章 明朝玩海的牛人們

一千五百名人員已經招好了,接下來該咋辦?

楊改革撓了撓腦袋,誰給自己訓練水師?這船,歸誰造?並不是人來了就可以自動開船出海了,也不是遊戲裡面,點一點鼠標,遊戲裡面的農民就會自動升級成水兵,那船,也沒有一個專門負責造船的建築,自己點點那個建築,船就自動出來了。

嗯,造船的建築?

自己雖然沒那個建築,但是自己有很牛B的內廷。應該有負責造船的衙門吧。想想,那鄭和也是太監,也是他負責造船的,自己這內廷裡,應該也有個太監負責這事吧。

“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正站在一邊伺候著。

“你說這內廷裡,負責造船的是那個衙門啊?”楊改革直接就問了,這當皇帝就是這樣簡單。

“啟稟陛下,造船歸內官監負責。”王承恩一直在聽皇帝和方弘瓚的對話,聽皇帝談到環球航海的事,所以,對皇帝陛下問造船的事,一點也不覺得驚奇,利索的答了出來。

“內官監?這有點印像啊!這內官監的那個什麼太監不就是鄭懷忠嗎?”對於這個部門,楊改革很有印象,這個部門,不就是內廷裡的“工部”嗎?記得自己就是讓那個什麼內官監的太監去種辣椒的。怎麼會忘記呢。

“啟稟陛下,正是此人。”

“這,還蠻有緣,呵呵,那好,趕快招鄭懷忠過來,朕要問話。”

“奴婢遵命。”王承恩又出去了。

楊改革閑著無聊,見方弘瓚低著頭站在那兒,於是就問“方弘瓚,你說這訓練出海的海軍,該派什麼人負責呢?”

楊改革就這樣無頭無腦的問了這句。楊改革也不知道這訓練水師,海軍要誰負責比較好,在明朝,自己可認識不了幾個人。

方弘瓚心中暗喜,心道:果然被自己猜中了,皇帝派自己去招募勇士,連船和派誰訓練都還沒想好。方弘瓚的兜里,現在就裝了幾個人,就等皇帝問自己,然後順理成章的推薦給皇帝,這樣,一旦推薦成功,這被推薦的人,少不得欠自己以個人情,少不得要拿點東西答謝自己。

“啟稟陛下,臣認識幾位水師的人,操舟弄船,也是行家里手,不知道合不合陛下的心意。”

“哦,那你就說說看。”

“臣認識的人當中,有某某地的總兵XX,某某地的副將XXX……”方弘瓚倒是推薦了幾個。

楊改革一聽,一點印像也沒有。也就沒啥興趣了。

想想,這明末玩船,在海上比較出名的,說到牛B,有名的歷史人物,還要數鄭成功他老爹,鄭芝龍和他們一家子。要是自己能招撫到鄭芝龍和他一家子,那該多好啊!楊改革的心思,又飄蕩蕩了。

方弘瓚在下面,低著頭,又不敢看皇帝,心想,自己推薦的人,皇帝到底是用,還是不用啊!他哪裡知道,崇禎皇帝的用人原則,如果你推薦的是歷史上有點名氣的,當即就會大用,如果你弄一些莫名其妙,沒在歷史上留下任何名聲的人,根本就當你是NPC ,鳥都不鳥你。可惜,方弘瓚是永遠不可能知道皇帝是如何想的。

楊改革的心思根本不在方弘瓚推薦的那幾個NPC哪裡,而是在想這鄭芝龍的事,如果沒記錯,這鄭芝龍,是接受明朝的招安了的。正是因為忽悠好了皇帝,得了一個管理海事的差事,有了名義,這才在明末的亂世中崛起的,可以說,現在插手鄭芝龍一家子的事,正是時候,再遲,這鄭芝龍就要成氣候了,以後想要招安、利用他們,就難了,胃口大了,餵不飽啊!

想到這裡,楊改革本來就很混亂的頭腦,又是一陣亂麻。這一頭的事還沒有理清,那一頭的事又冒出來了。

訓練海軍?招安鄭芝龍,提前介入控制鄭家的崛起。這些事,無頭緒,一頭糟。這歷史知道的太多,即是好處,也是壞處,知道的多了,這壓力就大啊!

如何應對?等鄭芝龍接受招安的時候招他進京,介入鄭家的崛起,這樣鄭家的崛起,就可以減緩或者終止了。不錯,楊改革在心裡記下了這件事。想通了的楊改革,又是一陣輕松,盼望著鄭芝龍這海盜早點鬧事,好接受自己的招安。這樣鄭家的一家子,就會歸攏到自己的麾下了。

想著擁有這明末最牛B的海盜給自己當海軍大將,還有那民族英雄鄭成功供自己養成,楊改革得意忘形,哈哈大笑起來。

方弘瓚低著頭,見皇帝半天不說話,本來就有點緊張,忽然聽見皇帝哈哈大笑,嚇得差點跪倒在地,以為皇帝笑自己不自量力,管自己不該管的事。

楊改革盼望著鄭芝龍這海盜早點鬧事,那邊王承恩叫來的鄭懷忠,也很快到了。

“奴婢鄭懷忠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鄭懷忠這次,可是滿臉春風,激動得很。王承恩已經給他吹過風了,皇帝這次,問的是造船出海的事。鄭懷忠高興得,只差叫王承恩乾爹了。

“起來吧。”

“鄭懷忠,朕聽大伴說,你這內官監還管造船這事?”

內官監就是內廷的“工部”,有這相對應的功能。

鄭懷忠懷著激動的心情道“啟稟陛下,確實,這內官監就是負責皇家的營造,凡是營造事宜,內官監都可以辦。這造船,是可以的。啟稟陛下,當年的三寶太監鄭和就是掌的這內官監,專門負責造船,出海事宜的。”

鄭懷忠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像鄭和一樣,代表這皇帝陛下出海,宣揚這大明朝的天威,為皇帝陛下傳播美名,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現在,皇帝終於問到了造船出海的事了,可比那個什麼種辣椒來勁得多,早已準備多年的說辭,這回,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你叫鄭懷忠如何不高興,如何不激動。

三寶太監鄭和,說到他,就要說到這寶船,這寶船有多大,一直爭論不休,甚至有人說或,有萬噸的木質寶船,這讓人太震撼了,想這萬噸的寶船開到歐洲的時候,那些西洋佬不知道是什麼表情,一定會很精彩!然後,想著移民來明朝的人絡繹不絕,自己就可以來個漢語等級考試,四級是學徒,八級是入門,十二級就可以沒一點問題的入籍到明朝來。

楊改革的心思,又飄飄然了。

半響,楊改革又把思維轉回此時空,思索這鄭懷忠的話來,三寶太監鄭和也是乾的內官監的活,這個楊改革有點印象。那豈不是說,鄭和可以造寶船,那現在這鄭懷忠這個內官監的掌印太監,也可以造寶船咯?

寶船的規模且不說萬噸,能確定的規模是兩千噸寶船是有的,這在十七世紀,那是一艘巨無霸。跟二十一世紀的航母一個級別。

“三寶太監鄭和造的寶船,您能造嗎?”楊改革就直接問這個問題了。

“啟稟陛下,只要給奴婢時間,一定能造的。”鄭懷忠異常激動,這都要造寶船了,那出使西洋,還遠嗎?心中的夢想,就快實現了啊!

