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科舉制度的錄取率有多少?
頁: [1] 2 3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8 11:01 AM

古代科舉制度的錄取率有多少?

本帖最後由 形而上 於 2018-4-18 02:39 PM 編輯

歐洲與日本沒有科舉所以官員被貴族壟斷
中國自唐朝以來的科舉制度表面上平民百姓可以靠科舉制度當官,但錄取率應該很低
不知各朝代的錄取率是多少?
多少比率的人可以靠科舉當官?
試想一個人年輕時全力拼科舉,什麼技術專長也沒有學,而且心態也看不起各行各業.
應該很難從事各行各業為生與實現人生目標,生活應該相當鬱悶吧!
而且落第這種人存在社會比例相當高,命運悽慘,政府若沒有適當安撫也容易形成亂流
紅樓夢裡賈寶玉的爸爸賈政出場時身邊總是有些清客在旁邊拍馬屁與搭腔
在官員旁邊的清客與出家是落第科舉之人常見出路嗎?...<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8 12:12 PM

考上進士的比例在明清時期是1%-10%

但是科舉不中的人生活不一定差

明代,例如唐伯虎和徐文長,當藝术家
清代,例如左宗棠和盛宣懷,當政治幕僚
當然,更多的人是去干了補習班或培訓班,例如康有為

因為參加科舉的大多數人本身就是地主階層或官宦子弟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8 04:53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8 12:12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考上進士的比例在明清時期是1%-10%

但是科舉不中的人生活不一定差


就算是10%也是極大的社會悲劇
還有更多的人連秀才與舉人都考不上
念了一輩子四書五經,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做官,其他百分之99的人都無法施展人生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造就一個毀滅人性的悲慘世界

大陸表面繁榮
年輕人都為前途打拼
但能實現人生目標恐怕不到3成
類似古代科舉制度...<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3542 發表於 2018-4-18 07:12 PM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8 04:53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算是10%也是極大的社會悲劇
還有更多的人連秀才與舉人都考不上
念了一輩子四書五經,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 ...

何必人人只能當官吏呢?
科舉考試可以參政算是一種民主與代議
但缺點就是「人才」通通集中於此、與其他百姓有隔閡

知識分子也可以走向各行各業
經商、戲劇、繪畫、工藝研究等等
元朝戲曲、雜劇的興盛,正來自於科舉與儒學的衰微
儒生到民間、流連酒樓戲館而創作...<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ha5821ha 發表於 2018-4-18 08:55 PM

很低喔,"實際上"其實不可能超過1趴,進士如果是用10趴算那母數可能是用"舉人",而要考上舉人本身就很難(當然舉人已經可以當低階官員)

扣掉恩科的特殊情形,三年一次的進士大約300人,換言之,平均每年出生的人能當進士的約100人

清朝就用乾隆時代的人口來算好了,3億人,台灣一年出生30萬人,乾隆時代全國一年出生約300萬人(我很不精準的比喻),扣掉女生不能考,150萬人裡面只有100個人會成為進士(當然你會說這150萬人可能有很多人沒錢讀書,那我就不知道該怎算),但客觀數據上,每一萬個男嬰才只有一個人能當上進士,至於要當舉人可能每一千人有一個才能當舉人(當然我說過舉人也可當官了或者是師爺或官員的幕僚)


所以說進士絕對是萬中選一,拿現代來講,難度大過台大醫科

補充內容 (2018-4-18 09:00 PM):
你想看看要當官本身就很難,而且以清朝來說,當官的名額很多都被非科舉佔去(爵位,清人特權,花錢捐官),相較下正常管道出頭超難

補充內容 (2018-4-18 09:11 PM):
你去看曾國藩的爸爸本身是在當老師的,自己43歲才考上秀才,其實這已經算中上了,在地方上已經小有福利了,

補充內容 (2018-4-18 09:19 PM):
若扣掉沒錢讀書的農民,我認為以台灣標準,進士=台大醫科,舉人=私立醫牙,秀才=中字輩大學以上

補充內容 (2018-4-18 10:03 PM):
當官有時候也不是錢的問題,一般商人再有錢哪怕是首富看到縣令等官員都要下跪,你能想像馬雲跟你下跪磕頭...難怪一堆人瘋狂想考上科舉...<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8 09:00 PM

本帖最後由 怪傢俬 於 2018-4-18 09:02 PM 編輯

因為之前有回過一篇,當時有討論到,所以要說一下,
日本有科舉制度,向唐朝學習而來的。
其實大部分儒家文化圈都有科舉制度。

其實不清楚樓主到底是要問科舉的錄取率?
還是主要要敘說後面那段,覺得科舉的人(知識份子)其實對社會發展沒用這個論點?

不過小弟就xx百科看的資料來看,
其實科舉制度本身就是為了打破世襲貴族壟斷政治權力而產生。
如果國家的政治權力都是在世襲貴族的掌控中
那麼反過來想,世襲貴族為了維持他們的權力,
是不是反到為了權力,更加的不會讓人們掌握、擁有知識的?
而一般百姓在無法獲取、掌握知識的情況下。
知識無法傳承,社會地位無法變更流動的狀況下,
豈不是比有科舉的狀況下更加鬱悶?

