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賤宗首席弟子 -【戰國大司馬】《全文完》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38 PM

第90章:機會
  
        當晚在趙主父入睡後,蒙仲、樂毅二人在殿內的燈柱下席地而坐,在油燈下仔細商量著這件事。
  
        但最終,他二人還是決定留在趙主父身邊,為後者訓練新的近衛,且以此取得軍職。
  
        原因很簡單,因為公子章的率下也有能征善戰的將領,又有田不禋為其出謀劃策,根本不缺他們幾個,若他們投奔公子章,雖然可以得到重用,取得軍權,但就總體來說,對公子章並無多大幫助。
  
        反過來說,若是留在趙主父身邊為其訓練新軍,蒙仲等人就能額外讓公子章得到一支軍隊——雖然這支軍隊的數量並不會很多,但勝在這支軍隊作為趙主父的近衛,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士卒與裝備也必然會是精良,最要緊的是這支軍隊可以出入邯鄲,在必要時候很有可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次日,待等趙主父起身後,蒙仲將他的決定告訴了前者。
  
        趙主父似乎並不驚訝于蒙仲做出了“捨近求遠”的決定,他笑著對蒙仲說道:“蒙仲,為我重新整編一支新軍,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趙豹、趙造、趙俊等人,或許會千方百計地阻撓你……似這般,你還要堅持麼?”
  
        蒙仲聞言平靜地說道:“此乃我與樂毅經過一宿的商量後做出的選擇。”
  
        聽聞此言,趙主父目視著蒙仲與樂毅,旋即點點頭說道:“有膽氣!……你需要我幫你什麼呢?”
  
        蒙仲想了想,說道:“我曾聽說,就算是孫武、吳起那樣的兵家聖賢,他們在籍籍無名時亦不受麾下軍卒信任,必要時需殺雞儆猴、豎立威信,我希望趙主父也能給予我那樣的權力。”
  
        “這個自然。”趙主父點點頭,他戎馬半生,豈會不清楚這種事呢。
  
        “其次,請趙主父賞賜我一箱財帛。”蒙仲又說道。
  
        趙主父聞言深深看了幾眼蒙仲。
  
        憑他對蒙仲的瞭解,後者根本不是看重錢財的人,那麼很顯然,後者索要的財帛,多半是為了收買士卒的心。
  
        只不過,用財帛就能收買到的士卒,真的值得信任麼?
  
        趙主父對此很懷疑。
  
        但看著蒙仲自信的模樣,他並沒有拒絕,問道:“你要多少?”
  
        蒙仲想了想說道:“請至少五千布。”
  
        所謂五千布,即五千枚布幣,記得當初蒙仲的母親省吃儉用,也只攢下三十余枚宋國布幣,由此可見五千枚布幣已經是一筆大錢了。
  
        但對於趙主父來說,這卻不算什麼。
  
        “可以。”他點了點頭,應允了蒙仲的要求。
  
        在趙主父點頭之後,「訓練新軍」的事就全權交給了蒙仲。
  
        不得不說,這個全權交付真的很徹底,因為看趙主父的態度,根本不打算給予蒙仲其他的幫助,這就意味著,蒙仲必須自己想辦法弄到兵卒,要麼自己徵募平民訓練成兵卒,要麼想辦法從其他軍隊調用兵卒,不管怎樣,都需要他自己想辦法。
  
        當日下午,蒙仲拜訪了趙相肥義,向後者說起了這事。
  
        畢竟重新創建一支軍隊,首先必須有專門的兵符,而這種兵符,只有得到一國的君主認可——雖然趙王何的權勢如今還未必趕得上趙主父,但趙王何終歸是趙國的君主。
  
        “主父想要訓練一支新軍作為近衛?為何?”
  
        當肥義得知此事後,皺著眉頭詢問道。
  
        對此,蒙仲也不解釋,將所有的一切都推倒趙主父身上:“究竟為何,在下也不得而知,趙相不妨自行詢問趙主父。”
  
        聽聞此言,肥義皺著眉頭思忖了片刻,問道:“新軍……要多少人?”
  
        蒙仲想了想回答道:“五百人。”
  
        聽了這話,肥義皺緊了眉頭頓時舒展開來,畢竟五百人確實不算什麼。
  
        他點點頭說道:“此事容易,不知主父可曾為新軍命名?若有,請告訴於老夫,老夫命人刻在兵符上。”
  
        蒙仲想了想說道:“趙主父下榻于信都,不如就叫「信衛」吧。”
  
        “信衛?”肥義捋著鬍鬚琢磨了一下,覺得這個名字起地不錯,頗有寓意,可他亦忍不住問道:“命名之事,你不需要請示主父麼?”
  
        蒙仲笑著回答道:“趙主父將此事全權交付于我時曾說過,叫我自行拿捏,若我三番兩次去請示趙主父,或許反而會讓趙主父感覺所托非人。”
  
        肥義微微點了點頭,又對蒙仲說道:“小友在此稍後,容老夫親自將此事稟明君上,然後叫工匠雕刻一枚兵符。”
  
        “有勞趙相。”
  
        隨後,蒙仲在肥義的相府等候著,而肥義則親自前往王宮,將這件事稟明了趙王何。
  
        趙王何當然不會為了區區五百編制的衛隊就惹趙主父不快,當即就同意了此事,吩咐工匠製造兵符。
  
        約一日工夫,蒙仲就拿到了嶄新的兩對兵符,一対用銅鑄造,一対由玉石雕刻,皆是虎形的兵符,可以拆分為左右兩塊,且左右兩側上都銘刻有製造這塊虎符的日期以及它所歸屬的軍隊;若左右兩塊貼合,又可以從“虎背”上清晰看到「信衛」二字。
  
        不得不說,做工十分精緻。
  
        蒙仲將這兩對兵符交給趙主父看。
  
        “信衛?這名字不錯。”
  
        趙主父點點頭贊許著,旋即,將玉石雕刻的兵符收了起來,將銅質的兵符還給蒙仲。
  
        按照規矩,蒙仲在平日只能保管銅質虎符的右邊那塊,左邊那塊也由君主保管,只有在執行任務時,才允許同時保管兩塊虎符——比如此刻蒙仲受命創建新軍。
  
        至於另外一對玉石虎符,則是為了“防範”,它一般是由君主掌管,並不輕易出示,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只有在手持“銅質虎符”的將領反叛或者不聽從君命時,君主才會另外派人手持玉石虎符去取代前者。
  
        看著蒙仲將那整塊虎符收入懷中,趙主父微笑著問道:“你打算如何創建這支……信衛?徵募邯鄲的平民加以訓練麼?”
  
        “那樣太慢了。”蒙仲搖了搖頭說道:“我準備在邯鄲的諸軍中抽調銳士。”
  
        一聽這話,趙主父頓時就樂了。
  
        要知道駐紮在邯鄲的諸軍,兵權要麼是在以安平君趙成與陽文君趙豹為首的趙氏子弟手中,要麼就是在以奉陽君李兌為首的諸卿大夫手中,如今蒙仲居然將主意打到了這些人身上,就連趙主父都有些佩服於此子的膽氣。
  
        “放手去做吧。”
  
        趙主父笑著說道。
  
        他很期待蒙仲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告別趙主父後,蒙仲再次拜訪了趙相肥義,向後者提出了「從邯鄲諸軍抽調兵卒」的要求。
  
        說實話,肥義自然不會因為區區五百名士卒就讓趙主父不快,但問題是兵權方面的事,他也做不了主。
  
        他想了想問道:“不知小友希望從哪支軍隊抽調兵卒?”
  
        據肥義介紹,目前駐紮在邯鄲一帶的趙軍,大概有這麼幾支:安平君趙成一支,奉陽君李兌一支,這兩支目前駐紮在「中牟」一帶,防範著魏國;然後邯鄲這邊,有陽文君趙豹率領的軍隊守衛著邯鄲,趙將「信期」率領的軍隊守衛著王宮。
  
        至於邯鄲附近其他的軍隊,那就是零零散散駐紮在城邑鄉邑的散軍,規模與精銳程度都不及以上這幾支。
  
        “那就從陽文君與信期將軍的軍中抽調兵卒吧。”蒙仲想了想說道。
  
        聽聞此言,肥義搖頭苦笑。
  
        趙將信期那邊還好辦,但陽文君趙豹可不好相與,在趙主父不親自出面的情況下,蒙仲就算是奉了趙主父之命去抽調兵卒,也很有可能會遭到陽文君趙豹的詰難。
  
        想了想,肥義親筆寫了一封信,讓蒙仲帶著它去拜訪陽文君趙豹,並且他事先提醒蒙仲,大概就是陽文君趙豹脾氣不好,讓蒙仲小心謹慎,莫要惹惱對方云云。
  
        “多謝肥相提醒。”
  
        蒙仲感謝而退。
  
        當日辭別肥義之後,蒙仲便來到了陽文君趙豹的府邸,請見這位趙主父的叔父。
  
        大概半個時辰後,蒙仲帶上了蒙虎等人,一行人來到了陽文君趙豹的府門前,叩門請見後者。
  
        府內的家僕立即將這件事稟報了趙豹。
  
        “蒙仲?那小子來做什麼?”
  
        當府上的家僕前來報訊後,陽文君趙豹很是意外。
  
        不得不說,宮筵之後,蒙仲因為趙主父的關係在邯鄲名流中名聲大漲,陽文君趙豹又怎麼可能不知蒙仲乃趙主父身邊的近衛?
  
        話說一想起當日宮筵中被趙主父一同喝罵,陽文君趙豹就滿肚子怨怒,但他又不敢沖著趙主父撒氣,因此只好憋在心中,而現如今,作為趙主父近衛的蒙仲來拜見他,趙豹又豈會給他好臉色看?
  
        “就說老夫宿醉未醒,叫那小子改日再來!”
  
        陽文君趙豹冷笑著對家僕吩咐道。
  
        於是,那名家僕便回到府門前,對等候在門外的蒙仲、樂毅二人說道:“陽文君身體不適,兩位請回吧。”
  
        見此,蒙仲立即說道:“我有肥相的書信,請見陽文君……”
  
        還沒等他把他說完,就見那名家僕不耐煩地說道:“我都說了,陽文君身體不適,今日誰也不見!”
  
        說罷,他砰地一聲關上了府門。
  
        “這大概就是肥相所說的刁難吧?”樂毅輕哼一聲,轉頭對蒙仲說道:“怎麼辦?”
  
        蒙仲很平靜地說道:“無妨,我等就在此等候一個時辰,只等一個時辰。”
  
        聽到這話,本來還滿臉怒容的蒙虎好似想到了什麼,與蒙遂、向繚等人對視一眼,皆嘿嘿壞笑起來,笑得樂毅有點莫名其妙。
  
        樂毅並不清楚,上回蒙仲說這話時,就連莊夫子亦中了招。
  
        一個時辰,很快就過去了,在蒙仲的示意下,蒙虎再次敲向了陽文君府的府門。
  
        開門的還是那名家僕,只見他朝外瞥了一眼,旋即不耐煩地說道:“又是你們?我不是……”
  
        然而,這次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見蒙虎一腳踹在門上,狠狠將其踹開,以至於那名措不及防的家僕頓時被撞倒在地,腦門也被門板撞得有些暈暈乎乎。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有一柄冰冷的利劍擱在了他的肩膀上。
  
        “帶我去見陽文君。”
  
        俯視著癱坐在地上的家僕,手持利劍的蒙仲以平穩的語氣,一字一頓地說道。...<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42 PM

第91章:陽文君趙豹

        吩咐府上的僕從燙了幾壺酒,陽文君趙豹披著外衣,坐在自己的臥居內就著果脯、肉乾,美滋滋地喝著酒。
  
        此刻的他,心情極好,因為他讓趙主父身邊的近衛蒙仲吃了閉門羹。
  
        說實話,他與那名叫做蒙仲的少年並無恩怨,但誰讓對方乃是趙主父身邊的近衛呢?雖說他不敢沖著趙主父發火撒氣,但將心中的怨怒發洩在那名叫做蒙仲的少年身上,諒對方也不敢造次。
  
        至於那蒙仲是否會哭喊著回趙主父身邊告狀,陽文君趙豹吃著熱酒嗤笑了一聲。
  
        是的,他趙豹終究是趙主父的叔父,又是執掌一軍的趙國臣子,趙主父豈會一名少年就處罰他呢?在他看來,充其量也就是不痛不癢地指責幾句罷了。
  
        “這酒真不錯。”
  
        品了一口碗中的熱酒,陽文君趙豹美滋滋地自言自語。
  
        而與此同時,在他府邸內的前院,蒙仲正手持利劍架在一名府上僕從的脖子上,以此作為威脅,與蒙虎、蒙遂、樂毅等人一同走向府內深處。
  
        “小、小子,你可莫要胡來!你可知這是誰家的府邸麼?”
  
        被蒙仲用劍威脅著,那名家僕色厲內荏地叫道。
  
        由於方才蒙虎一腳踹開府門時,門板撞在他的臉上,以至於此刻他鼻子處殷紅一片,至今仍有鼻血往下淌,染紅了他的衣襟。
  
        “少廢話!”
  
        喝止了這名家僕,蒙仲冷冷說道:“帶我去見陽文君。”
  
        感受到脖子處那柄利劍傳來的冰冷觸感,那名家僕滿臉驚恐,哆哆嗦嗦地帶著蒙仲等人走向府內深處。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陽文君府上其餘的家僕及閘客。
  
        當即就有一大幫人湧了出來,見蒙仲等人正持劍威脅著那名家僕,頓時大怒。
  
        其中有一名門客打扮的男子當即怒斥道:“哪裡來的野小子,竟敢在陽文君府上撒野?!”
  
        在此時的中原,諸國公族、貴族蓄養食客,這早已成為一種風俗。
  
        所謂的食客,即門客,他們吃住在公族、貴族的府上,有的具有真才實學,在關鍵時刻能幫助主人排憂解難;但也有些只是徐有虛名,目的只在於騙吃騙喝。
  
        而在一群食客或閘客中擁有地位的,得到主人家重視的,則大多稱為「客卿」——簡單地說,客卿與家臣類似,但不同的是,客卿仍擁有高度自由,他們在主人家不得志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隨時離開,另投他處。
  
        既然吃住在主人家,自然要為主人家辦事,維護主人家的名聲或利益。
  
        就比如此刻陽文君府上的這些門客,當他們得知蒙仲等一群人居然敢到府內惹事,當即就手持著利劍沖了過來。
  
        無需懷疑,若蒙仲沒有及時自報來歷,這些門客真敢拔劍相向,甚至殺死蒙仲等人。
  
        因此,當這群門客手持利劍從府內湧出來時,蒙仲立刻從懷中取出那整塊的銅制虎符,左手高高舉起,厲聲喝道:“我乃趙主父身邊近衛蒙仲,「信衛」新軍司馬,此番奉趙主父之命前來陽文君府上,爾等若敢造次,立殺不赦!”
  
        『趙主父?司馬?』
  
        聽到蒙仲這番話,那些門客臉上的怒色頓時一滯,彼此面面相覷。
  
        畢竟趙主父在趙國還是具有很高威望的,哪怕蒙仲單純只是趙主父身邊的近衛,也足以讓這些門客“望而卻步”,更別說蒙仲還是“近衛”的“新軍司馬”——聽到這頭銜,傻子都明白蒙仲定然是趙主父身邊的親信。
  
        “那少年手中有虎形兵符……”
  
        “啊,而且還是銅制的虎符……”
  
        眾家僕、門客彼此議論紛紛。
  
        當世的兵府,材質各有不同,但一般只有「軍」級才採用銅制虎符,除此以外即君主的直屬衛隊。
  
        不誇張地說,此刻手執銅制虎符的蒙仲,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級別與「軍司馬」一般無二,哪怕他手中其實只有區區五百名兵卒的編制。
  
        “走!帶我去見陽文君!”
  
        見震懾住了那些家僕及閘客後,蒙仲推攘著那名被他用劍威脅的門客,繼續朝著府內深處而去。
  
        此時,已然有府上另外的僕從急急忙忙將這件事上稟于陽文君趙豹。
  
        當時陽文君趙豹還在屋內喝著酒,就聽到屋外就府上僕從焦急地喊道:“君侯,君侯,大事不好。”
  
        “吵什麼吵?”趙豹命在旁的衛士將屋門打開。
  
        只見那名僕從到屋內後,慌張地說道:“君侯,有一名叫做蒙仲的少年,他自稱是趙主父身邊的近衛司馬,帶著若干人闖入了府內,挾持了一名府上僕從,正朝著這邊而來。”
  
        “噗——”
  
        正在喝酒的趙豹一口酒噴了出來,旋即轉頭看著那名僕從,臉上滿是驚詫之色。
  
        他簡直難以置信,竟然會有人膽敢闖入他的府邸。
  
        他是誰?
  
        他可是陽文君趙豹,執掌一軍兵權,趙國上下誰不是對他客客氣氣的?
  
        可如今倒好,就連趙主父身邊小小一名近衛也敢欺負到他頭上來了,這簡直豈有此理!
  
        『……』
  
        用手邊的拭酒布擦了擦嘴角,趙豹眼眸中閃過幾絲厲色,冷冷說道:“朝這邊來了?好,老夫倒是要看看,那小子究竟意欲何為?!”
  
        大約過了半刻時左右,就見蒙仲用劍逼迫了那名家僕,與蒙虎、蒙遂、武嬰、樂毅等一行人來到了陽文君趙豹居住的內院寢閣。
  
        而在他們身後,則跟著大一幫手持棍棒、刀劍的府上家僕及閘客。
  
        “前、前邊便是我家君侯的寢閣。”
  
        那名家僕哆哆嗦嗦地指道。
  
        蒙仲抬頭看向前方,眼見處是一座內院小閣,殿閣前有一池,池上有一座小木橋,過了木橋再走約十幾丈的小徑,便可直達那座小閣。
  
        “歘(chua)。”
  
        蒙仲一把將那名家僕推到一旁,旋即將手中的利劍收回劍鞘,毫不畏懼地邁步走向了木橋。
  
        而此時在那座小閣外,有四名衛士正按劍而立,其中一人瞧見蒙仲等人闖到此處,便走入屋內,來到內室對陽文君趙豹說道:“君侯,那幾個小子到了。”
  
        “有膽量!”
  
        陽文君趙豹呵呵笑了起來。
  
        而這會兒,蒙仲幾人已走到了這座小閣前,正準備往內闖。
  
        見此,閣外那三名衛士當即將他攔了下來,冷冷說道:“此乃陽文君寢居,爾等不得擅闖!”
  
        聽聞此言,蒙仲再次取出整塊虎符,沉聲說道:“我乃趙主父所建新軍「信衛」司馬蒙仲,有要事請見陽文君,誰敢阻攔,便是目無主父!”
  
        『……』
  
        這一番威脅,說得那幾名甲士面面相覷。
  
        就在這時,屋內傳來了陽文君趙豹略帶嘲弄的聲音:“小子,莫要為難老夫手下的甲士,有什麼話,你沖著老夫來講!”說罷,他命令那幾名甲士道:“讓他們進來!”
  
        見此,那三名甲士便退至兩旁:“請!”
  