“真的能造?你不是騙朕吧?朕記得這寶船的資料,都燒了吧。”楊改革記得歷史上,這文官們和太監們乾架,為了不讓太監們騎在文官們的頭上,可是釜底抽薪,可是把太監們的航海圖給燒了的啊!順帶連造船的資料也付之一炬。為的就是怕出鄭和第二,擁有龐大的艦隊,海上,陸上,滅人的朝食,奪人社稷,易如反掌,實在太強大了,文官們懼怕啊!功勞太大,聲望超過了文官,這就是對文官集團的侮辱。

要說文官自己為啥自己不出海,功勞豈不是都是自己的?問題是皇帝信任太監不會在海外自立為國,卻不相信文官們能靠得住。

還有,艦隊太多,規模太大,稍一轉型,這對精英們走私是很不利的,所以,一定要燒。...<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7 AM

第一百一十四章 孫元化

楊改革為這文官精英們燒太監們的航海圖、造船資料之事而憤憤不平了半天。

不過不平歸不平,自己這邊的事,還得辦。

現在,要不要造船?誰去訓練水師?鄭芝龍什麼時候鬧事?什麼時候招安?難,難,難。

正在苦惱之際。

王承恩稟報:“啟稟陛下,孫、徐兩位師傅和李祖白已經到了……”王承恩輕聲的提醒道。

楊改革正在無比煩惱的時候,這幾個人到了,正好,自己可以問一下自己的“顧問”,明朝里的這些事,還沒有誰比他們更清楚的了。

“見,立刻。”

“臣XXX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孫承宗,徐光啟,李祖白三人,一起給皇帝行禮。

“都起來吧,大伴,給兩位師傅看座。”

“遵命,陛下。”王承恩親自給兩位老人搬椅子。

李祖白一個人卑躬的站著,看著和自己一同進來的兩位朝廷大佬都有座位,羨慕得不得了,心想什麼時候自己才能爬到這一步啊!不過也就想想,他一個欽天監的“官”,能得皇帝的召見就是開了天恩了,還期望著有椅子坐?想得美。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不知陛下招臣等有何事?”孫承宗就開口問了,看著暖閣裡,還有其他人,錦衣衛,大太監。也不知道是什麼事,這樣多人。

“呵呵,這樣,朕招募的環球航行的勇士,已經招募一千五百人了,可是,朕的船還沒著落,也不知道誰會造船,還有,這訓練水師,該咋辦?也沒著落,這出海,也就是句空話啊!兩位師傅,可有適合的人選,給朕推薦推薦。”

要說在這明朝的人脈,這孫承宗和徐光啟還真的就比崇禎寬得多,這皇帝一天到晚都呆在“故宮博物院”,整天宅在家裡,接觸的不是太監宮女,就是大臣侍衛,其他人,很難接近,所以,要說誰有本事,誰有才華,兩眼一抹黑。

楊改革心裡其實對造船,已經有了底案,實在沒有什麼才華出眾的人,那就讓鄭懷忠去造,這三寶太監能造寶船,為啥同樣是明朝,鄭懷忠就不能造?這明初能造的東西沒理由明末就不能造了啊!這明初和明末的技術,又沒有級差。

徐光啟想了一會,開口道:“啟稟陛下,說到造船,臣倒是有一人舉薦,此人早年也曾經跟隨臣學習過,協助過臣翻譯和整理過西方書籍,也曾自己撰寫過著作,是十分有才華的人。”

楊改革一聽就來勁了,徐光啟的徒弟?十分有才華,實在太期待了,希望徐光啟能給自己一個大驚喜。

“快快道來,這是誰啊?”楊改革迫不及待了。

“啟稟陛下,此人姓孫,名元化,字初陽,乃是臣的同鄉,萬歷四十年舉人……”徐光啟不緊不慢的說著。對此人,十分的有信心,相信皇帝陛下一定會很欣賞這個人的才華的。

孫元化?呵呵,自己又撞上一位歷史上的名人了。這歷史上的名人,都快扎堆了。楊改革有點高興了。孫元化也是一位歷史名人啊!傳說他能造大砲很厲害。袁崇煥的大砲就是他幫助造的。

徐光啟介紹到一半,發現這皇帝面色欣喜,高興得很,道:“……莫非,陛下也認識此人?”徐光啟的話剛說完,自己也納悶了,這皇帝一天呆在宮裡,怎麼可能認識一個舉人?

“呵呵,徐師傅,朕不認識此人,不過,朕卻聽說過此人的名字,聽說,是一位西洋火砲專家?造大砲很厲害?”楊改革高興。有了這位歷史名人的幫助,自己造大砲一事,根本不用急,自己現在也就火槍有了一點著落,這火砲,還沒著落,不知道給誰造呢,實在不行,楊改革準備讓徐光啟負責造大砲,不過這徐光啟負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楊改革又不打算給這位老人添太多的擔子,正兩頭為難。

徐光啟覺得這比較符合常識,孫元化是自己的學生,又對西方的技術比較了解,喜歡新奇玩意的皇帝,聽說過他的名聲,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確實如此,初陽他雖然是舉人,卻獨自撰寫過《泰西算要》、《幾何用法》、《幾何體論》、《西學雜著》,還有專門介紹西洋鑄炮、制火藥、築炮臺等方面的《西法神機》……,對營造火砲,很有心得,曾協助袁自如鑄造火砲,防守寧遠。”徐光啟對孫元化十分的關照,在皇帝面前將孫元化的光輝歷史,一一道來,在皇帝面前抬舉孫元化,徐光啟相信,喜愛新奇物件的皇帝,聽了自己的介紹,一定會對孫元化十分有興趣,自己的學生孫元化有了自己的舉薦,要出人頭地,不是難事。

“那現在孫元化在何處?”楊改革可是急切的想把孫元化弄到京城裡來,給自己的新軍造大砲。

“啟稟陛下,依然從軍遼東,協防寧遠。”

果然也是一位牛B的人物,看出世道不對,也敢文人上戰場,不說救國救民的大道理,這敢和袁崇煥一起守孤城,算得上是膽子肥了,比那種聞風就逃三百里的腐儒,強太多。

“很好,敢在這戰陣上闖一闖,也算得上是一位有膽識的人了,又有徐師傅推薦,那就即刻招孫元化回京,有重用……”楊改革的打算是把孫元化招回來給自己造大砲,說到重用,才想起來,這徐光啟推薦的時候,自己問的可是造船啊!這?難道孫元化還能造船不成?這個?現在不清楚,晚上夢回百度查查看?

呃,還是問問徐光啟,既然敢推薦孫元化造船,想必是有點把握的,不會放空砲的。

“徐師傅,這孫元化還能造船?”楊改革疑惑的問道。

“啟稟陛下,初陽他結交了不少西洋的教士,這些教士,個個都身懷一技之長,有的擅長造炮,有的擅長造船,有的擅長訓練軍士,有的擅長醫藥,前些日子,初陽來信說他正在和一些西洋人討論西洋的造船之術,頗有心得,所以,臣才敢推薦他。”徐光啟是孫元化的老師,自然對自己的學生,要格外的照顧,互相之間,經常來信,告知自己的近況,十分正常。

西洋教士?造船?鑄炮?訓練兵?醫藥?楊改革聽徐光啟的話,就覺得,這怎麼是西洋人到自己的地頭上來殖民啊!這也太不爽了吧,自己還沒去那邊,那邊的人,個個都跑過來,給自己殖民了,被殖民的感覺可不好。十分的不爽。

想想,又覺得這怪不得別人,你不發展,難道還能怪別人比你先進,比你更有進取心?這事,還得從長考慮,這西洋教士能造船,造炮,孫元化也會造,那就把這些人都弄到京城裡來得了,看看那西洋的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也好。說不準還可以藉鑒一些西洋的技術呢。

想通了的楊改革,臉色從剛才的不善變成了和藹,道:“那既然如此,那就把那些西洋教士都招進京吧,孫元化也即刻進京。”楊改革下了命令了。

造船的人是有了,但是這訓練的人,還沒著落,楊改革又道:“這造船的人是有了,可是,這訓練駕船出海的人呢?兩位師傅,可有什麼人舉薦的?”