至於科舉人才(知識份子),其實不是只限於當官一途,
宋代以後也沒有過多限制他們的職業(有特例,賤戶、三代內為隸、皂、優、伎等...)
很多參與科舉的人,他們的家業甚至他的工作,
本身可能就是飲食業、營造業、製造業等...
他們也不一定是為了當官才去考科舉。
有的只是為了學業上的進程(畢業考)或童生、秀才的資格才參加科舉。
考中了,有機會就在考,沒機會這些知識份子,
可能回去繼承家業或者轉業成基層知識教育分子。
也有的甚至都沒去考。

不一定是說科舉人才(知識份子)就是自認清流、看不起人,
個人覺得這都是端看個人的素養與生涯規畫。

只是說,在現代的觀點回看,對於科舉制度以及後續產生世家等,
其行為、流傳的事蹟等,都有比較負面的影響。
但,這不能一昧的作為科舉制度的負面看法。

而樓主提到的科舉不第的人有的只能去當人家的幕僚、門客,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想表達浪費知識份子這樣的觀念?

其實不論有沒有科舉,都是有知識份子去當人家的幕僚、門客的。
像商鞅、李斯,他們也都是幕僚、門客作起,
只是他們對於當官、對於發展國家(?)比較有興趣,
所以給了高官厚祿。


其實科舉制度不是壞事,
因為科舉制度的開放,使得階級流動的產生,
並且也使知識、教育可以拓展開來。

科舉制度的問題應該是在於,後期流於形式,
並受限於基層教育的不足,以及既得利益者的科層化與排擠等因素...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8 11:55 PM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8 04:53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算是10%也是極大的社會悲劇
還有更多的人連秀才與舉人都考不上
念了一輩子四書五經,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 ...

你鑽牛角尖的時候就很傻

實際上,在傳統中國社會,99%的科舉落榜生構成了最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地主鄉紳

一個人,只要科舉取得最低功名:生員,這個人就享有一系列權力:

經濟上,免除徭役,減免賦稅;政治上,鄉村政務的主導權,州縣政務的參與權...<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9 10:12 AM

本帖最後由 形而上 於 2018-4-19 10:15 AM 編輯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8 09:0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為之前有回過一篇,當時有討論到,所以要說一下,
日本有科舉制度,向唐朝學習而來的。
其實大部分儒家文 ...
我們常常自豪中國有科舉制度使平民有機會成為當官階層
甚至經常說歐洲人羨慕中國這種文官制度
事實上中國這種科舉制度是造成中國社會極度黑暗與人吃人的世界之主因
主因就是錄取率太低了
大部份拼了一輩子四書五經,如果全部槓龜,非常悽慘,人生等於一片空白,對人性扼殺十分殘酷!
就算考上的人,只是讀熟了朱熹那套人生哲理,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人才
百分90的貪官污吏與滿街憤世嫉俗的落第讀書人造成中國普遍極度痛苦與黑暗
台灣高普考就是這樣,選出來的考試機械造成衰弱不堪的台灣
中國擺脫不了這種強調個人競爭的傳統禮教社會
永遠都只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
永遠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
台灣香港很嚴重
大陸超級嚴重,經濟越發展,生活痛苦比例更增加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12:50 PM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9 10:12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們常常自豪中國有科舉制度使平民有機會成為當官階層
甚至經常說歐洲人羨慕中國這種文官制度
事實上中國 ...

我倒是覺得,這和樓主對科舉制度的討論有點偏了。

樓主這樣的想法,其實應該是更接近於,
對於中華文化的教育思想的過於偏重於形式上的儒家,
以至於對其他學科、思想弱化與排擠,
造成社會性與個人發展的惡循環。

而我對於科舉制度的想法還是和上面的回復最後還是差不多。
其實科舉制度不是壞事,
因為科舉制度的開放,使得階級流動的產生,
並且也使知識、教育可以拓展開來。

科舉制度的問題應該是在於,後期流於形式,
並受限於基層教育的不足,以及既得利益者的科層化與排擠等因素...