        蒙仲毫不畏懼地邁步走入屋內,而其餘人,則再次被那幾名甲士攔下。
  
        見此,蒙仲便對蒙虎等幾人說道:“阿虎,你們就在這裡等我。”
  
        說罷,他轉身朝著內室走去,旋即便看到屋內有一名目測約六旬左右的老者正披著一件外衣坐在一隻銅爐旁喝酒,正是前幾日在宮筵時見過的陽文君趙豹。
  
        “這酒,是用族人種出來的糧食釀制的,雖然比不上宮筵時的酒,但亦頗為醇香……”
  
        端起酒碗一臉陶醉地嗅了嗅,陽文君趙豹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旋即斜睨了蒙仲一眼,淡淡說道:“坐。”
  
        蒙仲也不推辭,徑直走到趙豹對面,在矮桌的另一側坐了下來。
  
        此時,就見趙豹上下打量著蒙仲,用帶著幾分輕蔑說道:“小子,仗著主父的寵信,你帶著幾個人,幾把劍,就敢闖到我趙豹的府裡,你可真有膽量。”
  
        “呵。”
  
        蒙仲帶著幾絲淡笑輕哼一聲,也不接話,將趙相肥義的書信擺在矮桌上,用一副公事公辦的語氣說道:“陽文君,趙主父命我訓練一支新軍,需要從君侯手下的軍隊抽調兵卒,此事已得到君上與肥相的應允,請陽文君同意在下擇選五百名精銳之士。……這是肥相的書信。”
  
        說罷,他將一份竹簡推向趙豹面前。
  
        “……”
  
        趙豹目不轉睛地盯著蒙仲,半響後哈哈大笑,只見他隨手將肥義的書信推到一旁,目視著蒙仲笑道:“小子,你仗劍闖入老夫的府邸,還敢誇口要抽調老夫軍中的兵卒,你可是真膽大啊!……你就不怕老夫殺了麼?”
  
        “怕。”蒙仲平靜地說道:“但我奉勸君上莫要那樣做。”
  
        “哦?”陽文君趙豹聞言雙目一眯,冷冷說道:“仗著主父的寵信,你就敢如此對老夫說話?”
  
        “趙主父的寵信只是一方面。”
  
        蒙仲直視著趙豹,平靜地說道:“至於另一方面……只要是人,相信就沒有不想活的,小子也想活。正所謂兔子猶有蹬鷹時,倘若陽文君想要殺我,我必然會反抗,到時候,難保不會傷到君侯……”
  
        聽聞此言,陽文君趙豹面色一沉,而在屋內的那名衛士,更是下意識地就抽出了腰間的佩劍。
  
        然而,蒙仲的動作比他更快,暫態間抽出佩劍,左腿一蹬,手中的利劍立刻就架在了陽文君趙豹的脖子上,唬得那名衛士不敢輕舉妄動。
  
        “……小子是很怕死的,任何敵意都會讓小子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是故,請陽文君務必不要威脅我。”
  
        將利劍擱在陽文君趙豹的脖子上,蒙仲面如止水地說道。
  
        『……威脅?』
  
        端著手中的酒碗,陽文君趙豹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蒙仲,看著這個一邊口口聲聲說著害怕被威脅,一邊卻膽敢用劍架在他脖子上的少年。
  
        這他娘的到底是誰在威脅誰啊?!...<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45 PM

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
  
        平心而論,陽文君趙豹亦是“出可為將、入可為相”的趙臣,哪怕是如今年過六旬,但也不至於如此輕易就被蒙仲控制住,關鍵還是在於他根本沒有防備。
  
        他哪裡料到趙主父身邊的近衛蒙仲,居然敢這麼膽大妄為呢?
  
        這不,他被蒙仲用劍控制住的時候,手中還端著一碗熱酒。
  
        但不得不說,陽文君趙豹亦是陪伴趙主父經歷趙國諸多風風雨雨的老臣,縱使此刻被蒙仲用劍架在脖子上,他臉上亦無半點驚慌失措,甚至於,就連端著酒的手也沒有抖一下,只見他凝視著蒙仲半響,忽而詭笑道:“小子,你不敢的。”
  
        “何以見得?”蒙仲平靜地反問。
  
        只見趙豹將碗中的酒水飲下,旋即抬手用袖子擦了擦嘴邊的酒漬,目視著蒙仲笑道:“老夫乃趙國重臣,你若敢殺死老夫,你以為你還能活麼?……包括此刻屋外你的那些同伴,都要給老夫陪葬。用老夫一命,換你等七八條性命,呵呵,這可不是一樁值得的事啊。”
  
        聽聞此言,蒙仲微微一笑,旋即搖頭說道:“我覺得,陽文君算得不對。……此番蒙某乃是奉趙主父之命而來,然而陽文君卻這般怠慢,此事傳揚出去,趙主父心中定然不悅。倘若此時我與陽文君發生衝突,導致彼此雙雙而死,你覺得趙主父對君侯的不滿,會發洩在誰身上呢?豈不就是君侯的子嗣身上麼?……介時,君侯已故,趙主父想要收回君侯一系的爵位與封邑,易如反掌,相信就算是安平君、奉陽君幾位,恐怕也不會就這件事袒護君侯……誰讓君侯不尊重趙主父在先呢?是故,我與我的同伴,非但能換到君侯的性命,還能換到君侯的爵位與封邑,這樣一算,似乎是君侯更為吃虧?”
  
        “……”
  
        陽文君趙豹聞言皺了皺眉。
  
        仔細想想,蒙仲說得倒也沒錯,今日這件事若傳到趙主父耳中,趙主父肯定會認為是他有意怠慢——更關鍵的是,若他死了,自然也就無法庇護子孫了。
  
        但想歸想,陽文君趙豹卻又不希望向蒙仲這個小小少年服軟,依舊梗著脖子搖頭說道:“老夫還是認為你不敢。”
  
        蒙仲聞言搖搖頭說道:“終日打鷹的人,難免有朝一日會被鷹啄瞎雙目;善於水性的人,往往更多地溺死於江湖之中。為何?只因為過於自信。……在下實在不明白,陽文君何以要用自己的性命與身家,來賭在下敢不敢對您不利呢?若您勝,則只是意氣之勝;可若你輸了,卻是有可能失去性命,失去爵位,失去封邑,且讓子孫一無所有。……這樣的賭局,您覺得有益麼?不如這樣,你我各退一步,我收回劍,您讓這位甲士退到屋外,此後我與君侯好好談談趙主父囑咐的這樁事,將先前彼此的對與錯皆揭過不提,您看意下如何?”
  
        “彼此的對與錯?”
  
        陽文君趙豹不滿說道:“老夫有什麼錯?你仗劍闖入老夫的府邸,難道還是老夫的過錯了?”
  
        “然而此事的起因,卻在於陽文君不尊趙主父,故意叫在下在府門外等候。難道這不是錯麼?在下心緊于趙主父的囑咐,不敢耽擱,是故才強行闖入,可陽文君您呢,假稱身體不適,實際卻是在屋內飲酒,故意怠慢由趙主父派來的在下……倘若君侯堅持此舉並非是錯,不如你我此刻找趙主父與君上評評理,看看究竟誰對誰錯?”
  
        “……”趙豹啞口無言。
  
        畢竟蒙仲所說的句句確鑿,他哪敢將這件事捅到趙主父與趙王何那邊去?
  
        “你小子……老夫記住你了。”
  
        看著蒙仲放了一句“狠”話,陽文君趙豹揮揮手對那名衛士道:“退下,沒有老夫的允許,之後誰也不得擅自闖入!”
  
        “……喏。”
  
        那名衛士有些遲疑地看了一眼蒙仲,但最終還是聽從了趙豹的指示,在抱了抱拳後,躬身而退。
  
        見此人退出屋外,且關上了屋門,蒙仲這才收起利劍,抱抱拳說道:“陽文君,方才有所得罪了。”
  
        “哼!”
  
        陽文君趙豹哼了一聲,用酒勺在銅爐上的酒壺中舀了一勺酒到碗中。
  
        旋即,他在瞥了一眼蒙仲後,也給了他一隻碗,順便給他舀了一勺酒,期間他口中淡淡說道:“嘗嘗我府上的酒,莫要說老夫又怠慢了主父的人。”
  
        蒙仲微微一笑。
  
        趙豹的這個舉動讓他感覺,這位趙國老臣脾氣壞歸壞,倔強歸倔強,但為人其實倒也還算不錯。
  
        於是他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當代的酒水,大概分類只有兩種,一種是果實釀造的果酒,一種是糧食釀造的酒(黃酒)——因為糧食的不同,所釀造出來的米酒亦有色澤上的區別,大抵有米色、黃褐色、紅棕色這麼幾種。
  
        而陽文君趙豹府上的酒,即是用稻米釀造的酒,由於當代釀酒工藝的不完善,因此酒水中仍有諸多雜質沒有瀝除乾淨,因此也稱為濁酒。
  
        至於之所以要煮燙後再喝,那是因為這種經過簡單發酵的酒水中存在細菌,如果直接飲用生酒很容易會讓人腹瀉,是故一般都需要煮熟、煮沸後再喝。
  
        “很不錯。”
  
        喝了一口溫熱而微微有些燙嘴的酒水,蒙仲稱讚道。
  
        “呵呵呵呵。”
  
        陽文君趙豹滿意捋著鬍鬚笑了笑,點點頭說道:“看在你這句稱讚的份上,此前的事,就如你所言,揭過不提。”說罷,他捋了捋鬍鬚,忽而沉聲問道:“主父為何要建立新軍?難道是對我等族人產生了疑心麼?”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蒙仲想了想,索性就承認了:“這個是自然的。”
  
        趙豹似乎沒料到蒙仲竟然會承認,在微微一愣後問道:“主父對你說的?”
  
        “這哪裡需要說呢?”
  
        蒙仲輕笑一聲說道:“趙主父在位近三十年,帶領趙國到今日這種強盛的地步,就算在下這樣來自宋國的外人,都曉得趙主父乃當世雄主,然而在趙國,卻仍有安平君、奉陽君,包括陽文君您,與趙主父意見相左……比如趙主父力主「聯合秦宋」,幾位非要堅持「聯齊抗秦」,難道齊國當真是一個可靠而值得信賴的盟友麼?”
  
        陽文君趙豹瞥了一眼蒙仲說道:“你是宋人,當然會替宋國說話。”
  
        “舉賢不避親仇,昔日樂羊之子樂舒殺死了魏相翟璜之子翟靖,但魏相翟璜還是向魏文侯推薦樂羊擔任主帥,攻伐中山國,只因為樂羊是他認為最合適的人選。……在下主張維護「趙宋同盟」,也並非是因為我乃宋國出身。講道理,趙宋同盟維持了近三十年,宋國可曾背棄過趙國?從未有!但齊國呢?據說當年齊國約魏、韓、趙幾國共同討伐秦國,可他自己卻不出兵,甚至於,在趙國與秦國開戰時,於後方趁火打劫,趁機攻打趙國。放著可靠的宋國不聯合,卻非要聯合曾經背叛過趙國的齊國,在下實在不明白貴國的想法。”蒙仲平靜地說道。
  
        “……”陽文君趙豹捋著鬍鬚不說話。
  
        蒙仲說得句句在理,他無法反駁。
  
        說實話,就連陽文君趙豹也想不通,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為何就一定要堅持「聯齊抗秦」。
  
        要知道,眼下的秦王嬴稷,那可是他趙國的趙主父扶持的,此舉使得秦趙關係現如今達到非常穩固的程度,實在沒有理由要去破壞這層關係。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前段時間的秦國實在太強勢所致——即張儀出任秦相的那段時期。
  
        那時,口似懸河、胸有萬策的張儀,簡直是將諸國玩弄於鼓掌之上,以至於中原諸國對秦國產生了極大的忌憚與警惕。
  
        是故在中原諸國,秦國的威脅才會遠遠高過齊國。
  
        “好,這件事老夫允了。”
  
        半響後,陽文君趙豹點了點頭,沉聲說道:“老夫允許你到軍中抽選兵卒……待會老夫會派人到軍中,叫士卒集結于營內。你待明日再來,介時老夫帶你到軍中,任你挑選兵卒。”
  
        “多謝陽文君。”
  
        蒙仲抱拳謝道。
  
        片刻後,蒙仲起身告辭,看著此子離去的背影,陽文君趙豹端著酒碗若有所思。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二人的耳中。
  
        當晚,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二人便連袂前來拜訪趙豹,在三人一同喝酒談聊時,趙豹將蒙仲所傳達的趙主父的意思告訴了趙成與李兌。
  
        聽了趙豹的講述,奉陽君李兌皺起了眉頭,問趙豹道:“陽文君能否想辦法弄幾個內應混入其中?以便我等掌握主父的意圖。”
  
        “恐怕不易。”陽文君趙豹端著酒碗說道:“蒙仲那小子雖然年幼,但我觀他有勇有謀,怕是不好糊弄。”
  
        “那就想辦法阻擾此事。此子與公子章、田不禋關係親近,留他在主父身邊,終究是個禍害。”眯了眯眼睛,安平君趙成沉著臉說道:“趙豹,介時你選幾名銳士,待那蒙仲抽選兵卒,令這些人趁機發難,此子小小年紀,難以服眾,其餘士卒定然不會聽從他的命令,到時候,看此子如何收場。”
  
        “……若此事不成,相信主父亦會對此子失去信任。”奉陽君李兌捋著鬍鬚在旁說道。
  
        聽著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陽文君趙豹端起酒碗抿了一口,腦海中卻浮現出蒙仲當時手持利劍挾持他的情景。
  
        『若我當時不予和解,那小子會怎麼做呢?』
  
        他暗暗猜測。
  
        雖然他至今都猜不透蒙仲當時的想法,但他可以肯定,那小子絕對不會放下手中那柄劍。
  
        因為當時那小子的眼神,是那樣的堅定。
  
        堅定到他趙豹最終決定順勢下坡與其和解,而不是兩敗俱傷。
  
        那樣的人物,會被安平君趙成的計謀所阻麼?
  
        陽文君趙豹並不這樣認為。...<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47 PM

第93章:點兵
  
        就當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兩人試圖教唆陽文君趙豹設法阻擾蒙仲訓練新軍一事時,在邯鄲王宮內,趙主父也正向蒙仲談論著這件事。
  
        蒙仲持劍硬闖陽文君府的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邯鄲名流的耳中,至於趙主父這邊,其實在蒙仲于陽文君府外吃閉門羹的時候,趙主父就已經得知了。
  
        但趙主父並沒有插手,因為他想看看,蒙仲究竟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沒想到,蒙仲居然敢手持利劍硬闖陽文君府,這讓趙主父當時都有些猶豫是否要派人出面。
  
        然而,待等趙主父派出的人來到陽文君府,準備待蒙仲擺平這件事時,蒙仲卻領著蒙虎、蒙遂、樂毅等人,安然無恙地離開了陽文君趙豹的府邸,這讓趙主父感到十分驚奇,是故召見蒙仲詢問此事,想知道蒙仲究竟是用了什麼辦法,擺明瞭他那位不好相與的叔父趙豹。
  
        而對此,蒙仲亦沒有隱瞞,一五一十將經過告訴了趙主父,讓趙主父聽後樂地撫掌大笑。
  
        “妙!哈哈哈哈。”
  
        當蒙仲講述到他用劍指著陽文君趙豹,卻又口口聲聲表示自己膽怯、不希望被威脅時,趙主父哈哈大笑。
  
        說實話,就連趙主父也沒想到,他的叔父陽文君趙豹,竟然會在一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手中吃虧。
  
        不過話說回來,相比較蒙仲如此膽大的舉動,他此後用道理說服趙豹“揭過此事”,這才最最讓趙主父感到歡喜——勇敢並非是魯莽,似蒙仲今日的做法,才稱得上是有勇有謀。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趙主父對蒙仲以及他的「信衛」,更增添了幾分期待。
  
        當然,期待歸期待,對於有些事,他也會事先提醒蒙仲,比如他對蒙仲說道:“雖然陽文君已應允了此事,允許你在他軍中挑選兵卒,但不難猜測,他會設法讓他的親信混入其中,你若無法區分識別,就等同於時時刻刻在那些人的監視之下……”
  
        對於這件事,蒙仲當然清楚。
  
        要知道,趙主父曾經的近衛,是由趙氏一族為他訓練的,數百名近衛中最起碼有三分之一是趙氏一族的子弟,甚至是趙成、趙豹、趙造、趙俊等趙臣的直系或旁系族人。而現如今,趙主父與這些宗族的王叔們出現了矛盾,準備捨棄那些近衛而另外選人,這自然會引起趙氏族人的不滿、警惕與驚慌——派幾個內應奸細監視趙主父的舉動,這是在太正常不過了。
  
        “我會想辦法剔除的。”
  
        蒙仲對趙主父說道。
  
        見他似乎頗有自信的樣子,趙主父點點頭也不再多說什麼,畢竟就目前來說,他對蒙仲的期待很高,認為此子足以擔任重任。
  
        次日清晨,蒙仲領著蒙虎、蒙遂、樂毅等一干小夥伴,按照約定再次來到陽文君趙豹的府上。
  
        因為發生了昨日的事,陽文君府當然不會再讓蒙仲等候在府外,在通報後沒過多久,蒙仲等人就被允許入府,他們在前院的屋宅大堂,喝著茶坐等著陽文君趙豹。
  
        大約半個刻時左右,就見陽文君趙豹身披著甲胄來到了屋內。
  
        “陽文君。”
  
        “唔,小子你來了。”
  
        在彼此相互問候見禮時,蒙仲感覺這個老頭嘴裡有幾分酒味,神態也略有些醉醺醺的,於是他好奇問道:“陽文君今日莫非又是早早起來在臥居內飲酒麼?”
  
        “老夫與你很熟麼?老夫喝不喝酒關你什麼事?”
  
        陽文君趙豹故作笑駡地回了一句,似乎對昨日蒙仲用劍指著他一事仍記憶猶新。
  
        但事實上,趙豹昨晚一宿都沒有睡好,因為他在猶豫,猶豫於是否要按照趙成、李兌二人所說的計策,想辦法阻擾蒙仲訓練新軍一事。
  
        說實話,趙豹並不想這麼做。
  
        一來他並不想違抗趙主父的命令,二來,他也不想加劇他與蒙仲之間的矛盾——雖然昨日他與蒙仲確實有些不愉快的經歷,但總的來說,他還是很看好這個知曉進退的小子的。
  
        但是,昨晚上安平君趙成對他講起的一樁事,卻讓陽文君趙豹有所猶豫,那就是蒙仲此子與公子章、與田不禋二人的關係。
  
        據趙成所述,公子章隱隱表現出不服趙王何的態度,若此事不能加以遏制,他趙國或會發生內部奪權的悲劇,仿佛當年趙獻侯與趙桓侯的內鬥——那場內鬥,對他趙國實在是影響深遠。
  
        平心而論,趙王何繼位也好,公子章繼位也罷,其實陽文君趙豹都不在乎。
  
        甚至於,當年趙主父廢太子趙章而立次子趙何時,他趙豹也曾以當年趙獻侯、趙桓侯時期的內亂一事,勸阻趙主父莫要輕言廢立太子,免得遺禍日後。
  
        好在當年廢立太子之事,並沒有使國家引起太大的動盪,且此後太子趙何在國相肥義的輔佐與教導下,也逐漸將國事處理地像模像樣,於是趙豹也就漸漸淡忘了這件事。
  
        沒想到在前幾日的宮筵中,趙主父竟然想要將趙章冊封為代王,試圖使他趙國形成「一國二王」的局面,他趙豹當然不會坐視不管,畢竟趙相肥義已說得明明白白:此乃取禍之道!
  
        總而言之,若只關乎趙主父的事,陽文君趙豹並不打算為難蒙仲,但倘若這件事的背後,果真如安平君趙成所言,與公子章有關,那麼,趙豹自然就不能坐視不管了。
  
        雖然趙主父確實是一位雄主,但是雄主難道就不會犯錯麼?
  