楊改革把希望,再一次寄託在了兩位師傅身上。

徐光啟沒有辜負崇禎帝楊改革的厚望,立刻接過話頭,道:“啟稟陛下,這西洋教士之中,就有專門訓練水師的,想西洋人飄洋過海幾萬裡來到我大明,想必,對駕船也是有心得的,陛下要環球航行,這路途比從西洋過來更加的遙遠,何不看看這西洋人有何訣竅之處呢?想必會有借鑒之處的。”

徐光啟大膽的推薦了西洋教士來訓練海軍。

¥…………楊改革心中可是五味雜陳。難道自己也用西洋人做海軍教官?難道這大明朝就沒有了可以訓練海軍的人才?難道真的要等到鄭芝龍招安?可誰知道他什麼時候才“驚動”朝堂?再一個,鄭芝龍一家子,也就在南洋混一混,說到遠洋航行,在明末,還是西洋人玩得更加轉。

又一想,徐光啟沒說錯,別人飄揚過海幾萬裡來大明,顯然是有點本事和能力的。別人在求上進,在進步,自己停滯不前,技不如人,怪得了誰?...<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8 AM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東西並用

想通了的楊改革再也不為什麼西洋人要不要得而煩惱了,誰厲害,誰就上,沒本事的,都給我靠邊站,搗蛋、拉後腿的,有多遠踹多遠。

又一想,這西洋的傳教士,貌似比鄭芝龍更加的好控制,他們傳教士遠渡重洋幾萬裡,無親無靠的,自己作為這東方帝國的皇帝,給他們招招手,他們還不屁顛顛的跑過來給自己賣命。自己有過億的人口基數,難道還怕他們西化了自己不成?這個時候,東方帝國還是西方人嚮往的天堂之地。

西洋船就西洋船,只要能航海,能打仗,那就是好船,不見得一定就要造寶船,話說這: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不用怕。也不用惱火。該來的就來,該上的就上。

“好!即刻召這些西洋教士進京,待朕考察過之後,如果確實有才能,即刻重用,幫朕訓練出海海員。”楊改革大叫一聲好,然後下了這道命令。

暖閣內的眾人,都被皇帝這一聲大吼震的耳朵發麻。不知道皇帝發的哪門子瘋,好好的大叫大吼,又不敢用手掏耳朵,難受。

暖閣內,沉默了一陣。

鄭懷忠本來是滿心歡喜的來的,本來是自己的“差事”,被徐光啟推薦的人和什麼西洋教士弄去了,煮熟的鴨子,眼見就要飛走了,自己的夢想,恐怕也要泡湯了,心裡沮喪的很,對西洋教士,西洋人,心裡有了無數的怨念和詛咒,狠不得要剝了他們的皮。

鄭懷忠木訥的沉默了半天,下了決心,冒著被皇帝厭惡、殺頭的風險,奏道“啟稟陛下,那不知奴婢這造船的事……”鄭懷忠鼓了半天的勇氣,說出這幾個字,勇氣就洩光了。這種事,從來就是皇帝叫你幹什麼你就乾什麼,而不是你要求皇帝幹什麼,讓皇帝給你安排幹什麼,這可是犯了大忌諱了。說完話,鄭懷忠低著頭,看這自己的腳,額頭上的細密汗珠就出來了。

好在這位崇禎皇帝是一位穿越者,帝王心思還不重,待人還有那種二十一世紀的平民宅男性格,對於這種冒犯皇權的事,根本沒放在心上,也沒太在意。

“鄭懷忠,關於造船的事,朕也不準備在一棵樹上吊死,你回去,也可以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找一找這造寶船的人才,如果確實可行,朕會造寶船的。”楊改革想了半天,覺得這西洋船厲害就造西洋船,這寶船也厲害,沒道理自己就不造寶船,起碼這寶船的噸位是上去了。能攜帶更多的物資,人員,大砲,能航行更遠的距離,更適合這環球航行,自己沒有理由就相信西方的船,而放棄了中國的寶船啊!

“奴婢遵旨……”鄭懷忠這下可是信心滿滿了,滿心歡喜,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有精神起來。自己的這航海夢,又可以實現了,自己冒險一搏,算是成功了。驚出的一身冷汗,又乾了。

楊改革其實很想看到這二千噸的寶船,在這明末,鋪滿整個海面,以“雲帆”的效果直壓敵人的場面,想必,那些西洋諸國看了這種規模的艦隊,除了跪下唱征服,再沒有別的選擇了。

想想,還是那句話: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既然已經覺悟了,那就覺悟到底吧。

暖閣的人對於皇帝這種說法的方式受不了,什麼叫不在一棵樹上吊死?這話多犯忌諱。就連孫承宗、徐光啟也目瞪口呆了半天,沒反應過來,這個該教育皇帝,話不該這樣說,皇帝說話,比較生猛了點。

孫承宗忍不住開口:“陛下,請注意口德!”身為帝師,教育皇帝的言行,也是他的責任。

口德?自己好像沒罵人啊?楊改革正納悶,想想,才覺得自己說話實在太猛了點,這“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實在是夠嗆,這話,不該從一個皇帝的口中說出來,特別是這崇禎皇帝,那可真的是在樹上吊死的,真的是很犯忌諱啊! “嗚嗚嗚”楊改革心中淚奔,兆頭實在不好。楊改革自己在心中“呸呸呸”了半天,去晦氣。

暖閣裡,眾人沉默了一會。

孫承宗又道:“啟稟陛下,不知道陛下召臣等過來所為何事?”孫承宗看皇帝召見了自己,徐光啟,還有一個李祖白,就知道這皇帝絕對不是討論什麼航海的事。

楊改革還在想那“兆頭”的事。聽的孫承宗提醒,才想起來,自己找孫承宗、徐光啟,李祖白過來,可不是討論什麼航海的,而是討論三大班教育、教材問題的。

又看看,這暖閣裡,還有其他人。思索了一陣。道:“鄭懷忠,你下去吧,回去之後記得朕的話。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楊改革淳淳教導著。

鄭懷忠激動的眼淚都流下來了,嗚咽這道:“啟稟陛下,奴婢必定全心全意去辦這件事,必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鄭懷忠可是真心實意的要把這事給辦好,辦好了,才有可能出海遠航。

其實到了鄭懷忠這個位置,一般的銀子,對他們的吸引力已近不是很大,更大的權利,進司禮監,對他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鄭懷忠顯然要走另外一條路,留名青史,這個不光是對太監,對天下的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

誰不想留名青史?銀子和權力是好,可是,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唯有這青史留名,才可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楊改革的心思則是:也好,東方和西方的造艦,航海技術,互相有競爭更好,誰優誰劣,更是可以有一個對比,也可以互相借鑒。這是好事,獨家壟斷,這在二十一世紀,是要反壟斷的。