依樓主的偏題來說,如果沒有科舉制度(階級流動)
那麼在普遍的歐洲與亞洲的社會發展來看,
想問那麼如果在封建、貴族的制度下,
未受教育者、職業、社會階級固定下,可以說是幾近於沒有階級流動的產生。
這樣的狀況下,是不是對於人性的扼殺更於強烈與殘酷?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9 02:51 PM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12: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是覺得,這和樓主對科舉制度的討論有點偏了。

樓主這樣的想法,其實應該是更接近於,


這里其實可以引入梁漱溟對中西文化趨向的三分法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高度競爭
中國文化是以自為調和持中為根本精神——中等競爭
印度文化是以反身向后要求為根本精神——沒有競爭

從這個角度說,科舉還是很体現中國文化的特質的

西方的階級流動体現為——人與人的你死我活,人與自然的殊死搏斗,追求終極答案
中國的階級流動体現為——人與人的斗而不破——科舉
印度的階級流動体現為——投胎

因此,西方是花樣作死自得其樂,印度是混吃等死其樂融融,而中華文化是不死不活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應該把宋明以后佛教的流行和科舉的普及視為一個整体...<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9 03:20 PM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12: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是覺得,這和樓主對科舉制度的討論有點偏了。

樓主這樣的想法,其實應該是更接近於,


科舉表面上造成階層流動效應
實際因錄取率太低效果有限
而這些終身沒有考上的人,到了王朝中葉已經累積到非常驚人的比例,這些人沒有一技之長,不事生產,有點錢的人成為土豪劣紳,沒錢的成為家庭負擔.他們是國家社會家庭的廢物,而且廢物到了極點,既可憐也可悲!造成國家社會家庭更加烏煙瘴氣
台灣與大陸目前仍擺脫不了科舉的心中枷鎖,無論經濟如何發展,痛苦階層的比例不段上升...<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04:16 PM

本帖最後由 怪傢俬 於 2018-4-19 04:18 PM 編輯

形而上 發表於 2018-4-19 03:2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科舉表面上造成階層流動效應
實際因錄取率太低效果有限
而這些終身沒有考上的人,到了王朝中葉已經累積到 ...
你這是先畫靶後射箭,而不是討論科舉制度面上的作用性與弊端,
討論的建構上,都是直指知識份子、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不適性。

一、前面有提到,基本上從宋朝後,對於科舉的資格,
固然還是有一定的限制(ex.賤戶、三代內為隸、皂、優、伎等...),
但基本上已經放寬到一般人可以參與科舉。

二、前面也提過,科舉者本身其實都有他們的營生職業,
就算你說的成了個地主大戶,地主大戶在古代也沒那麼容易,
你有大片田,沒足夠的人力物力你也不一定能耕作與收成,
特別是收成時, 常需有雇用額外勞動力來幫忙收成,
不抓緊時間收農產品就蔫在田裡,
這些地主大戶還是得好好與民鄉、勞動被雇傭者有一定的良好互動才可以。

三、也是前面提過的,科舉制度不是沒有弊端,
甚至考上了不去當官當不了官的也是一堆,
而既得利益者的科層化與排擠等...也都是很大的問題,
我不會說自豪於中華文化有科舉制度,
但是,清談、眼高手低、自命清高、門客、幕僚的情事,
更多的是在於個人素養與為人處事、職業規劃上。

四、封建、貴族下的階級流動和科舉的階級流動對比下,
你一直忽略如果沒有科舉對封建、貴族社會作制度補充的狀況下,
那麼歐亞社會最普遍會遇到的封建、貴族社會下,
階級流動該如何產生?流動的變更是否比科舉還有它的作用性?弊端又如何?
你說的,人性的扼殺,還是想問你,
封建與貴族社會下,在階級流動幾近於無的狀況下,
對於人性的扼殺是否更強烈與殘酷?

說真的,感覺整篇都歪樓了,還不如討論
中華文化的傳統教育體制、思想、教育標的、近代教育、技職教育等
與應試文化、學歷文化、思想的相關...
還比較有以古諷今的作用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04:21 PM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9 02:51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里其實可以引入梁漱溟對中西文化趨向的三分法

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高度競爭


z大,小弟不太懂宋明以后佛教的流行和科舉的普及視為一個整体

這個有什麼說法?求解。

文化趨向那個倒是有隱隱約約摸到一點感覺,可是不是了解他的意思,
也求解。{:47:}...<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3542 發表於 2018-4-19 04:40 PM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12:50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是覺得,這和樓主對科舉制度的討論有點偏了。

樓主這樣的想法,其實應該是更接近於,


西方是不斷的分權

國王vs封建領主們的爭權(EX大憲章、英法百年戰爭)
國王vs主教教士們(EX宗教改革)
基督新教vs天主舊教(三十年戰爭)
城市中產階級/公會vs舊封建領主(文藝復興)
中產階級vs國王/教士(法國大革命)
...
要政治變革不完全都依賴「士大夫」一種人
各行各業都有機會參與、當主角

如果中國、東方的教育中心是國家的科舉
西方的教育則在教會與修道院(神學、法學、醫學)...<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zodiac1848 發表於 2018-4-19 06:45 PM

怪傢俬 發表於 2018-4-19 04:21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z大,小弟不太懂宋明以后佛教的流行和科舉的普及視為一個整体

這個有什麼說法?求解。


確切而言是儒釋道三方合一

儒家文化——具体表現:讀書科舉,公共生活——抽象目標:入世有為,兼濟天下

佛教道家——具体表現:修身養性,私人生活——抽象目標:出世無為,獨善其身

這就形成了完美的穩定的內部循環,導致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事情可干...<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