        在趙豹看來,當初趙主父廢長立幼,廢趙章而立趙何,這就是一件錯誤的決定。
  
        而現如今,在他趙國國家穩定的情況下,倘若趙主父試圖再次廢立新君,那就是第二樁錯事,且這件事將導致的後果,將遠遠超過前一樁。
  
        “先到軍營去吧。”
  
        在深深看了一眼蒙仲後,陽文君趙豹決定先帶蒙仲等人前往城外的軍營再說。
  
        陽文君趙豹率下的軍隊,肩負著衛戎邯鄲的重任,在這一軍兵力中,約有三千名士卒駐紮在邯鄲城,負責城門的防守與城內的警戒與巡邏,而其餘兵卒則駐紮在邯鄲城東北約十裡處的軍營裡——昨日陽文君趙豹下令聚集的,便是這座軍營內的兵卒。
  
        前前後後大概用了一個時辰左右,趙豹帶著蒙仲等人騎馬來到了這座軍營。
  
        當蒙仲等人來到軍營時,軍營內似乎正在操練,數千名趙國兵卒整齊有序地站在校場中,一邊從口中發出“喝喝”的吶喊聲,一邊在諸將官的巡視下揮舞著兵器,遠遠看去,頗具聲勢。
  
        見此,陽文君趙豹頗有些自得對蒙仲說道:“小子,老夫率下的兵卒雄壯否?”
  
        蒙仲笑著點了點頭,哪怕只是稍稍觀瞧一陣,他也看得出來這些趙卒的精氣神都相當不錯,絲毫不亞於目前駐紮在沙丘一帶、曾參與攻取中山國的那二十萬趙國軍隊。
  
        旋即,趙豹領著蒙仲等人來到了軍中帥帳。
  
        此時在帥帳外,已有約十幾名趙將集聚,這些人大概是方才得到了消息,是故早早等候在此。
  
        領著蒙仲等人走入帥帳,趙豹先是將「趙主父欲在他軍中抽調兵卒組建新近衛」的事告訴了他率下的將領們,然後他對一名約四十歲左右的將領說道:“趙賁,你配合蒙仲,協助後者挑選士卒。……其餘人等,都聽從趙賁的命令。”
  
        “喏!”
  
        包括那名叫做趙賁的將領在內,那十幾名趙將面無表情地應了一聲。
  
        蒙仲當然明白,這些將領那冷淡的表情並非是針對陽文君趙豹,而是針對他們一行人。
  
        旋即,這老頭便吩咐士卒在帥帳內煮了酒,看這樣子,似乎是不打算幫助蒙仲等人。
  
        見此,蒙仲便詢問趙賁道:“趙軍佐,不知貴軍兵卒的兵籍,可在營內?”
  
        他所稱的「軍佐」,是一種軍職,源于晉國的「三軍六卿」制度,按地位高低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
  
        其中,“將”即主將、統帥,而“佐”即輔佐、佐官。
  
        而趙國作為三晉之一,一定程度上沿襲了晉國的制度,將一軍副將稱之為軍佐——相當於宋國的「佐司馬」的職務。
  
        聽聞此言,趙賁皺著眉頭略思考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在後營的庫房。”
  
        “請帶路。”
  
        “……”
  
        在蒙仲的要求下,趙賁帶著前者一行人來到軍營內的庫房,翻找出了數十箱的竹簡。
  
        此時趙賁對蒙仲說道:“我軍上下所有兵卒的兵籍都在這裡了。”
  
        蒙仲點點頭,轉身對蒙遂、向繚、樂毅等人說道:“開始吧,剔除所有趙氏、李氏,邯鄲籍的兵卒,從剩下的人當中選。”
  
        “……”
  
        趙賁在旁聽到,微微一愣,趁蒙仲等人正在忙碌並不注意時,召來一名隨行的兵卒,吩咐後者將這件事稟告陽文君趙豹。
  
        僅片刻工夫,正在帥帳內喝酒的陽文君趙豹,便得知了這件事。
  
        “什麼?那蒙仲要求剔除所有趙氏、李氏以及邯鄲籍的兵卒?”
  
        在聽了那名兵卒的稟報後,陽文君趙豹眼中閃過幾分思慮之色,他當然明白蒙仲此舉是什麼意思。
  
        勾了勾手指,讓那名兵卒靠近自己,趙豹低聲對其囑咐了幾句。
  
        “喏!卑下立刻轉告軍佐。”
  
        那名兵卒當即轉身離去。
  
        看著那名兵卒離去的背影,趙豹瞅了一眼銅爐上正冒著熱氣的酒壺,眉頭深深皺了起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50 PM

第94章:點兵(二)
  
        蒙仲決定剔除趙氏、李氏以及邯鄲籍的兵卒,這也是情非得已。
  
        畢竟在這個年代,族兵對於宗族基本上都是非常忠誠的,倘若留著趙氏、李氏出身的貴族子弟在軍中,難保這些人不會偷偷向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通風報信,這是蒙仲不希望看到的。
  
        在他看過的兵法中,無論是孫武兵法還是吳起兵法,亦或是孫臏兵法,皆注重軍中兵將“上下一致”,為了日後不出現麻煩,蒙仲當然要剔除這些立場不一的兵卒,只留下那些非貴族世家出身的平民兵卒,以便日後貫徹他的命令。
  
        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工程量頗大的任務,畢竟陽文君趙豹率下的軍隊,亦有一軍兵力,即一萬兩千五百人,要將這些兵卒的兵籍全部看一遍,哪怕這些兵卒每人都只有一行字,這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好在有蒙虎、蒙遂、向繚、樂毅等人幫他一起。
  
        待等到當日下午大概未時前後,辛苦了大半天的眾人,這才初步刪選完畢——在剔除了趙氏、李氏以及邯鄲籍的兵卒後,陽文君趙豹麾下的士卒,大概有三千左右符合蒙仲的“招募要求”。
  
        蒙仲帶著由向繚幾人抄錄的兵冊,返回帥帳去尋找陽文君趙豹。
  
        當蒙仲再次見到趙豹的時候,趙豹這老頭似乎已經喝地醉醺醺了,他在見到蒙仲時就毫不客氣地質問道:“喂,小子,為何剔除趙氏、李氏以及邯鄲籍的兵卒?難道這些兵卒不配入的什麼……什麼信衛麼?”
  
        面對著仿佛怒氣衝衝的趙豹,蒙仲臉上毫無懼色,反而似笑非笑地回答道:“陽文君不知其意麼?”
  
        趙豹聞言愣了一下,在嘿嘿笑了兩聲後,端起酒碗抿了一口酒水,擠兌道:“小小年紀,這心思倒是挺重。……還剩下多少人?”
  
        “約三千左右。”蒙仲如實回答道。
  
        “哦?”趙豹聞言捋了捋鬍鬚,隨口問道:“那你準備如何從這三千兵卒中挑出你想要的五百人呢?”
  
        蒙仲聞言輕笑道:“既然是作為趙主父的近衛,當然是擇優,請君侯下令讓這三千人繞著軍營跑上十圈,最先達成的五百人,在下將抽調為信衛軍的一員。”
  
        聽聞此言,趙豹有些莫名地瞧了一眼蒙仲,似笑非笑地說道:“小子,你到底懂不懂練兵?體力好,並不代表就是最優秀的士卒。”
  
        “這個在下自然知道,但體弱的士卒,絕對不會是優秀的士卒。”
  
        “……嘿。”趙豹曬笑一聲,轉頭對跟著蒙仲回到帳內的軍佐趙賁道:“趙賁,去下令吧。”
  
        “喏!”
  
        趙賁抱了抱拳,轉身離開了帥帳。
  
        趁著那三千人正在“考核”的空檔,趙豹邀蒙仲與他吃酒。
  
        期間,趙豹直言不諱地詢問蒙仲道:“小子,你跟公子章、田不禋,究竟是什麼關係?”
  
        顯然,他對此還是不能釋懷。
  
        蒙仲愣了愣,如實回答道:“在下與公子章,此前並無交情。而田不禋田相……曾經乃是我宋國的士大夫,我的兄長惠盎與他有些交情,是故我此番前來趙國時,兄長叫我帶上他的手書前來拜訪田相,以便能有個照應。”
  
        他之所以將田不禋稱為田相,那是因為田不禋已被公子章任命為代郡的郡相。
  
        “哦。”
  
        陽文君點了點頭,蒙仲的解釋,與他所瞭解的情況差不多。
  
        不多時,蒙仲便告辭前往巡視那三千兵士卒接受“考核”的過程了,在他離去之後,趙豹身邊有一名甲士低聲說道:“君侯,您真的決定讓此子帶走五百名兵卒麼?”
  
        這名甲士,即昨日陽文君府上向蒙仲拔劍的那名衛士,名叫周召。
  
        見趙豹喝著酒不說話,這周召又說道:“那該如何向安平君交代?”
  
        “交代?老夫要向他交代什麼?”
  
        趙豹皺著眉頭瞪了一眼周召。
  
        確實,他與安平君趙成乃是一個輩分的堂兄弟,彼此身份地位都相當,自然無需畏懼趙成。
  
        “可是……”周召欲言又止。
  
        仿佛是猜到了周召的心思,陽文君趙豹端起酒碗喝了一口,慢條斯理地說道:“先靜觀其變。……老夫率下的兵卒,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人降服的……”頓了頓,他又說道:“老夫已吩咐趙賁去安排,相信趙賁定然會設法叫幾名士卒當場給那小子難堪……倘若此子不能化解,就證明他充其量也不過這種程度,老夫對趙成也好交代;倘若此子化解了此事,那就順其自然吧……何必過分得罪一個有勇有謀的年輕人呢?”
  
        周召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大概在距離黃昏約半個時辰的時候,那三千名士卒皆達成了蒙仲的要求,繞著整個營寨跑滿了十圈,其中最先達成的五百人,被蒙仲召到了校場上。
  
        此時,領著蒙仲等人挑選士卒的軍佐趙賁,率先將這次“考核”的目的告訴了那五百名士卒,並且告訴後者,他們這五百人,將有幸成為「信衛」的一員。
  
        聽完這一番話,那五百名士卒頓時就炸開了鍋。
  
        “娘的,就是那小子讓咱們在冷風中繞著營寨跑了十圈麼?”
  
        “信衛軍?他娘的聽都沒聽過?”
  
        “那小毛孩什麼來頭,還敢自稱司馬?”
  
        見底下那五百名士卒議論紛紛,軍佐趙賁的嘴角微微揚起幾分笑意,旋即平靜地朝著蒙仲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感情是在這裡等著我啊。』
  
        蒙仲暗暗想道。
  
        他又不是傻子,又豈會看不穿趙賁那番舉動的目的?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阿虎、阿進。”
  
        蒙仲與蒙虎、樂進二人低語了幾句,二人點點頭,不知做什麼去了。
  
        此時,蒙仲這才走到那五百名士卒的正前方,大聲喝道:“安靜!”
  
        那五百名正議論紛紛的士卒聞言一滯,旋即再度變得嘈雜起來。
  
        而就在這時,就見蒙仲沉聲喝道:“我乃趙主父身邊所命司馬,蒙仲!”
  
        『……』
  
        見蒙仲最終還是假借趙主父的名號,趙賁在旁輕哼一聲,不過沒有多說什麼。
  
        可能在他看來,這蒙仲充其量也就只有這種程度而已。
  
        不得不說,趙主父的威名還是很大的,在聽到蒙仲這聲喝令後,那五百名士卒終於安靜了下來。
  
        見此,蒙仲便繼續往下說道:“我受趙主父之名,訓練一支五百人的軍隊作為近衛,諸位有幸被選入其中……”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見隊伍前頭有一名士卒打斷道:“你小子有什麼資格統率我等?”
  
        聽聞此言,不少士卒亦紛紛起哄響應。
  
        “想要讓我等聽從,除非你打敗我等!”那名士卒舉起右手握成拳頭說道。
  
        “……”
  
        蒙仲仔細打量那名士卒,只見對方目測大概二十五歲上下,身強力壯、身材魁梧,乍一看倒還真不失是一名優秀的士卒。
  
        說實話,縱使蒙仲自幼學習武藝,但因為年齡的關係,還真不見得能夠擊敗這樣一名久經訓練的兵卒。
  
        “怎麼?堂堂的司馬,竟然畏懼了麼?”那名士卒不依不饒地笑道,引起在場諸士卒的一陣哄笑。
  
        看著這亂糟糟的場面,軍佐趙賁嘴角再次揚起幾分笑意。
  
        那名士卒叫做「牟立」,正是他事先安排的——他乃軍中的副將,就算蒙仲剔除了趙氏、李氏以及邯鄲籍的兵卒又怎麼樣,他趙賁只是隨口吩咐幾句,自然有一般士卒願意為他出面刁難蒙仲。
  
        『……』
  
        他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蒙仲,想看看後者究竟會怎麼做。
  
        而此時,蒙仲亦注視著眼前那亂糟糟的場面,思考著對策。
  
        親自下場與那名士卒較量?盡力打敗對方?
  
        這只是下下策!
  
        且不說憑他僅十五歲的體格,還未見得能夠穩勝對方,就算能取勝又能怎樣?看這情形,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著挑戰他——畢竟他這十五歲的體型,看起來很好“欺負”,難保那些士卒不會想將他作為提高名氣與軍職的踏腳石。
  
        難道他還能擊敗這在場的所有士卒不成?
  
        『難道最終還是免不了要殺人立威麼……』
  
        蒙仲皺著眉頭暗自想道。
  
        深吸一口氣,蒙仲指著那名士卒問道:“你叫什麼?”
  
        “牟立!”那名士卒毫無懼色地回答道。
  
        蒙仲點點頭,指著那名叫做牟立的士卒說道:“第一次。”
  
        『??』
  
        名為牟立的士卒還未反應過來,此時就見蒙仲面朝所有士卒,沉聲說道:“我被趙主父任命為新軍司馬,顯然是趙主父認為我有這方面的才能……”
  
        聽聞此言,底下的五百名士卒皆紛紛嘲笑起來。
  
        見此,蒙仲也不氣惱,淡淡說道:“真不明白你們笑什麼?你等也自認為有這方面的才能麼?倘若果真如此,何以被任命為軍司馬的是我蒙仲,而不是列位呢?”
  
        聽了這話,底下的士卒稍稍安靜下來,在此期間,隊伍中或有一名士卒叫道:“我等只不過沒有機遇而已!”
  
        “說得好!”蒙仲聞言臉上露出幾許笑容,點點頭說道:“蒙某也是這麼認為的。聽聞這世上,曾有一人善於相馬,叫做伯樂,世人便說,這世上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然而在伯樂之前,這世上就沒有千里馬麼?未必!只不過沒有像善於相馬的伯樂去發現他們而已……蒙某也認為,諸位皆是陽文君率下兵卒的佼佼者,只不過沒有晉升的機遇而已,而現如今,蒙某願意當那個伯樂,給諸位出人頭地的機會。我蒙仲乃趙主父親自授命的司馬,在我率下,爾等晉升的機會可要遠遠比在別的軍隊多得多,你們無需在意我有多少才能,你們只要知道,我有能力讓你們出人頭地,甚至被趙主父所看重……”
  
        聽了蒙仲的話,那五百名士卒忽然安靜下來,靜靜思考著蒙仲的話。
  
        『這小子……』
  
        在旁,趙賁環抱雙臂而立,在聽到這番話後,頗有些詫異地看了一眼蒙仲。
  
        因為他發現,底下那五百名士卒在聽了蒙仲的一番話後,竟然露出了思索猶豫之色。...<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53 PM

第95章:點兵(三)
  
        『這小子……』
  
        在旁環抱雙臂看著侃侃而說的蒙仲,趙賁的心底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武安君蘇秦」!
  
        蘇秦,此人在趙國受封「武安君」的爵位時,正是在趙肅侯時期,那時蘇秦說服了趙肅侯,在趙肅侯的資助下游說中原諸國「合縱伐秦」,可惜卻被當時還在秦國擔任國相的「公孫衍」給破壞了——這位在後來在魏國擔任國相時同樣提倡「合縱伐秦」的公孫衍,當時卻採取「連橫親秦」的策略,使齊、魏兩國與秦國聯合,聯手擊敗了趙國。
  
        這使得趙肅侯問責于蘇秦,也使得蘇秦因為畏懼,從趙國逃到了燕、齊兩國。
  
        蘇秦尚在趙國那會,趙賁也才十歲左右,有幸跟在叔父陽文君趙豹的身邊,親眼目睹這位與張儀、公孫衍齊名的說客,看著他用言語撥動人心。
  
        那真是相當厲害的口才!
  
        縱使是如今,趙賁仍難以相信蘇秦單憑其一張嘴,就能說服中原諸侯聯合抗擊秦國,使秦國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內不敢邁出函谷關一步。
  
        當然,與這位相比,眼前那名叫做蒙仲的少年還差得遠,但是看著此子當眾侃侃而談的模樣,趙賁也不知怎麼就想到了那位武安君蘇秦——雖然在趙主父繼位後,趙國就已經收回了蘇秦的爵位。
  
        趙賁記得那時叔父陽文君趙豹曾對他說過,說客最大的仰仗便是“投其所好”,利用人心中的欲望來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就好比此刻那名叫做蒙仲的少年,以伯樂相馬來自喻,迷惑那些有心想出人頭地的士卒,這豈非就是當年蘇秦遊說趙肅侯時的那套麼?
  
        『此子……不是道家弟子麼?』
  
        趙賁暗自想到。
  
        而此時,被他事先叮囑過的牟立等幾名士卒,正滿心焦急。
  
        因為牟立等人發現,在蒙仲那小子說了一通看似美好實則空談的許諾後,在場五百名士卒對此人的嘲弄與輕蔑忽然就煙消雲散了,仿佛每個人都在猶豫。
  
        這可如何是好?
  
        回想起事先軍佐趙賁對自己等人的叮囑,牟立咬了咬牙,大聲喊道:“大家莫要被這小子騙了,他何德何能,敢許下這樣的承諾?”
  
        『唔?』
  
        蒙仲轉頭看向牟立,皺著眉頭上下打量著。
  
        他與這名叫做牟立的士卒無冤無仇,可對方卻一次次地挑唆其餘士卒來阻擾他收服軍心,僅一次還能說是巧合,可連續兩次,且態度又是這般堅決,這恐怕就不能用巧合來解釋了。
  
        『莫非是收到了什麼指示麼?……話說,記得這位趙軍佐,方才似乎也有心故意要使我出醜……』
  
        微微思忖了一下,蒙仲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站在旁邊的軍佐趙賁,心下暗自猜測著。
  
        話說回來,對於牟立的質疑,蒙仲根本無需過多解釋,他只是將他懷中那塊完整的銅制虎符取出,高高舉起即可。
  
        “此乃君上與趙主父授予的「信衛」虎符!”
  