又看看方弘贊,這位錦衣衛指揮使同知。

“方愛卿,你也回去吧,招募海員的事,繼續,多多益善,過幾日,朕會派人去訓練這些人的。”楊改革心目中,這可不是就招幾個環球航海的人就完了,而是自己的海軍搖籃,沒有海軍的教官,自己先用陸軍的教官去訓練一下,讓那些人了解一下基本的軍隊規矩,這也好讓日後那些人容易訓練些。自己的捨人班,由於各方面的素質極高,所以,訓練的進度十分的快,遠不要新兵教材中的三個月,半年時間。孫承宗給的評價,可以“畢業”了。

“遵命,陛下。”方弘贊也退了出去,這次,推薦人沒有成功,讓他挺懊惱的,如此好的一個機會就這樣丟掉了。再一看這徐光啟推薦的人,皇帝一聽說有能力,立刻就重用了,連那個什麼西洋教士都得了重用,心中更是不服氣,帶著一點沮喪,皇帝不好忽悠啊!也對皇帝選擇人才的標準有了認識,下次推薦,一定要推薦有才能的,有名氣的。才能打動皇帝,否則,推薦一個皇帝沒聽過,也沒什麼過人之處的,皇帝鳥也不鳥自己,真是懊惱。白白丟了一個機會。想著很後悔,伸手進懷裡,拿出那張寫著自己推薦的和自己有關系的人的紙,“嚓嚓嚓”扯了個粉碎。...<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8 AM

第一百一十六章 課程

暖閣裡,就剩下幾個人了。

楊改革拿起自己桌子上的紙。

“大伴,將這些給兩位師傅,李卿家看看。”這些紙上面,寫滿了,“語文”,“數學”,“天文地理”……,這些,都是給進士班準備的課程。至於舍人班和太監班的課程,楊改革準備在進士班的基礎上簡化一下教材就行。

幾人接過紙,認真的研讀起來。

“語文?”……

“數學?”……

“天文地理?”……

“格物”……

“農課”……

甚至還有體育。

幾個人各拿幾張紙,互相傳遞著看了,都皺著眉頭。

“敢問陛下,這些就是陛下所說的,要給新科進士們進行‘培訓’的內容?”徐光啟第一個發言了,上次皇帝和他說過,要給新科進士進行培訓的事。

“不錯,這就是朕擬定的科目。”

聽皇帝答完,徐光啟又陷入了沉默,這個可比上次和皇帝說的培訓內容豐富多了,上次,皇帝只說在新進士當中推廣自己的《幾何原本》,也就是數學,主要還是說這個,雖然也說過地理,農課,但是,那時候的主要談論對象,還是《幾何原本》,那個時候,自己是贊同皇帝在新科進士當中推廣自己的書的。不過,現在,內容變多了,還得好好考慮一下。

“敢問陛下,這‘語文’為何物,主要教授那些內容?”孫承宗覺得還是問問皇帝這每一門的科目到底是什麼意思。再下結論比較好。

“這語文嗎,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就是語言和文字而已,教授的東西,自然是怎麼說話和如何行文寫字了。”

“那就是說,陛下要推廣官話了?”孫承宗的理解,這文就不說了,都是進士,都會寫字寫文章,不然也考不到進士來,這語,自然就是官話了。

官話?說實話,楊改革可從來沒打算推廣“普通話”,因為他自己整天都宅在故宮博物院,接觸的人不多,說的話,基本都能聽懂,所以,推廣普通話這事,可從來沒考慮過,現在聽孫承宗問起,才想起來,按照自己的解釋,這語文,確實含有推廣“普通話”,也就是官話的意思。

“嗯,咳咳……是的,孫師傅,朕打算推廣一下官話,讓各地來的進士們都能講一口流利的官話,諸位新科進士將來都是朝廷的棟梁,這樣有助於群臣們的交流……”楊改革無厘頭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又新開了一門課了。這在明朝開語文課,變成了學講普通話。算了,這些進士原本就不需要再學什麼怎麼寫作之類的東東,改成推廣普通話也好,推廣“普通話”就從這裡開始吧。也算是無意中辦了一件好事,促進民族融合。

“那敢問陛下,這數學?……”孫承宗可是很較真的,一樣一樣的問。

“數學,就是數數,朕準備以徐師傅的《幾何原本》為主要的講解內容。”數學的教學內容,楊改革早就想好了,以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為藍本,添加一些內容,就算是一門功課了,這《幾何原本》,也是一本很受文人追捧的書,研究過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列為課程,想必,很多人會覺得比較容易,更能接受。

“再問陛下,這天文地理……”

“這,天文地理,朕準備以欽天監的李祖白為講師,講述天文,歷法,……對了,李卿家,朕記得你說過,西洋有一種望遠鏡,能清晰的看到星空之中的星體的吧?有了它,就可以更精準的推測出天體的運行,更加準確的確定歷法?這對農時,都是有極大幫助的。”楊改革忽然問到李祖白,記得上次和李祖白談論西方的科技發展史,這李祖白就介紹,這西方,有天文望遠鏡,可以觀看星空中的星星,看月亮更是不再話下。

楊改革這才把天文列為進士們的必修課,讓這些進士,明白明白這個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這天下,是何其大,開闊開闊視野和眼界,不要老是把頭埋在那些四書五經,八股裡,做那個腐儒,自己需要的人是才,不是腐儒。

李祖白站在那裡半天,腿都站麻了,也沒人搭理他,很不自在,也很自卑,這裡,他這官,小的跟芝麻一樣的,能站在這裡,都是福分,實在不敢奢求什麼。聽到皇帝講要以自己為天文科目的講師,頓時就覺得這世界一下變亮了許多,自己的腿也不麻了,身體也輕便了許多,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又聽到皇帝問自己天文方面的事,出來答話道:“啟稟陛下,確實,臣聽聞西洋教士說過,西方確實有這種望遠鏡,看星星如同就在眼前一般,特別是月亮,更是清晰明了,推測星辰運行,更是不在話下,陛下如果修訂歷法,能使歷法更加的準確和精準,對農時,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修訂歷法,這個在封建社會裡,是一件極大的事,帝王們都是極為重視的,君權神授,皇帝就是天子,代表了天,再者,歷法和農時的關系極為密切,準確的歷法能保證農業上的豐收,所以,這個歷法的準確性,和帝王的合法性,天下的安寧有著極大的關聯的。歷代帝王都是相當的重視。

李祖白說修歷法,就是想如果可能的話,皇帝下令修歷法,自己在裡面謀個小職位,也算是跳出欽天監這個鐵衙門了。

李祖白的話,倒是讓孫承宗小小的驚訝了一把,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等奇物,觀看星空當中星星的物件。徐光啟則顯得比較自然,他自己就是入了教的,基督徒呢,對西洋的東西,更是門清,一點也不驚訝。

“嗯,很好,朕也打算,讓朕的門生們,明白明白,這天外天的道理,開闊一下眼界,提高一下境界。對了,這望遠鏡,可以仿製否?”楊改革準備多造一些,給那些只知道讀四書五經,寫八股的進士們好好開開眼。讓他們睜開眼睛看世界,也讓明朝的人們,睜開眼睛開世界。修訂歷法現在還沒那個心思。

李祖白的心思白費了,也很為難,要說造望遠鏡這事,也就聽湯若望說說,實物,還沒見過,就算見過,也不可能動手製造,帶著一點遺憾的說道:“啟稟陛下,臣不知道如何製造,……或許,有一個人可以。”

“誰?”