        舉著手中的虎符,蒙仲沉聲說道。
  
        聽聞此言,底下那五百名士卒低聲議論起來。
  
        在他們看來,別的東西或許可以作假,但虎符卻做不得假——畢竟兵符這種東西作假是要砍頭的,而且是連累親族的「連坐」之罪,這幾乎完全可以與謀反作亂相提並論,沒有人會殺到私造兵符。
  
        更何況兵符在大多數時候還要與君主的詔書或上司的公文一起用。
  
        換而言之,那叫做蒙仲的小子手執完整的銅制虎符,這的確足以證明此子在趙主父身邊的寵信程度。
  
        想到這裡,並沒有什麼士卒附和牟立跳出來質疑蒙仲。
  
        見此蒙仲將虎符收了起來,旋即用手指點了點牟立,平靜地說道:“第二次。”
  
        而就在這時,從營門方向駛來一輛戰車,由蒙虎駕馭著,車後則跟著蒙遂、武嬰、樂進、穆武幾人。
  
        趙賁轉頭瞧了一眼,旋即便看到了戰車上所運載的東西:兩口木箱,大約都能裝下一名成年男子,除此之外還有一根圓木,不知是從哪裡找來的。
  
        『這是要做什麼?』
  
        趙賁有些不解地看了一眼蒙仲。
  
        “阿仲。”
  
        在武嬰、樂進等人將那根圓木與兩口木箱搬下戰車時,駕車的蒙虎幾步走到蒙仲身邊,壓低聲音說道:“回來時,我瞧見有些人鬼鬼祟祟地張望。……那些人,看衣著打扮並非是營內的士卒。”
  
        聽聞此言,蒙仲朝著四周眺望了幾眼。
  
        他當然猜得到那些“不似營內士卒”的傢伙的底細,要麼是趙王何或趙相肥義派來的,要麼就是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派來的,畢竟「趙主父欲訓練新軍作為近衛」這件事,不可能瞞得過邯鄲城內那些達官顯貴。
  
        尤其是對此比較敏感的趙成、李兌等人,當然會派人前來監視動靜。
  
        當然,也有可能是趙主父派來的。
  
        “不必理睬。”
  
        蒙仲搖搖頭說道。
  
        此時,武嬰已將那根圓木從戰車上搬了下來,在蒙仲的授意下,扶著豎起的圓木站在一旁;而樂進、樂續、穆武、華虎等人,則在蒙遂與樂毅的幫助下,將那兩口沉重的木箱也從戰車上搬了下來。
  
        至於這兩口木箱內所盛放的東西,自然就是趙主父今日許諾給蒙仲的五千枚趙國布幣。
  
        在準備妥當後,就見蒙仲沉聲對面對五百名士卒說道:“我蒙仲雖然年幼,但也看過多部兵法,知曉軍中上下最重要的,即是一個‘信’字,人無信不立,軍無信則上下離心,既然諸位即將入我率下信衛,且讓蒙某借先人之法,取得諸位的信任……”
  
        說罷,他抬手指著武嬰所扶著的那根圓木,正色說道:“誰願意將這根圓木搬到營門,蒙某賞他五百枚布幣!”
  
        “五百枚布幣?”
  
        “當真麼?”
  
        “僅僅只是將這根圓木搬到營門?”
  
        在場五百名士卒頓時面露震驚之色,畢竟對於普通士卒而言,五百枚布幣可不是一筆小錢。
  
        見在場士卒議論紛紛,面露嚮往之色,那牟立暗道不妙,大聲喊道:“諸位同澤莫要受騙,這小子用財帛收買我等,分明就是不安好心……”
  
        “……”
  
        蒙仲皺起了眉頭,在深深注視了幾眼牟立後,用手指點點後者,說道:“你,過來。”
  
        見此,那牟立也不畏懼,昂頭挺胸走到蒙仲面前說道:“有何……”
  
        還沒等他把他說完,只見蒙仲忽然拔劍,用鋒利的劍刃朝他劈去。
  
        那牟立哪料到蒙仲竟敢在這時候翻臉,大驚失色,下意識抬手去擋,卻沒想到蒙仲改劈為刺,一劍刺入了牟立的胸膛。
  
        “你……”牟立難以置信地看著蒙仲。
  
        在旁的趙賁,此時臉上亦露出驚色,他萬萬沒想到年紀輕輕的蒙仲,做事居然如此果斷。
  
        “第三次。”
  
        將劍身從牟立的胸膛抽了出來,看著他緩緩倒地,蒙仲不顧自己身上的甲胄被鮮血濺了一身,左手捏住劍身,一抹劍刃上的鮮血,旋即收劍入鞘,面色平靜而冷漠地說道:“事不過三。”
  
        “……”
  
        一時間,四周寂靜一片。
  
        旋即,有趙賁早前安排的其餘幾名內應趁機叫道:“這小子、這小子竟敢殺害我軍同澤……”
  
        “殺了他!”
  
        “殺了他為牟立報仇!”
  
        聽聞此言,那五百名士卒亦是有些氣憤填膺,甚至於有幾名士卒,已朝著蒙仲奔來,以至於趙賁第一時間站到蒙仲身邊,呵斥那幾名士卒返回佇列。
  
        也對,雖然他有意阻擾蒙仲,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要蒙仲死在這裡——畢竟若蒙仲果真死在陽文君趙豹的軍營中,單單趙主父那邊就無法交代,更別說蒙仲這小子還是莊子的弟子、宋國重臣惠盎的義弟。
  
        想到這裡,趙賁厲聲喝道:“都退後!”
  
        此時反觀蒙仲,他臉上卻毫無驚色,目視著那幾名擅自出列的士卒,面無表情地說道:“第一次。”
  
        “……”
  
        看著滿身鮮血的蒙仲,那幾名原本欲沖上前來的士卒,沒來由地感到一陣心悸,竟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旋即在趙賁的連番呵斥下,灰溜溜回到了原本的陣列。
  
        此時在場所有人方才醒悟,蒙仲這小子方才對牟立所說的第一次、第二次,那究竟是什麼意思。
  
        無視倒在地上那牟立的屍體,蒙仲目視著在場所有士卒,沉聲說道:“新將掌兵,大多要殺人立威,縱使孫武、吳起亦如是,我本不欲殺人,只希望效仿「商君(衛鞅)」昔日‘城門立木’之法,使我信衛上下建立起最初的信任,然而,奈何有人幾番從中作梗、暗中阻擾,非要逼我殺人立威!”
  
        說到這裡,他吩咐樂進、樂續兄弟將那兩口裝滿財帛的木箱打開,旋即目視著在場五百名士卒沉聲說道:“事已至此,蒙某索性便將話挑明瞭講。……這兩口箱子中,有趙主父賞賜的五千枚布幣,誰第一個將這根圓木搬到營門,賞五百枚;其餘願意入我信衛者,平分剩下的四千五百枚。這些財帛並非為了收買人心,而是為了建立彼此的信任!……若有人不願加入信衛,也悉聽尊便。不過,倘若再有人膽敢阻擾,定斬不赦!……地上的屍體,便是他的下場!”
  
        說到這裡,蒙仲提高聲音喝道:“言盡於此,輪到諸位做出選擇了!”
  
        “……”
  
        在短暫的死寂中,五百名士卒面面相覷,旋即,他們不約而同地湧向那根圓木,以至於就連武嬰都被這些人嚇了一跳。
  
        “是我的!”
  
        “我的!”
  
        “我先摸到的!”
  
        看著那些正在哄搶那根圓木的數百名士卒,軍佐趙賁無奈地歎了口氣,因為在他看來,這五百名士卒,恐怕是都已經“姓蒙”了。
  
        雖然他有心阻擾,但無奈對方城府更深、手段更高。
  
        『這小子……當真就只有十五歲麼?』
  
        暗中觀察著不遠處的蒙仲,趙賁感覺很不可思議。...<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55 PM

第96章:點兵(四)
  
        最終,有一名體力充沛的士卒,在數百人的哄搶中一馬當先,扛著那根圓木沖到了營門,讓追趕在他身後的數百名士卒大罵不已。
  
        待這場鬧劇結束後,蒙仲按照此前的承諾,賞賜了那名士卒整整五百枚布幣,讓從旁諸多士卒看得極為眼紅。
  
        好在蒙仲將剩下的四千五百枚布幣都平分給了這些士卒們,並且許下了一番承諾,這才使得五百名士卒對那名“幸運”士卒的嫉妒,稍稍得以化解。
  
        “恭喜。”
  
        軍佐趙賁此時走到蒙仲跟前祝賀道。
  
        看著對方臉上勉強的笑容,蒙仲微微一笑說道:“多謝趙軍佐協助。”
  
        這一語雙關的話,讓趙賁更為尷尬,訕訕地笑了笑,藉口要回去向陽文君趙豹稟報,便率先離開了。
  
        趙賁離開後,樂毅走到蒙仲身邊,壓低聲音說道:“那名叫做牟立的士卒幾番挑事,多半是這位趙軍佐暗中授意的……”
  
        “我知道。”
  
        蒙仲微微點了點頭,雖然趙賁做得頗為隱秘,但他還是能從中看出幾分端倪。
  
        不過這不奇怪,畢竟趙主父另立新軍為近衛這件事,確實牽動了不少人的神經。
  
        “……你比我想的還要果斷。”
  
        此時樂毅又在旁說道:“當時的場合,我以為你會下令處死那名叫做牟立的士卒……為何要冒險親自動手呢?若非此人大意,被你偷襲得手,恐怕……”
  
        “你所說的,我也想過。”
  
        蒙仲聞言解釋道:“只不過,當時我已懷疑是那趙賁暗中授意,倘若我下令處死那名士卒,那趙賁或會設法勸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索性就趁其不備先下手,縱使趙賁有意阻攔,也為時已晚。”
  
        “確實。”樂毅點點頭,但還是補了一句:“不過真的很險。”
  
        他們正在說話時,武嬰、向繚等人已圍了上來,向蒙仲詢問接下來的安排。
  
        蒙仲想了想,說道:“你們先跟這些士卒呆在一起,我去見陽文君,看看這附近是否有空置的軍營可以為我信衛所用。”
  
        “那具屍體呢?怎麼處置?”樂進問道。
  
        聽聞此言,蒙仲低頭看了一眼自己左手手上的鮮血,神色略有些恍惚,只因為繼在滕國戰場上殺死了四名滕國的兵卒後,他手上再次沾染了鮮血。
  
        “莫要多想。”
  
        樂毅似乎看出了蒙仲的心思,聞言安慰道:“那種情況下,你只有那樣做……”
  
        “唔。”
  
        蒙仲微微點了點頭,囑咐諸同伴道:“找個地方將其安葬吧,我先去見陽文君。”
  
        而與此同時,趙賁已回到了陽文君趙豹的帥帳。
  
        當趙賁撩帳走入時,趙豹正躺在草榻上眯著眼,微微發出幾絲鼾聲。
  
        見此,趙賁輕聲喚道:“君侯?君侯?”
  
        “唔?”
  
        在趙賁接連喚了幾聲後,陽文君趙豹這才從小憩中蘇醒,在打了個帶著酒氣的哈欠後,隨口問道:“那小子……成功降服那五百名士卒了麼?”
  
        “降服了。”趙賁點頭說道。
  
        聽聞此言,趙豹的雙目閃過幾絲精光,整個人坐起在草榻上,說道:“那小子怎麼做的?說來聽聽。”
  
        見此,趙賁便將蒙仲降服那五百名士卒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陽文君趙豹,只聽得趙豹眼眸中連連閃過幾絲異色,口中喃喃說道:“那兩箱財帛,竟是用來效仿商君‘城門立木’的麼?”
  
        不錯,今日趙豹帶著蒙仲前來軍營時,蒙仲一行人就帶著一輛戰車,戰車上載著兩隻裝滿了財帛的木箱。
  
        一開始趙豹還以為這是蒙仲單純用來收買士卒,倒也沒怎麼在意,卻沒有想到,蒙仲想要“收買”的,並非是那五百名士卒的軍心,而是「信衛」彼此間的“信任”——單單這一點,就可以證明蒙仲那小子是讀過兵書的,且深知軍隊中最關鍵的東西。
  
        見陽文君趙豹捋著鬍鬚不說話,趙賁有些慚愧地說道:“我雖暗中授意幾名士卒故意刁難他,卻被他輕易化解……我見事不可違,就沒有再做什麼,請君侯降罪。”
  
        “不,你的判斷是正確的。”
  
        趙豹抬手說道:“咱們不是沒有刁難,只不過那小子手段高明,就這麼回覆趙成即可,也算是對他有所交代。至於蒙仲這小子……老夫這半輩子識人無數,此子很不簡單,且又得到主父的信任,還是莫要得罪為好。”
  
        說著,他好似想到了什麼,問道:“你授意士卒故意刁難他一事,不曾被他瞧出來吧?”
  
        趙賁不敢隱瞞,如實說道:“其中有一名士卒被蒙仲所殺,但其餘士卒……暫時還未像那小子供出我來。不過,我總感覺他已經猜到了……”
  
        “猜到就猜到。”趙豹捋著鬍鬚淡淡說道:“那小子是知進退的人,不會死咬著不放的。只要我等再無後續的阻擾,就算其餘那幾名士卒向他供出是你暗中授意,他也會故作不知……”
  
        正說著,忽然帳外有衛士稟報道:“君侯,信衛司馬蒙仲求見。”
  
        與趙賁對視一眼,趙豹笑著說道:“讓他進來吧。”
  
        片刻之後,就見蒙仲邁步走入了帥帳。
  
        此時,陽文君趙豹已躺回了草榻上,見蒙仲走入帳內,斜睨了後者一眼,語氣不明地說道:“小子,聽趙賁講,你方才很威風啊,居然敢殺老夫率下的士卒立威……”
  
        蒙仲聞言抱拳說道:“當時情況危急,在下只能想辦法控制局面,此事趙軍佐也可以作證,實在是情非得已,還望君侯見諒。”
  
        “是這樣麼?”趙豹故意問趙賁道。
  
        趙賁看了看趙豹,又看了看蒙仲,心中微動,當即點頭說道:“確實。”
  
        “哦……”趙豹聞言點點頭,看似隨意地說道:“既然如此,這件事就揭過不提了。”
  
        蒙仲當然聽得懂趙豹的言下之意,無非就是「趙賁暗中教唆士卒阻擾他」一事到此為止,他蒙仲不許再追究,而趙豹呢,亦不追究蒙仲在他軍營內殺人立威,彼此各退一步,化干戈為玉帛。
  
        對於趙豹的這個“暗示”,蒙仲當然不會拒絕,畢竟他也不想因為那點小事就與陽文君趙豹鬧得不可開交——他率下信衛初建,少不得還得求助於趙豹呢,比如軍營、軍備什麼的。
  
        想到這裡,蒙仲抱拳說道:“多謝陽文君寬宏大量。”
  
        見蒙仲暗示暗示,陽文君趙豹呵呵笑了起來,目視著蒙仲點點頭說道:“小子,你很好……”說罷,他恢復了此前隨意的睡姿,問道:“你此次來見老夫,不會是因為殺了一名士卒的事吧?”
  
        這就是投桃報李了,見此蒙仲便順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想要的:“是這樣的,我信衛初立,然而並無可駐紮的軍營,不知陽文君手中可有空置的軍營呢?”
  
        “原來是這事。”
  
        趙豹點點頭說道:“空置的軍營倒是沒有,不過,老夫可以派人為你等建一座,反正是五百人的軍營而已,幾日工夫即可建成。”
  
        “那就多謝陽文君了。”
  
        在一番客套後,蒙仲提出了告辭。
  
        看著蒙仲走出帳外,陽文君趙豹對趙賁說道:“看,這小子知進退吧?”
  
        “確實。”
  
        趙賁點點頭,旋即又忍不住皺眉說道:“不過,此子與公子章、田不禋的關係,頗叫人心憂……”
  
        “這個倒是。”趙豹聞言亦捋著鬍鬚沉思起來,旋即,他看著帳口感慨道:“但願此子莫要行差踏錯吧,老夫還真挺看好他的……”
  
        當日,由樂毅、武嬰、向繚、蒙遂幾人代為統率那五百名士卒留在陽文君趙豹的軍營中,待後者派人為信衛軍建成新營後再從這座軍營撤離,而蒙仲,則帶著蒙虎、蒙遂二人,回邯鄲向趙主父覆命。
  
        然而,待等蒙仲回到王宮內趙主父暫住的宮殿時,卻意外地發現趙主父正在親自接見兩名客人。
  
        只見這兩名客人,一位年老,目測大概四五十歲,身穿著皂青色的長袍,發冠上插著一根黑白雙色的羽毛,打扮地頗為奇特。
  
        而另外一位,則是一名目測約二十上下的年輕人,不過身上所穿的,卻似乎是趙國的甲胄。
  
        見此,蒙仲暗暗稱奇,猜測這兩位的來歷。
  
        而此時,趙主父也以瞧見了蒙仲,笑著說道:“蒙仲,快過來拜見,這位是楚國的賢士,「鶡(hé)冠子」,亦是你道家的賢士,如今在我身邊作為客卿,剛剛從信都回到邯鄲。”
  
        『鶡冠子?』
  
        蒙仲仔細想了想,卻感覺自己並未聽說過。
  
        不過既然是道家的賢士,蒙仲自然還是執後輩禮節,恭敬地說道:“晚輩蒙仲,見過前輩。”
  
        見蒙仲這位年輕人竟然用晚輩自稱,那位名為鶡冠子的老者臉上露出幾許驚訝,轉頭看向趙主父問道:“趙主父,不知這位小友是……”
  
        趙主父遂笑著代蒙仲介紹道:“此子,乃宋國莊夫子的弟子,蒙仲。”
  
        “果然是莊子高徒!”
  
        聽聞蒙仲竟是莊子的弟子,鶡冠子雙目一亮,神色間亦多了幾分親近,畢竟彼此都是道家弟子嘛。
  
        旋即,他介紹身邊那名年輕人道:“這是老夫的弟子,同為道家弟子,日後你二人不妨多加親近。”
  
        正說著,那名年輕人亦朝著蒙仲抱了抱拳。
  
        “在下龐煖(nuǎn)。”...<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1:58 PM

第97章:鶡冠子
  
        據趙主父介紹,鶡冠子乃楚國人,因為喜好用鶡——一種像稚雞的鳥類——的羽毛裝飾發冠,而被人稱為「鶡冠子」。
  
        至於本名,卻不得而知。
  
        當蒙仲因為成功收服了那五百名士卒而向趙主父覆命時,鶡冠子正在向趙主父講述他的治國主張。
  
        可能是正聽得津津有味,趙主父並沒有第一時間詢問蒙仲的來意,而是讓蒙仲亦在席位中就坐,與他一同傾聽鶡冠子的主張。
  
        鶡冠子的治國主張,鑒於他也是道家子弟,因此自然也是以道家“無為”思想為核心,即讓國家以“順其自然”的方式建立秩序,(君主)莫要再做多餘的事。
  
        何謂「以順其自然的方式建立秩序」呢?
  
        即順從“天理”。
  
        比如說「刀耕火種」,在此之前並沒有其他生命教授人(類)那樣做,是人(類)自行領悟並加以沿用的,簡單地說,即文明發展的必然過程,它是不會因為個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人在發展文明的同時,勢必會出現刀耕火種的階段,以擺脫茹毛飲血的舊習俗。
  
        國家亦是如此。
  
        從最初的部落,到後來的氏族,再到多氏族的國家,再到如今天下的各國,它的行程與發展,其實是有一種必然的趨勢的。
  
        人不可超前,也不可保守,順從文明發展的趨勢,順勢而為,也是道家的“順其自然”主張。
  
        關於這件事,鶡冠子拿法家思想舉了例子。
  
        法,古代歷來就有,但那時的法是不完善的,說白了全部都君主、貴族說了算,我說你犯法就是犯法,弱勢群體毫無反抗之力。直到鄭國國相「子產」鑄造「刑鼎」,將國法公佈於眾,法才逐漸完善,被世人所知。
  
        而在此之後,法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約束強勢群體的枷鎖。
  
        那麼試問,既然“法”的出現是為了約束王族、公族、貴族,為何鄭國的王族與貴族要推行它呢?
  
        很簡單,因為此前不公平的“法”,遭到了相對弱勢群體——即新興地主與貴族的強烈反抗,新舊貴族階級因為利益糾紛產生了強烈的衝突,使得國家出現了動盪,迫使子產鑄造刑鼎,將“法”公開化,緩解階級矛盾。
  
        所以說,法的完善與公開,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而由此誕生的法家思想,它也是會必然出現的。
  
        而鶡冠子想要告誡趙主父的,即莫要像曾經鄭國那些抗拒“刑鼎”的舊貴族那樣,對“新事物”的出現持抗拒心理,而是應該豁達地去接受它,因為很多“新事物”的出現,是(文明發展)所必然會出現的,它不會因為個別人的阻撓就終止或者消失。
  
        在鶡冠子講述這段時,蒙仲在旁亦是仔細聽著。
  
        不過,由於他也是道家弟子,並且也從他老師莊子那邊聽過類似的言論,因此鶡冠子所講述的那些,倒也沒能使他感到有多麼新奇——畢竟這就是道家的“順其自然”主張。
  
        唯一感到新奇的,即鶡冠子對於“無為”的重新定義,他在道家無為治國思想中加入了法家思想,將“無為”定義為「法規律而治」、「法制度而治」,即先制定良好的法制秩序,再來實現“無為而治”。
  
        比如說,鶡冠子認為應該嚴格規定國家的新政體制,伍(五)家為伍、設伍長;什(十)伍為裡,設裡司;四裡為扁,設扁長;十扁為鄉,設鄉師;五鄉為縣,設縣嗇(sè)夫;十縣為郡,派士大夫守衛。
  
        在此基礎上,伍長、裡司、扁長、鄉師,到郡大夫,再到柱國(將軍)、令尹(國相),逐級負責告奸、舉賢、行教、布令,且按規定向上彙報,而君主也逐級下達命令。
  
        鶡冠子稱此為「天曲日術」,可以讓“為善者可得舉、為惡者可得誅”。
  
        不得不說,鶡冠子的這套國家體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楚國制度的影響,但它卻比齊桓公、管仲時期的齊法更嚴密,比商鞅治秦的法度更具體,將道家的“法天地思想”轉化為“法制度而治”。
  
        縱使是夢中國,亦獲益良多。
  
        “蒙仲,你覺得如何?”趙主父笑問蒙仲道。
  
        蒙仲想了想,回答道:“鶡冠子所說的「法制度」,在下理解為,使國家形成一種良性的秩序……”
  
        “秩序?”鶡冠子聞言眼睛一亮,笑著稱讚道:“這個詞用得好。”
  
        的確,他所主張的法制度,其實就是使國家形成一套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秩序,而在此基礎上,君主就能實現“無為而治”。
  
        必須承認,此前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太過於深奧,以至於縱使趙主父這樣的君主有時候也琢磨不透,而鶡冠子的主張,卻淺顯易懂,使趙主父明白:哦,只要按照這套制度施行,就能實現“無為而治”。
  
        在闡述了以上的想法後,蒙仲點點頭說道:“在下覺得可行。”
  
        鶡冠子聞言捋著鬍鬚微笑不語。
  
        彼此都是道家弟子,蒙仲能這麼快接受他的主張,這就說明蒙仲很清楚“無為而治”的本質——即“無為”是對“有為”的肯定。
  
        隨後,鶡冠子再次講述了他的「天曲日術」。
  
        「天曲日術」內涉及到的郡與縣,其實很早就已出現,比如趙國的「代郡」、「雁門郡」。
  
        但此時的郡縣制——姑且就稱作「舊郡縣制」,它與鶡冠子所提出的制度是不同的。
  
        在舊郡縣制中,郡與縣是平級的,縣是城與邑的統稱:城指單純一座城池,曾經天底下最大的城池也不過兩裡地,並不是很大,最早是用於王族、貴族居住;而邑指圍繞著城池所建立的,包括國人、平民的住所,以及市場、田地等等所有設施都包含在內的一個繁華的聚集地,它最初是沒有城牆之類的保護措施的,是故當外敵來犯時,邑地往往會被搶掠。
  
        在非王城、國都的範圍內,城與邑兩者合一,再包含城邑能輻射到的周邊區域,這就稱之為「縣」。
  
        是故在當代,一縣之令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他是代君主治理這塊土地。
  
        再說「郡」,在舊郡縣制中,繁華之地設縣,而偏遠之地、國境邊界設「郡」,郡最初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土、保護國家不受外敵的侵犯。
  
        就拿趙國來說,趙國在陸續攻下代地、雁門、中山后,皆在當地設郡,並任命郡守來守衛。
  
        既然設了郡,在這個範圍內就不會再設縣。
  
        比如在代郡範圍內「東安陽」,也就是公子章目前的封邑,它會被人稱為“東安陽城”、“東安陽邑”,但不會有“東安陽縣”這種說法。
  
        而鶡冠子認為,這種制度存在弊端。
  
        他舉了個例子:假如「中牟」遭到魏國的進攻。
  
        中牟在趙國南側,與魏國接壤,當地有很大一片土地,趙國與魏國是相互咬合的——就像太極魚那樣。
  
        趙國的中牟,可以危險到魏國的腹地,而魏國呢,也有一座叫做「安陽」的城池,可以威脅到趙國的腹地,趙魏兩國以這兩座城池相互牽制。
  
        而麻煩的是,倘若魏國進攻中牟,趙國是沒有辦法走「邯鄲--中牟」這條路線進行支援的,因為兩者中間有魏國的安陽城堵著,趙國的軍隊必須向西繞過安陽,才能支援中牟——這也正是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麾下的兩支軍隊長年駐紮在中牟一帶的原因。
  
        在鶡冠子的講述中,如果中牟遭到魏國的進攻,在沒有趙成、李兌那兩支駐軍的情況下,中牟縣令會第一時間向國都邯鄲求援,然後再由邯鄲派兵到中牟,這一來一去,中牟縣恐怕早就淪陷了。
  
        但單獨派兵守衛一座縣城,卻又會加重該縣的負擔,不如幾個縣劃為一個郡,縣一心治經濟,而郡則負責保護轄下的幾個縣,換而言之,即集聚數縣財力物力養活一支郡兵,這樣一來,這支郡兵能長久存在,且不使國家增加額外的負擔。
  
        至於在平時,就像鶡冠子先前所說,伍長、裡司、扁長、鄉師等等逐級負責告奸、舉賢、行教、布令,這樣既能使王權集中,也能分擔君主的辛勞。
  
        更重要的是,只要沿用這套制度,國家就能以此形成良好的秩序,以便最終達到無為而治。
  
        在聽完鶡冠子所講述的主張後,趙主父沉思了許久,最終苦笑著歎了口氣道:“若先生早早向我提出此事就好了……”
  
        的確,因為三年前趙主父將王位傳給次子趙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作為君主每日當負責的國政實在太沉重了,全國上下的郡、縣、邑,都要由他來制定策略,這將大大妨礙趙主父攻伐中山國。
  
        然而,鶡冠子所講述的郡縣制,卻能極大化減輕君主的負擔。
  
        遺憾的是,此時趙主父已經傳給了趙王何,倘若鶡冠子是在此之前將這個主張告訴趙主父,雖然不能保證趙主父一定不會再傳位給趙何,但也會讓他產生更多的猶豫。
  
        只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不,還不晚!
  
        只要廢趙何,奪回王權!
  
        他趙雍就能以這套治國策略,使趙國變得更加強盛,縱使是秦、齊兩國亦不能抗衡。...<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2:01 PM

第98章:新軍構想
  
        當日,趙主父向鶡冠子請教了諸多治國之策,鶡冠子皆逐一給予意見,而蒙仲亦在旁認真傾聽。
  
        迄今為止,蒙仲已經瞭解了不少治國方面的思想主張,比如道家的“無為”思想,楊朱派的“貴我”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今日鶡冠子所講述的“法制度而治”思想,在他看來,這些思想主張中就數鶡冠子的“法制度而治”的思想最契合實際,也最完善。
  
        相比之下,楊朱派的“貴我”會讓人變得更加“自利”——哪怕此學派其實也提倡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孟子的“仁政”思想,雖然好歸好,但仍然沒有具體如何施行的章程,單憑“井田制”這種過時的國家體制,是不足以支撐起“仁政”的——被宋國覆亡的滕國,就是最佳的例子。
  
        唯獨鶡冠子的“法制度而治”思想。
  
        只不過,鶡冠子的這個思想主張,真的是與法家思想非常相似,不同點僅在於,鶡冠子的思想主張,其最終目的仍然是為了“無為而治”,不像法家的最終目的是“變法圖強”——兩者的最終側重點不同。
  
        當晚在鶡冠子結束他思想主張的講述時,夜色已深,於是在此之後蒙仲只是簡單向趙主父稟報了「已從陽文君趙豹率下挑選了五百名士卒」這件事,而趙主父,也因為與鶡冠子、蒙仲、龐煖幾人邊喝酒邊探討治國之策而喝地大醉,沒有細問此事。
  
        晚上回到住處後,蒙仲就著燈火,將鶡冠子的思想主張記載在竹簡上,向以往那樣一式三份,準備托人送到莊子、孟子、惠盎三人手中,聽聽這三位對此的評價。
  
        其實主要還是聽聽孟子與惠盎對此的評價,至於他的老師莊子,後者更注重的是對“人”的德育之事,即如何提高世人的道德水準,對於國家政治這方面的事,莊子是從來不感興趣的。
  
        而蒙仲在明知此事的情況下仍然給莊子寫信,也只是為了告訴老師他在趙國的所見所聞,僅此而已。
  
        次日,蒙仲早早起來向趙主父辭別,準備前往陽文君趙豹的軍營,訓練那五百名士卒。
  
        而這會兒,趙主父想來也已收到了相關稟報,知曉了蒙仲昨日降服那五百名士卒的過程,並就此事給予了蒙仲很高的評價。
  
        他笑著對蒙仲說道:“我原以為那五千枚布幣是為了收買那五百名士卒,卻不曾想,你竟收買到了兵心。”
  
        不得不說,那日趙主父對於「能用金錢收買的士卒是否值得信賴」一事仍抱持懷疑,卻沒想到,蒙仲的手段比他預料的更高明,直接“買”到了那五百名士卒的心,還順便為信衛軍上下豎立了最初的信任。
  
        這使愈發器重蒙仲。
  
        在向趙主父告辭後,蒙仲帶著蒙虎、蒙遂等人回到了陽文君趙豹的軍營,與留宿在那座軍營的樂毅等人匯合,共同探討接下來的事物。
  
        士卒的問題解決了,駐軍兵營的問題也解決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商量對那五百名士卒的兵種調整,以及相應的練兵方法。
  
        所謂兵種調整,顧名思義,即調整軍中各兵種的比例,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因素。
  
        比如蒙虎,他就主張戰車隊,即將五百名士卒全部打造成戰車隊,以三名甲士同乘一架戰車來算,約需要一百六十餘架戰車。
  
        必須得承認,假如按照蒙虎所建議的方式打造成“戰車隊”,這五百名甲士將非常具有攻擊力,哪怕在正面戰場上擊潰十倍的一般步卒或許也不在話下。
  
        但弱點也很明顯:缺乏遠距離打擊能力,可能敵軍的一波箭雨,就能讓其損失過重。
  
        繼蒙虎之後,蒙遂建議改造成騎兵。
  
        在此時的中原境內,騎兵仍然是趙國獨有的兵種,與戰車相比,具有速度更快、機動力更高的優點,尤其是在經過「騎射」訓練後的騎兵,其實也覆蓋了“弓騎”的能力。
  
        但同樣的,騎兵的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騎兵造價太高。
  
        在正常編制下,一名騎兵需配兩匹戰馬,交換騎乘,以便始終有一匹戰馬保持充沛的體力,而戰馬屬於非常珍貴的戰爭物資,需要經過多年的飼養、挑選以及一系列相關的馴養,並不是說隨便什麼野馬套上韁繩就能當成戰馬用——那種未經人工馴服的馬,在戰場上必定會葬送騎兵的性命。
  
        其次,騎兵的訓練太艱難。
  
        在沒有雙邊馬鐙與馬鞍這些馬具的情況下,一名騎兵需要經過數年的訓練,才能掌握熟練的騎術,然而,葬送一名騎兵卻只需要一支箭矢。
  
        這也正是騎兵暫時還無法作為戰場主力的原因,因為它的防禦能力太薄弱,無法抵擋弓弩之類的武器。
  
        至於第三點,那就是騎兵不擅於攻城、守城,信衛既然作為趙主父的近衛,那麼,它必須具備抵禦外敵的防守能力,而騎兵的防守能力卻非常薄弱——在非戰略視角。
  
        “步弩混合吧。”
  
        在思考再三後,蒙仲向一干小夥伴說出他的考量。
  
        步,即步卒,很好理解,鑒於所使用兵器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戟兵、戈兵等等,主要以長兵器為主。
  
        而弩,即指手持弩機的弩兵。
  
        早些年韓國就已研製出了單兵可以使用的弩機,此後迅速被中原諸國所效仿,成為比弓更可怕的遠端殺傷武器,雖然在射程上並不如弓具,但在幾十丈範圍內中等距離下,弩機的殺傷力非常可觀,軍隊制式的牛皮甲胄,根本擋不住這種武器。
  
        其次,弩兵的相關訓練最簡單。
  
        其餘兵種,無論是戰車兵也好、騎兵也好、弓兵也好,都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拿弓手來說,拉弓的角度、力量,將決定箭矢的射擊方位與射程,這是每一名弓手都需要爛熟於心的。
  
        但弩兵不需要,弩兵只需要掌握如何瞄準、如何扣下扳機、如何裝填弩矢,就能立刻投入戰場。
  
        但反過來說,弩兵的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弩兵會因為射程關係而被弓兵克制;
  
        其次,弩兵裝填弩矢的速度慢,那射擊間隔,別說騎兵、戰車,就連步卒也足以趁著這個空檔沖到弩兵面前,而一旦被敵軍突進,弩兵的反擊能力遠遠不如一名普通的步卒;
  
        再次,弩兵的殺傷力取決於手中的弩機,而一旦弩機出現故障,那這名弩兵的作用多半就連步卒也不如。
  
        這也正是當蒙仲說出“弩”這個詞後,樂毅臉上露出遲疑之色的原因,因為在他看來,弩兵的局限性非常大,投入戰場使用,一支善於突進的戰車隊就能殺地弩兵片甲不留。
  
        而對於蒙仲則解釋道:“我信衛作為趙主父的近衛,首重防禦能力,而步弩混編的編制最適合防守。”
  
        樂毅這才釋然:僅僅只是作為近衛的話,步弩混編其實倒也足夠了。
  
        不過,雖然打算採取步弩混編的方式,但蒙仲卻希望做的更好,說白了,即希望每一名士卒同時兼顧步卒與弩兵的能力。
  
        在得知蒙仲的想法後,諸小夥伴都有些發愣,而樂毅更是忍不住問道:“你莫非想訓練一批「魏武卒」?”
  
        魏武卒,那是魏國乃至中原曾經最強悍的軍隊,由名將吳起親手訓練,號曰「武卒」,每一名士卒都穿戴三重甲胄、手持長戟、腰掛長劍、背負勁弩,能應對各種情況的戰場,曾經創下過以五萬武卒擊潰秦國五十萬軍隊的壯舉,迄今為止各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具備像魏武卒那般的能力。
  
        “既然要做,為何不選擇更高的目標呢?”蒙仲笑著說道。
  
        聽聞此言,樂毅與蒙虎、蒙遂、向繚等諸位面面相覷,旋即,心中仿佛一下子就被點燃了熱情。
  
        畢竟那可是魏武卒,曾經乃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原作戰能力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
  
        “但是魏武卒的根基……”樂毅仍提出他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
  
        無他,是因為魏武卒最關鍵的根基,是魏國給予這些士卒的特殊待遇,比如高撫恤、免徵稅等等,這使這些魏國士卒能毫無後顧之憂地為國家赴死,而信衛,並不具備這樣的特權。
  
        對此蒙仲笑著說道:“這個慢慢來,我信衛乃趙主父的近衛,終歸能獲得些特殊待遇的。”
  
        樂毅聞言點點頭,旋即有些興奮地問道:“具體怎麼做?”
  
        蒙仲想了想說道:“待遇、軍備、糧餉這些方面,我會去想辦法的,至於訓練……武卒最注重的就是體能,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阿毅,先由你來訓練士卒的體能,讓阿虎、阿遂他們協助你。”
  
        樂毅與諸小夥伴們點點頭。
  
        於是乎,當日樂毅就對五百名信衛展開了體能方面的訓練,說白了就是負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議下,樂毅要求每一名信衛都到營外的樹林中砍伐一顆樹木,削去枝幹變成圓木後,扛著這根圓木繞著軍營跑步。
  
        而蒙仲,則再次拜訪趙相肥義,向後者請求撥給軍備。
  
        不得不說,當看到蒙仲在竹簡上所羅列的武器與裝備後,肥義也是有些發愣,因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長戟、五百套長劍、五百套弩機以及相應的弩矢,肥義在中原住了那麼多年,豈會不知魏國武卒的裝備?
  
        『此子的心……很大啊。』
  
        肥義暗自感慨道。
  
        但即便如此,肥義還是很爽快就應允了,畢竟信衛是趙主父的近衛,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裝備有些多,但也在允許範圍內——畢竟只有五百人的編制嘛。
  
        很快地,這件事就傳遍了邯鄲的名流,傳到了諸如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人耳中。
  
        安平君趙成對此笑謂道:“此子竟要訓練一批‘趙武卒’麼?”
  
        奉陽君李兌亦是搖頭說道:“那蒙仲,自以為他是吳起麼?”
  
        沒有幾個人將這件事當真,反而覺得蒙仲太過於狂妄,竟想著效仿魏國的魏武卒,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看此子日後如何收場。”
  
        這些人對此暗暗冷笑。
  
        他們覺得,過不了幾日,蒙仲就會發現他的好高騖遠是多麼的愚蠢。...<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2:04 PM

第99章:新營新制
  
        幾日後,陽文君趙豹為蒙仲所率信衛新建的軍營,便在邯鄲城東面的「肥邑」一帶建成了。
  
        肥邑,顧名思義,即趙相肥義的封邑。
  
        當前幾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鄲附近建造一座軍營時,肥義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議,邀請信衛軍在他封邑的東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營寨,並笑稱“可以順便保護他的封邑”。
  
        得到軍營建成的消息後,蒙仲先請見了陽文君趙豹,然後在趙豹的帶領下,一同去巡視了新軍營的情況。
  
        新軍營坐落肥邑的東北側,在“S”形漳河的西側,附近有不少樹林,還有兩座矮丘,地形頗為複雜,很適合用來訓練士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蒙仲接受了趙相肥義的善意,將新營定在了這裡。
  
        據趙豹所介紹,這座軍營暫時只建造了主營,規模在千人左右,總共動用了五千名役夫。
  
        但據蒙仲目測,這座營寨的規模卻遠遠不止千人,原因就在於趙豹在主營旁還建造了輔營——那是用來安頓“編外人員”的。
  
        所謂的編外人員,即指一支軍隊所屬的編外雜兵,這些雖然稱作兵但實則與民夫沒什麼兩樣的編外雜兵,平日裡將負責軍營上下的所需與雜事,比如運糧、做飯、種菜,甚至是墾田。
  
        在中原,但凡駐紮在偏遠地區的軍隊,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在編制內的士卒安心訓練,而編外兵卒則負責編內士卒的一切所需。
  
        據趙豹所說,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衛來說,五百名信衛的編制,大約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編外雜兵,這些雜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趙人組成,但也會由少量充軍的刑徒來補充,區別在於服役的趙人在滿了服役期限後就能離開,而刑徒則會一直留在軍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
  
        “多謝陽文君,多謝肥相。”
  
        在巡視過新落成的軍營後,蒙仲頗為感激地對陽文君趙豹說道。
  
        雖然彼此的政治立場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認,陽文君趙豹其實並不像傳聞中所說的那樣難以相與——當然,這僅僅只是蒙仲的觀點。
  
        “無需客氣,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說到這裡,陽文君趙豹斜睨著打量了蒙仲幾眼,最終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小子……真打算訓練一批‘趙武卒’麼?”
  