“湯若望,以前微臣曾提起過,陛下可還記得?”

湯若望?那廝,自己當然記得,自己已經快馬招他進京了,估計都快到了呢。想想道:“朕當然記得,那就是說,要等湯若望來了才知道?”

“啟稟陛下,是的。”李祖白答道。

唉……楊改革嘆了一口氣。這十七世紀,東方的科技,已經有被西方超越的地方了,西方連天文望遠鏡都弄出來了,開始觀測天空了,觀測天空的後果,就是帶動對世界認知的大變化,從此,人類的視野一發不可收拾,不再局限於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對待世界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開始否定上帝萬能,相信人類自己。世界,從此,改變了模樣啊!這天文學,實在是人類進步史上的一個巨大的推動因素。

楊改革很想讓自己的“內廷”仿製一些望遠鏡,想來以自己內廷的牛B程度,應該沒問題,但是想到湯若望進京在即,也不急在這一時,還是等湯若望進京了再說。

“那陛下,這地理?所謂何物?講解何物?”孫承宗較真的一項一項詢問皇帝,這些科目的內容和功能。

“這地理,孫師傅可見過《堪輿萬國全圖》?”

“啟稟陛下,臣見過,確實精妙,能將世界畫在一張紙上,確實很厲害,嘆為觀止,陛下難道準備以此圖為基準,講解天下萬國的方位?天下州縣的位置?”孫承宗在地理方面的認識,則顯得比較陳舊,眼界,還停留在了傳統文人的視野之上。

“呵呵,孫師傅可見過地球儀,聽說過麥哲倫環球航海的事?”楊改革打算給自己的這位師傅上上地理課,開闊開闊自己這位師傅的眼界。

孫承宗一時沒聽清楚皇帝說的什麼意思,腦門上,一個個巨大的問號。不過最後那個環球航海,倒是挺明白的。

“啟稟陛下,可是陛下正在招募勇士,進行環球航海那事?”

楊改革笑道:“是啊!孫師傅,朕聽聞一百多年前,有一位西洋人,率領著一隻船隊,繞了地球一周,回到起點的奇事,想我堂堂天朝上國,豈能無人,所以,也就準備一隻船隊,也繞地球一周,顯示一下我堂堂天朝上國的也是有人的。”

孫承宗沉默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09 AM

第一百一十七章 課程(二)

孫承宗沉默了。

皇帝陛下要宣天威於海外,這事,以前在朝堂上討論過,既然屬於皇帝的“私事”,也就不打算管了。

這課程討論到這裡,孫承宗也明白了皇帝設立這些課程的初衷和目的,開闊國人的視野,從進士做起。對於後面的那些課程,也就沒有再問的意思了。

農課,顯然,就是教授怎麼種田的,不要進士們自己種田,起碼也要能分辨五穀,分辨農時。

至於體育課,大概也和鍛煉身體有關,這些事,也不再想和皇帝討論以個所以然了。大體上,支持皇帝就是。

徐光啟坐在一邊思索了半天,聽皇帝和孫承宗的對答,心中也有了打算。見孫承宗不再說話,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此事乃大好事,新科進士們多學點實學,多開闊一點眼界,對他們將來都是好的,想必,他們日後會感謝陛下的,此事臣贊同。”

身為明朝實學的吶喊者,推廣者,還是站在了楊改革這邊。楊改革鬆了一口氣,現在就看孫承宗的態度了,如果這兩位朝廷的大佬通過,這事,十有八九就算是通過了。

“孫師傅以為如何?”見孫承宗半天不說話,楊改革只得問孫承宗的態度。

孫承宗沉凝了一會,道:“啟稟陛下,此事,臣無異議,只是覺得,這最好還是在朝堂是議論一下,這樣以免群臣們以為臣和徐大人兩人弄權。”

弄權?楊改革可從來沒想過孫承宗和徐光啟會弄權,這兩位主,都是有責任,會引咎辭職的主,會弄權,這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呵呵,朕可從來沒以為兩位師傅會弄權。朕對兩位師傅,是信得過的。”楊改革可是說了心裡話了。要是這孫承宗和徐光啟還信不過,那自己還不如直接往南京跑,這樣可能活得還久一點,也沒必要和野豬皮,李自成之流死掐了。

“臣謝陛下的信任。”

“臣謝陛下的信任”

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到。十分感激皇帝陛下對自己的信任。李祖白在一邊看得那個羨慕,快滴口水了,心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得皇帝陛下如此的信任啊?

“既然朕信任兩位師傅,那還有必要在朝堂上討論嗎?”楊改革覺得,這事還要上朝堂上討論?楊改革一想到那些互相噴口水的“噴子”們,就覺得很糾結,和他們戰鬥,實在不是什麼好事,純表情,灌水,歪樓,他們可樣樣拿手啊!

孫承宗和徐光啟一起稟道:“請陛下在朝堂上討論此事。”

楊改革覺得怪事了,兩位師傅都說在朝堂上討論這事,為啥?想不通。楊改革覺得,這事,自己提議,孫、徐兩位帝師同意,並且實際操作,就行了,何必讓精英們搞得非沸沸揚揚呢?難道那些自稱天子門生的人還敢反了天不成?不想當天子門生了?

其實站在孫承宗和徐光啟的角度上,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培訓新科進士,就是這些進士的“座師”,名份一定,這將來可就是學生滿朝堂,這就是一股相當大的政治潛力,你要說別人不眼紅和嫉妒,那是不可能的,你孫承宗和徐光啟就把這事給攬下了,沒我們什麼事,吃獨食,那好,日後,少不得給你下個絆子。那日後,孫承宗和徐光啟要辦什麼事,可就是阻力重重,別人到處給你陽奉陰違,你要辦什麼事,別想。孫承宗老成了精,自然不會讓事情這樣發生,徐光啟也是當官的,聽孫承宗的話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要皇帝在朝堂上議論這件事了。他們也要融入這官僚當中,否則,要辦事,就辦不了。吃獨食,向來是官場的大忌。

東林黨是怎麼起來的?就是靠培養讀書人,不斷的往朝廷裡輸送進士,輸送當官的人,然後互相提攜,互相結黨支援,這才在朝堂上說話聲音比較響。

“那就在朝堂上議論議論吧。”想不通的楊改革也只好聽兩位師傅的,想​​必兩位師傅說得有道理。

其實,楊改革已經有了對策,就算是在朝堂上沒通過,自己也準備強行培訓,誰叫他們自稱是天子門生了,不同意培訓的進士,就取消天子門生的稱號,然後叫吏部和司禮監給這不願意培訓的進士分一個千年老二的位子,叫他們一輩子不能升官,折磨死他們,看誰還敢不培訓。

有了對策的楊改革也就順從了兩位師傅的意思,準備上朝堂上討論這事,但是一想到那些“噴子”們的可怕,心想得想個辦法對付那些噴子們。

又思索著這對付“噴子”們的事,想來想去,也就覺得就那個“聖鬥士”劉吉善很厲害,對付眾噴子不在話下,除非噴子們使出大招“AE”,否則,絕不是劉吉善的對手,想到這裡,也就有了主意了。

不過,還是先把這教員,教材的事落實一下。

“兩位師傅,朕這個進士培訓班,朕掛一個總攬的名義,或者是校長,或者是山長,或者是其他,新科進士們自稱為天子門生,朕就真正的當一回這'座師',你們二位負責進士班的日常教育,負總責,各個科目,如果兩位師傅有空,也可以兼一門,徐師傅的數學很厲害,可以兼一門數學,教材就用《幾何原本》為主要內容,徐師傅可以負責體育課,在舍人班裡找幾個操演厲害的人,去給新科進士們訓練訓練,讓他們知道起碼的行進和隊列是怎麼回事,知道什麼事紀律… …”