        “君侯是覺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著反問道,其實他近兩日也聽說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都不認為他能辦到,正等著瞧他的笑話。
  
        對此其實蒙仲是很納悶的:您兩位真的閑到這種地步了麼?
  
        “呵。”
  
        在聽了蒙仲的話後,陽文君趙豹搖搖頭說道:“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其實並非不能效仿……”
  
        的確,雖說吳起是名將,但他訓練的魏武卒,難道就真的不能複製嗎?
  
        連趙主父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
  
        事實並非如此。
  
        還記得樂毅在前幾日所說,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國對於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國明文規定,只要是被選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戶都能免除稅收;倘若是戰死的武卒,其親屬每年還能得到國家撥給的撫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
  
        正是因為這套優厚的撫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戰場毫無後顧之憂。
  
        可這條優厚撫恤政策的背後是什麼?那是魏國的經濟因此被拖累,被越來越多的“武卒戶”所拖累,要命的是魏國又不敢收回對魏武卒的優厚待遇。
  
        是故,包括趙國在內,其他中原國家並非不能複製魏武卒——哪怕達不到吳起時期的魏武卒,七八成至少也能辦得到吧?可為何其他國家都沒有複製魏武卒呢?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武卒制度”的弊端。
  
        當然了,似今日蒙仲這般,弄五百名士卒效仿魏武卒,這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在下既然受命為趙主父訓練一支近衛,自然也希望訓練一支出色些的。”蒙仲籠統地回答道。
  
        陽文君趙豹上下打量了幾眼蒙仲,最後點點頭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回到趙豹的軍營後,蒙仲告辭了前者,與樂毅一行人帶著率下五百名士卒,搬到了他們的新軍營。
  
        正當信衛士卒們在新營內整頓住處時,蒙仲將樂毅、蒙遂、蒙虎等一干小夥伴召到了帥所,與他們商量軍中職官的問題。
  
        軍職,天下各國皆有不同,雖然大抵都出自《周禮》,但也少許的不同,且容易出現混亂。
  
        因此,蒙仲便按照鶡冠子的「天曲日術」,重新規劃了軍中的編制: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二屯為一卒,設卒長(百人將),五卒剛好五百人。
  
        即採取「五二制」,蒙仲認為這樣最簡單易記。
  
        對此,樂毅等人並沒有什麼意見。
  
        在確定了五二製作為軍中編制後,接下來即要選出五名卒長。
  
        不過在此之前,蒙仲點了樂毅、蒙遂二人擔任他的輔佐,畢竟信衛的待遇,還需要他出面與趙相肥義等趙國的重臣商談,當他不在軍中的時候,樂毅、蒙遂將代替他訓練士卒。
  
        對於樂毅出任「佐軍司馬」,諸小夥伴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樂毅的祖上出過樂羊、樂舒、樂池等當世名將,且樂毅自由便熟讀兵法;至於蒙遂,諸小夥伴就更加不會有什麼意見了,畢竟彼此關係親近。
  
        於是乎,就剩下武嬰、蒙虎、華虎、穆武、向繚、樂進、樂續七人,他們將爭奪五個卒長之位。
  
        至於爭奪的標準,那自然就是武力唄。
  
        “我退出。”
  
        向繚率先表示退出爭奪,畢竟他在一干人當中,並不以武藝見長。
  
        見此,蒙仲便對向繚說道:“阿繚,那你就掌軍需吧。”
  
        所謂軍需,即後勤官,即統率那五百名“編外雜兵”的長官,平日裡需負責的事物非常繁多,蒙仲認為腦筋靈活的向繚自然能夠勝任。
  
        “交給我吧。”向繚聳聳肩接受了。
  
        於是乎,還多出一人。
  
        看了眼沉默不語的武嬰,又看了看摩拳擦掌的蒙虎、華虎、穆武三人,樂進、樂續兄弟對視一眼,旋即,樂續也退出了。
  
        樂續亦有自知之明,知道若比拼武藝,他根本不是武嬰、蒙虎、華虎、穆武四人的對手,索性就主動退出。
  
        見此,蒙仲便任命他為軍備官,負責軍中器械的保管、維護、修繕等等。
  
        在向繚、樂續二人退出的情況下,武嬰、蒙虎、華虎、穆武、樂進五人,便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軍中的五名卒長。
  
        在商量完畢後,蒙仲召集了率下的五百名信衛,在這些士卒面前任命了諸小夥伴。
  
        不得不說,在蒙仲一乾等人當中,目前就只有蒙仲有些威信,其餘樂毅、蒙遂、武嬰等人,那五百名士卒對他們並沒有多少敬意,這也難怪,畢竟這些士卒基本上都在二十歲到三十歲左右,誰會心甘情願聽命於一群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呢?
  
        就算是蒙仲,也是憑著他的口才,憑著他「營門立木」的手段,以及趙主父賞賜的五千枚布幣以及種種承諾,才勉強讓這五百名士卒聽從他的命令。
  
        “先設法取得士卒們的信任吧。”
  
        蒙仲對武嬰、蒙虎、華虎、穆武、樂進五名卒長說道,畢竟他們五人其實最關鍵,只有讓士卒們對他們服氣了,樂毅、蒙遂二人的訓練才能更加順利地展開。
  
        十月二十三日,信衛軍在這座新營,開始了首日的操練。
  
        操練的專案很簡單,仍然是對於體能的加強訓練,說白了仍是讓士卒們每名抗一根圓木在營外跑步。
  
        而在此期間,蒙仲則帶著向繚返回邯鄲,與趙相肥義商量信衛軍的日需飲食、以及糧餉方面的問題。
  
        不得不說,對於蒙仲提出的“頓頓食有肉”的要求,肥義也是感到頗為頭疼。
  
        雖然肥義可以理解蒙仲——畢竟蒙仲想要訓練出一支精兵,在那般嚴格的訓練下,讓士卒們每頓吃肉這是理所當然的,否則營養跟不上體能消耗,但問題是這樣的開銷實在不小,更別說蒙仲還要索要額外的糧餉。
  
        肥義私底下算了算,若按照蒙仲的要求,養活五百名信衛軍的開銷,或許能養活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
  
        不過考慮到信衛乃是趙主父的近衛,肥義最終還是同意了。
  
        於是,蒙仲留下向繚與肥義商量具體的章程,比如幾日一次運輸糧草等等的問題,而蒙仲自己,則返回了軍營。
  
        而讓蒙仲頗感意外的是,待等他回到軍營後,卻發現鶡冠子竟坐在他的帥帳內等他。
  
        “僅前輩一人嗎?龐煖兄呢?”
  
        在見禮時,蒙仲好奇地詢問鶡冠子道。
  
        鶡冠子聞言笑著說道:“趙主父命龐煖掌訓一支軍隊,龐煖前往任職去了。”
  
        平心而論,對此蒙仲早早就有所預料。
  
        因為在他看來,一心想要重新栽培親信勢力的趙主父,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率下五百名信衛身上,肯定也會任命其他人訓練新軍。
  
        但即便明知如此,蒙仲心中仍難免有些失望。
  
        不過待轉念想到,趙主父一系的實力越強,趙宋關係就越穩固,蒙仲心中的那些失望便頓時煙消雲散了。
  
        他笑著對鶡冠子說道:“這麼說,我信衛未來的競爭對手,就是龐煖兄訓練的新軍了?”
  
        “哈哈哈。”
  
        鶡冠子笑而不語。...<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02:07 PM

第100章:一個月
  
        在經過一番談聊後,蒙仲這才得知鶡冠子的來意,即希望與他這個莊子的弟子相互探討一番學術。
  
        這裡所說的學術,當然不是鶡冠子對趙主父所說的那些治國之策,而是道家思想。
  
        二人首先談及的,即老子的「道氣」理念。
  
        對於“氣”,古人早有涉及,但“氣”是何物?世人未必答得上來。
  
        而老子將“氣”定義為“生機”,即生命力,只有在擁有生機的情況下,人體不會腐朽,草木不會凋零。
  
        “氣”在人體內的迴圈運轉,有強有衰,這個循環往復、或增強、或衰弱的過程,便是人體的“道”。
  
        而在老子“道氣”的基礎上,鶡冠子提出了“元氣說”,“元”即開始、初始的意思,即表示(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
  
        如果說老子的“道氣”,指的是萬物(內部)都存在氣,那麼鶡冠子所提出的“元氣”說,便是繼承並拓展了老子的“道氣說”,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詮釋萬事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消亡等現象。
  
        不得不說,這跟蒙仲的老師莊子所研究的“精氣說”說十分相似,幾乎可以說只有稱謂上的不同。
  
        於是,蒙仲便將莊子的“精氣說”告訴了鶡冠子,亦得到了後者的肯定。
  
        隨即鶡冠子笑著說道:“莊子肯定看過宋銒、尹文二人所著的《心氣說》。”
  
        “心氣說?”蒙仲對此有些不明白。
  
        見此,鶡冠子便將《心氣說》解釋了一番。
  
        宋銒、尹文二人認為,人的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它當中肯定有一種特殊的氣,讓人能夠行走、思考。【PS:古人最初認為心才是“思考”的器髒,所以才會留下「心思」、「心想」這些詞。】
  
        對於這種特殊的氣,宋銒、尹文二人稱之為「炁(qì)」,取自《老子》中所載的那句“五藏生五炁”,即表示五臟中有五種不同的特殊的氣。
  
        而宋銒、尹文二人所說的“心氣”,即指藏在心臟內的那種特殊的氣,他二人認為“心氣”是能使人活命、使人思考的關鍵,因此合力著寫了《心氣說》。
  
        鶡冠子也正是在老子的“道氣”,以及宋銒、尹文二人所提起的“心氣”的基礎上,提出了“元氣”的假像。
  
        而在宋銒、尹文之前,「關尹子」就已經提出了“一炁化萬物”的主張,此後,「管子(管仲)」、「列子(列寇)」、「宋榮子(宋銒)」、「尹子(尹文)」等道家弟子逐步完善“氣”的假說,直到莊子、鶡冠子這些道家弟子,再進一步完善“氣”的假說,這才終於形成了“氣衍萬物”且“於天地間循環往復”的思想主張。
  
        雖然蒙仲心中有些不甘,但他不得不承認,鶡冠子的“元氣說”,比他老師莊子的“精氣說”更為完善,已提出了「一--氣--意--圖--名--形--事--約--時--物」這樣的“環流”。【PS:即宇宙的生成模式。】
  
        隨後,蒙仲與鶡冠子又聊起了“天文”。
  
        所謂天文,即指天體的學問,此前蒙仲在莊子身邊學習時,也曾夜觀天象。
  
        道家的夜觀天象,當然不是占禍福的那種,而是探索天體的運轉規律,總結天體運轉對世物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鶡冠子還講述他能用斗柄指向來判斷四個季節,這讓蒙仲歎為觀止。【PS:這段作者也沒看懂,就不亂科普了,有興趣的書友可以自行查閱。】
  
        不得不說,雖然蒙仲也是道家弟子,但在鶡冠子面前,他還真是不禁有些慚愧。
  
        可能是察覺到了蒙仲的心情,鶡冠子好奇問道:“小友乃莊子弟子,難道莊子不曾教授這些麼?”
  
        蒙仲老老實實地回答道:“晚輩在莊師身邊學習了四年,僅學會了些皮毛。”
  
        “那你為何要到趙國出仕呢?”鶡冠子不解地問道。
  
        蒙仲猶豫了一下,最終沒有解釋。
  
        因為他覺得,若是他在鶡冠子面前說出“為了趙宋兩國穩固邦交”,這實在過於狂妄了。
  
        見蒙仲沉默不語,鶡冠子也猜到這其中必定有什麼緣由,於是捋著鬍鬚惋惜地說道:“可惜了,照我看來,小友實不應該離開莊子那樣的大賢……”
  
        他的話,讓蒙仲感到十分驚訝。
  
        要知道在蒙仲看來,眼前這位鶡冠子,他的思想與莊子相比簡直難分高下,但不知為何,鶡冠子卻對莊子十分尊敬。
  
        於是蒙仲好奇問道:“鶡冠子,您對莊師……”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鶡冠子捋著鬍鬚笑道:“我曾看過數篇莊子著寫的書,莊子那句「道虧之世」,深得我心。”
  
        說著,鶡冠子便開始批判現世,說到激動處,凝眉、瞪目、拍案,與方才那向蒙仲講述“元氣說”思想的“高人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蒙仲頓時就懂了:這位鶡冠子,與莊子是一類人,同樣的憤世棄俗。
  
        不過,莊子的憤世棄俗已經到極致了,他對世俗幾乎已經徹底失望了,而鶡冠子呢,對於世俗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希望,是故帶著他的弟子龐煖來到趙國,希望能在趙國實現他的抱負。
  
        用鶡冠子的原話說,即“化立而世無邪,化立俗成,少則同濟,長則同友,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同憂,居處同樂,行作同和,吊賀同雜,哭泣同哀,歡欣足以相助,怪諜足以相止”的世道,也即是人與人之間沒有勾心鬥角,同呼吸、共命運,互助互愛的至德之世。
  
        至於鶡冠子為何選中趙國來實現他的抱負,那是因為鶡冠子認為秦國的制度太苛刻,而齊國呢,自稷下學宮誕生起,各種思想彙聚于齊國,太過於混亂反復,唯獨趙主父治下的趙國,正冉冉升起,繼秦、齊之後或將成為天下的第三足,具備匡扶天下的潛力。
  
        當日,蒙仲與鶡冠子聊了許久,一直聊到深夜,蒙仲仍感覺有些意猶未盡。
  
        一連三日後,鶡冠子這才返回邯鄲。
  
        不得不說,這位來自楚國的道家大賢,讓蒙仲對於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但沒有辦法,此時信衛的訓練出現了些麻煩。
  
        這個麻煩,其實就是那五百名士卒厭煩了日復一日扛著圓木在營外跑步,以至於軍心有些浮動。
  
        這也難怪,雖說體能方面的加強訓練確實就是這麼枯燥乏味,但那五百名士卒卻不能接受這種解釋。
  
        用那些士卒的原話來說,似近期這般扛著圓木在營外跑步,實在是太蠢了,難道敵軍會因為他們跑得快就害怕麼?
  
        好在軍營內的伙食還不錯,頓頓都有肉,否則那五百名士卒恐怕早就暴亂了。
  
        鑒於士卒們的抱怨,蒙仲將樂毅、蒙遂二人召到帥帳,與他們商量訓練的方式。
  
        但不管怎麼商量,加強體能的訓練這都是必須的,畢竟信衛的目標是效仿魏國的魏武卒,而魏武卒,就是一支全身負重幾十上百斤,卻仍然能在半日之內急行軍一百里的堪稱恐怖的重甲步兵!
  
        沒有足夠的體能,光是身上的負重就足以拖垮士卒。
  
        如何讓這些士卒乖乖訓練體能,這成為了蒙仲留給武嬰、蒙虎、華虎、穆武、樂進五名卒長的考驗。
  
        至於蒙仲自己,他是有解決辦法的:只要請到趙主父乘著戰車到軍營轉一圈,安撫激勵一番,保管那些士卒立刻丟掉牢騷,訓練地比誰都勤快。
  
        但蒙仲並不打算立刻採用這個辦法,他更希望武嬰、蒙虎等人能自己解決。
  
        還別說,在蒙仲的“放任”下,武嬰、蒙虎、華虎、穆武、樂進幾人,還真的自己想出了解決的辦法,即跟著率下的士卒們一起訓練。
  
        在親眼看到這些年僅十幾歲的卒長們竟然能咬著牙完成樂毅所指定的苛刻的訓練量,那些士卒們自然不好意思再發牢騷。
  
        “這還不夠。”
  
        樂毅私底下對蒙仲提出了一個建議。
  
        這個建議很簡單,即由他樂毅扮惡人,使武嬰、蒙虎等人儘快融入到那些士卒們當中。
  
        於是乎,營外很快就多了一道風景線:佐軍司馬樂毅站在那些正在負重奔跑的士卒們旁邊,用惡毒、羞辱的言辭去激勵那些士卒。
  
        例如“廢物”、“懦夫”、“無能之輩”等等,氣地那些士卒們恨不得亂刀將樂毅砍死,又畏懼樂毅乃是蒙仲所任命的佐軍司馬,而蒙仲又是趙主父所器重的人,故而不敢造次,只敢在背後唾駡樂毅。
  
        而武嬰、蒙虎等人,則因為與士卒們“共甘同苦”,亦加入到了士卒們“聲討”樂毅的隊伍中,使得這幾人在士卒們當中的擁護程度日漸升高。
  
        大概在經過半個月的艱苦訓練後,這些士卒們的體能,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於是乎,被所有士卒所痛恨的樂毅,再次提高了要求,要求所有士卒在穿戴三重甲胄的情況下,扛著圓木繞著營地跑步。
  
        起初那些士卒有些不適,甚至於再次出現了中途累到在地的情況,但在樂毅的言語刺激下,那些士卒們一邊痛駡樂毅,一邊在穿戴三重甲胄的情況,堅持扛著圓木繼續訓練,只為了使樂毅對他們“刮目相看”,讓樂毅親口承認是他看走了眼。
  
        不知不覺間,這些士卒在穿戴三重甲胄的情況下,也已經能扛著圓木健步如飛。
  
        而代價,就是樂毅被這些士卒們罵到無詞可用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蒙仲認為應該請趙主父來巡視一番,給予這些士卒一些正面的激勵。...<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11:36 PM

第101章:巡視軍營
  
        “請我前去巡視信衛?”
  
        當蒙仲將這件事告訴趙主父後,趙主父的臉上似笑非笑。
  
        不得不說,對於蒙仲的小心思,年近半百的趙主父心中澄明:蒙仲哪裡是請他巡視信衛,分明就是像借助的聲譽加強對信衛的掌控而已。
  
        看看蒙仲這小子最近所做的事,從他趙雍手中索要了五千枚布幣,從陽文君趙豹率下挑選士卒,再從趙相肥義手中討要其麾下信衛的待遇——這小子自己生生從無到有,組建起了一支五百人的隊伍,且那五百人還因為他的許諾而願意聽從他的命令。
  
        雖然當世還沒有“借雞下蛋”這種說法,但這個詞,卻頗為貼切蒙仲這一些列的運作。
  
        這個小子,其實頗具權謀。
  
        當然,想歸想,但趙主父並不反感蒙仲的行為,甚至於,他對此子愈發欣賞,畢竟蒙仲的為人處世,實在不像是一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似這等人,日後絕對能成為國之大器。
  
        “好!”
  
        沒有拆穿蒙仲的心思,趙主父笑著點頭說道:“僅訓練的一月,便有這等自信,很好!既然如此,我就順了你的意,到你信衛的新營巡視一番。”
  
        決定之後,當日趙主父便帶著蒙仲,在一隊士卒的保護下,乘坐戰車前往信衛的新營。
  
        待等他們一行人抵達軍營時,五百名信衛正穿戴著三重厚甲,扛著圓木在營外奔跑訓練。
  
        冷不丁瞧見趙主父的御駕,那五百名信衛皆為之震驚。
  
        要知道,雖說前一陣子蒙仲就曾對他們說過信衛的種種優待,但在沒有親眼證實的情況下,五百名信衛最直觀的印象,也僅僅只是“信衛頓頓食有肉”的程度而已,並不能肯定他們的主將蒙仲在趙主父身邊的地位。
  
        而如今,親眼瞧見蒙仲親自為趙主父駕車——應該說有幸為趙主父駕馭戰車,載著趙主父徐徐靠近,巡視他們一干信衛的訓練,這五百名信衛這才徹底相信了蒙仲這年紀十五歲的少年在趙主父身邊的受重視程度。
  
        “為何停下來?繼續訓練!”
  
        見有些信衛停止了奔跑,一臉激動地瞧著趙主父的方向,樂毅板著臉呵斥道,甚至於走上前,用手中的細木棍去抽打那些士卒。
  
        說實話,倘若換在平日裡,樂毅其實並不敢做出這樣的舉動,因為他知道,人都是有反抗心理的,若是他逼地太緊,那些士卒說不定會暴亂的——畢竟他的威信還沒有到震懾住這些士卒的地步。
  
        但今日不同,有趙主父在場,這五百名心情激動的信衛,他們心中因為嚴格訓練而積累的壓力與疲倦,多半早已在瞧見趙主父的那一刻就已煙消雲散,就豈會因為他隨手幾棍就做出以下犯上的行為呢?
  
        換而言之,這也是樂毅進一步確立自己威信的最佳機會。
  
        果不其然,被樂毅用細木棍抽在身上的那幾名士卒沒有任何的過激情緒,他們最多只是低著頭罵了幾聲,然後就在樂毅那一雙眼睛的注視下,老老實實扛起了圓木,繼續操練。
  
        看到這一幕,趙主父心中頗感驚訝:軍心,已經掌控到這種地步了麼?
  
        “那是中山樂氏那名叫做樂毅的少年吧?”
  
        趙主父指著在遠處正板著臉督促士卒們操練的樂毅。
  
        “是的,趙主父。”
  
        “此子的武力很高超麼?”
  
        “並不。”蒙仲搖搖頭說道:“論個人武藝,與武嬰、蒙虎幾人在伯仲之間。”
  
        趙主父聽了很是驚訝:“既然如此,那些士卒為何不敢反抗?……你等究竟用了什麼法子,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將趙豹手底下的兵卒,收拾地如此服服帖帖?”
  
        蒙仲微微愣了一下,旋即笑著說道:“假如是在昨日,樂毅恐怕並不敢那樣做。”
  
        趙主父終歸也是睿智之人,在微微一思忖後就明白了蒙仲的意思,點點頭贊許樂毅道:“此子不在你之下。”
  
        他贊許的,顯然是樂毅臨機應變、見縫插針的才能。
  
        為了方便趙主父觀察士卒們的操練,蒙仲將戰車停了下來,反正他的目的只是讓那些士卒“看”到趙主父,說白了就是借勢,借趙主父的威勢,達到令這些士卒更加順從的目的。
  
        趙主父當然也猜得到蒙仲的心思,不過當他看到那五百名士卒穿戴厚重的甲胄,扛著圓木一圈一圈地疾奔時,他的神色,亦是最初的不在意,慢慢變得認真起來。
  
        “那些士卒身上所穿的,不只是一層甲吧?”
  
        “回趙主父的話,每名士卒都穿有三層甲。……這是目前暫時的負重,待今日過後,在下會下令再次增加士卒的負重……”
  
        “待今日過後……利用我的事,說得這麼直白麼?”趙主父玩笑道。
  
        儘管聽得出趙主父是在開玩笑,但蒙仲還是認真地糾正道:“在下是為趙主父訓練近衛,哪來什麼‘利用’的說法呢?”
  
        “何必如此拘謹,我還會因此怪罪你不成?”趙主父笑著搖了搖頭,旋即目視著那些正在操練的士卒問道:“似這般負重奔跑,平日裡一般持續多久?”
  
        蒙仲回答道:“最初是兩個時辰,而現如今,已增加到四個時辰。”
  
        趙主父聞言一愣,轉過頭來驚訝地問道:“一整個上午,就這樣不停地負重奔跑?”
  
        “每個時辰間都有歇息的時候。”
  
        “……”
  
        趙主父愣愣地看著蒙仲,半響才說道:“關於你練兵的方式,我亦有所耳聞,聽說你只讓這些士卒負重奔跑……”
  
        “是為了加強體能。”蒙仲解釋道:“魏武卒之所以強悍,可以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戰況,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充沛的體能……”
  
        “可一味單調枯燥的訓練,會令士卒們感到厭倦。”
  
        “因此在下請來了趙主父您。”
  
        “……原來如此。”
  
        趙主父失笑搖頭,繼續仔細觀察那些士卒。
  
        據他觀察,那些士卒們穿戴著沉重的甲胄,肩上還扛著圓木,負重怕是不止幾十斤,可即便如此,這些士卒仍能繼續奔跑,雖然有些人腳步蹣跚,甚至於有人因為脫力腳滑而摔倒在地,但在樂毅的逼迫下,這些士卒仍咬著牙堅持訓練。
  
        從這些士卒身上,趙主父感受到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
  
        一支擁有堅韌不拔意志的軍隊,才是最最可靠且讓敵人感到畏懼。
  
        『趙武卒麼?』
  
        趙主父想到了安平君趙成對信衛的戲稱,但他並不認為這個稱呼有什麼可笑之處。
  
        在他看來,儘管眼前那五百名信衛仍顯得頗為稚嫩,但確確實實地,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強軍”的潛力,假以時日,這支五百人的軍隊,絕對能擁有不亞于魏武卒的能力——稱其為「趙武卒」,恰如其分。
  
        只可惜,“武卒”的培養花費太大,哪怕趙主父已相信蒙仲確確實實能為他趙國訓練出一批“趙武卒”,也不敢那樣做。
  
        一軍,這已是趙主父心中的極限了,即一萬兩千五百名士卒。
  
        不錯,只要蒙仲這次做得出色,他會設法讓蒙仲成為真正的軍司馬,執掌過萬的軍隊,而不像眼下這般,雖然職階與軍司馬並起並坐,但率下的士卒卻只有可憐的五百人,派不上什麼大用。
  
        只可惜目前趙國邯鄲的局勢很緊張、很敏感,支持他次子趙王何的趙國臣子,即趙相肥義、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人,絕對不會允許蒙仲執掌過萬的軍隊——畢竟安陽君趙章與田不禋等人的代郡兵馬,已經讓這些人坐立不安。
  
        在這種局勢下,雖然他趙雍內心希望栽培蒙仲、龐煖等人,取代趙成、李兌、趙豹,但他也明白暫時難以辦到。
  
        『必須想辦法奪回權力!』
  
        趙主父心中暗暗想道。
  
        關於奪回權力,趙主父也有他的計略,即想辦法提高他在趙國的聲譽,最好徹底掩蓋趙王何、肥義、趙成、李兌等人,讓趙國的國人們認識到,唯有他趙雍,才能帶領趙國走向更加輝煌,到那時,他就能順理成章地奪回一切,重新成為趙國的君主。
  
        至於如何提高他在趙國的聲譽,呵,還有什麼比擊敗齊國能有效的嗎?
  
        不錯,在趙國剛剛覆亡中山國、其實並沒有餘力攻伐齊國的情況下,趙主父還是答應了宋國使者李史的要求,約定「趙宋兩國合力討伐齊國」的事宜,這並不單單只是為了報答宋國,也是為了他自身。
  
        畢竟,他趙雍只有繼續保持“戰無不勝”,才能使趙國的國人更加擁護他,否則,他這個“主父”,遲早會被“趙王”一點點地奪走手中的權力,甚至於到最後被徹底架空。
  
        『明年……』
  
        站在戰車上,趙主父神色嚴肅地看著遠方。
  
        旁人誤以為他在觀察那些士卒,而實際上,趙主父心中所想的,卻是來年趙、燕、宋三國聯合攻伐齊國的戰爭。
  
        只要這場戰爭取得大捷,介時他趙雍就會嘗試奪回王權,廢掉趙何。
  
        而眼下已臨近十一月,距離來年開春趙、燕、宋三國聯合討伐齊國,只剩下三個月。...<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11:40 PM

第102章:年末
  
        轉眼,十月就過去了,天氣變得愈加寒冷,但信衛軍的日常操練,卻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該怎麼訓練,還是怎麼訓練。
  
        毫不誇張地說,縱觀整個趙國,論訓練強度,絕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超過信衛軍。
  
        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士卒們當然不會沒有怨言,只不過蒙仲、樂毅等人處理得當,幾個人扮紅臉、由樂毅扮黑臉,再加上蒙仲時不時請趙主父坐著戰車到信衛營溜達一圈,以至於那些士卒們在如此高強度的訓練下,竟然漸漸適應。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信衛營的待遇。
  
        別看蒙仲將訓練士卒的事丟給了樂毅、蒙遂幾人,但他卻設法讓趙相肥義默許了信衛營的種種特殊優待,比如“頓頓食有肉”,比如更多的軍餉,比如田屋方面的賞賜,這些都是蒙仲帶著負責後勤的向繚,好不容易說服了趙相肥義而為信衛爭取到的。
  
        各方面的因素,才使得蒙仲、樂毅等人漸漸加強了對信衛營的掌控,也使得那五百名士卒逐漸認可了這些年僅十五六歲的長官。
  
        其中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樂毅。
  
        最初的時候,樂毅只有在趙主父在旁巡視的時候,才敢用細木棍去抽打那些借摔倒在地而借機喘氣甚至偷懶的士卒,然而一段時間後,樂毅用言辭刺激那些士卒,甚至於用木棍去抽打那些偷懶的士卒,這已漸漸成為了常態。
  
        說實話,樂毅的武力並非是信衛營中最強的,他可能連一半的名次都排不上,但不知為何,膽敢違抗他命令的士卒越來越少,而畏懼他的士卒則越來越多。
  
        對此,武嬰、蒙虎這些已成功打入士卒們內部的卒長們,亦曾旁敲側擊地詢問士卒們對樂毅的評價,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畏懼佐軍司馬(樂毅)麼?”
  
        “畏懼。”
  
        “為何畏懼?”
  
        “不知道。”
  
        是的,那些畏懼樂毅的士卒,其實就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懂為何畏懼樂毅,明明樂毅的個人實力,在信衛軍中其實根本排不上號。
  
        對此,蒙仲認為是習慣所致:這些士卒們已經習慣了樂毅板著臉、提著棍子用言辭刺激他們,哪怕樂毅做得稍微出格點,這些士卒也不敢造次,充其量就是在背後罵罵樂毅,給他取一些帶有些許羞辱性的綽號。
  
        雖然這事有點莫名其妙,但蒙仲倒是樂見其成,好幾次安排武嬰、蒙虎等人故意“頂撞”樂毅而遭到樂毅的處罰,這一來能使樂毅在軍中更有威望,二來也能使武嬰、蒙虎等人更加融入到信衛當中,同仇敵愾共同“抵抗”樂毅。
  
        其中過程,倒也是挺歡樂的。
  
        除了體能方面的加強訓練,其實蒙仲也安排了其他訓練。
  
        比如說雙人的對抗。
  
        說是雙人對抗,其實就是讓士卒們兩兩分隊,手持粗如拳頭的木棒去擊打對方,加強士卒們的耐揍、耐痛能力,畢竟作為一名士卒,受傷是在所難免的,但蒙仲認為,優秀的士卒不應當因為傷勢就全然失去戰鬥能力,因此,他安排了相關的訓練。
  
        於是乎,當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暗中派細作在刺探信衛營的訓練時,就看到信衛軍的士卒提著木棍在彼此痛毆。
  
        “這群傢伙莫非都瘋了麼?”
  
        當得知信衛軍在承受能力方面的訓練後,趙成、李兌等人絲毫摸不著頭腦。
  
        除了體能、承受方面的訓練,蒙仲亦安排了較為正常的訓練,比如讓士卒們熟練使用長戟、長劍、弩具等等,但這些訓練的比重,並沒有加強體能與加強承受能力那樣多,大概三四日才會有那麼一日。
  
        熟練使用長戟,蒙仲對信衛軍士卒的要求就僅僅只有一個動作,即刺與抽,因為他覺得,在戰場上士卒們根本用不到什麼花裡胡哨的動作,只需要牢記這兩個動作即可。
  
        相比之下,關於劍術的訓練,倒是相對複雜了些。
  
        這也難怪,畢竟劍在戰場上屬於短兵器,一般只有在敵軍突破了己方的戟兵防線,並且敵我雙方陣型都比較混亂的時候,士卒們才有可能捨棄長戟,改用長劍來殺敵。
  
        否則,“一寸長一寸強”的說法又不是憑空得來的,相比較劍,戟等長兵器在戰場上確實具備更大的優勢。
  
        最後,關於弩具的訓練,蒙仲只是讓向繚命令編外雜兵製作了一些草人、木樁作為靶子,讓信衛軍士卒們熟悉了如何射擊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士卒們射靶的時候,蒙仲規定了「立射」、「蹲射」、「乘射」三種考核標準。
  
        立射,顧名思義即站著射擊。
  
        蹲射,即要求士卒在單膝叩地半蹲的情況下,完成裝填弩矢、瞄準、射擊這些步驟。
  
        至於乘射,即是要求士卒們站在賓士的戰車上射擊。
  
        對此,武嬰、蒙虎等人感覺莫名其妙,唯獨樂毅對此有些猜測:莫非這是弩兵的三種運用方式?
  
        但是,立射、乘射樂毅都能理解,唯獨蹲射讓他有些琢磨不透——有必要嗎?
  
        直到私底下與蒙仲聊了一下後,樂毅這才恍然大悟,於是乎以更加嚴格的標準去要求那些士卒們。
  
        而在這段時間內,趙相肥義、陽文君趙豹二人,亦曾時常邀請蒙仲到他們府上赴宴,這一來二去的,蒙仲與肥義、趙豹二人也變得愈發熟悉,不過他跟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則仍然處在“臉熟”的程度而已。
  
        這跟蒙仲自身的性格有關,他並非自來熟的性格,更不會主動舔著臉去討好別人,只有在對方釋放善意的情況下,他才會給予相應的善意。
  
        而趙相肥義,從一開始就對他頗為照顧,至於陽文君趙豹,他與蒙仲倒稱得上是不打不相識了,雖然二人曾經發生過一些衝突,但正是那些衝突,讓趙豹意識到蒙仲此子不可小覷,於是與蒙仲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至於趙成、趙造、趙俊、李兌那些人,他們並未主動與蒙仲接觸,蒙仲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接觸他們。
  
        更別說趙成、李兌等人還曾經在公開場合取笑他不自量力,竟妄想仿造魏國的魏武卒。
  
        除了肥義、趙豹等寥寥幾人,蒙仲在邯鄲的人際往來,就只有趙主父、安陽君趙章、田不禋,以及鶡冠子與龐煖這對師徒。
  
        鶡冠子,是學問絲毫不亞於莊子的道家大賢,縱使蒙仲作為莊子的弟子,在這位大賢面前亦是畢恭畢敬。
  
        至於龐煖,雖然蒙仲曾對鶡冠子笑稱龐煖訓練的新軍,或將是他率下信衛軍的勁敵,但事實上,無論是蒙仲還是龐煖,其實都沒有視彼此為敵人的意思——因為他們都是趙主父栽培的親信勢力,彼此不存在什麼矛盾,他們的“敵人”,是以趙王何為首的王黨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龐煖亦忙著訓練新軍,但蒙仲與他倒也有過一番談聊。
  
        龐煖是趙國邯鄲人,但其祖上卻是「魏國龐氏」出身。
  
        說到魏國龐氏,最耳聞能詳的莫過於「龐涓」,畢竟此人曾被譽為繼吳起之後的魏國名將,只可惜,這等名將卻兩度被齊國的孫臏擊敗,非但使龐涓羞怒自刎,也令魏國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機會。
  
        龐涓戰死後,龐氏在魏國逐漸失勢,後來魏國便派其族子「龐蔥」陪同太子前來趙國邯鄲作為質子,而龐煖,即龐蔥的後人。
  
        因緣巧合之下,鶡冠子從楚國出發,周遊列國後來到趙國,收了龐煖作為弟子。
  
        據蒙仲自己的估測,鶡冠子雖然是道家弟子,但他的學問卻不僅僅局限於道家,至少是兼長於道、名、法、兵四家思想,但龐煖作為鶡冠子的弟子,他對道、名、法三家卻並不甚精通——至少目前還不怎麼精通。
  
        倒是兵家,龐煖能侃侃而談。
  
        比如龐煖認為,「兵」最重要的即“禮義忠信”,禮指嚴明的軍紀;義指合正直、正義的信念;忠即指忠誠;信即指信譽。
  
        再比如,龐煖也認為「兵貴於精、不貴於多」,因此,他對蒙仲僅選擇五百名士卒加強訓練一事給予高度的評價。
  
        然而龐煖自己卻徵募了五千名士卒。
  
        倒也不是龐煖說一套做一套,而是他不信任“抽調”的士卒,他相比之下,他更傾向於從頭到尾都由他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卒。
  
        是故,他在邯鄲周邊各鄉邑徵募了五千名平民,準備邊訓練邊篩選,直到最後篩選出他所認為的優秀的兵卒。
  
        在龐煖的引薦下,蒙仲亦見到了前者的好友「劇辛」。
  
        劇辛也是趙國人,且很早就與龐煖相識,相互成為知己,當龐煖接受了趙主父的命令訓練新軍之後,他便請來了劇辛協助他——目前劇辛就擔任龐煖的佐司馬,像樂毅輔助蒙仲那般,輔助著龐煖。
  
        因為彼此立場一致,且年僅又接近,龐煖、劇辛二人,很快就與樂毅、蒙遂等人熟識了,此後,蒙仲與龐煖還安排了幾次率下新軍的聯合演習,鑒於蒙仲率下的信衛軍乃是從陽文君趙豹麾下抽調的兵卒,本身基礎就高,這使得龐煖、劇辛訓練的新軍,在信衛軍面前屢戰屢敗。
  
        就這樣,這一年很快就過去了,蒙仲等人迎來了他們在趙國的首個新年。
  
        而新年之後,趙、燕、宋三國,便將聯手攻伐齊國。
  
        雖說是以三敵一,但就算是趙主父亦不敢掉以輕心,畢竟齊國是與秦國齊名的,當世最強大的兩個強國之一。...<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11:44 PM

第103章:趙王四年
  
        轉年開春,即趙王何四年、宋王偃三十四年,趙主父決意聯合燕、宋兩國,共同出兵討伐齊國。
  
        關於伐齊一事,自趙主父于去年十月中旬返回邯鄲之後,便遭到了國內諸大臣的勸阻,此後,在蒙仲忙碌于訓練信衛軍的期間,趙主父亦曾多次就此事與趙王何、肥義、趙成、李兌、趙造、趙俊等人爭論。
  
        此時的齊國,齊王辟疆已在數前年亡故,諡號為「齊宣王」,由太子「田地」繼位——此事還在趙主父傳位於趙王何之前。
  
        對於齊宣王,蒙仲瞭解地不多,而且還是曾經與孟子談聊時聽後者言及的。
  
        比如說,齊宣王好音樂,於是孟子便曾投其所好地勸說前者“獨樂(yuè)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希望能使這位君王採用他的仁政思想。【PS:“濫竽充數”典故的南郭先生,故事背景即在齊宣王與他兒子田地(齊湣王)時期。】
  
        但很可惜,齊宣王看重的僅僅只是孟子的名氣,於是孟子最終離開了齊國。
  
        齊宣王談不上什麼明君,但不能否則他在位的期間,齊國的發展非常迅速,若非當年趙主父介入了「齊滅燕國」的戰爭,說不定齊國已經徹底吞併燕國,成為繼楚、秦兩國後的第三個國土面積上的巨國。
  
        因為這件事,趙國與齊國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
  
        待等到齊宣王過世,齊太子田地繼位,初掌王權的「齊王地」,多次派使臣出使趙國,賄賂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趙國的臣子,希望緩解趙齊兩國的關係,這才使得趙齊關係逐漸緩和下來。
  
        這也難怪,畢竟齊國的新君田地,他對於趙主父還是頗為忌憚的,誰讓趙國在趙主父施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後,國力突飛猛進,竟擊敗了林胡、匈奴等異族而攻入了「榆中」。【PS:榆中,即河套地區那一帶。】
  
        趙國軍隊的強勁實力,著實讓世人震驚。
  
        正月十六日,趙主父自邯鄲城來到信衛軍的營寨。
  
        此時,蒙仲與樂毅等人正領著信衛軍在雪地中訓練,旋即便驚訝地看到趙主父僅帶著一隊衛士,乘坐戰車來到了營寨。
  
        將訓練的事宜交給樂毅,蒙仲迎了上前,在見禮之後好奇地問道:“趙主父,今日鶡冠子前輩不曾陪同嗎?”
  