孫、徐兩人對望了一眼,覺得皇帝這是鐵了心的要搞這培訓班啊!現在除了支持皇帝,也不好再說什麼。朝議的結果,看來,不重要了,皇帝已經有了對策。

“臣遵命。”兩人異口同聲的答道。

“……李祖白,你就負責這天文,你是欽天監的官員,想必對這天文還是很熟悉的吧,也不用教都太復雜,只要把那個天文望遠鏡架起來,讓進士們多看星空就行,明白嗎?”楊改革只想讓新科進士們多開闊一下眼界,開眼看看世界,並不是讓新科進士們學什麼復雜的天文學。

李祖白終於等到了這個好消息,立刻躬身答道:“遵命,陛下。”整個人喜氣洋洋。

“其他科目,朕還在遴選人選,兩位師傅如果有合適的人員,也可以推薦,有才能,朕會重用的。”安排好了教材和教員,楊改革才鬆了一口氣。這地理課,自己中意的是徐霞客,可惜,曹化淳這傢伙還沒給自己弄來,現在不知道在那個角落裡爬山呢。

語文課,就比較簡單,隨便弄一個人,就可以教授了。格物,也就是物理課,其實也可以讓徐光啟來教,可惜徐光啟是在太忙,還得另外尋找其他人。

準備結束這次商討,又看見李祖白站在那裡,想了想,對付“噴子”們的事,還得這個李祖白去跑一趟。於是對李祖白說道:“李卿家,你回去之後,將今天在這裡討論的有關進士培訓班的事,說給劉吉善聽,要秘密的,明白嗎?”

楊改革準備放劉吉善這個是“聖鬥士”出來和群臣們戰鬥了,這事不用自己出面,讓李祖白順路跑一趟,把今天在這裡討論的事說給劉吉善聽,想必,劉吉善會明白自己的心意的。會在來日的早朝上給自己戰鬥的。當皇帝,就不能啥事都自己沖在最前面,否則,累死。

“微臣遵旨。”李祖白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這劉吉善是誰,這京城裡誰人不知?和群臣大戰,可以說在朝堂上出盡了風頭。作為一個對朝堂上還有點關心的人,想不知道都難。這劉吉善,最近實在太風騷了。

“嗯,很好。”楊改革很滿意,也很期待這劉吉善大戰群臣的場面。這聖鬥士的千日戰,看來,是停不下來了。

孫承宗和徐光啟又對望了一眼,覺得這皇帝,果然是有對策了,這推廣進士培訓班的事,還真的是鐵了心要推行下去了。這皇也變得有手段了。皇帝,也長大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10 AM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印子錢

三月二十二。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楊改革坐在暖閣內,正在專心致志的計算自己還有多少財產。

魏案的銀子,終於開始往內庫裡搬了。入庫了的已經有快四百萬兩,估計還能榨出一些來,反正,五六百萬兩還是有的。

現在,楊改革就在計算自己的腰包。原本不多的內帑裡,又充實了,加上原來剩下,總數接近六百萬兩。腰包,算是鼓起來了。

有了錢,才好辦事!不然,就是皇帝,別人也不鳥你,就像歷史上的崇禎那樣,下著臉求大臣們掏點錢,結果沒弄到多少。這皇帝,當的是實在是作孽。

楊改革正爽快的扒拉著自己的腰包。外面一陣吵鬧。楊改革覺得奇怪了,這皇宮裡,還有人敢擾民?活得不耐煩了?

“大伴,大伴?怎麼了?”

王承恩從外面跑進來,奏到:“啟稟陛下,那個西洋傳教士,叫湯若望的到了。”

湯若望到了?楊改革估摸著,自己召他進京,大概也有個把月了吧,不知道他在那個角落裡,現在才到。

“嗯,那就召他覲見吧,對了,朕問的是剛才外面怎麼這樣吵啊?”楊改革住的這皇宮,一向都很安靜,忽然有一點響動,就覺得很吵,這要是在二十一世紀那時候,就是工程車天天在門外跑,也能睡得著,這環境變了,人的感受也就變了,不可同日而語。

王承恩有點為難,道:“啟稟陛下,一點小事。小事……”

看王承恩吞吞吐吐的樣子,楊改革就知道有那麼一點事:“說吧,大伴,什麼事。”

“啟稟陛下,是司鑰庫的太監……”王承恩吞吞吐吐的不肯說。

“說吧,大伴,有什麼事朕不怪你就是。”

“啟稟陛下,司鑰庫的太監,經臣查實,偷宮裡的錢出去放印子錢,奴婢將那個殺才帶了過來,請皇上發落。”

司鑰庫?那是啥機構?管理鑰匙的?沒一點印象。放印子錢?這個楊改革聽懂了,在二十一世紀,那典當鋪,放高利貸的楊改革可沒少見,放高利貸,就是說的放印子錢。當然,這利息,有高有底。

“偷宮裡錢?”楊改革的臉瞬間就黑了,偷宮裡的錢就是偷自己的錢,這皇宮,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弄點錢容易麼,就這樣遭了耗子,心中火冒三丈,這宮裡的錢是那樣好偷的嗎?又接著問道“真的假的?”

王承恩遇到這事,也是頭疼,本來,這最近有大批的銀子入庫,皇帝不放心,讓他來查一查賬目,翻一番皇帝的家底,結果“一不小心”接到“有心人”的舉報,結果很快就查實司鑰庫的太監居然把宮裡的錢拿出去放印子錢。這事,事關重大,他也做不了主,不得不報到皇帝這裡來,出了這樣大的事,他這個“大內總管”也是有責任的。

“啟稟陛下,確實如此,那膽大的殺才的居然敢到偷偷的拿宮裡的錢到外面放印子錢,實在可恨。”王承恩可是咬牙切齒的恨。

楊改革面色鐵青,恨得牙癢癢,只想著殺人,剝皮,以解心頭之恨,幽幽的說了句:“把那個傢伙給朕帶進來,朕要看看,是什麼人敢這樣大的膽子。”

“跪下!”兩名錦衣衛捆著個太監,押到暖閣裡,押著跪下。這個人當真是不知死活,偷皇帝的錢,當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本該身穿大紅袍的太監面如死灰,身上就剩下了裡面的白內服,臉上好像還挨過幾鞭子,被踹過幾腳,一身的狼狽樣。

那個人一跪下,就嚎啕著求饒:“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奴婢再也不干了,奴婢再也不干了……”

看著這個偷自己錢的人,楊改革心頭的怒火,那個恨呀!如果有一把B51,給這個人“突突突”比較好。

“呵呵呵,哈哈哈……你就是那個偷宮裡的東西人?哼哼哼,好膽識,好狗才……”楊改革越想越覺得火冒三丈,自己辛辛苦苦的弄點銀子,容易麼?就這樣被這個耗子給偷了去,想著想著,楊改革殺人的慾望,頭一次這樣強烈。

“來人啊!拉出去,給朕砍了……”楊改革大喊道,頭一次行使了皇帝的殺人權。心中的憤怒填滿了整個胸腹。要殺人洩憤。自己千辛萬苦,費盡心思的弄銀子為了什麼?難道真的就是為了自己一個人的命?要是那樣,自己大不了往南京一跑,照樣過得滋潤,何必留在北京這個是非之地呢?心中的苦惱,懊惱一股腦的噴湧而出,只想著殺死這個人,才能宣洩心中的憤恨。

兩個錦衣衛拖著這個嚎啕大哭的人,毫不停留的出了暖閣。皇帝的憤怒他們也看到了,可不想因為半點遲疑遭到牽連。

人拖出去了,聲音也漸遠了。楊改革心中煩躁,自己這是為了什麼?為自己?還是什麼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說得高尚一點為了民族?為了後世不落後於人,受人欺辱?