        “鶡冠子……”趙主父輕哼一聲,旋即意味不明地說道:“我叫他代我去應付那個煩人的「貌辯」去了。”
  
        “貌辯?”蒙仲仔細想了想,問道:“莫非是那位齊國的來使?”
  
        “哼!”趙主父輕哼一聲,算是回答了蒙仲。
  
        蒙仲恍然大悟,齊使貌辯,他與此人有過幾面之緣,不過彼此只是混個臉熟,倒也沒有過多接觸——主要還是彼此立場的關係。
  
        據蒙仲所知,趙主父在覆亡中山國後,將得勝而歸的軍隊駐紮在沙丘一帶的前後,齊國便急急忙忙就派來了使者「貌辯」,畢竟齊人也不是傻子,豈會看不出趙主父屯重兵與趙齊邊境的用意?是故遣貌辯前來勸說趙主父與趙王何,希望能勸阻趙國攻伐齊國。
  
        “據肥相所說,那個貌辯似乎是齊國「靖郭君田嬰」的門客。”一邊與趙主父在雪地上走著,蒙仲一邊說道。
  
        靖郭君田嬰,乃是齊威王時期的齊國臣子,此又輔佐齊宣王,宋王偃試圖謀取的薛地,即是此人的封邑——靖郭,即古薛國的城池名。
  
        田嬰死後,他的兒子田文繼承了家業,人稱「薛公」,如今擔任著齊國的國相。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田文擔任齊國的國相,但近兩年他卻並不在齊國,而是在魏國,主持齊、魏、韓三國攻伐秦國的事宜。
  
        齊魏韓三國伐秦,這場已持續好幾年的戰爭,就算是蒙仲亦有所耳聞,齊國的匡章、魏國的犀武(公孫喜)、韓國的暴鳶,這三位當世名將各率本國軍隊攻伐秦國的函谷關,據說正打地火熱——這也正是趙主父想趁機聯合燕、宋兩國攻伐齊國的原因之一。
  
        “你還知道靖郭君田嬰?”
  
        轉頭看了一眼蒙仲,趙主父略帶驚訝地問道。
  
        見此,蒙仲便笑著解釋道:“是前一陣子肥相請我到他府上赴宴時,彼此閒聊時得知的。”
  
        “哦……”
  
        趙主父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關於蒙仲在邯鄲的交際,趙主父一清二楚,他知道,儘管彼此立場不同,但蒙仲還跟趙相肥義、陽文君趙豹二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想了想,趙主父問蒙仲道:“蒙仲,你對肥義有何評價?”
  
        蒙仲毫不猶豫地稱讚道:“肥相,乃忠義禮信的賢臣……”
  
        “我不是問你這個。”趙主父打斷了蒙仲的話,旋即說道:“我是問你……”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戛然而止,仿佛在遲疑什麼。
  
        良久,趙主父搖了搖頭說道:“算了,不說這個了。”
  
        說罷,他抬頭看向遠處,只見此時,遠處五百名信衛軍正在茫茫雪地中相互丟雪球,且隱約能看到一些士卒貓著腰,鬼鬼祟祟地似乎有什麼隱秘的行動。
  
        “他們在做什麼呢?”趙主父好奇問道。
  
        蒙仲瞧了一眼,解釋道:“是訓練期間的歇息空檔……在下見士卒們日日操練,精神緊繃,就讓他們用這種遊戲調和一下……”
  
        趙主父捋了捋鬍鬚,好奇問道:“似乎這遊戲還有什麼規矩?”
  
        “是的。”
  
        “與我說說。”
  
        “是……”
  
        在趙主父的要求下,蒙仲將「雪仗」的規則告訴了前者。
  
        規則很簡單,即是讓士卒們設法“殺死”彼此的“主將”,即雙方陣地中兩個頗為顯眼的雪人。
  
        保護己方的雪人,設法摧毀對方的雪人,這就是這場遊戲唯一的規則。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倘若行事魯莽,就很有可能會被對方幾十名士卒用雪球砸中——這些五大三粗的士卒們用力捏出來的雪球,若砸在臉上、頭上,那還是很痛的。
  
        因此,士卒們在各自卒長的率領下,紛紛用起了詐術,比如先假裝衝鋒騙對方耗完雪球,然後在一鼓作氣沖到對方的陣地——乍一看,倒也有點兵法權謀的意思,是故引起了趙主父的興趣。
  
        以至於趙主父在瞭解了遊戲規則後,亦加入了其中。
  
        此後數日,蒙仲一邊與樂毅等人訓練信衛,一邊則關注著「趙國伐齊」這件事。
  
        據他所知,安平君趙成、陽文君趙豹、奉陽君李兌等一干趙國臣子,皆反對討伐齊國,理由是目前的齊國實力很強勁,與他趙國不相上下,若趙齊兩國彼此攻伐,很有可能讓秦國漁翁得利。
  
        平心而論,這話其實倒也沒錯,畢竟此時的齊國,內有「薛公田文」擔任國相,外有名將「匡章」執掌兵馬,與秦國並稱當世的兩大強國。
  
        甚至於在「垂沙之戰」後,就連楚國亦向齊國臣服,以至於齊國的威勢,尚隱隱在秦國之上。
  
        因此,趙成、趙豹、李兌等人皆支持「富丁」所提出的的縱橫策略。
  
        富丁,亦是趙人,前幾年受趙主父之命前往魏國,此人主張「趙國聯合齊魏兩國攻伐秦國」,試圖借此消耗秦國與齊國的國力,使趙國能坐收漁利。
  
        此人與趙國派往宋國的遣臣仇赫,在主張上是對立的——仇赫主張「趙國聯合秦宋兩國打壓齊國」。
  
        但最終,趙主父還是採取了仇赫的建議,畢竟齊人都不傻子,豈會乖乖順從趙人的期待,去跟秦國拼個你死我活呢?
  
        關於這件事,蒙仲也曾詢問趙主父。
  
        當說到這件事時,趙主父再次稱讚了宋王偃,據趙主父所說,只有他與宋王偃簽訂的盟約,才是穩固而可靠的,而除了宋國以外,其餘諸國都不可靠,哪怕是目前與趙國存在盟約的秦國。
  
        這並非是趙主父的片面之詞,其實早在前幾年,即齊王田地剛剛繼位那會兒,秦國與齊國就偷偷摸摸地有所接觸——先是秦國派遣「涇陽君嬴芾(fèi)」前往齊國作為質子,也就是那位本能有機會成為秦王卻被趙主父攪和的秦公子芾,試圖以此交換當時還未成為齊相的田文前往秦國擔任相位。
  
        齊國同意了此事,次年便派田文前往秦國,仿佛試圖以此促成「秦齊互盟」的默契。
  
        似這種事,趙主父豈能允許?
  
        因此,當時趙主父立刻命令身在秦國的遣臣「樓緩」,叫後者設法解決此事。
  
        於是樓緩便在秦國釋放了對田文不利的謠言,使得秦國非但收回了田文的相位,甚至想將其除掉,逼得田文連夜逃離秦國。【PS:即“雞鳴狗盜”典故的由來。】
  
        逃回齊國後,齊王田地愧疚于險些讓田文命喪在秦國,便命田文擔任國相,田文深恨秦國,便設法聯合魏、韓兩國,攻伐秦國,是故才有近兩年齊將匡章、魏將犀武、韓將暴鳶三位名將聯合率軍攻伐秦國。
  
        正是這個原因,近兩年宋國攻伐滕國時,齊國不敢出兵支援滕國,而趙國攻伐中山國時,齊國也不敢出兵支援中山國,唯恐因此激怒了趙、宋兩國的其中之一,而提前引發「趙燕宋三國伐齊」。
  
        而反過來說,倘若趙燕宋三國果真要瓜分齊國,現如今正是最佳的機會。
  
        二月,宋國率先行動,出兵攻打齊國薛邑。
  
        隨後,燕國亦起兵十萬,揮軍南下討伐齊國。
  
        至於趙國,儘管趙成、李兌等人百般勸阻,但乃是無法改變趙主父的意志。
  
        趙王何四年二月初十,趙國出兵十五萬,進攻齊國的「高唐邑」、「平原邑」。
  
        趙燕宋三國,終於發動了瓜分齊國的戰爭。...<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ean09072001 發表於 2019-2-20 11:46 PM

第104章:攻高唐
  
        高唐邑,得名于古高唐國,這也是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不過在後來被齊國所吞併,成為齊國的“五都”之一。
  
        二月初,「趙、燕、宋三國伐齊」戰爭爆發,趙主父不顧國內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人的反對,毅然決定攻伐齊國,就齊國當年“背棄盟約”、“落井下石”一事展開報復。
  
        作為趙主父的近衛軍隊,蒙仲率領信衛軍跟隨趙主父趕赴沙丘。
  
        與趙主父一起行動的,還有安陽君趙章。
  
        二月十一日,趙主父抵達沙丘,召見駐軍在沙丘的趙袑、牛剪、趙希、許鈞等將領,商議攻打齊國的具體策略。
  
        從沙丘往東南越過「清河」,即到了齊國境內,在這一帶齊國有兩片城邑,即高唐邑與平原邑。
  
        據趙主父在會議中所說,齊國已經在高唐邑、平原邑兩地駐紮了重兵,嚴守防線。
  
        畢竟兩片城邑都位於大河(黃河)以北,倘若被趙國攻取,趙國的軍隊便能直接攻入齊國的腹地,甚至於威脅到齊國的都城「臨淄」。
  
        在商議後,趙主父下令安陽君趙章與將領「趙希」一同攻打平原邑,而趙主父這邊,則命趙袑統領左軍、許鈞統領右軍,攻打高唐邑。
  
        至於趙將「牛剪」,由於他麾下的軍隊皆是騎兵,不利於攻城,趙主父便授權牛剪便宜行事。
  
        起初,蒙仲還以為趙主父授權于牛剪的“便宜行事”,即讓後者協助趙國的兩路大軍,直到幾日後,當蒙仲得知「趙國騎兵殺入高唐邑」的消息後,他這才恍然。
  
        是的,趙主父授權于趙將牛剪的“便宜行事”,即叫後者伺機騷擾高唐、平原兩邑,殺人放火,驅趕邑地的齊國百姓,讓高唐、平原兩城皆變成孤城,以便趙軍日後攻城。
  
        大約在二月二十日前後,蒙仲率領著信衛軍,跟隨趙主父所率的趙軍,抵達高唐境內。
  
        蒙仲親眼所見,高唐城周邊的幾片鄉邑,皆已遭到了趙將牛剪麾下騎兵的騷擾與進攻,邑地內的齊國平民幾乎都已經逃亡,時不時還能看到一具具齊國平民的屍體,有男有女。
  
        這讓蒙仲不禁回想到了他在宋滕戰場上的經歷——記得那時候,他也是乘坐著戰車,看到一片狼藉的邑地,只不過當時在滕國,而如今在齊國罷了。
  
        倘若說當時宋國攻伐滕國的戰爭是不義的,那麼今日趙國討伐齊國呢?
  
        雖說趙主父攻伐齊國的理由,是報復齊國當年“背棄盟約”、“落井下石”,但不能否認,這場仗最先受害的,卻是齊國的平民。
  
        並且,為了方便攻打高唐城,便事先在高唐城周邊的鄉邑屠殺、放火,驅趕居住在當地的齊民,似這種戰爭方式,又怎麼稱得上是大義的。
  
        戰爭,沒有義或不義,蒙仲切身領悟到了這個道理。
  
        但讓他有些無奈的是,無論是宋國伐滕,還是趙國聯宋伐齊,他作為宋人,都是既得利益的一方,這讓他不知該如何客觀地看待整件事。
  
        不得不說,親眼目睹趙國士卒攻打高唐的過程,就跟宋國的士卒一樣,趙軍士卒也會屠殺齊國的平民,並且誰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錯誤的事。
  
        見齊國的平民死傷過多,蒙仲委婉地對趙主父說道:“趙軍殺戮過多,不利於趙國日後治理高唐。”
  
        沒想到趙主父卻輕笑著說道:“不先攻下高唐,談何治理?”
  
        說罷,他笑著說道:“蒙仲,我知道你什麼意思。……你大概是覺得,平民是兩國戰爭的無辜者,但事實上,戰爭一旦開啟,沒有誰是無辜者。……若牛剪不事先率領騎兵驅逐鄉邑內的齊人,難保這些人日後不會成為阻擋我趙國士卒進攻齊國的阻礙。想想滕國‘無辜’子民,最終不也成為了宋軍的阻礙麼?”
  
        『滕國?』
  
        蒙仲一臉意外地看向趙主父,他沒想到趙主父竟拿滕國的百姓舉例。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趙主父抬頭瞧了一眼遠處的高唐城,淡淡說道:“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義或不義的戰爭,目的皆是為了爭奪土地罷了,‘仁義之戰’不過是一個糊弄人的說辭,包括我,我以‘齊國背棄盟約’而去討伐它,說到底也只是為了與燕宋兩國瓜分齊國而已,是故……”
  
        他轉頭看了一眼蒙仲,語重心長地說道:“你乃大將之才,但首先,你得拋掉心中那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在事關一個國家存亡的戰爭中,你以為當真會有什麼‘平民’是無辜的?”
  
        “……”
  
        趙主父的話,讓蒙仲感觸頗深。
  
        當日,當趙主父率領的軍隊駐紮于高唐城西北大概二十裡處後,高唐城便派來了使者,在請見趙主父後,責問趙軍為何無故進犯他齊國。
  
        趙主父沒有跟這個使者多廢話,因這名使者態度不恭,便命令士卒將這名使者用棍子痛打了一頓,然後將其趕出了軍營。
  
        隔天,高唐城再次派來了一名使者。
  
        可能是得知了前一名使者的經歷,這名使者在請見趙主父時,態度明顯恭順了許多,簡直可以低聲下氣來形容。
  
        此人表示,趙主父無端率軍攻打齊國,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誤會在——倘若是錯在他齊國,請容許他先稟報臨淄,再由臨淄派人與趙主父和談。
  
        然而,即便這名齊使態度已十分恭順,但趙主父還是沒有改變心意,依舊下令攻打高唐。
  
        二月二十八日,趙軍首次對高唐城展開攻勢。
  
        這場攻城戰,趙軍共投入士卒約六萬人,總共持續了三個時辰,五次攻上高唐城的城牆,但由於高唐城內的齊軍亦頑強抵抗,趙軍最終還是沒能攻破城池。
  
        大約是在未時前後,趙主父下令鳴金撤兵。
  
        對此蒙仲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此時距離黃昏仍有兩個多時辰的時間,完全還有攻陷高唐城的可能性。
  
        在聽了蒙仲的困惑後,趙主父笑著說道:“今日來時,我趙軍精力充沛,可苦戰近三個時辰,仍未能攻陷城郭;眼下我趙軍士卒士氣大跌,精力亦不如最初,就算再攻兩個時辰,難道就能攻破高唐了?……還不如在我軍出現巨大傷亡前撤兵,待過兩日後,等士卒再次養足力氣,再一鼓作氣攻下高唐!”
  
        這份見解,就算是蒙仲這樣讀過不少兵書的人,亦感覺茅塞頓開。
  
        不得不說,戎馬半生的趙主父,他對戰局的把握,遠不是讀過幾部兵法的蒙仲可比。
  
        也可以說是蒙仲的幸運,在趙軍攻打高唐城的期間,蒙仲作為趙主父身邊的近衛,時不時就能聽到趙主父對敵我雙方軍隊以及局勢的點評,比如說,在齊軍選擇死守城郭的情況下,趙軍應該如何採取謀略,且齊軍又該如何化解等等。
  
        這些寶貴的經驗之談,讓蒙仲受益良多。
  
        三月初四,在趙主父準備二度攻打高唐城時,有一名從臨淄而來的齊國使者來到了趙軍的軍營,請見趙主父。
  
        這名齊國使者的來頭很不簡單,他乃是齊國國相薛公田文的客卿,著名說客蘇秦的弟弟,「蘇代」。
  
        當年,蘇秦起初決定赴秦國施展抱負,但由於當時秦國剛剛處死商鞅,且秦武王厭惡說客,蘇秦便從秦國離開,來到趙國,但由於趙成、李兌不喜蘇秦,蘇秦最終還是從趙國離開,來到了「燕文侯」時期的燕國,且得到了燕文侯的重用。
  
        燕文侯派蘇秦出使趙國,希望改善趙燕兩國的關係,此後才有蘇秦說服趙肅侯,聯合諸國抗擊秦國。
  
        在蘇秦受重用于燕國的那段時間,他的弟弟蘇代、蘇曆等人,亦紛紛來到了燕國定居。
  
        隨後燕文侯過世,傳位於燕易王,燕易王過世又傳給燕王噲——即因為想要將君位禪讓給國相子之,而使燕國出現了內亂,險些被齊國所攻滅的那位燕國君主。
  
        在燕易王過世前,蘇秦、蘇代等人作為燕國的使者出使齊國,且此後定居于齊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燕國的「子之內亂」這件事中,蘇代扮演了一個極其關鍵的角色,是他說服了燕王噲信任國相子之,甚至於將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交給了後者。
  
        其原因就在於,蘇代與燕國國相子之有聯姻。【PS:一說是蘇秦與子之有聯姻。】
  
        此後,蘇代亦代表齊國出使魏國、楚國,甚至是宋國,是當世較為著名的縱橫家。
  
        對於這樣的人物,縱使是趙主父也得給予其相應的尊重。
  
        片刻後,在趙主父的允許下,身穿華服的蘇代來到了趙軍的帥帳。
  
        據蒙仲目測,這蘇代大概四十餘歲。
  
        在請蘇代在帥帳內入座後,趙主父吩咐下卒備上酒菜,款待蘇代,畢竟蘇代亦曾多次出使趙國,趙主父與他並不陌生。
  
        酒過三巡後,趙主父這才笑著問道:“今日蘇先生前來見我,不知有何要事?”
  
        “趙主父明知故問。”蘇代笑著說了一句,旋即端正了表情,正色說道:“在下特為解趙國之滔天巨禍而來。”
  
        聽到這話,趙主父與蒙仲,不約而同地挑了一下眉毛。
  
        只因為蘇代這種“危言聳聽”的伎倆,早已經被這世上的說客用爛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