見皇帝面色稍微和平了一點,王承恩才道:“啟稟陛下,此人還有放印子錢得的一些銀子,大約有七八萬兩,是不是也入了內庫?”

嗯?什麼?這傢伙還弄了七八萬兩銀子?沒看出來,是個人才,心情低落的楊改革聽到銀子的召喚,又回過神來了。楊改革問道:“放了多久的印子錢?”

“啟稟陛下,此人做司鑰庫的太監大約三四年時間,放印子錢的時間,至多不過四年。”王承恩是得了別人的舉報,才對這個司鑰庫的太監那樣知根知底,否則,怎麼可能知道得這樣詳細。

楊改革就覺得,幾年就弄了七八萬兩銀子,還是利用下班時間偷偷的拿公家的錢去弄的,就能搞這樣多的錢,也是相當的有頭腦和膽識的人啊!沒看出,自己手下,還有這等“人才”。

要說殺人,楊改革沒太大的愛好和興趣,殺人,純粹是洩憤,要說對什麼最愛,那就是銀子,在楊改革看來,銀子壓倒一切,沒銀子就什麼也不是,沒銀子,大臣們也不會鳥自己這個皇帝。沒銀子,歷史,會讓自己拿根繩子吊死的煤山上,這就是沒銀子的下場,能弄銀子的人都是“好人”,這個人雖然可恨,可殺,可是他能弄銀子,是個“人才”,那麼,就不該殺他。誰叫他是“好人”呢?

這大明朝該死的,該殺的人可不止他一個,少他一個,多他一個,這天下,也不會幹凈,也不會臟臟到哪兒去。

“等等,大伴,你立刻去停刑,刀下留人,不要殺了剛才那個人,朕還有話要問。”楊改革著急了,剛才那幾個錦衣衛拖人的伸手,可是相當的迅捷,不會已經砍了腦袋了吧。立刻讓王承恩去喊“刀下留人”。

王承恩一臉的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剛剛還一臉憤怒,要殺人的皇帝,怎麼現在又不殺了,不過皇帝催得很急,也不顧的那樣多,連忙跳出暖閣,一路狂奔,狂喊“刀下留人”。整個故宮博物院都是王承恩的吶喊聲:“刀下留人”,蔚為壯觀,傳為一大奇聞。

話說李為仁的脖子已經伸在斷頭臺上面,等著儈子手下刀子了。自認自己是死定了,留戀的看了最後一眼天空,準備來世做個好人。

遠處就傳來那那句遙遠的話“刀下留人”,聽著口音,還熟悉的很,好像是王大總管的,又有點不像,嘶啞了點。腦袋擱在斷頭臺上等死的李為仁心裡思索著,莫非自己死了,這是幻覺?不過聲音倒是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確實是王大總管的聲音,不會錯。閻王殿裡?還是佛國降臨?李為仁以為自己已經死了。

“宣……宣,皇上口諭……,刀下留人,帶……帶李為仁……回去,回去問話……”王承恩一口氣從乾清宮跑到午門外,這千米的沖刺差點要了王承恩的老命。說話如同扯風箱。衣服都濕透了。

行刑的儈子手和錦衣衛們目瞪口呆的看著這戲劇性的一幕。既然皇帝都派心腹大太監來傳口諭了,那就放人唄。於是,先是跪在地上接了口諭,又把李為仁拉了起來,收拾收拾,交到王承恩手上。

王承恩見自己好歹趕上了,心裡才覺得自己沒白跑這一趟,雖然累得夠嗆,眼睛都跑的發黑了,但是也值。

“李為仁,你命不該絕,陛下又有話要問你了,好自為之吧。再不要惹皇帝不高興了。”王晨恩淳淳教導著。

李為仁哭笑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嗚咽,給王承恩磕頭:“謝謝王大總管,謝謝王公公的救命之恩,小的做牛做馬,也不忘了王公公的大恩…… ”李為仁看清了狀況,從閻王殿裡滾了一遭,又怕又喜,又驚又懼,又哭又笑,直給王承恩磕頭,要不是王承恩來的及時,自己可真的就交代在這裡了,看著王承恩如扯風箱一般的喘氣,很是感激。

“你也不用謝我,好好答皇上的話,好好報答皇上才是正事。走吧,跟咱家走吧,皇上還等著你呢。”王承恩喘夠了氣,才重新帶著李為仁去見皇上。這身上的衣裳,都跑得濕透了,今天,實在是超長發揮了一回,差點要了老命。

“啟稟皇上,那李為仁帶來了。”王承恩的腿到現在,還不利索。

楊改革看了好奇,這王承恩出去一趟,怎麼腿都變哆嗦了?他那裡知道,別人為了給他傳聖旨,跑得氣都快斷了。

李為仁一進來,就磕頭磕在地上,把頭埋在地上,不起身。

“你就是李為仁?”楊改革看了看這個跪在地上的傢伙。

“啟稟皇上,罪人正是李為仁。”李為仁在閻王殿裡走了一遭,也看開了一些事,人倒變得穩重些了,說話也是穩重了,不像是個貪污瀆職的人。

“聽說你很會放印子錢?”楊改革直接就問問題的核心,可沒心思和他打禪機。這銀子才是最關鍵的,才應該重視。

“啟稟陛下,罪人不該偷宮裡的銀子到外面放印子錢,奴婢有罪。”

“朕不是要治你的罪,朕是問你關於印子錢的事。”楊改革可不是還想當一回法官,還來個辦案程序,這當皇帝的,殺一個人,別說有理,就是沒有任何道理,殺了也就殺了,也沒啥。...<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a23-terry 發表於 2017-9-15 08:11 AM

第一百一十九章 印子錢(二)

“啟稟陛下,罪人確實拿了宮裡的銀子到外面放印子錢。”李為仁不知道為什麼,皇帝一定要問他印子錢的事。難道不是問我的罪?又想想,根本沒必要問我的罪,這斷頭臺上都走了一遭,還用的著皇帝親自審判?皇帝殺個太監,誰會關心這個?

“朕不是問你這個,朕是問你,什麼是印子錢,怎麼放的?都放給誰了?有多大規模?能賺多少錢?”楊改革直接問了最核心的東西,這印子錢到底賺不賺錢,要是賺錢,那自己內庫裡幾百萬兩銀子,幹嘛不拿出去放,放在內庫裡氧化嗎?

“啟稟陛下,印子錢就是高利貸。怎麼放的麼,……比如,奴婢放錢十吊,以一月為期,每月二分行息,合計一月間本利,共為十吊零二百文。再以三十日除之,每日應還本利錢為三百四十文……”說到放印子錢,這李為仁說得十分的利索,對這放的手法,是相當的熟悉。很乾脆的講這怎麼放印子錢給交代出來了。

“等等……等朕好好合計一下……”李為仁說得很快,楊改革一時跟不上節奏,用竹管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十吊錢,是多少?一千文還是十兩銀子?十吊零二百文,除以一個三十天,每天連本帶利還三百四十文,也就是說,三百四十乘以三十天,是一千二百文,十吊也就是一千文,每吊一百文。楊改革飛快的在紙上計算這高利貸的算法。發現才二分的利,算不上是多高的高利貸,這在後世,三分,五分的息很常見,一毛的利息也見過。

楊改革發現,這印子錢和後世銀行的按揭何其的相似,不過是每日還款改成了每月還款。心中暗罵,不是個好東西。對這按揭,也有了新的理解。這按揭,就是按時揭你的皮的意思。要說和印子錢的區別,就是印子錢按天揭你的皮,後世銀行是按月揭你的皮。

楊改革慶幸,自己來這明朝當皇帝,不用買房子,買車子,也不用借銀行的錢,更不用被銀行按時揭皮。可又是想,這大明朝,老天爺可比銀行還厲害,雖然不摧你及時還款,可是一旦你沒有還款能力,直接就派人拆遷你家裡,比銀行可怕一萬倍。

“二分的息,不是很高嘛!”楊改革在後世,在麻將館可沒少見放高利貸的,二分的息,當真是不高。

李為仁也好奇,這皇帝也懂放印子錢?這二分的息,確實不高,自己不過是為了解釋方便,才用二分息做比喻,當下對皇帝,更加佩服,道:“啟稟陛下,二分的息,確實不高,一般是熟人、信譽好的才有二分的息,一般都是三分,五分的居多,八分也有。”

“喔!朕明白了,那說說都放給誰了?”楊改革自己準備放印子錢,當然先要把客戶群打聽清楚。

“啟稟陛下,印子錢一般都放給了急需錢用的人,最好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接著是商人,地主,其中又以家道中落的最好,最後是賭徒……”

“詳細解釋一下。”

李為仁也把自己放印子錢的經驗,給皇帝扒拉扒拉:“啟稟陛下,放印子錢,最好的是選官宦人家的子弟,這些人家裡有錢,又好面子,一般是不會拖欠,其中這家道中落的為佳,俗話說,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一般也能還錢,而且不會惹上麻煩,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然後就是商人,這風險比較大,比如飄洋過海做生意的,船翻了,也就什麼也沒了,但是藉的量大,利息也夠高,運氣好最賺錢,地主比較保險,但是地主一般不會借印子錢,反而會自己放,最後就是放給那些賭徒了,這個放的快,收錢的速度也快,不過也最怕收不到錢,沒有一點能力的人,可不敢放給賭徒們……”

楊改革心裡聽著覺得有意思,這放印子錢還給別人分等級。看來,還蠻“專業”的。官宦人家的子弟借印子錢?這個,好像不難理解,《紅樓夢》裡就寫有些這方面的事。

這商人借錢做生意,也好理解,飄洋過海?嗯,有點意思。這朝廷現在不是禁海了嗎?怎麼還有人出海做生意?雖然知道官僚地主階級幹走私的勾當,卻沒想到,利潤如此的大,敢借高利貸跑海運。

“李為仁,你是說別人借高利貸飄洋過海做生意?朕沒聽錯?”這高利貸的利息夠高,有人敢借高利貸跑海運,這說明什麼?說明這海運的利潤超乎尋常的大,高利貸在他面前都不算什麼。可是這朝廷的諸臣,卻不準皇帝開海禁,不準皇帝收關稅。楊改革聽了,心頭的火,再一次冒了起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MB,罵那個隔壁的。

“……啟稟陛下,確實如此,奴婢聽說過,在南方江浙一帶,借錢給海商,是很劃算的事,獲利極為豐厚,當然風險也大。不過奴婢這裡放給海商的就不多,奴婢不太懂海上的事,主要還是放給官宦人家的子弟,賭徒……”李為仁可是有問必答,都是死過一回的人了也就沒有任何顧忌。

這京城裡別的不多,就是官多,放印子錢給這些官宦子弟,也就比較好理解,楊改革正是看中了這點,這官宦人家的子弟的錢好賺,才準備放印子錢的,沒想到李為仁卻說出了另外一幕,南方給海商放高利貸,更加的發財。這隱藏在重重霧靄中的利益鏈條,就這樣無意中給李為仁說了出來。

楊改革的心中,如同幾只貓爪在抓。同時也恨得牙癢癢,你們都乾走私,卻不準我收關稅,要禁海。看來,這海上的生意,自己不插手都不行了,這海軍,還的早日成型啊!要加快速度啊!楊改革心中怒火中燒,恨不得馬上派艦隊收拾那些走私的傢伙。然後自己一個人做生意,這銀子,豈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這規模呢?有多大?”怒火中燒的楊改革恨不得派人去抄那些南方富商的家。

“啟稟陛下,奴婢放的還不是最多的,在京城地界,也就是個中等偏上,像奴婢這種規模,京城裡,還有許多人家,都是有背景的,像奴婢這樣,一年也就賺個一兩萬兩銀子,不算多,……”李為仁這個行業內人士爆起行業內幕,相當的給力。

這放印子錢的水,可還不是一般的深。幾萬兩規模都還是中等,這大了去,豈不是要十幾萬兩,幾十萬才能叫大規模?楊改革心想,自己內帑裡幾百萬兩銀子,雖然都是要給別人發出去的,但是打個時間差,能放出去的錢,三四百萬兩,是沒問題的,憑自己的收款能力,誰敢欠自己的錢?錦衣衛是吃素的嗎?誰還有我牛B?

這印子錢,錢生錢的速度,可是相當的快的。利滾利,驢打滾是白叫的嗎?楊改革在心裡吞了幾口口水。恨不得現在就滿世界的找人去放印子錢。

“那據你估計,這京城,放印子錢的規模有多大?”一統京城印子錢,是楊改革暫時的目標,這錢不賺,是要遭雷劈的。大明朝最大的後臺——皇帝,大明朝最牛的收賬組織——錦衣衛。這大明朝,還有誰敢不還錢?

“啟稟陛下,據奴婢估計,這京城,百十萬,還是有的,但都不大,據說,在南方江浙一帶,這放印子錢的更多,放的量也大,據說,有海商,一次性就借十幾萬兩,幾十萬兩的大有人在……”行業內部人士爆行業內幕,果然是觸目驚心。

“咕咕……呵呵,不錯,好!李為仁,你還知道什麼情況,都說說。”楊改革吞了幾口口水,來了興趣了,放印子錢,果然是一件有前途的事,這事,得趕快落實一下,盡快把內庫裡的那些銀子,放出去,錢生錢,也希望這李為仁爆更多的行業內幕。

“啟稟陛下,奴婢放印子錢,不是一個人幹的,這宮裡還有其他人,和奴婢一起放印子錢,否則,奴婢一個小小的司鑰庫太監,就算是能放出去,也收不回來的。”李為仁是豁出去了,反正自己是在這斷頭臺上走過一遭的人,也就不怕什麼了,把能抖落出來的,全都抖落出來。

李為仁果然爆得夠勁爆,連他的同夥都一起爆了出來,其實,李為仁這是藉機報復,王承恩能查出他放印子錢,就是有人告密的,否則,王承恩走馬觀花一般的看一看賬目和庫房,就能發現有人偷錢?還能發現他放印子錢?所以,現在就是在報復。他李為仁不好過,別人也別想好過。

一窩耗子?楊改革心頭的無名火,越燒越大。自己這皇宮,都成了耗子窩了。放印子錢不說,還是組團放印子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